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壓腿與拉韌帶有什麼區別?
有朋友問拉韌帶跟開關節有什麼不同?比如瑜伽的關節筋骨的拉伸,是一種靜力行為,在某個姿勢上會保持適當的時間,來達到人極度拉伸的效果,從而疏通經絡,起到健身的效果!
傳武的「撐筋拔骨」根本的目的是產生速度和勁力,跟現代搏擊的要求是統一的,或者說,所有實戰性的拳法,都必須具備這兩項素質,只是途徑不同而已!
瑜伽跟傳武,在對待筋骨關節上,就如同用兩種模式拉皮筋,一種是通過外力,將皮筋慢慢拉長,並且逐漸增加幅度,使其越拉越長,甚至到了極度柔軟的程度。而另一種模式,則是通過逐漸的拉彈大筋,如同崩彈琴弦般的運動,使得大筋越來越充滿彈力,人體會一定程度上變松變軟,但不會達到如同瑜伽般專項的追求,主要是要實現關節如同彈簧般的自由彈動,速度和勁力是主要追求目標!
很多健身愛好者,早上起來習慣壓腿拉韌帶,而最原始的傳統功夫甚至是不壓腿的,直接踢腿,並且要求腳尖要能踢耳朵,踢下巴,是完全通過關節開,筋骨彈來實現的,起的腿又快又狠。完全區別於舞蹈的腿,又高又飄。種怎麼樣的種子,得什麼樣的果,練習方法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
拉韌帶對開發人體大筋有沒有作用?首先大筋是關節結構內,連接骨端的彈性物質,它的特性跟「皮筋」一樣,是具有彈力的,主要用於連接關節和保持關節具有一定活動空間,可以通過訓練,使其具備如同「弓弦」般的崩彈力。韌帶是附著於骨關節周圍,用於固定關節,防止關節過度拉伸的一種組織。它跟大筋有著本質的區別,彈力比較小,往往通過短時間的系統訓練,就可以使韌帶拉伸,可以縱叉,橫叉,但一段時間不訓練,又會慢慢縮回去。韌帶對人體發勁沒有直接的作用,所以不是筋骨訓練的范疇,因此壓腿拉韌帶不是我們內家拳中訓練的內容!
很多師兄弟在練習的過程中對大筋很是迷惑,故萌生想憑自己平時理解和大家分享對大筋的一點體會。個人淺見,如有不對請大家指出。
大筋,在中醫上講是對一部分肌腱和韌帶這類緻密結締組織的統稱。以前我們小時候喜歡玩彈弓,上面的牛皮筋,是牛筋做的,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彈性很大,很有韌勁,且有句老話說,牛越老,牛筋的力量就越大,稱之為「老牛筋」。
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小腿的跟腱,搞運動的人都知道,小腿部的跟腱越長,彈跳力就越好,所以選運動員時,往往會選跟腱長的,特別是短跑,跳高等,需要爆發力的項目!但現代運動中,不推崇大筋的訓練,依然採用了肌肉鬆緊爆發力的訓練,所以對肌腱的強化不夠。
運動員跑步
而典傳的體系通過對大筋的改變是根本上的,有很多人會疑問,撐筋是不是和拉韌帶是一樣。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韌帶在骨骼發育完後基本就定型了,然後,拉韌帶是通過拉伸極限法,來使韌帶鬆弛或者說拉長,從一定角度來說,它失去了一部分彈性,並且長時間的不鍛煉,會導致韌帶再次的退化。
開胯、開肩、開肘、開肋、開脊柱等等的撐筋拔骨練習,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筋的生理構造,一方面打開骨縫,另一方面增強大筋的強度和韌性,從而使大筋具備更勝以往的彈性,能更好的產生動力和傳導勁力,並且不會因為長時間的不練習而改變,可以說是從根上改變了人體結構。
2、牛板筋就是韌帶嗎
確切的說,牛板筋是牛的肌腱,俗語叫作大筋.韌帶是連接骨骼的而肌腱是連接肌肉的,兩種解構在解剖學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 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 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乳白較硬 ,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此處的肌腹即為一些人口中所說的紅肌,而肌腱即為白肌,分別控制肌肉的力量、爆發力和耐力。
韌帶的解釋
脊椎動物中,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 韌帶
研究韌帶的稱韌帶學(syndesmology). 韌帶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來自於膠原。若韌帶超過其生理范圍地被彎曲(如扭傷),可以導致韌帶的延長或是斷裂。在生物學中,貝殼類動物連接兩片殼的組織也被稱為韌帶。 韌帶多位於關節周圍(囊外韌帶)或關節腔內(囊內韌帶)其走向平行抗拉伸力強並經驗具有一定的彈性位於關節囊外的韌帶或與關節囊分開或為其局部纖維的增厚或為肌腱附著的延續位於關節囊內的韌帶均有滑膜包繞。 韌帶的功能為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圍的活動。
3、關節韌帶受損吃牛蹄筋好還是豬踣筋好?
