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疼大約三年了,最近拍了CT,說是腰椎間盤膨出,活動起來腰部韌帶牽扯感覺酸痛,有連續「咯噔」的聲音
病情分析:
根據你的描述來看,你的情況還是緩解症狀治療。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最好適度的休息,不要勞累,睡硬板床,可以做做針灸理療緩解不適。
2、有沒有寶媽靠右邊腰裡面有筋扯著,怎麼動都疼,這是什麼原因啊有時候真的要痛哭了
妊娠期間的腰腹痛一般來說是很常見的現象,當然也考慮是由於懷孕後子宮變大,子宮韌帶受牽扯而引起,做好常規檢查注意多休息就好了。
3、腰部右邊是什麼部位,有時候會刺痛!
腰右邊有腎臟,肝臟,闌尾,膽囊,盲腸等,這些部位出現炎症,結石等病變時會出現刺痛現象。必要時可以到醫院做個健康體檢。
4、最近都覺得腰右後邊很酸,有點痛,以前右邊的小韌帶扭傷過,有時候難受都睡不著怎麼辦?
因懷孕導致體內的激素分泌發生變化。為了分娩時嬰兒能順利通過產道,孕媽咪的身體會在懷孕時分泌一種激素,使連結骨盆的韌帶鬆弛,這種激素同時還會起到鬆弛肌肉的作用,導致脊椎的彎度加大,所以容易感覺腰痛。治療:適當熱敷,按摩,避免過度彎腰或者轉動腰部。
5、右側腰部有時疼痛,請教一下原因?
了解腰痛可及早預防與治療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雙側疼痛連脊椎的一種症狀,男女均有發生,女性居多。據統計,婦科門診以腰痛為主的患者約占就診數的10%。
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腰肌勞損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於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
二、泌尿系統感染由於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門,常有大腸桿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點,尿道口污染的機會較多,若忽視衛生,則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腎盂腎炎所致者為多,表現為腰部脹痛、嚴重者沿輸尿管放射至會陰部。除泌尿系統感染外,泌尿系結石、結核等疾患,亦會引起腰痛。
三、生殖器官疾病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經四百次左右,還負擔著懷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婦女還經歷流產、節育手術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病率較高,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等。這些炎症容易並發腰痛,子宮後傾、後屈,也是女性腰痛的原因之一,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囊腫等嚴重生殖器官疾患,都會引起壓迫性牽連性腰痛。
四、受涼、創傷罹患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的婦女,多因在月經期、分娩和產後受風、濕、寒的侵襲,導致脊椎長骨刺而誘發腰痛。若腰部曾扭傷,可能發展為椎間盤脫出,出現較重的腰痛,甚至影響脊椎的屈伸和轉動。
五、孕期及產褥期勞累懷孕期間,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婦腰骶及盆腔各關節韌帶鬆弛,同時子宮重量亦隨著胎齡的增長而增加,致使身體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則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間,胎兒發育需要充足的鈣、磷等營養物質,若膳食中攝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婦骨質軟化脫鈣,亦會引起腰痛。產褥期出血過多,或勞動過早、過累以及受涼等,也可造成腰痛。
六、腰椎病變多見於老年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神經的壓迫症狀也會隨之增多。因退行性病變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脫是較常見的一種病變,容易引起腰椎管狹窄,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是因骨質疏鬆所致的椎體塌陷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贅形成可引起脊椎僵硬,也可導致持續性腰痛。
另外,更年期婦女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起腰痛,其特點是晨起重而活動後減輕。還有月經不調、痛經或情緒危機等因素,亦易發生腰痛。
6、做運動時右臀部感覺韌帶拉得緊,有點痛是怎麼回事?
