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手術後靜蹲次數

韌帶手術後靜蹲次數

發布時間:2020-03-24 11:06:16

1、前叉韌帶重建術後肌肉恢復問題

靜蹲 堅持兩個月以上 效果明顯

不堅持 肌肉是不會漲起來的

一般在恢復正常運動之前,連續四五天不練習肌肉 就會萎縮了

好好練吧 你這情況 看起來 打球只是時間問題了

2、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有什麼辦法能讓腳恢復得更快?

你是怎麼受的傷啊 我是膝關節韌帶斷了 手術後大概4個月可以慢慢的跑步了 痛是因為還是有損傷 你每天堅持泡腳 會增加血液循環的 還有 買一些跌打損傷的葯 抹抹 紅花油什麼的 我不知道你現在手術多久了 你術後多久開始運動的 一般是術後1個月到九十度 之後 每一個月大概增加十度左右 好像是這樣的 大概三個半月腳跟就能貼著大腿了 不過是被動的 你先慢慢拉吧 每天增加一點度數就好了 先不要上量的 多做身體素質練習 靜蹲 增加股四頭肌的力量 這樣才能保護關節 同時增加腳踝力量 會有疼痛感 但是適當的堅持一下 也不要硬來

3、髕骨損傷、韌帶損傷後靜蹲練習股四頭肌30、60、90度是多少?

反了、反了是180減去大腿小腿的夾角得到的度數、我也是前叉重建、做的時候小腿垂直地面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不然會損傷膝蓋的、兩腳與肩平行、下蹲時候大腿有緊綳感就對了…一開始會有些疼一點點來加時間、如果你現在沒超過3個月先不要做這個動作三個月以後再做、保險一點你的腿也舒服一點…好好堅持吧、股四頭肌練好了以後損傷的幾率就小了、千萬別給自己找借口偷懶、不然以後會後悔的…祝你早日康復

4、韌帶拉傷,還能做靜蹲和深蹲訓練么

等感覺完全消失後再進行,提踵訓練,本體感覺訓練,平衡訓練。

5、做玩後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要注意什麼?

