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膝關節有哪些韌帶

膝關節有哪些韌帶

發布時間:2020-03-29 20:19:05

1、膝關節韌帶損傷有哪些特殊表現

新潮食品引起的兒童疾病·飯後吃水果變更胖 吃水果四不要·五大原因讓你毛孔粗大·洗手液是不是真能殺菌抑菌?·天冷火鍋熱吃菜別喝湯·健康吃蘋果的方法 膝關節韌帶損傷後,由於膝關節的制導和限製作用遭到破壞,膝關節出現不穩定。臨床上除了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外,還有由於膝關節不穩定而具有下面這些特殊體征。 1.側方應力試驗 患者仰卧,將膝關節置於0。位,再置於30。位,分別作內翻及外翻應力試驗,與健側對比,檢查有無超出正常范圍的活動。當外翻應力試驗陽性時,說明內側直向不穩定。反之,當內翻應力試驗陽性時,說明外側直向不穩定。0。位和30。位結果可以不同,說明損傷的結構不同。 2.前後應力試驗 (1)抽屜試驗:患者仰卧屈膝90度,屈髖45度,雙足平置於床上。檢查者坐於患者足背以固定足,雙手拇指及其餘四指分別放在患者小腿上端的前後,作前後推拉動作。向前拉為前抽屜試驗,出現超過健側的異常活動稱為前直向不穩定。向後推為後抽屜試驗,出現異常活動稱為後直向不穩定。本試驗需在旋轉中立位、外旋15度和內旋30度位進行。內旋30度位外側結構緊張。外旋15度位時,內側結構緊張而交叉韌帶相對放鬆。中立位作抽屜試驗時應注意脛骨單純外旋而非前移現象,三種體位的檢查結果要和側方應力試驗的結果結合起來判定韌帶損傷的情況。有時前後抽屜試驗不容易區分向前還是向後,這時需要觀察對比雙側脛骨結節的高度。讓患者屈髖、屈膝各90度,檢查者用手托起患者雙足,若發現脛骨上端後沉,脛骨結節低於對側,則為後沉試驗陽性,相當於後抽屜試驗陽性。 (2)Lachman試驗:患者平卧,屈膝15度~20度,足置於床上。檢查者一手抓住患者的股骨下端另手抓住脛骨上端作方向相反的前後推動。若有超過健側的前移運動,則視為陽性。但必須注意區別是否從後沉位拉回正常位。前交叉韌帶損傷時,該試驗為陽性。 3.軸移試驗 患者往往訴說在行動中與屈膝20。~30。時突然出現患膝前後錯動,既疼痛,又使患者感到極不安全,因此十分恐懼。而軸移試驗則是通過體檢使軸移現象再現的一種檢查方法。其實質是因為前交叉韌帶失效,脛骨外髁突然向前半脫位,股骨外髁同時滑向脛骨外髁的後坡;而作反向運動時,又在同一伸屈位突然復位。軸移試驗的方法很多,如MacIntosh試驗、ALRI試驗、Jerk試驗、I~osee試驗、Bach試驗等。 (1)MacIntosh試驗:患者平卧檢查者一手置於患膝外側,一手抓住足部,使之內旋,膝外翻。將膝關節自0度位逐漸屈曲,當患膝脫離扣鎖位後,脛骨外髁即開始逐漸向前半脫位,當達到屈曲20度左右時,脛骨突然復位,出現錯動感。 (2)ALRI試驗:為改良的MacIntosh試驗。患者取60'斜卧位,檢查側在上,足內旋平置於床上,檢查者兩手分別置於膝上下,給予外翻力。以下操作同MacIntosh試驗。 (3)Losee試驗:與前者相反。將患膝從屈曲逐漸伸直,當達到20'時,突然出現錯動,脛骨外髁前移,而檢查者感到股骨外髁後移,繼續伸膝,直至完成扣鎖機制時,才逐漸復位。如再從0度位屈膝則又成為ALRI試驗。 (4)Jerk試驗:和MacIntosh試驗基本相同,從屈膝到伸膝,先造成脫位,再逐漸復位,這又和Losee試驗相同。 (5)Bach試驗:患者平卧患側屈膝及外展,小腿中立位。檢查者立於患肢外側,以雙手握住小腿上方,待患肢肌肉放鬆時,施以外翻應力及輕度軸向擠壓並逐漸伸膝,約20~位突然錯動。實為脛骨外髁向前半脫位,再漸返回屈膝則又突然錯動,實為復位。 4.反軸移試驗及反Jerk試驗 (1)反軸移試驗:與軸移試驗不同之處僅為膝關節外旋。當自屈而伸至20~左右時,脛骨外髁突向後旋轉半脫位,為陽性。再伸直時漸復位表明後外側失效。 (2)反Jerk試驗:與Jerk試驗不同之處也僅為膝關節外旋。檢查者一手置於膝後外,加以外翻應力,推脛骨向前,一手握踝外旋小腿由伸漸屈。此試驗在伸直位時表現為半脫位,在屈至30。時突然復位。反Jerk試驗陽性表示前交叉韌帶損傷。

