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盂肱韌帶損傷

盂肱韌帶損傷

發布時間:2020-03-27 02:15:45

1、運動解剖的重點

(一)JGJ肩關節
1、主要結構: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借關節囊連接而成。
2、輔助結構:
(1)關節盂唇:由纖維軟骨環構成。
作用:加深關節窩,使兩關節面相適應。
(2)肌腱韌帶
①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起於盂上結節,從上方穿過肩關節。止於肱骨結間溝。
作用:從上方加固肩關節
②喙肱韌帶:位於關節囊上方,起自喙突根部,止於肱骨大結節。
作用:可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③盂肱韌帶:位於關節囊前壁,起於關節囊前緣,止於肱骨小結節。
作用:加強關節囊前壁。
④喙肩韌帶:橫架喙突與肩峰之間。
作用:能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3、肩關節關節的運動
(1)繞冠狀軸作屈伸:墊排球、跑步前後擺臂動作
(2)繞矢狀軸作外展內收:兩手側平舉或直立飛鳥動作、揮拍網球
(3)繞垂直軸作旋外旋內:健美操動作、鐵餅預擺動作
(4)繞多個軸作環轉:武術掄臂動作
(5)水平屈伸、水平外展:健美操動作、自游泳、側平舉
(二)ZGJ肘關節
1、主要結構:肘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構成復合性關節。
(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的滑車切跡構成屈戍關節。
(2)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的關節凹構成 球窩關節。
(3)橈尺關節:由橈骨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 切跡構成車軸關節。關節囊前後壁薄而鬆弛,兩側壁緊張形成側副韌帶。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尺側副韌帶:位於肘關節的內側,起於肱骨內上髁,止於尺骨滑車切跡的內側緣。
作用:從內側加固關節。
(2)橈側副韌帶:位於肘關節的外側,起於肱骨外上髁,止於尺骨橈切跡的前、後緣。
作用:從外側加固關節。
(3)橈骨環韌帶:兩端附著於尺骨的橈切跡前後緣,與橈切跡共同組成一個纖維環包繞橈骨頭。
作用:能在環內沿縱軸旋轉而不易脫位。
3、肘關節的基本運動:
(1)繞冠狀軸作屈伸運動:負重彎舉、撐桿跳;
(2)繞垂直軸作旋前旋後:乒乓球正反手扣球、擊劍.
(一)KGJ髖關節
1、關節基本結構: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球窩關節。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髖臼唇附於:髖臼周緣的
結構:纖維軟骨環 構成。
作用:有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穩固性的功能
(2)韌帶
①骼股韌帶:位於關節囊的前面,呈倒置「V」字形。起於髂前下棘;止於股骨轉子間線。
作用:有限制髖關節過度伸和維持人體立姿勢,是人體中最強大的韌帶之一。
②恥股韌帶:位於髖關節囊前內側。起於恥骨上支,斜向外下方與髖關節囊 融合;止於轉子間線下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髖關節處過度外展和旋外。
③坐骨韌帶:位於髖關節後面。起於坐骨體;止於大轉子根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髖關節處過度內收、旋內。
④股骨頭韌帶:位於關節腔內,一端附著髖臼,另一端附著股骨頭凹。
作用:有滋著股骨頭的血管通過,起著關節墊的作用。
3、關節的基本運動(了解)
(1)繞冠狀軸佐屈伸運動:前後踢腿動作
(2)繞矢狀軸作外收內展:側踢腿運動
(3)繞垂直軸作旋內旋外:交叉步跑動作
(4)作環轉:武術里合腿動作
(二)XGJ膝關節
1、關節的基本結構:由股脛關節和股髕關節構成的橢圓屈成關節。
(1)股脛關節:由股骨和脛骨相應的內、外側髁關節面構成橢圓關節。
(2)股髕關節:由股骨的髕面和髕骨關節面構成屈戍關節。股脛關節頭大,關節窩淺使兩關節面不相適應,關節囊薄而鬆弛。
2、關節的輔助結構
(1)半月板:由2個纖維軟骨板構成,墊在脛骨內、外側髁關節面上,半月板外緣厚內緣薄。內側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後部寬,外緣中部與關節囊纖維層和脛側副韌帶相連。外側半月板:呈「O」字形,外緣的後部與腘繩肌腱相連、前部與前交叉韌帶相連。
作用:有加深關節窩,緩沖震動和保護膝關節的功能。
(2)翼狀襞:位於髕骨下方的兩側,含有脂肪的鄒襞。
作用:填充關節腔,增大關節穩固性,有緩沖震動功能。
(3)髕上囊和髕下囊:位於股四頭肌腱與骨面之間。
作用:具有減少腱與骨面之間相互摩擦。
(4)加固關節的韌帶
①前後交叉韌帶:位於關節腔內,分別附著於股骨髁內側面與脛骨髁間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脛骨前後移位。
②腓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外側稍後方。起於股骨外側髁;止於腓骨小頭。
作用:從外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③脛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偏後方。起於股骨內側髁;止於脛骨內側髁。
作用:從內側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伸
④髕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前方,為股四頭肌腱延續部分。起於髕骨;止於脛骨粗隆。
作用:從前方加固和限制膝關節過度屈
(三)HGJ踝關節
1、基本結構:由脛骨下關節面和脛、腓的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屈戍關節。關節囊的前後壁薄而鬆弛,關節頭前寬後窄。這樣容易造成踝關節受傷。

