1、肺左下葉外基底段大概在什麼位置
左下葉 :左下葉肺葉門平面,肺動脈位於支氣管上方和前上方的佔81.2%,肺靜脈則有81.5%居於支氣管下方。左下葉支氣管、肺動脈與右下葉一樣,通常是先發出背段支,當上葉舌段與下葉之間有肺葉融合時,上葉動脈的下舌段支可起自下葉動脈。通常在下葉背段與上葉之間剪開斜裂胸膜,先解剖出背段動脈,結扎切斷後再沿斜裂向前,於上舌段動脈之下解剖下葉基底干及其各基底支,要注意保護舌段動脈。切斷肺韌帶,將下葉牽向前上,解剖出肺下靜脈,最後解離下葉支氣管。http://www.lungcancer.org.cn/wz_yue.asp?NewsID=72&RndID=13078.7
CT肺段定位口訣:
獨眼能看雙上肺,左下還留一點背。
對眼能看前後背,雙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現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現就看餘下肺。
「獨眼能看雙上肺,左下還留一點背」:
指氣管層面,能顯示兩上肺,在偏下方層面,能看到左肺下葉背段
「對眼能看前後背」:
在支氣管分叉層面(T4以下)能看到兩肺上葉前、後段及兩肺下葉背段
"雙眼能看前和背", 雙眼與對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氣管,「對眼」指左右主支氣管距離近,"兩眼"是氣管分叉下方層面及肺動脈層面,左右支氣管距離較遠,此時斷面圖像上只能顯示上葉前段和下葉背段
"嵴角出現能看中舌背" :
嵴角指有中葉支氣管與下葉支氣管的夾角,內有右上肺靜脈的斷面,此層面能看到右肺中葉,左上肺舌葉及兩肺下葉背段
「基底干出現就看餘下肺」:
兩下葉支氣管分出基底段時能觀察中葉,舌葉及兩肺下葉各基底段,所以覺得此
句應改為「基底干出現就看中舌餘下肺」
http://hi.baidu.com/%C4%F8%C8%CB%CD%F5/blog/item/b7075bd154e51688a1ec9c74.html/cmtid/7be340303d1e7310ebc4af13這個供你參考
2、肺根、肺門、肺段的概念
肺根
肺根:
出入肺門的結構(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動靜脈、神經、淋巴管)被結締組織包繞連於縱隔稱肺根,肺根對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內結構自前向後為上肺靜脈、肺動脈、主支氣管。自上而下,左肺根內部結構的排列為左肺動脈、左主支氣管和左肺靜脈,右肺根為右肺上葉支氣管、右肺動脈、右肺中下葉支氣管和右肺靜脈。
肺跟前方有膈神經和心包膈血管,後方有迷走神經,下方有肺韌帶。右肺根後上方有奇靜脈弓勾繞。左肺根上方有主動脈弓跨繞。
肺門
《醫學影像診斷學》的解釋是:肺門影是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及淋巴組織的總和投影。
肺動脈和肺靜脈的大分支為主要組成部分,尤以肺動脈為主。在正位片上,肺門位於兩肺中野內帶,通常左側肺門比右側高1~2cm。左、右肺門均可分為上、下兩部。右肺門上部由上肺靜脈干、上肺動脈及下肺動脈干後回歸支構成,其外緣由上肺靜脈的下後靜脈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動脈干構成,因其內側有含氣的中間支氣管的襯托而輪廓清晰,正常成人右下肺動脈干寬度不超過15mm。上下兩部相交形成的較鈍夾角,稱右肺門角。左肺門主要有左肺動脈及上肺靜脈分支構成,上部由左肺動脈弓形成,呈邊緣光滑的半圓形影,易被誤為腫塊。下部由左下肺動脈及其分支構成,大部分為心影所掩蓋。側位時,兩側肺門大部重疊,右側肺門略偏前,似一尾巴拖長的逗號,前緣為上肺靜脈干,後上緣為左肺動脈弓,拖長的尾巴由兩下肺動脈干構成。《局部解剖學》的解釋是:肺門為兩肺縱隔面中部的凹陷,又稱第一肺門,有主支氣管、肺動脈、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肺叢等出入。各肺葉的葉支氣管和肺血管的分、屬支等結構出入肺葉處,稱第二肺門。
肺段
肺段解剖示意圖(3張)
肺段支氣管是肺葉支氣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氣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屬的肺組織共同構成支氣管肺段,簡稱肺段
右肺分為10段,左肺分8-10段。每一段都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
每一肺段都有自己的動脈和支氣管,相鄰兩個肺段共用一條靜脈。
其中右肺支氣管分為上葉支氣管,中間段支氣管,中葉支氣管,下葉支氣管。右上葉支氣管分為尖。後。前三個肺段支氣管。右中葉支氣管分為內側支,外側支兩支氣管。右下葉支氣管分為背支和內,前,外,後三個基底支。左肺分為上,下葉支氣管。左上葉支氣管先分為上下兩支氣管上支在分為尖後段及前段,下段又稱為舌支,分為上舌段及下舌段。左下葉支氣管分為內前,外,後三個基底支。
3、肺的形態、位置、分葉
肺的形態:
左肺狹長,分為上、下兩葉;右肺寬短,分上、中、下三葉。肺質軟,呈海綿狀,富有彈性。肺泡展開的總面積約有70平方米,在安靜狀態下,通常只動用其中40平方米用於呼吸時的氣體交換。
