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腿膝蓋髕骨下方疼
還是青少年吧?基本可以確定是脛骨結節骨軟骨炎或者叫作脛骨結節骨骺炎;這里講一下脛骨結節骨軟骨炎,你自己對比一下看看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表現有發力疼(起身,跳躍,爬樓梯),下蹲疼,按壓疼,結節硬化凸起等;脛骨結節骨骺是髕韌帶的止點,是牽拉性骨骺。由於股四頭肌的反復強烈的收縮暴力,造成該處骨骺的慢行損傷性炎症,以致缺血性壞死,一般是之前有外傷如跌傷和碰傷。常見於10---15歲的喜愛運動的少年。應對措施是嚴格禁止運動兩個月半年,一般可以自愈。一般情況下,即使青春期繼續疼痛,在20歲以後,因脛骨結節骨骺骨化於脛骨結節融合,一般疼痛症狀會自消,但是也有比較嚴重的成年後每次運動後還是會疼。
當然,描述比較嚇人,但這問題其實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只是需要休息,重點也是應該放在休息上;注意這個現在還沒有葯物能治療,最多是緩解疼痛的,比如你說的葯膏一類。總之如果是這個問題,那麼也不用太擔心
總結一下,如果你是剛剛出現這個情況,盡快完全停止運動(包括慢跑,踢球打球更是不行,上樓梯也要一格一格上,下蹲不能太久,總之不能讓脛前結節過度受力,也不要用力按壓傷處),估計最多兩個月就能自愈;還要注意要連續一段時間不要讓髕韌帶發力過猛(一般休息一星期就不疼,但再次運動又會疼,所以至少休息一個月以上);有問題可追問
2、跳繩後,膝蓋下面一點兩側一按就疼,怎麼回事,塗點什麼葯?
青少年或少數青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由於運動比較多,所以髕韌帶牽拉脛骨結節,造成一些機械性的病例反應,被稱為Osgood病。你多大了?如果20歲以下一定是這種病。服用芬必得,休息以及適當減量活動是最好的辦法
3、股骨幹骨折術後怎樣做恢復治療運動
參考 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journal/33/03/2005-06-16-71265.shtml 網站。(非原創) 1.2.1 初期 術後1~2周。這時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虛弱,術區疼痛,對牽引石膏等外固定不習慣,常不能或不敢做全身或患肢活動。因此病人應以休息為主,通過向病人宣傳,使病人真正了解鍛煉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盡早恢復活動。這一時期的鍛煉以患肢肌肉舒縮活動為主。即在外固定情況下,鼓勵病人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天鍛煉約400次,每次持續約2s,在患者家屬幫助下被動牽拉髕韌帶,每天約100次左右,髕骨移動范圍約2cm左右,同時還應練習踝關節和足部其它小關節。1.2.2 中期 從手術切口癒合,拆線到去除外固定物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是骨、關節、韌帶、肌腱等組織癒合的過程。從約4周以後,在醫生幫助下拍片檢查,如骨折端2~3側都可見骨痂,且局部無壓痛,即可在不負重情況下在床面去除石膏外固定後,先被動屈伸膝關節,病人足跟不離床面情況下,患者家屬幫助抬高膝關節,一次抬高10cm左右,維持約5s,以便鍛煉屈膝關節肌肉力量,直到膝關節能屈曲約100°位左右。
1.2.3 後期 從骨、關節等組織的傷病已經癒合起到全身,局部恢復正常功能。約10周左右病人可逐漸下地負重,增加膝關節的活動范圍和力量,這時應先拍片復查骨折癒合情況,如骨折斷端已有骨性骨痂,已達到臨床癒合標准 [1] 。病人可先在外力幫助下練習屈膝下蹲,行走時仍需下肢輕度外展,防止出現內固定斷裂和再骨折,骨折癒合這一階段需要約6周左右。由於病人在達到能屈膝至約100°左右,生活基本能自理。
4、髕骨體上附著的韌帶有幾條?
