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附著髕骨

韌帶附著髕骨

發布時間:2020-03-27 17:57:38

1、髕骨韌帶問題

軟組織損傷恢復起來很慢,如果當時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會疼很久。

你可以考慮熱敷和物理治療來緩解疼痛。

2、髕骨末端凸起一小塊,腿伸直時就摸不出來了,可能不是脛骨結節吧,我去拍過醫生說沒事,這是什麼。

請說出髕骨包塊的具體位置
從圖上可以大致分析,這個是髕骨下緣,為髕韌帶附著處
這個位置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韌帶拉傷
傷後出血 血塊機化 出現局部腫塊
這種腫塊消得很慢
有些終生不消
如果沒有疼痛 不影響活動 可以不處理
可以正常運動
如果有疼痛 最好是中醫治療
西醫在這陳舊性筋傷方面沒有辦法
可以採用的療法有:熱敷,中葯熏洗,推拿按磨

3、髕骨在什麼位置

髕骨俗稱膝蓋骨,重疊於股骨下端的松質內,呈尖端向下的「粟子」形緻密影。因其皮質極薄不能顯示出緻密的邊緣。在側位片上,髕骨位於股骨髁前方,呈不規整的長方形,其後上角和前下角比較尖銳。

髕骨前緣皮質比較緻密清晰,後緣皮質較淡,顯示出對應股骨髁的關節面,有時還可分出內、外關節面。髕骨內部骨質稀疏,有時可見前後橫行的骨小梁。

是股四頭肌肌腱中形成的一塊籽骨,也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呈扁粟狀,位於皮下,容易摸到,該骨上寬為底,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能上、下、左、右移動,對膝關節起保護作用髕骨後面光滑覆有軟骨與股骨髕面相接,前面粗糙,有股四頭肌肌腱通過。

(3)韌帶附著髕骨擴展資料

人體其他骨頭介紹

1、脛骨

小腿內側的長骨,分一體兩端。脛骨近側端膨大,向兩側突出成為內側踝與外側髁。兩個髁上面光滑為關節面,兩髁之間為髁間區,它的中間為髁間隆起。脛骨近側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稱脛骨粗隆為髕韌帶附著處。在外側髁後面有一圓形腓關節面與腓骨頭相關節。

2、距骨

和脛骨遠端、腓骨下端共同組成踝關節,成為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距骨位於高等脊椎動物的跗骨的近側骨之一,被認為相當於許多低等脊椎動物的脛側骨與中間介質的融合[talus],負擔人體重量的,在踝部與小腿骨相關節的骨。屬短骨,位於脛骨、腓骨和跟骨之間,分頭頸體三部分。

4、我長期喜歡打羽毛球。。最近幾個月感覺髕骨韌帶下方。也就是膝蓋骨下方。。應該是髕骨韌帶的。。

這是髕骨韌帶的下端附著點,由於經常變向和制動、跳躍,所以附著點會有所增生。
如果不痛,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痛了,就要注意休息。
我和你情況一樣,也是右膝,所以現在把健身項目改成游泳了,因為瞬間沖擊力較小。
現在,膝蓋髕骨韌帶不痛了,收效顯著。

5、膝關節內側韌帶在髕骨的什麼地方, 距離髕骨有幾公分?

你好,膝關節內側韌帶在膝內側,脛骨內髁附近,如果韌帶損傷輕者需要打石膏制動

6、髕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髕骨的具體位置如下圖所示:


(6)韌帶附著髕骨擴展資料:

1、髕骨,俗稱膝蓋骨,是股四頭肌肌腱中形成的一塊籽骨,也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呈扁粟狀,位於皮下,容易摸到。其上寬為底,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能上、下、左、右移動,對膝關節起保護作用髕骨後面光滑覆有軟骨與股骨髕面相接,前面粗糙,有股四頭肌肌腱通過。

2、髕骨主要作用為:傳導並增強股四頭肌的作用;協助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保護膝關節,並在膝關節伸直過程中起滑車作用。

7、髕韌帶勞損如何治療?

