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黃韌帶肥厚ct標准

黃韌帶肥厚ct標准

發布時間:2020-03-29 12:13:02

1、什麼是黃韌帶肥厚

黃韌帶肥厚:黃韌帶是脊柱椎管內的維持脊柱穩定性的一個韌帶組織結構,它屬於脊柱後柱的支持結構之一。多由於長期的坐位或彎腰工作導致肥厚,常引起椎管的狹窄,嚴重者會出現腰痛和下肢的疼痛和麻木,應該到醫院做CT或MRI檢查,根據輕重選擇治療方案。
黃韌帶肥厚的病因或發病機制尚未清楚,可能與慢性退變、外傷、炎症、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腰椎退行性變時,黃韌帶受到的應力異常很高,其彈力纖維會變性或斷裂,而長期的損傷及修復過程必然使黃韌帶肥厚纖維化,最終將導致黃韌帶鈣化。
黃韌帶肥厚的最終結果是造成椎管狹窄,特別是側隱窩引起始部的狹窄,導致馬尾神經受壓及神經根壓迫症狀。退變肥厚的黃韌帶彈力纖維減少,膠原纖維代償性增多,纖維排列紊亂,並出現較明顯的變性及鈣化;而膠原含量顯著增高,是黃韌帶肥厚的主要原因。

2、我想問一下那個「黃韌帶肥厚」是怎麼回事?怎麼引起來的?

黃韌帶是脊柱椎管內的維持脊柱穩定性的一個韌帶組織結構,它屬於脊柱後柱的支持結構之一。多由於長期的坐位或彎腰工作導致肥厚,常引起椎管的狹窄,嚴重者會出現腰痛和下肢的疼痛和麻木,應該到醫院做CT或MRI檢查,根據輕重選擇治療方案。

退行性黃韌帶肥厚

【概述】

黃韌帶並不連續,兩側黃韌帶在中線上有一裂隙。它起自上位椎板的前下面,止於下位椎板的後上面。

海口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郭祥

黃韌帶行走於相鄰椎板之間,主要由堅韌的黃色彈力纖維構成,其上端附著於上一椎板前面,向外至下關節突構成椎間關節囊的一部分,再向外附著於橫突的根部;黃韌帶下端附著於下一椎板的上緣,黃韌帶的外側游離,構成椎間孔的後界。在中線兩側黃韌帶之間有少許脂肪,在韌帶的正中部有一裂隙,其中有靜脈穿過,黃韌帶占據椎管背側約3/4面積,此韌帶由上而下增強,以腰部韌帶最厚,約2~3mm,此韌帶具有限制脊柱過屈的作用。

黃韌帶肥厚是造成腰椎管狹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與關節突增生內聚、椎板增厚等因素共同構成腰椎管狹窄的病因。單純黃韌帶肥厚造成腰椎管狹窄臨床上較少見,但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病因】

黃韌帶肥厚的病因或發病機制尚未清楚,可能與慢性退變、外傷、炎症、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腰椎退行性變時,黃韌帶受到的應力異常很高,其彈力纖維會變性或斷裂,而長期的損傷及修復過程必然使黃韌帶肥厚纖維化,最終將導致黃韌帶鈣化。

【病理】

退行性黃韌帶肥厚的最終結果是造成椎管狹窄,特別是側隱窩引起始部的狹窄,導致馬尾神經受壓及神經根壓迫症狀。退變肥厚的黃韌帶彈力纖維減少,膠原纖維代償性增多,纖維排列紊亂,並出現較明顯的變性及鈣化;而膠原含量顯著增高,是黃韌帶肥厚的主要原因。

【臨床症狀】

退行性黃韌帶肥厚好發於老年人,病程長,可有急性加重過程。好發於腰4~腰5椎板之間,使馬尾神經及神經根受到壓迫。神經根可雙側受累,也可單側受累。臨床症狀與腰椎管狹窄的症狀相似。常以下腰部疼痛為主,休息後可緩解或消失,可有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

【體征】

本病常常是症狀重而體征輕。病變節段棘突旁壓痛明顯,腰過伸試驗陽性,是本病的重要體征,直腿抬高試驗往往陰性。病程較長者可有感覺及肌力異常。病變位於腰3、4間隙時,腰4神經根受壓,小腿前側麻木,股四頭肌肌力減退,膝反射減弱;病變位於腰4、5間隙時,小腿外側或包括足母趾足背有麻木,偶有足下垂,腱反射一般正常;腰5、骶1間隙受累時,小腿後外側及包括外側三足趾足背麻木,踝反射一般減弱或消失。

【診斷】

退行性黃韌帶肥厚引起的腰椎管狹窄與腰椎間盤突出症及腰椎管狹窄症等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受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相似,單純依靠臨床表現是不能作出正確診斷的。其診斷主要是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學診斷技術,特別是MRI對其有確診的重要意見。MRI具有多方位多參數成像特點,使黃韌帶在MRI圖像上表現出其獨有的特徵性,對黃韌帶肥厚的診斷優於其他影像學方法。

【治療】

退行性黃韌帶肥厚的治療與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基本相同,輕者可行按摩、理療、牽引及口服消炎鎮痛葯等治療,重者要施行椎管減壓手術。