髕骨可以觸及,並且可以左右推動。 髕骨向上連接了人體最強大的一組肌肉群——股四頭肌,也就是我們大腿前方的肌肉(主要負責伸直膝關節,你的膝蓋從彎曲到伸直的過程中,摸一摸這個肌肉是不是在收縮。)向下,靠一股稱為髕腱的肌腱組織連接到膝蓋下方的一塊突起的骨頭上,這里叫「脛骨結節」,後面會提到。此外呢,髕骨的左右兩側(醫學上稱為內外側)各有一些韌帶,分別叫做內側髕股韌帶和外側支持帶(髕股韌帶,顧名思義就是髕骨連接到股骨的韌帶,看圖),這兩股韌帶就像拔河的兩股繩子一樣,將髕骨平衡在一個居中的位置上。無論你是伸直還是彎曲、蹲下還是上樓梯,髕骨始終在比較居中的位置上小范圍上下移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髕骨下面對應的是一個類似於軌道的凹槽,叫做股骨滑車(這些拗口的醫學名詞聽一下就好,沒必要糾結,知道有這么個軌道就行了。)而髕骨下表面是一個突起的形狀,突起部位就正好在這個凹槽里滑動。由於內外側髕股韌帶向兩邊牽拉著髕骨,達到力學平衡,所以它一般不會從下面的軌道中滑出來
5、髕韌帶運動拉傷,怎麼辦
1.不要熱敷按摩
2.休息時抬高患肢過心臟
3.走路要正,不然好腿也要痛
4.吃點活血片
5.床上活動關節為主,下地負重鍛煉為輔
6、股骨幹術後90天這樣可以側面睡覺了嗎
參考 中國至美.三9kf中國/cooperate/qk/journal/三三/0三/二005-0陸-一陸-漆一二陸5.shtml 中國站。(非原創) 一.二.一 初期 術後一~二周。這時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虛弱,術區疼痛,對牽引石膏等外固定不習慣,常不能或不敢做全身或患肢活動。因此病人應以休息為主,通過向病人宣傳,使病人真正了解鍛煉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盡早恢復活動。這一時期的鍛煉以患肢肌肉舒縮活動為主。即在外固定情況下,鼓勵病人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每天鍛煉約四00次,每次持續約二s,在患者家屬幫助下被動牽拉髕韌帶,每天約一00次左右,髕骨移動范圍約二cm左右,同時還應練習踝關節和足部其它小關節。一.二.二 中期 從手術切口癒合,拆線到去除外固定物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是骨、關節、韌帶、肌腱等組織癒合的過程。從約四周以後,在醫生幫助下拍片檢查,如骨折端二~三側都可見骨痂,且局部無壓痛,即可在不負重情況下在床面去除石膏外固定後,先被動屈伸膝關節,病人足跟不離床面情況下,患者家屬幫助抬高膝關節,一次抬高一0cm左右,維持約5s,以便鍛煉屈膝關節肌肉力量,直到膝關節能屈曲約一00°位左右。 一.二.三 後期 從骨、關節等組織的傷病已經癒合起到全身,局部恢復正常功能。約一0周左右病人可逐漸下地負重,增加膝關節的活動范圍和力量,這時應先拍片復查骨折癒合情況,如骨折斷端已有骨性骨痂,已達到臨床癒合標准 [一] 。病人可先在外力幫助下練習屈膝下蹲,行走時仍需下肢輕度外展,防止出現內固定斷裂和再骨折,骨折癒合這一階段需要約陸周左右。由於病人在達到能屈膝至約一00°左右,生活基本能自理
7、膝關節的韌帶處的骨頭有點突出 有點痛 是為什麼
脛骨結節骨骺,是髕韌帶的止點,是牽拉性骨骺。由於股四頭肌的反復強烈的收縮暴力,造成該處骨骺的慢行損傷性炎症,以致缺血性壞死。以但側發病者較普遍,雙側發病者不多。常見於10---15歲的喜愛運動的少年,20歲以後,因脛骨結節骨骺骨化於脛骨結節融合,則症狀自消。 本病疼痛可長期存在,骨骺骨化後症狀方可消失,應向患者及家人解釋,消除顧慮,注意預防。
8、膝軟骨炎
脛骨結節骨骺,是髕韌帶的止點,是牽拉性骨骺。由於股四頭肌的反復強烈的收縮暴力,造成該處骨骺的慢行損傷性炎症,以致缺血性壞死。以但側發病者較普遍,雙側發病者不多。常見於10---15歲的喜愛運動的少年,20歲以後,因脛骨結節骨骺骨化於脛骨結節融合,則症狀自消。
本病疼痛可長期存在,骨骺骨化後症狀方可消失,應向患者及家人解釋,消除顧慮,注意預防。
9、打完球之後膝蓋以下5厘米處疼
那叫足三里~是人體穴道~勞累過度會出現酸痛現象~處在生長發育期會很敏感~~生長快時不活動也會有酸痛感~一般沒有關系~但是如果疼痛剛明顯或經常性疼痛最好還是檢查一下的好~身體最重要啊~
10、膝蓋下的脛骨粗隆突起,按下有刺痛感,是怎麼回事?
青少年在劇烈運動時,股四頭肌的強力頻繁地收縮,通過髕韌帶而牽拉脛骨粗隆骨骺。該部易受積累性損傷。使其組織內壓增高而致血運障礙,引起缺血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