你站著試試前下腰,下到只要右臀有感覺時就停住保持這個姿勢,同時感覺左邊痛不痛,如果左邊不痛就說明右邊韌帶拉傷了,如果兩邊感覺一樣就是正常現象。對了你這痛了多久了,如果是因運動使肌肉酸痛的話,這種痛頂多三天就不痛了。如果是拉傷的話,三天後就只剩那個位置會痛,其他位置會好。
7、我的右胸裡面和右肩好像有一根筋拉扯,一挺胸或者是一彎腰總是感覺裡面有東西動,是怎麼回事啊
有可能是你的韌帶哪個地方拉傷了?這個時候要注意是不是之前哪個地方受傷了,或者突然出了很大的力氣,都是一個地方的軟組織或者韌帶給拉傷。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休息幾天,觀察一下,如果是有損傷的話,可以吃一點葯配合擦一點葯。
8、我腰縱右邊位置的肌肉老時有拉緊是什麼問題
我建議你快去醫院!詢問下!但也可以看看下面的
有關膝蓋的話題(轉自綠野)
這是多篇文章,慢慢看
一、??人?的膝?
膝關節是身體內最大的關節,是由大腿骨、脛骨、腓骨和剩骨(俗稱膝蓋骨)幾塊骨頭所組成,支撐著人體的重量、膝蓋的屈曲和伸直。在大腿骨和脛骨之間有半月軟骨,厚?s3-9毫米,這個軟骨的功能,就是吸收了來自外力的沖擊,並使關節能圓滑的進行活動,相當於靠墊的功能。此外,尚有幾條韌帶,負責膝關節的穩定及運動。
以下是膝關節的復雜構造,然而本文章內容,將介紹大家對膝韌帶的進一步認識。
十字韌帶
位於大腿骨和脛骨間呈交叉狀,而得此名。十字韌帶厚且堅韌,根據它們依附在脛骨的部位,由?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所組成。此韌帶具有維持膝關節前後方向安定性之功能。
副韌帶
位於膝關節二側,各有一條副韌帶,分別稱為腓側(外側)副韌帶及脛側(內側)副韌帶。其功能為保持著膝關節橫向運動的安定,預防膝部的側面脫位。
造成膝部問題的誘因
是否有些人較易罹患膝部外傷與問題?
1.小孩若出現膝內翻及膝反屈,假使持續至青少年時期皆未加矯洽,則較易出現韌帶問題。
2.肥胖亦是膝關節的大敵,膝部負擔著人類大部的體重。以一般情況而言,走在平路上,膝要承擔的是體重之四倍壓力。而在下樓梯或走斜坡時,膝要負擔的是體重的七倍之重。故可說,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
3.運動員,其超量的運動量,或是不當的運動方式,皆會造成膝部的損傷。
二、常見的膝關節韌帶疾患
1.內側副韌帶損傷
在膝蓋內側連結大腿骨和脛骨,並防止膝部之左右分離的重要負責者,即是內側副韌帶,除了有膝關節的橫向安定作用外,也有固定半月板並控制膝關節活動的功能。此韌帶,常在膝部外側受到加強的外力或過度扭轉時,極易受傷。例如:滑冰時,不經意的扭傷或打橄欖球、足球時,爭球被拉扯等狀況下,也容易使內側副韌帶受傷。當內側副韌帶受傷時,膝的內側會腫痛,並且在內側副韌帶斷裂部分輕壓時,會感覺創痛,如果受傷嚴重時,膝部會缺乏安定感,並動搖不穩,有時亦會有積血現象。當副韌帶受傷時,可先將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部位,並以冷濕布輕敷患處,使腫脹減至最小程度,若是症狀輕微者,則可用彈綳等,將患部固定,先以冷濕布再改用溫濕布方法,作二至三周局部固定後,在患部不會痛的范圍內,作膝部伸屈及大腿四頭筋的肌力訓練工作。
若是韌帶完全斷裂的情況,則要接受專門醫師的手術,將斷裂的韌帶縫合。不管輕傷或重傷,事故後運動時,不要忘了加上護膝等裝備。
2.上端脛骨突起症
負責膝關節伸展的大腿四頭筋的未稍部分,膝蓋韌帶往脛骨的附著部發生病痛,即是此病症之症狀。通常是由於青蛙跳等過度的給予膝部壓力而產生的。其特徵,是骨的成長不及肌肉或肌腱的緣故,成長中的青少年所常發生的。