傳統是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但是不一定就是那麼有效,比如說都知道鯽魚湯補奶水,那鯽魚是根本就沒有奶的,只是奶白色的魚湯罷了,所以牛筋、豬蹄筋應該區別不大;韌帶受損主要是休息保養以及適當的活動鍛煉,需要手術恢復的要盡快手術,否則反復損傷那就吃什麼都沒有用了,運動員的例子還少嗎。
4、牛蹄筋和牛筋是一回事么?
牛蹄筋和牛筋不是一回事。
牛蹄筋是附在牛蹄骨上的韌帶,是牛的腳掌部位的塊狀筋腱,就像拳頭一樣,而不是長條的筋腱,長條的筋腱,而牛筋是附在牛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所以不是同一樣東西。
一個牛蹄只有一斤左右的塊狀筋腱,但必須把牛皮去掉。牛蹄筋分為許多種,氂牛最好,黃牛次之,再次是水牛,壯年牛最好,小牛和老牛次之。
(4)牛筋韌帶擴展資料:
挑選牛蹄筋的方法
第一,用牙咬,真正的牛蹄筋彈性大,咬起來很廢勁;
第二,用火燒,真正的牛蹄筋用火燒後,除其中水份蒸發後,其質地變硬,體積有所縮小,並不會全部消失。
第三,選購新鮮的牛蹄筋,要求色澤白亮且富有光澤,無殘留腐肉,肉質透明,質地緊密,富有彈性。如果呈黃色,質地松軟,沒有彈性,則表明牛筋保存時間過久,不宜選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蹄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筋 (食物)
5、牛筋(連帶牛肉)上那些白白的東西是肥肉嗎?
不是的,是牛的韌帶,負責連接牛肉和牛筋的,也有保護牛筋的作用。
韌帶簡介: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 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韌帶亦稱鉸合韌帶(hinge 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
6、牛蹄筋到底指牛蹄的哪個部位
牛蹄筋就是附在牛蹄骨上的韌帶。
牛蹄上的韌帶,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
牛蹄筋是牛的腳掌部位的塊狀筋腱,就像拳頭一樣,而不是長條的筋腱,長條的筋腱是牛腿上的牛大筋。一個牛蹄只有一斤左右的塊狀筋腱,但必須把牛皮去掉。牛蹄筋分為許多種,氂牛最好,黃牛次之,再次是水牛,壯年牛最好,小牛和老牛次之。
(6)牛筋韌帶擴展資料:
牛蹄筋的營養價值:
蹄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聚糖和膠原蛋白,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並且不含膽固醇,最主要作為結構成分,分布於軟骨、結締組織、角膜等基質內,其次為關節的滑液、眼的玻璃體等黏液,起潤滑作用。在基質中,蛋白聚糖和膠原蛋白以特異的方式相連而賦予基質以特殊結構。
基質中含有大量的透明質酸,可以細胞表面的透明質酸受體結合,影響細胞與細胞的粘附、細胞遷移、增殖和分化等細胞生物學行為。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衰老,對於抗皺美膚是比較有效果的。
牛蹄筋具有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膝酸軟、身體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蹄筋
7、韌帶斷了是不是吃牛蹄筋最能補韌帶?
吃啥補啥,說實話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而且牛蹄筋主要含有的是膠原蛋白,通過消化道是難以吸收該種蛋白的。損傷恢復期,應該高蛋白飲食,應該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肉類,大豆等。
8、吃牛筋可以增加肩膀的韌帶么??
你覺得呢
9、牛筋是什麼?吃多了會胖么
牛筋,即牛身上的筋,也就是牛的韌帶,富有韌勁。
牛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吃了不會增胖,對身體有益,但是任何東西都不能過度,吃多了不吸收,而且牛筋韌性大,吃多了消化不好。
牛筋中含在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並且不含膽固醇。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衰老。有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膝酸軟、身體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
10、膝蓋軟骨損牛筋韌帶段了腿曲不下一般算多少期傷殘
去醫院鑒定門診鑒定。不是誰說了就能算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