您好:一、術後常見症狀1. 後方疼痛現在前交叉韌帶重建的主流技術是用自體腘繩肌腱。術後的這種疼痛一般為取腱時取腱器造成皮下組織、深筋膜等損傷引起,表現為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疼痛。此類疼痛一般持續至術後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沒有此類疼痛。有時會有少量出血滲至皮下也會有刺激從而產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觀察,若看到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的皮下有淤血,輕度壓痛,沒有明顯腫脹,就是正常現象。這種疼痛較輕或僅有壓痛,一般在術後1周左右出現,會持續3-4周。2. 體溫升高術後體溫輕度升高,在38℃以內,持續不過4天,一般為術後吸收熱,屬正常情況。如果體溫超過38℃或體溫盡管在37.5℃左右但持續時間大於4天,要警惕術後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盡快就醫。3. 關節腫脹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膝關節一般都會有腫脹,因軟骨等損傷的程度不同,腫脹的程度也不一樣。較輕的患者在術後4-6周腫脹就會好轉,一般在術後3個月內可以消腫,如果軟骨損傷較重,術後6-8個月膝關節腫脹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議3個月以上膝關節沒有消腫的患者要及時就醫。膝關節腫脹一般為積液引起,若感覺膝關節腫脹很明顯、張力很大(有時會伴有體溫升高),應看門診,由手術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壓包紮等。3個月以內的輕度腫脹,若正在進行膝關節屈膝等角度康復,可加強冰敷(詳見後述)。若膝關節活動度已經恢復,可以外用關節洗葯、口服扶他林等進行消炎,同時加強膝關節肌力練習(詳見後述)。4. 內踝淤血重建前交叉韌帶取腱處或者骨道口會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則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會沿著皮下與深筋膜之間的間隙向下流之內踝處停留,慢慢滲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現,按之有輕度疼痛。這種現象一般在術後7-10天出現,持續3-4周。5. 皮膚麻木這種麻木的特殊區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側或者小腿內側,其它區域麻木需就醫。此類皮膚麻木的原因為取腘繩肌腱時隱神經損傷,有臨床研究認為取腱時用斜切口可以減少隱神經的損傷,但仍不能有效避免。這種麻木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但是會引起輕度不適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術後3個月-6個月恢復,有的要延續到術後1年左右。6. 行走不利所謂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時有「瘸」的現象。一般多見於術後膝關節伸直受限,術後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於屈膝練習,伸直往往差3-5°,這樣患者在行走時患膝會「拖後腿」,造成瘸的現象。這種情況應該到門診找手術醫生,由醫生除外其它導致膝關節伸直受限的原因後及時加強伸直練習。還有兩種情況:一是患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解決方法是加強力量練習。二是合並軟骨修復、半月板縫合等手術,負重行走較一般重建手術延後,解決方法是適當增加行走時間,找雙下肢平衡的感覺。行走不利的另外一個常見現象是膝關節屈伸時靈活度不夠,這種情形一般在術後2個月左右膝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後表現尤其明顯,與患者此時的期望值較高有關。正常的靈活度不夠一般在活動後會有好轉,術後5個月左右時,膝關節的靈活度一般會完全恢復正常。 二、康復時的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1. 支具佩帶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前交叉韌帶術後佩帶支具俗稱「彎夾板」。夾板的使用一般需嚴格按照康復要求進行,第一個月24小時佩帶,第二個月晚上睡覺時可拆下,第三個月出門行走時需佩帶。有些膝關節肌肉力量較好的患者,應由醫生決定是否提前結束夾板的使用。夾板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保護重建韌帶,避免使其受到過度牽拉;當然,保護過度了,膝關節肌肉就會萎縮,這兩者之間的權衡須與醫生商討。佩帶支具的常見問題是「下墜」。解決的經驗來自患者:用一折疊毛巾包繞內踝上方一周,然後將最下方的尼龍搭扣在毛巾上裹緊,依次從下往上系緊尼龍搭扣。2. 屈膝練習屈膝時會產生疼痛,因人而異。嚴格按照康復程序練習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問題。同時行半月板縫合、內側副韌帶等膝關節其它穩定結構修復手術的患者,屈膝會有一些困難,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需要注意的是,屈膝練習時,從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一般進行時間為10-20分鍾,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10分鍾,停留時即可開始冰敷。伸直後,可用手揉捏膝關節上、內、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並與對側做對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鬆。屈膝練習最重要的就是放鬆,有的患者放鬆很好,屈膝就會很順利,屈膝時疼痛輕微,屈膝完畢疼痛即止。有的患者比較緊張,主要是怕痛,屈膝就會有困難。後一類患者如果較長時間都不能學會放鬆,導致屈膝進程過緩,主要表現為每次屈膝時都會「很痛」,屈膝之後膝關節的疼痛時間大於5分鍾,需及時求助手術醫生。前一類患者也不要操之過急,屈膝進程太快,尤其是術後6周左右時,易使重建韌帶發生鬆弛。需要注意的是,術後6周時,部分患者自我感覺很好,能夠戴著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進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險。3. 學會冰敷冰敷與屈膝進程密切相關。屈膝時及屈膝後均要冰敷。准備冰袋:超市購物的大塑料袋,內裝水600ml-800ml,置入冰塊,冰塊與水的比例約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據膝關節大小自行調整。扎緊袋口,盡量排除口袋內空氣,這樣冰袋容易貼服。冰敷部位:膝關節前方、內外側。屈膝練習時疼痛的部位一定要納入冰敷。注意事項:冰袋與皮膚之間用一毛巾相隔;每次冰敷持續20分鍾左右,頭次冰敷可能要持續25-30分鍾,這樣會感覺到整個關節內部都「涼透」;皮膚冰痛持續5分鍾要停止冰敷,防止凍傷;兩次冰敷間隔40-60分鍾,一次屈膝練習後冰敷6次;根據次日膝關節腫脹的程度調整冰敷的次數,逐漸掌握適應自己的冰敷次數,屈膝練習期間以膝關節輕度腫脹(可在復查時讓醫生協助判斷)為宜。4. 靜蹲練習靜蹲不僅可以練習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正確的靜蹲姿勢及時長對腰椎頸椎等都有好處。正確的靜蹲姿勢康復方案中有,這里所要強調的是:1.靜蹲之前一般要經歷一段時間直抬腿練習,注意增加直抬腿的時間和負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一般推薦直抬腿將患膝肌肉力量達到正常的80%以上再進行靜蹲練習。2.靜蹲時,後背不能倚在牆上,不能讓牆分擔體重!3.膝關節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數肌肉力量較強的患者,一般膝關節屈曲不要超過60°。4.靜蹲時,腰挺直、頭後伸,除了膝關節肌肉緊張外,身體其餘部分均須放鬆。5.練習後,膝關節前方、內側肌肉疼痛是練習姿勢正確的有效證據。請注意,靜蹲後膝關節內疼痛加重是異常表現,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加重髕股關節軟骨病變。凡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改變方式:一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夠,要加強直抬腿練習。二是靜蹲時未避開痛點。6.靜蹲的時間必須要節節提高,不能停滯不前,這樣肌力才會順利增長。7.練習時可用種種娛樂方法來轉移疲勞,比如說看電視、電影,聽音樂、聽有聲小說等等。5. 關節內響膝關節活動度練習順利後期,開始正常行走了。有一些患者會發現膝關節內會有響聲,有些響聲較小,只能感覺到,有一些患者響聲較大,為明確的彈響。響聲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墊區瘢痕化、肌肉萎縮都是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常見的彈響原因。這些,通過肌肉力量練習及關節活動適應性訓練都可以糾正,大部分患者發現彈響的時間為術後1個月左右,術後6個月左右就可漸趨消失。需要說明的是,髕股關節軟骨損傷等是導致膝關節彈響的病理性臨床症狀。這在手術記錄當中可以查閱,此類患者一般會伴有膝前區的疼痛、酸脹等不適,上下樓尤其明顯。有這些臨床表現的患者須經常與醫生溝通,及時獲得征對髕骨軟化症的治療措施。 運動醫學的手術患者在術後基本上都會經歷一個康復過程。我的體會是患者和醫生的及時、全面、有效的交流最為重要。患者如果不能及時提供信息或者醫生獲得信息不全,對康復進程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醫生不是患者,當然也就不能體會到康復進程中的點點滴滴,所以有效的溝通是相輔相成、互相提高的過程。