由於韌帶拉緊,而前方脛骨的上端脛骨突起,並看得見骨的隆起,用手壓的時候會隱隱作痛。和運動膝一樣是起因於跑步或跳躍的無節制,而o或X型腿的人,也被認為他們膝蓋承受著比正常人重的負擔,所以容易得到此病症。
用一隻手抵住牆壁,以支撐身體,另一隻手則抓住同腳,往後拉,將籍由屈曲的膝蓋節向後牽引的作用力量,使得大腿四頭筋能因而伸直的訓練,皆為預防此病症的良方。
3.跳躍膝
因為在慢跑或打排球、籃球等經常反復跑步或跳躍時,所容易發生的,故叫做?跳躍膝?,其正式的名稱叫?膝韌帶炎?,由名稱可了解到,在跳躍後著地時,其所受來自地面的撞擊力,積聚於膝蓋下端,膝韌帶因而引起發炎或受傷,即稱為膝韌帶發炎。
初期的症狀,是於跑步之後,膝蓋骨下端會感覺痛,嚴重時運動中也會痛,到最後不只是運動無法進行,就連走路都覺得困難。再加上膝蓋骨下端,會有?嘰哩嘰哩?的聲音,或出現僵硬現象。當症狀一出現時,最好停止跳躍或跑步等,用到膝蓋的運動,並完全休息靜養,休養的同時,直接用冰塊冰敷,使患部冷卻或塗消炎止痛劑,且一邊作按摩。然後用熱毛巾或溫濕布等進行熱敷,如果還無法收效時,就要考慮動手術了。
一般的預防方法,是在運動前作大腿四頭筋的強化運動,使膝部確實地?暖和?起來。
4.前十字韌帶
在大腿骨和脛骨間呈十字形狀態連結兩骨的兩條韌帶之一,從脛骨前面連到大腿骨後面的韌帶,稱之為?前十字帶帶?和膝原有彎曲呈反方向的固定作用,使膝關節得以伸直且成安定狀態。
此韌帶常是在作體操著地時或打籃球、排球等激烈的跳躍動作時,膝蓋發生?嘰哩?的韌帶斷裂聲後,就會覺得膝關節好象脫離分散了一般,這時,膝部會出現少許出血而呈瘀血腫脹現象,是此韌帶受傷時的特徵。
在韌帶斷裂一個月後,腫痛均消除了,看起來彷佛是治癒了,但卻往往由於同一種動作而再度受傷,而如果反復這樣的傷害,則前十字韌帶的損傷,就會變成慢性化,慢慢地膝關節就會動搖而無力。軟骨會受傷,且膝關節的水分會逐漸滲完,而最後導致影響日常生活的障礙。所以,當一有症狀發生時,就要一次完全治癒,而不要讓它變成慢性化,這是最重要的。
大腿四頭筋的直線運動和強化練習
在前面我們一直提到大腿四頭筋的強化運動,現在,我們就來仔細研究一番。
和膝關節痛的產生最有關系的是大腿四頭筋(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強化大腿四頭肌的第一步驟,便是步行的訓練。若在激烈使用膝部運動的時候,能作好以下所說的訓練肌肉的准備運動的話,對於膝關節痛的預防是很重要,且效果很大的。
首先,是大腿四頭筋的直線運動,將膝關節屈曲,以一隻手抓住足部,慢慢地向背部伸展,同時,大腿四頭筋也會跟著伸直,另一隻手扶著牆壁支撐身體,較有安全感之情況下,也較能使訓練收到效果,一次大約支持30秒,如此二腳交互地作四、五次。
其次,則是大腿四頭筋的強化訓練,將膝伸直而腰接觸於地面上,以兩手置於身體後,並接觸地面,以支撐身體。在伸直的膝下放著浴巾等折疊成的東西,並使腳不碰到地面,將腳伸直,並好象用膝的力量壓這些毛巾般,維持約十秒後,再換另一腳。大約兩只腳如此地交互做了十次之後,可在勝任得了的范圍內,稍微增加次數。若經過多天的訓練後,亦可在足踝上加些重量以加強訓練,然而這些可依個人的狀況而定。最初只是放著捲毛巾等的重量即可,而到後來更可增加足踝上的負擔,肌肉的強化也可因而更順利。
此外,同樣將腳伸直坐著,將伸直的足部,以大腿的力量再將腳尖前壓,使得腿伸得更直的訓練也有,這時膝蓋骨周圍的筋肉,似乎呈緊縮的狀態,而使得足部能不著於地面並且伸直,約用力五秒,用力後即可放鬆,如此重復左右各五、六次,一天約進行五回合,等到這種訓練進行到某一種程度後,在足踝上一樣加些小東西,以加強訓練,而達到更完全的運動。
