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身體結構圖
除了生殖器官,其他與男性沒什麼差異
2、說幾個拉韌帶的姿勢,圖也行?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柔韌的訓練,不可能一點苦都不吃。否則根本練不出來。做好吃苦的准備,採用科學的方法,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定可以做到。
3、腹肌的結構圖
4、女性的哪些器官被稱為附件?肚子的後面一般是什麼呢?
在子宮左右兩側的的輸卵管和卵巢,統稱為「子宮附件」,簡稱「附件」。而其中輸卵管又分為輸卵管狹部、輸卵管壺腹部、輸卵管傘部。
輸卵管:只有左側發育,是一條長而彎曲的管道。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由前向後依次分為五部分:漏斗部——中央有輸卵管腹腔口,邊緣薄呈傘狀。膨大部或稱蛋白分泌部——是最長最彎曲的部分。峽部——為膨大部後方的縮細部分。子宮部——擴大成囊狀,壁較厚。陰道部——變細彎曲成「S」形,後端開口於泄殖腔的左側。
卵巢:位置與睾丸相同,僅左側發育(右側已退化),呈葡萄狀,均為處於不同發育時期的卵泡,卵泡呈黃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卵巢的大小與年齡和產卵期有關。
卵巢位於子宮底的後外側,與盆腔側壁相接。當妊娠時,由於子宮的移動,其位置也有極大的改變。胎兒娩出後,卵巢一般不再回到其原來位置。卵巢屬於腹膜內位器官。其完全被子宮闊韌帶後葉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卵巢與子宮闊韌帶間的腹膜皺襞,稱為卵巢系膜(Mesovarium)。卵巢系膜很短,內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通過。卵巢的移動性較大,其位置多受大腸充盈程度的影響。一般位於卵巢窩內,外側與盆腔側壁的腹膜相接。卵巢窩(Ovarianfossa)在髂內、外動脈起始部的交角內,前界為臍動脈索,後界為輸尿管和髂內動脈。卵巢窩底由閉孔內肌及覆蓋其表面的盆筋膜和腹膜壁層組成。在卵巢窩底處的腹膜外組織內,有閉孔血管和神經通過。胎兒卵巢的位置與男性睾丸的位置相似,位於腰部和腎的附近。初生兒卵巢位置較高,略成斜位。成人的卵巢位置較低,其長軸近於垂直位。其輸卵管端,位於骨盆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靜脈附近,恰與骶髂關節相對。子宮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與子宮外側角相接。系膜緣位於臍動脈索後方。游離緣位於輸尿管前方。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卵巢的位置可因子宮位置的不同而受影響。當子宮左傾時,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宮端稍轉向內;右傾時,則相反。卵巢的輸卵管端及其後緣上部被輸卵管傘和輸卵管漏斗覆蓋。
5、女性恥骨在什麼地方圖片
恥骨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占髖骨的2/5。恥骨是位於骨盆前方的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而非緊靠在一起,兩片骨頭間靠韌帶及纖維軟骨組織聯接起來.
