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尾骨周圍的肌肉會痛?
尾椎痛可說是人人或多或少都有的經驗,凡坐下時太過用力、臀部直接頂到硬物、滑倒時臀部先著地、長時間坐姿不正(以身體躺靠椅背或地面)等,均可能對尾椎及鄰近組織造成傷害。
尾椎於脊椎骨的最下段,是人體演化至今沒有明顯用處的一塊骨骼。尾椎本身有尾椎韌帶、大臀肌、尾椎肌、肛門括約肌、提肛肌、及神經等軟組織附著。男性之尾椎較向內彎且位置比坐骨粗隆高,當受到撞擊時有較好的保護;女性由於尾椎較直較長,跌坐時尾椎較男性容易受到挫傷、甚至斷裂變形。
一般而言,患者只要坐在質地堅硬的椅子上即會感到疼痛;久坐後要站立的一瞬間也會有疼痛感。但是,其他活動如走路、躺卧等則不會加重疼痛的情形。若有尾椎斷裂,症狀包括尾椎及周圍組織疼痛、痙攣、局部壓痛,無法以正常方式維持坐姿,甚至平躺或走路也會牽動尾椎疼痛,厲害的話咳嗽、打噴嚏、排便時都會痛。
雖然尾椎痛往往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若不醫治,長期下來,會造成背部的不舒適甚至變形。因此,正確診斷及適當的診治,再加上密切的保養,才是遠離尾椎痛的最佳方法。
尾骨痛是尾骨或其附近肌肉出現的疼痛。其特點為長時間坐位時,或從坐位起立時或擠壓尾骨尖端時使疼痛加重,本病多見於女性。
病因多屬外傷,如挫傷;骨折、脫位等。常見於摔傷、臀部著地,或撞擊於傢具邊角,或局部外傷,亦可因助產時的損傷。反復的輕微損傷可使尾骨周圍組織發生粘連或纖維化,壓迫尾骨附近神經叢的分支,從而引起神經痛,所以有時雖無明顯外傷史,仍需引起注意。其次尾骨附近有感染灶經淋巴引流至骨盆肌肉,產生肌肉反射性痙攣,也可出現疼痛。
臨床多有摔倒,突然坐地,尾骨部受沖擊或分娩後出現疼痛,且行走時疼痛反而減輕,坐時只能臀部偏向一側,如有這些症狀應考慮尾骨痛。但有時本病的疼痛亦可向下肢放射而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長時期的尾骨痛後可造成繼發性神經官能症。診查時用手指伸入肛門,如有尾骨移位或活動度增大、壓痛等,結合病史即可診斷,必要時可攝取尾骨X片。
治療以保守為主,採用休息、按摩、理療
2、骶髂關節的結構部位
在關節面周圍特別是後部,骨骼極為粗糙,以作為韌帶的附著點。這些韌帶對該關節起著重要的加固作用。
骶髂前韌帶:寬而薄,位於關節的前面,連接骶骨骨盆面的側緣與髂骨耳狀面的前緣。
骶髂後短韌帶:起自髂粗隆和髂骨耳狀面後部及髂後下棘,斜向內下方,止於骶骨外側嵴和骶關節嵴。
骶髂後長韌帶:骶髂後短韌帶的淺層,自髂後上棘達第2至第4骶椎的關節突,向內與腰背筋膜相連,向外與骶結節韌帶相鏈接。
骶髂骨間韌帶:為堅強的纖維束,被骶髂骨後韌帶覆蓋,連接髂骨粗隆與骶粗隆間,由縱橫交錯的短纖維構成,填充於關節囊的上方和後方。
骶結節韌帶:位於骨盆後方,強韌而寬闊,呈扇形,起自髂後上、下棘和骶、尾骨的後外側。纖維斜向外下,集中止於坐骨結節的內側緣。
骶棘韌帶:呈三角形,位於骶結節韌帶的前方,起於骶、尾骨的外側,集中止於坐骨棘,其起始部位為骶結節韌帶所覆蓋。
3、尾骨韌帶炎如何治療
韌帶炎是一種慢性的不紅不腫不發熱有痛的無菌性炎症損傷,最易損傷胸3-5和腰3-骶1棘上韌帶的表淺纖維.長時間的埋頭彎腰工作或繼發於椎間盤,脊柱疾患是發生本病的常見原因.。此病在臨床常見。反復難愈性事此病的特點。
4、尾骨處韌帶損傷嚴重嗎,傷到骨頭了嗎
你的情況,一般的考慮是韌帶拉傷引起的症狀,及時的調理,可以改善症狀的。
首先需要注意個人的調理,局部可以用乳房按摩的方法,口服伸筋活絡丸、獨活寄生丸水蜜丸之類的葯物,對症治療。
5、尾骨韌帶扭傷要休息多久
尾骨韌帶扭傷一般休息兩周左右。尾骨是脊柱的末端,屬於游離狀態,並不負重,也沒有很明顯的生理功能,韌帶的扭傷,一般是在摔傷等情況下,出現的軟組織損傷。因為尾骨並不負重,承受的力量也不大,附著於尾骨上的韌帶也承受的力量不大,休息的時間主要是扭傷後,局部滲出,水腫,疼痛恢復好的時間,年輕人,一般兩周左右就可以恢復好了的。
6、尾椎部位疼痛
久坐傷筋,是尾巴骨的韌帶軟組織受到顛簸後稱疲勞性傷筋,由於毛細血管受到擠壓,血流受阻,不通則疼。治療,活血消炎止疼。
7、尾骨韌帶拉傷
有空按摩一下,自己揉揉。可以跳跳,講句難聽的想僵屍那樣……腿部放鬆,會緩解你的疼痛的,硪們23號體育加試的,考試前硪韌帶被別人拉傷,那個疼的。。心都碎了……不過硪就是腿部放鬆後輕輕跳跳,坐在地上輕輕抖腿讓腿部完全放鬆。那天天氣不好,硪還是拿了第一的。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8、女人的尾骨在什麼地方啊?
位於骶骨下方,即脊椎最尾端的部位,脊椎骨的最後一塊,沿著脊柱一直摸下去,最後一塊就是。其的近端以纖維軟骨和薦薦骨連接,通常這個關節的活動范圍女性比男性大,尤其是在懷孕期間。
尾骨後上部的凹陷與骶骨相連部分稱為骶尾間隙,在關節面後部兩側各有一尾骨角,相當於尾骨的椎弓和上關節突。
(8)尾骨韌帶部位擴展資料一、發展歷程與功能
骶尾關節可發生骨性融合。在人類為退化之骨,切除後無多大影響。坐位時,尾骨並不著力,而系坐骨結節負重。尾骨在晚年可與骶骨相癒合形成一骨,這在女性更為多見。尾骨可以改變骨盆出口形狀,如尾骨不能活動,分娩時可發生骨折。
二、注意事項
尾椎本身有尾椎韌帶、大臀肌、尾椎肌、肛門括約肌以及提肛肌附著其上。在男性,尾椎骨的位置比坐骨粗隆,當受到撞擊時有較好的保護,相反的,在女性由於骨盆腔較為寬扁,因此在跌坐時尾椎骨相對容易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