作者:花旗 日期:2004-12-28 23:57:00
三、膝部損傷疼痛
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人的膝關節是所有關節中面積最大的關節,承受體重的主力,它由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組成,其前有髕骨,其中間有「軟墊」即半月板,周圍有強壯關節囊、肌肉及韌帶保障了關節的穩定。
體重是膝關節承受的垂直應力,復雜的人體動作如打球的轉體,上廁所的蹲起動作等是側方的應力。如受力過大,膝部關節的兩塊半月板容易受到損傷,尤其在旋轉力過大時更易發生半月板撕裂傷。
半月板損傷伴有關節囊的損傷,因血液循環豐富,容易出血並形成膝關節腔的積血、疼痛及腫脹。旅途中膝部扭傷疼痛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腫就可不必擔心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軟骨組織,幾乎沒有血液供應,一旦損傷難以癒合,是形成傷後關節疼的原因。手術摘除半月板、通過關節內窺鏡技術去除小片撕裂及條形撕裂是易被接受而有效的方法。半月板損傷並非都要立即手術,走路小心保持膝部穩定,關節仍可活動。但有時小的裂片可因走不平坦的路或不協調的姿式等因素而移動,卡在關節間隙的某處,立即劇痛不能行路,醫學上稱為「關節交鎖」,經活動或處理又可「解鎖」,症狀隨著一聲彈響立即消失。應該對關節交鎖這一特殊現象有所認識。有經驗的患者經過多次體驗往往會自己解鎖,即放鬆下肢肌肉,輕輕晃動及屈伸膝關節(屈曲旋轉手法),以達到緩解。
2.膝關節游離體
關節交鎖不僅由半月軟損傷引起,還有一個原因是關節內的游離體,其體積甚小,本質是小片軟骨因創傷或變性等原因而由關節面上脫落下來,形如豌豆大小,不骨化者X線照不出來,偶爾可摸到,旋而又不知去向,竄來竄去移動很快,故又稱「關節鼠」,它同樣能卡在關節間隙中,形成交鎖,反復出現以致引起關節腔積液,因平時不疼,往往忽視。症狀及處理同半月板損傷。
3.髕骨軟化症
膝關節疼的另一常見的原因是髕骨軟化症。髕骨是膝前方的一塊圓形骨質,也是膝關節的組成部分,位於股骨下端內外髁間窩的前方,髕骨後面的軟骨面與之相關節。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髕骨關節面互相接觸可起支點作用,髕骨上下都有韌帶相連,膝關節伸直時,股四頭肌腱帶動髕骨向後擠壓股骨髁,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膝關節反復扭傷或不合理的運動姿勢可引起髕骨關節面的磨損,軟骨失去光澤及彈性,部分軟骨軟化脫落,移動髕骨則引起疼痛。日常活動尚能忍受,只是容易疲勞。活動稍多即招致膝關節疼痛。病人對醫學知識不熟悉,誤以為是全部髕骨軟化,實際病變為髕骨的軟骨軟化。走路過多或道路不平可引起膝關節積液,關節腫脹,旅途中是難以預料的。只要及時休息,恢復很快。如果必須照常活動,趕上行程,可去醫院做關節腔內強地松龍注射,加快症狀的消失。
髕骨軟化的綜合治療
髕骨軟化症中醫稱「髕骨勞損」。由於髕骨的後側面大部分為軟骨結構,與股骨兩髁和髁間窩形成髕股關節。當膝伸直而股四頭肌鬆弛時,髕下部與股骨髁間窩輕輕接觸;當膝屈至90°時,髕上部與髁間窩接觸;當膝全屈時,整個髕骨的關節面緊貼髁間窩。膝關節在長期伸屈中,髕股之間反復摩擦、互相撞擊,致使軟骨面被磨損而致本病。本病多發生於青年人,如田徑、登山運動員,舞蹈演員等。起病緩慢,最初感膝部隱痛、乏力,以後髕骨周圍按壓疼痛,勞累後加重,上下樓梯困難,嚴重者影響步行。X線攝片檢查早期可沒有明顯的改變,後期的側位及切線位片可見到髕骨邊緣骨質增生,髕骨關節面粗糙不平、軟骨下骨硬化,髕股關節間隙變窄等改變。治療髕骨軟化症的方法很多,現介紹幾種中醫行之有效的綜合療法,患者不妨一試。