2、膝關節有那些主要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輔助結構:

1、韌帶

韌帶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呈扁帶狀、圓束狀或膜狀,一般多與關節囊相連,形成關節囊局部特別增厚的部分,有的則獨立存在。

韌帶的附著部與骨膜或關節囊相編織。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關節的運動幅度,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其次是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著點,有的韌帶如膝關節的髕韌帶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續而成的。

2、關節盤

一些關節的關節腔內生有纖維軟骨板,關節盤將關節腔分隔為上、下兩部。

它的作用是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關節運動可分別在上、下關節腔進行,從而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

(2)膝關節有哪些韌帶擴展資料;

膝關節其他輔助結構

膝關節的滑膜層是全身關節中最寬闊最復雜的,附著於該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周緣,覆蓋關節內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結構。滑膜在髕骨上緣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達5cm左右的髕上囊於股四頭肌腱和股骨體下部之間。

在髕骨下方的中線兩側,部分滑膜層突向關節腔內,形成一對翼狀襞alar folds,襞內含有脂肪組織,充填關節腔內的空隙。還有不與關節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於髕韌帶與脛骨上端之間的髕下深囊。

3、膝蓋下是什麼韌帶?

前有臏韌帶,兩側有側副韌帶,膝當中有交叉韌帶。只有在膝關節受到猛烈沖擊或扭轉時韌帶才會斷裂,而且常伴有其他損傷,如半月軟骨損傷、內側副韌帶撕裂
若交叉韌帶撕裂時,關節內出血,引起整個關節嚴重腫脹,膝關節有異常前後活動。 韌帶損傷常見症狀為局部腫脹、疼痛、瘀斑、肢體活動受限等

4、膝關節韌帶緊

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和臏骨三塊骨骼組成,並被韌帶緊緊包圍。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一層平滑除保護結構半月板,使兩骨可以平穩地滑動。在膝關節內部有四條主要的韌帶,前十字韌帶起於股骨後面延伸至脛骨的前面後十字韌帶起於股骨前面延伸至脛骨的後面內側副韌帶連接股骨和脛骨的內側外側門韌帶連接股骨和脛骨的外側十字韌帶主要控制膝關節向前,向後的動作,兩側副韌帶主要穩定膝關節側向的動作。膝關節周圍還有很多肌肉、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縫匠肌、股薄肌、閉筋膜張肌等,為膝關節提供動力的穩定性。最常見的前十字韌帶撕烈的原因是膝關節在扭轉的時候受到外力撞擊。下面是造成損傷的四個間接外力:急停或轉向穩固地站在地面,腿向其他方向轉動比如足球或籃球運動員急停和快速改變方向。直膝落地膝關節伸直落,足撞擊地面,比如滑水運動員在跳躍之後落地或體操運動員跳馬落地。膝關節超伸時側急停落地腿在超伸的情況下突然停止,比如棒球運動員在側向滑行上壘時膝關節受到額外的作用力。旋轉及突然減速突然減速和足扭轉跡成膝關節過度旋轉,比如足球或橄欖球運動員在突然減速之後急速轉向。前十字韌帶的撕裂會引起短期或長期的行動不便。在前十字韌帶不穩定時,會有脛骨和股骨的半脫位這樣半月板就會受到異常折斷力的作用。此外,前十字韌帶功能不足的膝關節發展成骨關節炎的幾率很高。增強關節的穩定性單腿站立,另一腳的踝關節上縛著橡皮帶。兩腿的膝關節要伸直但不能超伸,腿向各方向踢出並將橡皮帶拉長,然後慢慢回到開始位置,向4個方向練習,每個方向做10次,每天練習23次,每周練習23天。訓練幾周之後,膝微微彎曲站立以增加難度。髖內收:動作腿用力向內拉。目的:強化站立腿的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股內側肌,保護內側副韌帶。髖外展:動作腿用力向外拉。目的:強化站立腿的股二頭肌、闊筋膜張肌和股外側肌,保護外側副韌帶。髖彎曲:動作腿彎曲前抬。目的:強化站立腿的腘繩肌、保護前十字韌帶。髖伸展:動作腿用力向後伸展。目的:強化站立腿的股四頭肌,保護後十字韌帶。落地的建議:正確的落地技巧對預防膝關節損傷很重要。建議運動員落地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膝關節彎曲,軀干微微向前傾。盡可能避免膝關節側向或前後的動作。切記在落地時膝關節不可向內扭曲,並且將沖擊力盡量減輕。