女性懷孕時激素分泌旺盛,為了適應胎兒的發育,骨盆會被撐大撐寬的,生產時由於用力過大,會使恥骨聯合分離,韌帶受損,產後骨盆恢復是產後生理恢復的關健。
女性分娩時,恥骨聯合之間的裂隙增寬,以便胎兒順利娩出。
女性產後恥骨恢復不良不僅可引發恥骨疼、腰痛、腹痛,甚至還可導致子宮下垂、陰道鬆弛、尿失禁和體形方面的變化。
(5)女性腹部韌帶結構圖擴展資料:
孕婦緩解恥骨痛的方法:
孕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適當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 孕婦可以在兩腿之間夾一個小枕頭睡覺,在床上翻身時,動作應平行而緩慢,以免加重疼痛。
孕婦也可以通過腹部支撐的方式減輕腹部對恥骨的壓力,從而減輕恥骨疼痛。孕婦的腹帶不僅可以提腹減肥,還可以支撐背部,它可以幫助孕婦保持正確的姿勢。適用於多胞胎或胎兒超重的孕婦。支撐主要有兩種,腰撐和肩撐,但肩撐相對科學合理,效果較好。
適當的冰敷可以減輕恥骨疼痛的症狀。敷冰時應注意避免溫度過低,時間過長,一般15分鍾左右比較好。孕婦白天應該盡量少運動,坐著的時候避免跨坐,還有就是盡量保持背部挺直,雙腿對稱站立,鞋子應該柔軟舒適,站立或行走時不會增加對恥骨的壓力。
6、女性生殖系統結構圖
女性生殖器官可分為內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前庭大腺、陰道口、處女膜。處女膜位於陰道口與陰道前庭的分界處,為中央有孔的薄膜,呈環形或半月型,厚薄因人而異。處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時撕裂,經分娩僅留殘跡。但有些婦女出生時就沒有處女膜,或在劇烈運動時撕裂。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卵巢產生並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輸卵管可運送卵子和精子,是受精部位;子宮是孕育胎兒並娩出胎兒的器官;陰道是性交器官,是月經排出和胎兒娩出的通道。
(6)女性腹部韌帶結構圖擴展資料:
外生殖器
1.外陰的范圍
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稱外陰,系指恥骨聯合至會陰和兩股內側之間的組織。
2.外陰的組成
(1)陰阜位於恥骨聯合前面,皮下有豐富的脂肪組織。青春期開始,其上的皮膚開始生長捲曲的陰毛,是第二性徵之一。
(2)大陰唇為外陰兩側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其前接陰阜,後達會陰。大陰唇皮下富含脂肪組織和靜脈叢等,局部受傷後易形成血腫
(3)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為一對縱形皮膚皺襞,表面濕潤,酷似黏膜,色褐、無毛,富含神經末梢,故極敏感。
(4)陰蒂位於小陰唇前端。為海綿體組織,陰蒂頭富含神經末梢,極為敏感。
(5)陰道前庭為兩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前庭的前方有尿道口,後方有陰道口。
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後二者稱為附件。
1.陰道
為性交器官、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
2.子宮
壁厚、腔小、以肌肉為主的器官。腔內覆蓋黏膜稱子宮內膜,青春期後受性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改變並產生月經;妊娠期孕育胎兒。
3.輸卵管
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相遇的場所,也是向宮腔運送受精卵的管道。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位於子宮闊韌帶的上緣內,內側與宮角相連通,外端游離,與卵巢接近。全長約8~14cm。根據輸卵管的形態由內向外可分為4部分,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和傘部。
輸卵管壁由3層構成:外層為漿膜層,中層為平滑肌層,內層為黏膜層。內層富含纖毛細胞,其纖毛擺動有助於運送卵子。
4.卵巢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產生和排出卵細胞,以及分泌性激素。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開始排卵後,表面逐漸凹凸不平;成年婦女的卵巢約4cm×3cm×1cm大,重5~6g,呈灰白色;絕經後卵巢萎縮變小變硬。卵巢外側以骨盆漏斗韌帶連於骨盆壁,內側以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連接。
7、男性腹部結構圖
胸腹部的臟器從上到下是肝臟,右側下部是緊鄰胃,胃後是脾臟,在下面是胰腺,腹部則是大腸小腸結腸盲腸,右下腹部是闌尾,再往下就是骨盆內,有膀胱。
腹部分離:腹壁分為後,側和前腹壁。它們的構造一樣:最深的一層為腹膜外的脂肪,壁層腹膜,和一層筋膜,後者根據其不同的位置,覆蓋物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如腹橫筋膜,腰肌筋膜)。
這些結構的表層,(但後腹壁缺少)的是三層肌肉,腹橫肌 (tranvserse abdominal muscle),腹內斜肌 (obliquus internus)和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7)女性腹部韌帶結構圖擴展資料:
腹部的體表劃分:
在腹部的正中從劍突向下到恥骨聯合,代表了白線在腹壁的始終。在白線的中點有臍。可以在肌肉發達的人腹部看到向兩邊伸開的八塊腹直肌。從外面就可以看到這些肌肉被三條或更多腱劃經過。一條在劍突軟骨附近,一條在臍,還有一條在兩者之間。
白線和這三條件腱劃將腹部分成「六格」。這正是健身人士追求的外形。
8、女性胸部下方有一韌帶狀物是什麼東西
既然醫生都說沒事那肯定是沒事的!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實在不放心的話,你可以拍下來傳到網上,讓大家看看後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