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看看足舟骨內側是什麼問題
你是右踝扭傷致傷。X線提示足周骨小骨片影,足背腫脹。雖然骨折塊小,且移位不會特別大(根據你的描述及一般受傷機制),但韌帶損傷是必然的(足踝部位跗骨之間是韌帶與韌帶附著維持正常解剖結構的)。處理方法:1.前期局部冰敷(受傷後48小時內),2、傷後1-2周禁下地負重行走,條件可以的話:下肢足托固定或石膏固定,3.傷後7-10天口服消腫、止痛葯物;後期可適當口服接骨續筋中成葯,韌帶的修復周期是3周左右,骨折癒合的時間是4-6周(臨床癒合期);4.建議三周後復診(期間不適隨診)。
2、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包括哪些韌帶
踝關節內側有強韌的脛側副韌帶,又稱為三角韌帶,從內踝處呈扇形向下分別連接距骨、跟骨和舟骨3塊足骨,由後向前分別為脛距後韌帶、脛跟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脛距前韌帶。踝關節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從外踝連結距骨、跟骨,由前向後分別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
3、腳踝韌帶損傷
足關節包括踝關節,跗骨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關節,跖趾關節和足趾關節。在人體運動中,只要是站立,無論做什麼動作,都離不開足部各關節。尤其以踝關節為主,踝關節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關節,而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韌帶損傷或踝關節輕微位置改變都能引起很多症狀,例如:腫脹、走路疼痛、甚至有些不敢走路。此類病人有些做X光檢查也看不出,通過手法觸診,能探清病因。採用手法復位後,能達到各韌帶及關節的正常生理位置症狀隨之祛除。也是需要指出,如果踝關節未經適當治療則可能導致踝關節不穩,容易反復扭傷和脫位,嚴重者合並創傷性關節性。找高手正骨復位就會好的。
4、解決足韌帶痛的辦法?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和膝關節的韌帶拉傷.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
5、左腳 足舟骨 骨折 韌帶拉傷
呃,足舟骨是最不容易長好的位置之一……你為啥不到大醫院看看……
6、腳踝韌帶撕裂是怎樣的表現
腳踝關節距腓前韌帶損傷斷裂可引起外踝前下方痛,腫脹,需要檢查核磁共振,制動休息一個月。
7、醫生我左腳扭傷足骨骨折.足骼骨折.韌帶拉傷5個月還痛走路受限上周去復查骨折癒合這是什麼問題
可以去做鑒定,理論上來說醫療期結束就可以去做的,也就是說出院就可以做了。根據勞動能力鑒定標准GB/T 16180-2014
十級
5.10.1 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 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符合中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 cm2;
3)全身瘢痕面積<5%,但≥1%;
4)急性外傷導致椎間盤髓核突出,並伴神經刺激征者;
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遠側指間關節離斷或功能喪失;
6)指端植皮術後(增生性瘢痕1 cm2以上);
7)手背植皮面積>50 cm2,並有明顯瘢痕;
8)手掌、足掌植皮面積>30%者;
9)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節缺失;
10)足背植皮面積>l00 cm2;
1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未做者;
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