5、人的膝蓋里有多少韌帶

膝關節周圍有四組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也叫前後十字韌帶),此外還有關節囊和周圍的一些肌肉肌腱。你所說的後面的那根筋估計指的是血管和神經束,不是韌帶。

6、膝關節附近有幾條韌帶?在膝關節的什麼位置?

您好!膝關節附近有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副側韌帶,臏韌帶,半月板,上面有股四頭肌,下面有腓長肌等組成。前面有臏骨,上面有股骨遠端,下面有脛腓骨近端及平台骨共同構成整個膝關節。 追問: 我踢球的時候拉傷了,受傷位置在膝關節後部,這是什麼 韌帶 ? 回答: 您好!後 韌帶 或副側韌帶。 追問: 那麼,您知道完全恢復要多久?

7、膝關節的基本構成?

膝關節由下股骨,上脛骨和髕骨組成。它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膝關節的關節囊薄而鬆散。它附著在每個關節面的周邊,並通過韌帶加強,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主要韌帶包括:

1、髕韌帶

它是股四頭肌肌腱的中央纖維索,從髕骨向下延伸到脛骨轉子。髕韌帶平坦而結實,其淺表纖維穿過髕骨並連接股四頭肌肌腱。

2、腓側副韌帶

它是一種堅韌的纖維索,起源於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頭部。韌帶表面多由股二頭肌腱覆蓋,股骨腱與外側半月板不直接相連。

3、脛骨副韌帶

寬扁平束,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後部。從股骨的內側上髁,它向下連接到內側脛骨髁和相鄰的骨體,並與關節囊和內側半月板緊密連接。脛骨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在伸展膝蓋時是緊張的,在彎曲膝蓋時是鬆弛的,而當半膝彎曲時最鬆弛。因此,允許膝關節在半屈曲位置進行一些內旋轉和外旋。

4、斜韌帶

它從半膜肌腱延伸,從內側脛骨髁開始,向外傾斜向上,在股骨外側髁末端,並將一些纖維與關節囊融合,以防止膝關節過度伸展。

5、膝關節的十字韌帶

位於膝關節中間,非常結實,堅韌。它由滑膜襯里,可分為前後兩部分。

前十字韌帶(ACL)起源於小腿的內側部分並從脛骨髁間區域下降,與外側半月板的前角癒合。纖維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側股骨髁的內側。

後十字韌帶比前十字韌帶更短,更強壯,更垂直。從脛骨髁間隆起的後側,向內側傾斜向上,附著於股骨內側髁的外側。

膝關節十字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這可以防止脛骨沿著股骨向前和向後移動。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伸展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屈曲最緊張的,可以防止脛骨後傾。

一般來說,膝關節只能進行屈曲和伸展,因為此時它是滑車狀的。在屈曲位置,髕骨向上移動。此時,膝關節是雙髁的,因此它可以進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輕微的內旋和外旋運動。由於膝關節兩側存在側副韌帶,因此不能進行牽開和伸展。

8、膝關節韌帶損傷的常見原因和分類有哪些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運動損傷,約佔70%以上。患病人數最多的項目是籃球和足球,此外在從事柔道、摔跤和田徑的專業運動員中,和在愛好滑雪、羽毛球、排球運動的普通人中,前十字韌帶斷裂比較多見。而非運動損傷,包括交通傷,生產生活意外傷,約佔三分之一。
具體分類:
1、急性(新鮮傷):受傷時間在3周以內的前十字韌帶斷裂;
2、亞急性:受傷時間在3周到3個月的前十字韌帶斷裂;
3、陳舊性:受傷時間在3個月以上的前十字韌帶斷裂。

9、誰知道膝關節周圍有哪些重要韌帶?

?

與膝關節有哪些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