??中葯內服法
??▲取丁香60克,木香60克,血竭60克,兒茶60克,熟大黃60克,紅花60克,牡丹皮30克,甘草2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天早晚各服10克,黃酒送服,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可選用中成葯小活絡丹口服,每次服3克,每天早晚各1次。具有溫寒散結,活血通絡之功效。
??中葯外治法
??▲取羌活、白芷、當歸、細辛、芫花、白芍、吳茱萸、肉桂各等量,連須赤皮蔥適量。先將前八味葯共研為細末,每次取適量葯末與適量的連須赤皮蔥搗爛混和,用醋炒熱,布包,熱熨患處,每天1次。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
??▲取當歸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兒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補90克,紅花60克,元胡60克,防風60克,上葯共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膏,每天外敷患處1次。具有消腫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推拿按摩法1.患者取坐位,自患側大腿至膝關節,拿捏數次,先使肌肉放鬆,然後在痛處用揉按手法,由輕漸重,最後再取輕手法,徐徐按摩3~5分鍾,直至關節內沒有發熱感為止。
??2.點按患肢的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委陽、合陽、承筋、承山等穴位。
??3.術者一手握著患膝正中,手指分別握住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處,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
??4.將患肢屈曲,盡量使足跟接近臀部,隨即伸直反復3~5次。
??經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後,可緩解肌肉痙攣,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具有消腫止痛,解除肌腱粘連和肌肉萎縮之功效。
??另外,預防本病發生也十分重要。首先要避免在膝關節處發生急性和慢性軟組織損傷,特別是搬抬重東西時更應小心。經常從事半蹲位工作的人,應注意適當休息,盡量避免膝關節極度疲勞。出現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四、北醫三院運動醫學門診時間
運動創傷普通門診 周一全天,周二(限40號)上午、周四上午
運動創傷按摩門診 周二、五上午(每天限40號)
骨質疏鬆門診 周二上午(副主任醫師),周四下午(正主任醫師)
骨密度檢查及治療 周一至周五全天
肥胖門診 周三、五上午
運動營養門診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專家出診時間
姓名 專業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曲綿域 運動創傷 ★ ★ ★
於長隆 運動創傷 ★ ★ ★