【預防】

鼓勵青壯年應加強身體鍛煉,以延緩脊柱退行性變進程,老年人也應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並加強對骨質疏鬆症的防治,這對延緩退行性黃韌帶肥厚加重是十分有益的。

3、怎麼看腰間盤突出的ct片

突出的表現:
1、 椎間盤後緣變形:正常情況下椎間盤後緣與椎體邊緣平行,髓核突出時,椎間盤後緣局限性凸出,形狀和邊緣不規則。
2、 硬膜外脂肪移位:正常硬膜外脂肪形態對稱,髓核突出所形成的軟組織密度影壓迫,推移硬膜外脂肪,使硬膜外脂肪所形成的透亮區不對稱
3、 椎管內異常軟組織密度影:突出髓核的密度高於硬脊膜囊和硬膜外的密度,硬膜外間隙中的軟組織密度影代表突出椎間盤的位置和大小。
4、 硬膜囊變形:正常硬膜囊前緣界面與椎體骨性關節面後緣一致。髓核突出時,光滑圓形的硬膜囊前緣受壓變形,較大的突出占據骨性椎管的大部分,是硬脊膜囊呈新月形裂隙改變。
5、 神經根鞘受壓、變形:正常神經根鞘位於骨性椎管的外側,椎弓根的內側,為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當髓核向後外側突出時,壓迫、推移神經根鞘向後移位。
6、 突出椎間盤鈣化: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突出物中有點、片狀的高密度陰影。
7、 椎間盤「真空現象」:髓核的退變導致髓核內積氣,合並髓核突出時,椎間隙內極低密度的氣體可位於椎間盤後緣以外。
8、 椎體schmorl結節:表現為椎體松質骨內類圓形低密度影,靠近椎間盤,周圍多伴有骨硬化帶,可多發。
9、 椎體骨質增生:椎體邊緣出現水平狀向外延伸的骨贅,密度不均,多伴有骨質硬化。
10、 椎小關節退變:表現為小關節突肥大。骨贅形成。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破裂、小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腔內積氣、小關節囊腫脹等。
11、 黃韌帶肥厚:正常腰椎黃韌帶厚度不超過5mm,當椎間盤突出導致椎間隙變窄,黃韌帶變短,皺褶。損傷反復作用可導致黃韌帶肥厚,表現為椎板內側弧形密度增高影,壓迫硬膜囊前移,時間長者可發生鈣化,並可累及小關節囊導致腰椎管狹窄。

除此之外,還有膨出:
①輕度膨出時表現為椎間盤後緣正常腎形凹陷消失,圓隆飽滿。

②重度時彌漫膨出的間盤邊緣明顯向四周均勻一致增寬,超出上下椎體邊緣,但椎間盤仍然對稱,沒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橢圓形,可伴真空變性。嚴重時可造成硬膜囊受壓狹窄,馬尾神經受壓。

4、幫我解毒CT報告:L4-5、L5-S1椎間盤向後方隆突,相應硬膜囊受壓,黃韌帶未見明顯肥厚改變。

就是有點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5、頸部ct能檢查出什麼

如果頸部不舒服的話,建議完善頸椎核磁共振,檢查裡面的神經椎間盤椎體,脊髓都能夠看的很清晰,對於頸椎的ct看骨頭還是比較好的,對於軟組織效果不是很明顯,不建議完善ct檢查。在明確病因之前,不建議推拿按摩,一定要端正身體的姿勢。避免低頭,避免枕頭太高太軟,避免外傷。

6、請問骨科專家,我33歲做ct.說是腰間盤突出4-5節,黃韌帶增厚,小關節水腫,腰椎有些變形。用著葯

可以做飛燕動作,急性期不建議牽引。最好卧硬板床休息。

7、胸椎黃韌帶增厚,如何治療?

胸10-11、胸11-12水平黃韌帶增厚
MRI診斷:1、胸10-11、胸11-12水平黃韌帶增厚。2、腰椎骨質增生。
CT平掃+三維重建診斷:T7-12椎體退行性改變;T10椎體右側黃韌帶增厚、鈣化。
能否保守治療?您能否給一些治療建議?想知道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若需要那麼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復發情況及費用情況。
,以便醫生了解病情,給出診療建議。

8、請骨科醫生看下這個CT報告單

L3/4、L4/5間盤膨出正常,沒有壓迫神經根及脊髓,你媽媽的主要問題是「L5-S1椎體右後緣可見骨質增生壓迫同側神經根」,看不到片子到底壓迫到什麼程度,必要時需要拍腰椎MRI,這主要還是看你媽媽症狀如何,如果可以忍受就暫時不要手術,如果影響生活了就考慮手術。壓迫神經根會有相應的症狀的,大腿後外側是否麻木,小腿外側足背外側或者足底是否麻木?感覺減退,一些體格檢查是否陽性?(如直腿抬高試驗) 如果壓迫到脊髓是否會有間歇息跛行,也就是走路有沒有累?
碼這么多字,給點分把,我是骨科的小碩,相信我,去醫院也差不多,講的還沒有我多呢,另外那個「L4椎體多發許莫氏結節」也很常見,一般不好處理,椎體毛糙主要是你媽媽年紀大了後邊緣骨質增生,沒有什麼好辦法,是一種退化,總之一句話 一切看症狀給予相應處理。

與黃韌帶肥厚ct標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