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腳後跟韌帶發炎怎麼辦

腳後跟韌帶發炎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0-03-31 05:22:33

1、腳後跟得了肌筋膜炎怎麼辦!急!!!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當機體受到風寒侵襲,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時,可以誘發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發作,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一半以上的病人經休息症狀即可得到緩解,熱敷,按摩可消散結節,對疼痛結節的封閉也相當有效,但腰肌的鍛煉可能還是最重要的.少數症狀頑固,久治不愈的病人需手術治療,手術時可發現在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從裂隙中疝出,這就是臨床上所捫及的結節.脂肪與周圍組織包括筋膜及鄰近的皮神經分支相粘連,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手術應切除結節,修補筋膜,分離粘連及切除皮神經.效果常良好,但由於常為多發性病變,手術只能解決一處的症狀,故仍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建議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以及時治療.

2、腳後跟疼,怎麼治最快

腳後跟疼是什麼病

大部分腳後跟疼痛是韌帶發炎造成。腳底韌帶連跟骨底端,行走時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腳後跟疼吃什麼好

1.可能是缺鈣,建議補鈣,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例如:奶類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沒收.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蠶豆連皮吃提高鈣的吸收;骨頭加醋熬湯,可增加鈣質,精醋排骨也含有豐富的鈣質;將魚炸酥後連骨吃,可提高鈣的含量

2.①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骨髓等含嘌呤量高,應盡量不吃;

魚蝦類、菠菜、豆類、蘑菇、香菇、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數蔬菜、各種水果、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米飯、糖等可以吃;海帶的適當使用對痛風也有一定好處。

②要多喝一些水,最好保持每天的尿量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結石的發生和小便尿酸濃度及小便的酸鹼度有關,必要時可服用鹼性葯物,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

③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

④節制煙酒,尤其不能酗酒。

⑤不喝濃茶、咖啡等飲料。

多吃含鉀高的食物,例如香蕉、西蘭花、西芹,紅蘿卜等。鉀能夠減少尿酸沉澱,多吃鹼性食物,如海帶、白菜、芹菜、黃瓜、蘋果、番茄等疏果,紅蘿卜對痛風有特效,是由抗風使者發現的,其本身就是吃紅蘿卜治好了痛風,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正常的飲食。

腳後跟疼怎麼辦

一、中葯治療

功能主治:各種原因引發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發的各種酸麻腫痛不適以及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疼痛,步履困難。

二、封閉治療

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葯,會導致2-3個周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三、手術治療

1、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在跟骨內側作一切口,進入跟骨,將跟骨內側骨刺全部銼除。

2、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內側切口,達跟骨後,將跟骨內側鑽孔7~10個,效果達90%。

3、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不過是一種破壞性手術,將跟骨脛後神經支和腓腸神經支切斷。

4、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治療腳後跟疼的偏方

威靈仙

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鍾,擦乾後將葯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綳帶包紮。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葯1次。

復枯草

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做法:先將夏枯草放入鍋里,加適量清水煎30分鍾,然後去渣,將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趁熱熏洗足跟患處20分鍾,每天熏洗1次,堅持用7天。

茄子根

茄子根500克,加水4000毫升,浸泡30分鍾,以文火煎30分鍾,先熏後洗患處,每次1小時(水溫下降後可再加熱)。每晚1次,10天為1療程。

福舍予膏

找到患處,取膏葯直接貼附在患處,敷平整,一天換一貼,根據疼痛程度,選擇療程。

3、腳後跟韌帶處腫痛

我之前也有類似情況,我每天用熱毛巾熱敷3次,每次20分鍾,慢慢疼痛感先是減少,現在還可以運動了

4、左腳後跟韌帶發炎,怎麼辦

?

5、腳後跟疼怎麼辦?

長期久坐了站起來時腳後跟痛,站久了走起來腳後跟痛,沒有拉傷也沒有扭傷,沒有腫也沒有破,為何腳後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婦女在骨科門診中或疼痛科門診中常常會這樣描述自己的困擾?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現了骨質增生,其餘一切正常。 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是一種病症。學名叫"跟痛症"。跟痛症是指多種足跟部疼痛綜合症,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目前認為有跖腱膜炎、脂肪墊勞損、神經卡壓等均可造成足跟痛,其中跟骨結節周圍由慢性勞損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難為主的病症,主要是跖腱膜或跟腱附著處的慢性炎症。 跟骨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部分,人體在站立時有50%以上的體重是由跟骨與距骨來承擔的,中老年人,由於跟骨後內側的骨質增生、跟骨脂肪墊的萎縮、跖腱膜的彈性減弱,加上骨質疏鬆,當長時間站立、行走時易誘發此病。跟痛症主要為足跟底部鈍痛且持續,跟腱附著處也可腫脹、壓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韌帶發炎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 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鞋子 中醫認為其病原機理 中醫認為足跟痛,多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跟腱、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主要因受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風邪侵襲型:表現為行走則疼痛加劇,或伴畏風,舌淡苔薄白,脈浮。治法以祛風止痛為主。 濕邪重著型:表現為下肢麻木,手足沉重,屈伸不利。治法以驅邪除濕、軟堅消腫為主。 濕熱阻滯型:表現為伴口渴胸悶,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治法以清熱去濕,通經活絡為主。 氣血虧虛型:表現為頭暈心悸,失眠多夢,肢軟乏力,面色無華,肢體倦怠,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以活血化瘀、補益氣虛為主。 治療方法和食療方法 1、 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續疼痛,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兩種足跟痛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連帶關系。 從苗醫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屬骨痹的一種,多因肝腎陰虛,感受寒邪致 2、食療方法 可以選擇食療:葯膳法取雞肉90克、川鳥6克、黑豆60克、紅棗12克,洗凈後同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嘗無麻辣感為度,隨量飲用。適用於足風寒濕痹阻經絡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塊)、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凈一起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至羊肉熟爛為度,調味即可隨量飲用。適用於足跟痛偏寒濕者。

6、腳後跟有一根筋痛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呀

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介紹幾則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 2)用肥豬肉,酒適量。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3)取復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鍾,水汁備用,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鍾,先熏後洗,1日2--3次,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調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鍾,擦乾後將葯膏敷於足跟,外用布綳帶包紮。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每2天換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葯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鍾後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種,平時注意保暖可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也可能是站的姿勢不對引起的。如果站立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腳後跟上就會引起腳後跟疼。 建議去拍一張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麼就是因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來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你介紹一個成功治癒「腳後跟痛」的秘方: 用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鍾,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3--5次後可見效。

7、腳後跟上方的韌帶疼痛怎麼辦?

可能是活動過度引起的韌帶損傷,現在你可以通過局部熱敷,外用雲南白葯氣霧劑,口服芬必得膠囊,注意不宜過多行走,不能穿高跟鞋,休息數天就能恢復。

8、腳後跟疼怎麼治療?這個症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呀

引起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是跟腱炎、跟骨滑囊炎以及跟骨骨刺的疾病原因,這三種疾病是都會引起足跟疼痛,治療上可以通過休息、保養以及保守治療來緩解症狀,平時多做熱敷,避免足跟的負重動作有助於緩解症狀,如果疼痛症狀明顯,可以應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物或者軟膏來進行治療,如果疼痛比較劇烈的話,可以服用布洛芬來止痛。

與腳後跟韌帶發炎怎麼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