髕韌帶起自髕骨下端,止於脛骨上部的脛骨粗隆。其形態粗大,性質堅韌,是人體較大的韌帶之一。當髕骨上移時,通過髕韌帶牽拉小腿的脛骨使膝關節伸直,同時髕韌帶還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1.病因 由於髕骨在運動時可以發生位置的變化,特別是在屈膝時,髕韌帶與髕骨相接處可以轉折成角,因此,髕韌帶起始部所受牽拉力的方向在經常發生改變,加之這種牽拉力較大,致使髕韌帶起始部容易發生病變。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膝關節的伸屈活動十分頻繁,病變組織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常易使病變轉為慢性,治療效果也不易鞏固。

髕韌帶受到碰撞、打擊等直接暴力時,可以造成損傷;用力猛提腿或突然伸直小腿時,髕韌帶的起始部受到突然的大力牽引,也可使髕韌帶發生損傷。急性損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轉為慢性。臨床上最多見的是長期、反復的牽拉使髕韌帶發生的慢性勞損性病變。

2.症狀 開始為膝部酸脹不適,以後出現持續性鈍痛。在開始活動時疼痛加重,稍活動後疼痛減輕,但過度活動後疼痛又明顯加重。上下樓梯、下蹲站立、負重行走及用力踢球等,都會使髕骨下端疼痛;半蹲位時疼痛最為明顯。重病人平日步行時也出現疼痛。病人感覺膝軟無力,走路時容易疲勞,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負重物行走。

3.檢查 在髕骨下端髕韌帶的附麗區有明顯壓痛,觸摸時可感到該處的髕韌帶有腫脹、鈍厚的改變,令病人做半蹲位站立姿勢,會引起髕骨下端的疼痛,此為半蹲試驗陽性。在病人仰卧做伸膝動作時給予一定的阻力,如出現膝部疼痛加重,稱為伸膝抗阻試驗陽性。這些試驗均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4.治療

(1)休息:膝關節前、後、左、右用適當的夾板固定,以使患膝制動得到休息,這對早期、急性病變的恢復是十分必要的。

(2)簡易按摩手法:在髕韌帶起始部的病變部位上用拇指指端來回刮撥髕韌帶20~30次,然後再用力按在此處3~5min,多數病人的症狀會得到好轉或消失。但是,如果治療後病人得不到適當的休息,髕韌帶仍然不斷受到牽拉,次日症狀可再復出現。如能堅持治療並使局部制動休息,其治療效果還是相當樂觀的。

(3)針灸:在髕骨下緣正中垂直刺人,左右兩側再各施一針,針尖指向髕骨下緣中部,留針10 ~ 20min。在留針期間針尾置艾絨或葯艾條燃燒,會明顯增加針刺的療效。

(4)注射療法:用常規配伍的合劑5ml,沿髕骨下緣浸潤注射,5d注射1次,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髕骨後下緣髕韌帶附麗區的切痕松解術,效果滿意。

8、髕骨體上附著的韌帶有幾條?

髕骨可以觸及,並且可以左右推動。 髕骨向上連接了人體最強大的一組肌肉群——股四頭肌,也就是我們大腿前方的肌肉(主要負責伸直膝關節,你的膝蓋從彎曲到伸直的過程中,摸一摸這個肌肉是不是在收縮。)向下,靠一股稱為髕腱的肌腱組織連接到膝蓋下方的一塊突起的骨頭上,這里叫「脛骨結節」,後面會提到。此外呢,髕骨的左右兩側(醫學上稱為內外側)各有一些韌帶,分別叫做內側髕股韌帶和外側支持帶(髕股韌帶,顧名思義就是髕骨連接到股骨的韌帶,看圖),這兩股韌帶就像拔河的兩股繩子一樣,將髕骨平衡在一個居中的位置上。無論你是伸直還是彎曲、蹲下還是上樓梯,髕骨始終在比較居中的位置上小范圍上下移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髕骨下面對應的是一個類似於軌道的凹槽,叫做股骨滑車(這些拗口的醫學名詞聽一下就好,沒必要糾結,知道有這么個軌道就行了。)而髕骨下表面是一個突起的形狀,突起部位就正好在這個凹槽里滑動。由於內外側髕股韌帶向兩邊牽拉著髕骨,達到力學平衡,所以它一般不會從下面的軌道中滑出來

與韌帶附著髕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