6、單純前叉韌帶異體重建術後三個月

我覺得完全可以練習抗阻屈、伸膝。另外,靜蹲肯定會感覺很累的,不累或者還有不適感的話,很可能是方法上有點細節需要調整,或者有一部分人本身不適應靜蹲這種練習,這可能與關節的結構差異有關,但是我還無法解釋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下樓梯如果沒有特別必要,還是要控制,不要作為練習的方式。如果力量好,鼓勵盡早交替上下,正常姿態,如果力量實在不夠,也不勉強,注意安全。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呂錚

7、有沒有人做過後交叉韌帶重建手術

後叉和前叉同屬十字韌帶,兩個手術的相似度非常高,此類傷病的治癒率現已高達80%以上,主要看你的選擇了,交叉韌帶的重建材料有很多,有人工韌帶,自體腱和異體腱,目前使用率比較多的屬於自體腱和異體腱,兩者各有優勢,自體腱的優勢在於恢復相對快,而且這肌腱本身就屬於你自己的,相對手術費用也低廉些。而異體腱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你少挨刀。至於術後的恢復,除了主刀功力之外,更重要的其實還是患者的自我鍛煉,練好股四頭肌是恢復的關鍵。可以採取靜蹲來進行早期恢復,之後也可以採用深蹲來進行恢復。至於過伸和彎曲的問題,很多患者都很在意,其實從使用角度來說,能夠正常運動即可,沒有必要為了追求角度去吃過多的苦痛,而且角度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切忌急於求成,不然有機會造成二次損傷的。

8、急求北京三院韌帶康復計劃!