田得祥 運動創傷 ★ ★
敖英芳 運動創傷 ★
林共周 運動創傷 ★ ★
李梅君 運動創傷 ★ ★ ★ ★ ★
高雲秋 運動創傷 ★ ★ ??★
浦鈞宗 運動創傷 ★ ★ ★
張寶慧 運動康復 ?★ ★
周謀望 運動創傷 ★ ★
胡躍林 運動創傷 ★ ★
余家闊 運動創傷 ★ ★
王健全 運動創傷 ★ ★
作者:花旗 日期:2004-12-28 23:58:00
常見的運動創傷及其預防
體操的運動創傷
體操包括的內容很多,在比賽項目中,男子有6項:自由體操、
單杠、雙杠、鞍馬、吊環及跳馬;女子4項:自由體操、平衡木、高
低杠及跳馬。
(一)慢性疲勞損傷1.膝髕骨軟骨病與伸膝腱膜炎較多見。此外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與股骨踝剝脫性骨軟骨炎也有發生,後者易漏診。
發病原因都與跳躍與下法落地練習過多有關。
2.手腕及踝足最易發生的是各種慢性腱鞘炎少年兒童最易發生的
是骨骺炎(橈骨遠端及跟骨骨骺炎)。
3.肩肩袖損傷最多,與吊環、單杠、雙杠的轉肩動作有關。
4.肘最常見的是肱骨小頭骨軟骨折(疲勞性)繼發骨關節病。發
生率在一些集訓隊可高達50%。與上肢支撐翻騰訓練過多有關。肘外
翻角過大或肘反弓角過大改變了肘的正常關節持重關系,是此症發生
的重要潛在誘因。
5.脊柱在集訓隊里椎體骨骺炎的發病率為30%~50%,椎板疲勞
骨折約為15%,其發生均與「下腰」、「後軟翻」過多或訓練手段使
用不當有關。
(二)急性意外傷1.肌腱斷裂跟腱斷裂最常見,其次是肱二頭肌
長頭肌腱。
2.韌帶斷裂踝、肘及膝的側副韌帶斷裂最常見。早期處理不當,
多繼發關節不穩,嚴重影響訓練。
田徑的運動創傷
田徑運動包括跑、跳、投、走4類項目。有統計,跳高及中長跑
運動中創傷發病率較高,投擲次之。其中除短跑運動可發生跟腱和大
腿後部肌群的斷裂傷為急性損傷外,多數為過勞傷,如中長跑運動中
的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及骨折最常見,膝外側疼痛綜合征(包括滑囊
炎、?肌腱炎及髂脛束摩擦綜合征)次之。「跳躍膝」(髕腱腱圍炎
末端型)在跳高運動中最常見;投擲中,標槍運動員的肘關節骨關節
炎(投擲肘)發生率近100%,其次是肩袖損傷。二者都是關節周圍
肌力不強及動作錯誤引起的。標槍和鉛球運動員還易發生椎板的疲勞
骨折,系腰過伸所致,改進動作並用寬腰帶保護完全可以預防。
柔道和擊劍的創傷
(一)柔道和散打
無論是柔道還是散打,都易發生外傷。特別是女子柔道外傷的發
生率尤高。根據調查,運動員中常見的外傷有:耳殼損傷、挫傷(血
腫)、軟骨炎、撕裂及處理不當繼發的耳殼畸形(菜花耳)。其發生
系運動時抱頭所致。女子因長發保護發病率較低。其次是肋軟骨損傷
(54%),膝關節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及聯合損傷(53%)。再次
為頸椎損傷及肘關節損傷。
預防此類創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運動用品如墊子等必須符合衛
生要求,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在規定的時間內開館使用。出現血腫時,
應立即穿刺抽出並壓迫包紮。應特別注意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練習。
(二)擊劍傷
訓練及比賽都必須著用護具(面、胸及手),因而急性傷並不常
見。偶因面具破損而刺傷面部,或女子刺傷乳房。慢性勞損傷最常見
的是「腕凸症」(第二三掌骨底橈側伸腕長短肌腱止點部隆起???