2、輔助結構
①內側韌帶
位置:位於踝關節內側的強大韌帶。起於脛骨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舟骨、距骨、跟骨的內側。
作用:限制足過度外翻。
②外側韌帶有三條: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跟腓韌帶。
位置:起於腓骨外踝尖;止於距骨前、距骨後、跟骨。
特點:此韌帶比較分散,較薄弱,過度內翻易損傷此韌帶。例如球類、體操、田經等最多見外側韌帶損傷。
3、關節的運動特點
繞冠狀軸作屈伸:勾足、綳足動作
內翻-— 足的內側緣提起、外側緣下降。
外翻----足的外側緣提起、內側緣下降。
XFJ斜方肌
(1)位於:頸部和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闊肌,兩側相合斜方形。
(2)起止點:起於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止於鎖骨外側1/3,中部止於肩峰和肩胛岡上緣;下部止於肩胛岡下緣的內側
(3)發展力量練習:飛鳥展翅,負重直臂、側上舉,提拉鈴聳、肩,持啞鈴擴胸。在兒童時期發展此肌,預防和矯正駝背。
2、XDJ胸大肌
(1)位於:胸廓前壁淺表,為扇形扁肌。
(2)起止點:鎖骨部起於鎖骨內側半;胸肋部起於胸骨前面與第1—6肋軟骨;腹部起於腹直肌鞘前璧上部。上下部肌纖維扭轉180°換位交叉,止於肱骨大結節山嵴。
(3)輔助練習:仰卧推舉發展該肌力量,拉力器練習發展伸展性。
3、BKJ背闊肌
(1)位於: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加遮蓋,是人體最闊肌。
(2)起止點:起自於下位6個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後部和10—12肋骨外面。上下部肌纖維扭轉180°肌腱止於肱骨小結嵴
(3)輔助練習:引體向上、拉力器練習、拉象皮筋、爬桿等。
4、QJJ前鋸肌
(1)位於:胸廓外側面,為扁闊形肌肉。
(2)起止點:以第8—9個肌齒起於上 位第 8—9助的外側面。上部肌纖維止於肩胛骨內側緣;下部肌纖維止於肩胛骨下角前面
(3)輔助練習:推掌、沖 拳、推鉛球

2、肩部核磁報告:左肩關節肩胛下肌腱、盂肱上、中、下韌帶及肱二頭肌長頭腱盂唇復合體損傷;左肩關節積液。

這里肌肉關節多,都有損傷,恢復時間長。

3、盂肱下韌帶的起止

盂肱韌帶:為關節囊比較緻密的部分,增強關節囊的前部.起於肱骨解剖頸的前下部,向上向內,止於關節盂的盂上粗隆及關節盂唇,分為上,中,下3束,稱為盂肱上韌帶,盂肱中韌帶及盂肱下韌帶.該韌帶處於關節囊的內面,有約束肩肱關節外旋的作用.其中以肱中韌帶最為重要.如該韌帶缺如,則關節囊的前壁薄弱而易產生關節脫位.

4、肩袖肌健不全性撕裂,盂肱韌帶損傷保守治療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復

你說的情況一般需要三周以上

5、什麼是Bankart損傷?

所謂bankart損傷是肩關節盂唇前下方在前下盂肱韌帶復合體附著處的撕脫性損傷

與盂肱韌帶損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