術後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腿的放法
剛剛手術後要注意的問題基本就是腿要放在枕頭上,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空出,不得將腿墊成微彎姿勢。這點單獨提出來,是看到一些病友做的不正確,剛手術後的韌帶是很脆弱的,所以要注意。
2、支具
手術前醫院會讓大家買一個支具,完全自費,不能報銷,一個支具850元,價格很貴,估計那東西的成本不會到85塊,不過沒辦法必須要用。
醫生對支具佩帶的說法是:1個月內白天晚上都要帶,1個月後晚上不用帶,白天佩帶2-3個月。也就是說起碼要帶2個月支具。
很多朋友覺得支具帶著沒什麼必要,我覺得這很不對。支具是為了控制腿的正確姿勢的,晚上睡覺帶著確實很難受,不過在睡覺時,腿(尤其是小腿)很容易向兩側歪斜,這樣牽拉著未完全固定住的韌帶,很容易使韌帶鬆弛。白天出去走路的時候更會因為用力不均勻而使大腿小腿兩骨受到不同方向拉扯,佩帶支具則有效防止腿的不規則運動。
沒拍我自己的支具,在網上找了個圖,基本就是這樣,是可以在0-110度之間調節的。
北醫三院賣的支具叫世紀俊傑牌的,由北京世紀俊傑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3 脫拐的問題
很多朋友急著脫拐,也許是因為帶著拐很難看?我覺得這很不明智,在韌帶不怎麼結實,肌肉力量不怎麼強的時候,實在不該急著脫拐。
脫拐不是時間問題,不是說四周或者六周就該脫拐,脫拐的標準是患腿能夠獨立穩定站立一分鍾,達到這個標准就可慢慢脫拐開始恢復走路。
所以希望朋友們別逞強,有力量了再脫拐。
4、主動彎曲
有的朋友總提主動彎曲,當時我問過康復醫生,其實根本不用分什麼主動彎曲和被動彎曲,剛開始腿沒什麼力量,都是靠被動動力彎曲的,等到肌肉力量恢復的不錯了,自然就能主動彎曲到一定角度,如果肌肉力量和好腿一樣,就能主動彎曲到和好腿一樣彎曲的角度。舉例說,站直了後勾腿,如果患腿和好腿勾的一樣高,說明大腿後面肌肉恢復的不錯力量挺好的。所以沒必要專門強調主動彎曲,好好練力量就是了。
5 過伸練習
過伸練習是角度練習里很關鍵的一個,也很容易被遺忘。
我當時一個病友覺得手術後好象韌帶有一點點松,練過伸很輕松,所以他就沒怎麼練,我覺得我當時韌帶比較緊,所以在後來不練彎曲的時候還一直練過伸。好好練過伸,以免腿短一截。
6、千萬別摔傷
術後兩個月內,一定小心千萬別摔倒!如果摔倒了,趕緊去醫院檢查!
還是強調那一點,角度練習重要,但是肌肉力量練習更重要!
在角度達到120度以後,粘連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我就沒再練過角度,後來漸漸就恢復和好腿一樣了,深蹲什麼的都沒有問題了,腳後跟也能靠在屁股上了。
北醫三院的康復計劃比我自己的提前,主要是當時我對自己不夠狠!不過也同樣恢復的挺好的。
角度練習必然最痛苦,當時練的一頭一頭的汗,後來我就邊玩跑跑卡丁車邊練習,分散注意力。角度練習一天練兩次,每次練完後馬上敷上冰袋讓關節冷卻,我也從來沒有腫過,後來去復查的時候醫生也沒說我膝蓋有積水,這點還好。
康復是個漫長的過程,剛開始很痛苦,總覺得自己無法和別人一樣彎腿,不過後來彎腿沒問題了,力量又是問題,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很容易再受傷,運動也不敢做。大家努力練就是了。上班後可能時間沒那麼多了,不過為了以後能繼續運動,堅持吧!
要告誡大家的是千萬別逞強,腿是自己的,慢慢恢復沒什麼不好,比誰都快也沒有什麼意義,好好恢復角度恢復力量才是真的,急著彎到多少度急著脫拐最後只能給自己帶來各種問題,彎曲慢的和沒脫拐的也不用慌,反正咱早晚都會和好腿一樣彎曲,都會繼續跑跳。腿的問題是冷暖自知的事,自己覺得好就做,覺得不舒服就別做,角度練習按醫生說的做,每天兩次每次15-20分鍾,肌肉力量每天練到感覺發酸就挺好了,別過量。如果太難受了或者腫了,那一定要停止練習,等到消腫後再繼續練。術後復查我在北京做的手術,出院後就坐火車回了大連,所以沒有一個月復查一次,半年後去復查,醫生做的基本就是兩項--KT2000和一個肌力測試。KT2000前面已經提到過,是測韌帶的穩定性。那個肌力測試儀器,我看過電視,和國家女足測試用的是一樣的,先測好腿,再測傷腿,比較傷腿力量的恢復。
費用:KT2000,50元。肌力測試,200元。欠了好久的康復心得,五一終於有點時間,趕緊補上。各位病友好好加油,沒手術的放心手術,剛手術的好好鍛煉,手術已久的好好運動!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三個月後的康復鍛煉
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的前1-3個月大家會把康復重點放在活動度(角度)恢復上,但其實力量恢復是非常關鍵的。這個因人而宜,有的朋友術後傷腿萎縮的不厲害,所以恢復的時候不太難,有的萎縮的很厲害,所以恢復的時候就更要加緊。
之前發了北醫三院的康復計劃,那計劃基本是術後兩個月甚至三個月內的計劃,當角度達到120或140度後,我覺得就可以不考慮角度恢復了,因為沒有了粘連的危險,隨著力量的加強,角度自然就會恢復正常。
今天要說術後加強型的力量恢復。
加強型常規力量練習
首先還是按照康復計劃上的那些動作,例如直抬腿、側抬腿、後抬腿、後勾腿,現在要做的是加上沙袋,我先加的是一個3斤的沙袋,後來增加到了6斤。
這些動作要按照康復計劃上的做,抬腿不是一直抬,而是抬起來計時1分鍾,時間到,放下,休息30秒,再抬1分鍾...連續做10組或者20組。等到適應了抬1分鍾,可以增加到1分30秒,再增加到兩分鍾等等。每次練習到腿感覺發酸比較好。
再就是靜蹲練習,康復計劃上有動作,力量允許的話可以單腿靜蹲,上下來回做,剛開始緩慢點,千萬別摔倒。然後可以手裡拿點沉的東西增加自身重量。
雙腿靜蹲(扎馬步)的時候,後背挺直,盡量後坐,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這樣做的結果是膝蓋在鍛煉的時候基本不受力,很鍛煉大腿。聽一練籃球的朋友說,她們訓練的時候靜蹲,腳尖超過膝蓋的那種,並輕抬腳跟,這樣比較鍛煉膝蓋,但我覺得手術後前幾個月這個動作還是少做,因為膝蓋最好別過多承受重量。
去健身會所進行器械鍛煉
按照以上的加沙袋鍛煉,堅持一個來月腿的力量就會有明顯提高。但是什麼時候才能正常運動呢?醫生的標準是說,傷腿能夠和好腿一樣單腿跳,能單腿蹲起,這樣才行。僅靠帶個沙袋練是難以恢復到正常力量的。這就要靠去健身會所進行一些器械練習了。
先說一下剛去到健身會所我們不應該直接就去練器械,這樣很容易受傷。先要熱身,一般我是在靜力自行車上慢慢蹬5-10分鍾,讓下肢血液活動開,然後再開始做力量練習。練習完所有的項目後,我一般再緩慢蹬5-10分鍾自行車進行放鬆,然後拉伸,再離開健身會所。
器械練習分為增強力量型(增加爆發力)和增加耐力型。我們首要目的是要增加力量,使肌肉增生變大。
力量型鍛煉的特點是次數少重量大,就是說,如果練習4組,每組次數少一些,一般為12-15次,加的重量大一些,讓肌肉感覺到重量。耐力型則是次數多重量小。
下面說說健身房裡常見的可供康復鍛煉的器械:
1 這個大家比較熟悉了,練習大腿肌肉的,健身房都有這個器械。有的人做這個可能感覺膝蓋不是很舒服,我覺得重量別太大,尤其咱們是康復鍛煉,悠著點來。這個器械不建議半月板有傷的朋友使用。

