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神經分布
人體解剖彩色圖譜上面比較清楚,建議你去看一下,一般的書店都有
2、寰枕筋膜攣縮的特點,怎麼治療?
你好:由於寰枕關節可沿矢狀面作較大幅度的屈伸運動,因而位於後方的寰枕筋膜易受牽拉,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高枕睡眠,均可對其造成累積性勞損。為對抗異常牽拉,寰枕筋膜繼發纖維增生、瘢痕化、攣縮,造成寰枕間隙變窄,使椎動脈受壓及枕大、小神經受牽拉。臨床表現:1.枕大及枕小神經和項筋膜受牽拉,枕部頑固性痛麻,過勞及濕寒侵襲可加重病情。 2.椎動脈受壓,腦部供血不足,出現持續性眩暈、視力下降,並因血管缺血後痙攣引起頭痛。用小針刀治療可以松解攣縮,配合手法矯正效果明顯,是目前治療這個疾病的最好方法,希望可以幫你。
3、長期低頭操作電腦,會損傷哪些肌肉和韌帶
長期低頭,人體頭頸部的肌群在固定的收縮與拉伸。會損傷的主要是頭前直肌,頭長肌,頸長肌,到斜角肌。韌帶主要是:寰椎十字韌帶縱束。
希望對你有用
4、寰椎和樞椎(第一、二頸椎)有什麼特殊性
第一頸椎稱為寰椎(環椎),第二頸椎稱為樞椎。寰椎(環椎)沒有椎體和棘突,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其後(內)面中部有關節面與第二頸椎的齒狀突構成寰齒關節;前面中部有前結節,是兩側頸長肌的附著處。後弓較長,其後方有一結節而無棘突;此後結節突向上、後方,是兩側頭小直肌的附著處。後弓上面兩側近側塊部各有一溝,稱椎動脈溝;椎動脈上行出橫突孔,繞過側塊,跨過此溝,再穿通環枕後膜,經枕骨大孔而進入顱腔。側塊上方有橢圓形凹陷的關節面,朝向內、前、上方,與枕骨髁構成寰枕關節;側塊下方有較平坦的關節面,朝向前、下、稍內方,與第二頸椎的上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側塊的外方有橫突,能作為寰椎旋轉運動的支點,比其他頸椎的橫突既長且大。樞椎和一般的頸椎相似,但椎體上方有齒狀的隆突稱為齒突,此齒突可視為寰椎的椎體。齒突根部的後方,有寰橫韌帶,但此韌帶較細小;齒突前面有一關節面與寰椎前弓構成寰齒關節。上關節面位於椎體和椎根連結處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塊上,朝向上、後、稍外方,與寰椎的下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第二頸脊神經位於該關節的後方,與下位頸脊神經和椎間關節的位置關系不同。樞椎的椎板較厚,其棘突較其下位者長而粗大,在X線相上看到上部頸椎有最大棘突者即為第二頸椎。樞椎的橫突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個明顯的後結節。第一、二頸椎之間沒有椎間盤,第二頸椎即樞椎的齒狀突向上伸入寰椎, 並與寰椎前弓後的關節面共同形成寰樞關節。樞椎的齒突尖部稱齒突尖,是齒尖韌帶的附著部,其兩側有翼狀韌帶附著。齒突的後方,有寰橫韌帶,肥厚且堅韌;自其中部向上下方各發出一條縱行纖維束,向上附著於枕骨大孔的前緣,向下與樞椎椎體的後面相連。此二條纖維束與寰椎橫韌帶共同構成寰椎十字韌帶。寰椎和樞椎組合形成關節枕環樞椎復合體,無論是從解剖學還是從運動學方面來看,都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兩個關節在矢狀面參與屈伸活動的范圍基本相同,側屈活動發生在枕環關節,而軸向旋轉則主要發生在環樞關節。環枕關節的解剖結構限制了軸向旋轉,它們作為一個單元在Y軸上運動。枕骨的拱形關節面與寰椎的杯狀關節面在矢狀面形成了一個拱狀或杯狀結構。環樞椎之間的軸向旋轉范圍很大,大約有47°左右。頸部50%的旋轉發生在樞椎之間,其餘的旋轉發生在下位頸椎的關節間。通常是最初旋轉的環45°發生在環樞之間,然後是下位頸椎參與旋轉。當頭向一側傾斜的同時,再向相同方向做軸向旋轉時,寰椎向樞椎的側前方移動,穿行於這兩個椎體間的動脈被牽拉變窄。總之,頭在三維空間的旋轉是通過枕環樞三個運動單位完成的:屈伸活動(Qx)發生在枕環和環樞,軸向旋轉(Qy)發生在環樞,側屈活動(Qz)發生在枕環。環樞關節半脫位,壓迫周圍神經和血管,引起枕、頸部疼痛、還可引起前額、眼眶﹑太陽穴疼痛、眩暈、惡心等。甚至產生心悸及血壓異常。如果壓迫到副交感神經,引起內分泌紊亂,那就更是怪病叢生了。環樞椎半脫位的診斷須仔細測量,有的病人移位很小,卻有嚴重的眩暈﹑惡心﹑頭痛,並伴有較重的體征,可能與炎症較重、急性發作、個體差異有關。環樞椎半脫位的復位較易,但穩定性較差,需頸枕部軟組織的平衡做防護,針刺﹑功能鍛煉可作為較好的配合,許多人需多次復位。
5、寰椎和樞椎(第一、二頸椎)有什麼特殊性
寰椎和樞椎對整個脊椎起著第一主導作用。
寰椎與頭部的關系最為密切,對頭部起一個支撐作用,由前後兩個椎弓和兩個側塊相互連成環狀,大而平,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大支架穩穩地托著頭部。
樞椎是頸椎中最為堅固的椎骨,具有樞紐作用,椎體較小,後半部分的棘突很大,並且椎體上部分有個像大牙齒一樣的突起向上伸入寰椎中,和寰椎共同構成了寰樞關節。
當頭部和寰椎一有動作時,樞椎就會馬上響應,有力地帶動下面各段脊椎隨之而動。
(5)寰枕十字韌帶擴展資料
頸椎共七塊,其中第3、4、5、6頸椎為典型椎骨,1、2、7為非典型椎骨。所有頸椎的橫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椎動、靜脈,第7頸椎橫突孔中無椎動脈走行)。
典型頸椎的特徵為:椎體較小,左右徑大於前後徑,上面突起形成側緣關節,下面凹陷;椎孔較大呈三角形。
第7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近似水平,末端不分杈,形成結節,在皮下易觸及,常用來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觀察椎孔和橫突孔,注意在第7頸椎處椎孔和橫突孔最小。觀察典型椎骨的不規則椎體、側面的關節突、三角形的椎孔和關節突的上關節面。
人的頸椎和腰椎特別容易出問題,但胸椎卻好得多。這是因為胸椎周圍有肋骨牽拉保護著,形成了一種力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胸椎能夠保持中正。但是,頸椎和腰椎就不同了,它們沒有肋骨牽拉固定著,它們靠的是多組韌帶和小肌肉群,如果這些組織發生問題,就會導致頸腰椎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