肺表面顏色因年齡和生活環境而不同,幼兒的肺呈紅色,成人因吸入空氣中的塵埃等造成污染物沉積,肺會呈深灰或藍黑色,吸煙者的肺可能會呈現棕黑色。
肺的位置: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
肺的分葉:
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3)肺下葉韌帶擴展資料:
肺的功能:
身體各器官要正常工作都離不開氧氣,而肺是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唯一器官,可謂身體的「換氣機」。通過呼吸,肺泡會隨時與大氣接觸並進行交換,把氧吸入血液、把二氧化碳呼出體外,它是人體與外界交流的「海關」。
4、關於肺部腫瘤
請不要太擔心了,所謂高分化癌就是說它的分化程度很高,增殖速度不會特別快。癌症轉移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淋巴,所以淋巴結沒有癌症是個好消息。
至於多的我也不知道了,我才學病理學不活檢結果已確定為「肺癌」,其分化程度為「高分化」,說明其惡性程度較「低分化」低。請遵醫囑積極治療。
久,不好意思。
5、我韌帶很差,要怎麼鍛煉
1、大腿四頭筋的直線運動,將膝關節屈曲,以一隻手抓住足部,慢慢地向背部伸展,同時,大腿四頭筋也會跟著伸直,另一隻手扶著牆壁支撐身體,較有安全感之情況下,也較能使訓練收到效果,一次大約支持30秒,如此二腳交互地作四、五次。
2、大腿四頭筋的強化訓練,將膝伸直而腰接觸於地面上,以兩手置於身體後,並接觸地面,以支撐身體。在伸直的膝下放著浴巾等折迭成的東西,並使腳不碰到地面,將腳伸直,並好像用膝的力量壓這些毛巾般,維持約十秒後,再換另一腳。
兩只腳如此地交互做了十次之後,可在勝任得了的范圍內,稍微增加次數。若經過多天的訓練後,亦可在足踝上加些重量以加強訓練,最初只是放著捲毛巾等的重量即可,而到後來更可增加足踝上的負擔,肌肉的強化也可因而更順利。
拓展資料: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 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
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韌帶亦稱鉸合韌帶(hinge 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
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韌帶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來自於膠原。若韌帶超過其生理范圍地被彎曲(如扭傷),可以導致韌帶的延長或是斷裂。
在生物學中,貝殼類動物連接兩片殼的組織也被稱為韌帶。韌帶多位於關節周圍(囊外韌帶)或關節腔內(囊內韌帶)其走向平行抗拉伸力強並經驗具有一定的彈性位於關節囊外的韌帶或與關節囊分開或為其局部纖維的增厚或為肌腱附著的延續位於關節囊內的韌帶均有滑膜包繞。
韌帶的功能為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圍的活動。當遭受暴力,產生非生理性活動,韌帶被牽拉而超過其耐受力時,即會發生損傷。韌帶部分損傷而未造成關節脫位趨勢者稱為捩傷。韌帶本身完全斷裂,也可將其附著部位的骨質撕脫,從而形成潛在的關節脫位、半脫位乃至完全脫位。
參考:網路「韌帶」
6、雙側肺底韌帶增厚是啥意思
韌帶肥厚的病因或發病機制尚未清楚,可能與慢性退變、外傷、炎症、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腰椎退行性變時,黃韌帶受到的應力異常很高,其彈力纖維會變性或斷裂,而長期的損傷及修復過程必然使黃韌帶肥厚纖維化,最終將導致黃韌帶鈣化,手法治療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連,使症狀得到緩解。常用手法為按揉法、袞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動運動。(2)針灸治療,(3) 葯物治療:對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症可採用鎮痛消炎葯物如扶他林、芬必得等。中葯治宜溫通經絡、強壯筋骨,可用補腎壯筋湯加減,常用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續斷等。氣虛血虧者加黃芪、黨參、當歸、白芍。腰腿冷痛者加雞血藤、獨活、桂枝、淫羊藿等。
7、什麼是動脈韌帶
主動脈與肺動脈同在胸腔,二者之間可有一結締組織相連,是胚胎期這兩個血管間的連通管的遺跡,隨著胚胎發育此連通被堵住稱為動脈韌帶,有的人沒有堵住則是一種病稱為動脈導管未閉。
8、我媽48周歲,因腿部韌帶斷裂而住院,起初檢查說是肺炎,後檢查說可能是肺結核
肺結核診斷需要症狀、痰檢、片子綜合考慮,痰的報告是直接證據,痰裡面有結核菌就是肺結核。現在症狀不能排除肺結核。
全程治療順利的話應該不超過1千元。
去疾病控制中心不需要什麼證件,當地的醫保病歷本帶上就可以了。
打你們當地的疾控電話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