末端病)。其次是擊劍時膝半蹲進攻與防守過勞引起的髕骨軟骨病。
預防措施是:①劍應置於有鎖的櫃內,嚴禁亂放。劍尖必須安裝
保險器以防刺傷。護具應定期檢查以防破損。②運動員負荷量應循序
漸進地增加,專業運動員每次擊劍訓練持續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每
次課1.5小時,一日兩次。每周訓練4~5天。
球類運動的創傷
(一)籃球的運動創傷慢性創傷最常見的是髕骨軟骨軟化症及踝
骨關節炎(足球踝)。其發生主要是由於滑步進攻或防守、急停與踏
跳上籃等過多所致,應引起注意。急傷最常見的是膝內側韌帶、交叉
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撕裂。踝韌帶斷裂也較常見。籃球運動是較激烈的
對抗性項目,相互沖撞時非常容易受傷。因此,訓練中必須有體操滾
翻動作的訓練內容以做好防護。
(二)足球的運動創傷國外報道,足球的運動創傷是急性創傷發
生率最高的運動項目。外傷程度最輕的是皮膚擦傷,重的可以有骨折、
脫位及內臟破裂。據統計,創傷中除一般常見的擦傷及挫傷外,踝關
節扭傷最為常見。其次是大腿前後的肌肉拉傷、挫傷。膝關節創傷又
次之。我們的經驗是,膝關節聯合損傷(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及十字
韌帶同時損傷)的發生率呈增加趨勢,特別是女子足球運動中傷者較
多。
足球運動的慢性創傷公認的是「足球踝」(國外稱為踝撞擊性骨
疣,實際是骨關節炎)。其發生率在專業隊約為90%。守門員因為經
常撲球摔倒,容易發生手腕(舟狀骨骨折)及肘的創傷(鷹嘴皮下滑
囊炎及血腫)。所以,訓練時都應著線衣、護肘及手套。發生這些外
傷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素質訓練不夠,技術不正確和運動員的犯規動作。
其次是不遵守訓練原則、場地不好和運動員忽視使用各類護具和保護
裝置。
(三)排球的運動創傷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肩、膝和腰。肩以肩
袖損傷、肱二頭肌腱腱鞘炎最多,多因肩無力、扣空球或扣球技術錯
誤,一次或多次逐漸引起。也常因肩部扣球姿勢不正確或過勞,引起
肩胛上神經麻痹。其發生率可高達25%~30%。膝傷以髕骨軟骨病、
股外側頭末端病最常見,起因是過勞和救球時跪地髕骨受撞擊致傷。
急性創傷以半月板撕裂及踝韌帶傷較多。腰傷應特別注意因扣球時腰
過伸引起的椎板疲勞骨折、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和棘突骨膜炎。另
外,防守中攔網時,手指關節扭傷、骨折及脫位也不少見。這類創傷
的預防除加強身體素質訓練、遵守訓練原則外,應特別注意肩帶、腰
及膝的肌力練習。運動員必須使用厚護膝及護腰帶以防膝的跪撞軟骨
傷及椎板骨折。
除上述3大球之外,棒球、壘球運動易傷肩及肘(投擲肘)。羽
毛球應特別注意預防跟腱斷裂及因跳起扣球時腰反復過伸引起的椎板
疲勞骨折。乒乓球集訓運動員,應特別注意預防「扣殺」過勞引起的
肩過度外展綜合征,髕骨軟骨病及網球肘(橫拍反手攻球過勞傷)。
自行車運動的創傷
分場地及公路比賽兩種,最常見的是擦傷、裂傷、腦震盪、鎖骨
骨折及肩鎖關節脫位。
自行車比賽可「尾隨擋風」,因此,比賽者距離太近撞倒是最常
見的受傷原因。場地不平或公路車輛行人太多發生沖撞,或與牲畜沖
撞,也是重要的致傷原因。此外,車輛質量不好,如脫胎、掉鏈、斷
把等,也易致傷。運動量過大,車座大小或高低不合適,或座把間距
調理不當等,也會引起一些慢性損傷和勞損,如腰肌勞損、尺神經麻
痹(手豆骨部在車把上壓迫過久)、腓神經麻痹、女子大陰唇一側或
兩側水腫及髕骨軟骨病等,但較少見。
創傷的預防:1.場地要平坦,比賽的路線應預先檢查,並設交通
哨管理交通。
2.車輛要用蛇行橡膠把套,車座大小合適,車輛不能有損壞。
3.必須著頭盔。
4.公路比賽時,發車時間最好有適當的間隔。同一隊組行車時,
應禁止過近距離的擋風,帶頭尾隨,以免一車因故摔倒引起連鎖摔倒
的現象。
5.公路自行車比賽時,應根據地形設救護點及跟隨救護車。
9、右邊肋骨下神經痛,右手抬起來拉扯到就疼。這兩天右邊腰肌勞損,會不會是這個引起的。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如果是下部的肋間神經痛應該是胸壁部位的炎症或勞損引起的神經刺激。和腰肌勞損沒有關系的。腰肌勞損主要是引起腰部的疼痛。
意見建議:
建議適當服用一下氯唑沙宗減輕肌肉韌帶的緊張度減輕疼痛,適當做一下熱敷,理療改善循環促使神經的恢復。充分休息避免過多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