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腳三角韌帶1.2右踝韌帶1.3做了手術以後這么樣?
我覺得還是問下醫生的意見。
2、踝關節韌帶
1、到醫院檢查清楚涉及骨頭和韌帶是否已經基本恢復,如果帶傷或者有炎症應該繼續治療,並注意停止一切體育活動安心休養 (可以保持熱水泡腳,也可加跌打葯酒輔助);
2、如果基本恢復了,就要訂個計劃進行恢復訓練;每天2次先按摩局部- -柔緩轉動,熱身後由輕到重用手幫扳並保持一定時間,讓韌帶逐步牽拉恢復彈性(見過受傷的樹長成的疙瘩不?你這階段的任務就是通過按摩和訓練理療等把疙瘩弄平復),具體時間長短看你感覺的恢復情況定運動量,一般至少40分鍾到1個小時;
3、康復訓練到正常功能會是個較長的過程,開始的10次最好測量不同角度你腳能夠得著的尺寸,登記留以後對比;1個月後再次測,那時候你會看到進步;
4、結合恢復訓練,熱水泡+適當按摩 +跌打葯酒輔助會很有利於加快恢復效果。
3、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3)踝三角韌帶尺寸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4、三角韌帶在什麼位置??
內踝部分有一組堅強的韌帶,稱為「脛側副韌帶」(又叫「三角韌帶」),呈扇形自內踝伸展到足骨上,緊緊地拉... 韌帶連接,使踝關節相當穩定
希望採納
5、三角韌帶的位置
三角韌帶位於踝關節的內側,一共有四條,距舟韌帶、跟距韌帶、脛距前韌帶與脛距後韌帶。具體你可以到網上搜按照我說的部位名稱,到網上搜一下,應該就可以得到你想看的示意圖。
6、腳踝三角韌帶斷裂後,背伸角度小怎樣鍛煉
那就好好休息
鍛煉手臂力量
多舉舉啞鈴
7、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包括哪些韌帶
踝關節內側有強韌的脛側副韌帶,又稱為三角韌帶,從內踝處呈扇形向下分別連接距骨、跟骨和舟骨3塊足骨,由後向前分別為脛距後韌帶、脛跟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脛距前韌帶。踝關節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從外踝連結距骨、跟骨,由前向後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
8、左踝三角韌帶斷裂iv度
你好,韌帶損傷的比較嚴重,需要行手術治療進行修復,不然會影響以後走路的。
9、腳踝上有幾根韌帶?
內側的是三角韌帶,外側的是跟腓韌帶。新鮮損傷,石膏固定2--4周;陳舊斷裂必須手術手術修復。是很常見的損傷,治療合理,一般不留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