2 這個是小腿往後屈伸,練習腿收回時的力量。

3 這個主要是練習大腿後面肌肉的力量的。這地方力量不是很好恢復。

4 這個是練習側面從胯到大腿,大腿內側的肌肉。我覺得這個很重要。有一段時間我側躺的時候大腿緊貼床上,側抬起小腿時就感覺膝蓋內側疼,不知道什麼原因,但練了幾次這個之後就不疼了。

5 提鍾,很重要的練習,練習小腿肌肉。提鍾分為站立提鍾和坐位提鍾,圖為站立提鍾。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坐位提鍾練習,在大腿上加點重物。健身教練說,站立提鍾和坐位提鍾練習的肌肉不同,是什麼腓腸肌和什麼比目魚肌的。而且ACL重建術自體的手術後小腿肌肉更需要好好恢復。

6 這個同樣是練習腿後側肌肉的。

7 這個健身房裡我沒看到,不過醫生建議過我在床腳上綁個粗點的橡皮筋,另一頭栓腳踝上,側向拉伸。

8 此外還有夾腿--練習大腿內側肌肉,分腿--練習大腿外側肌肉。這些器械都可以進行練習。

下面說幾個不太適合咱們術後鍛煉的。
1 這個大家就暫時別做了,水平蹬的那種可以,但是有角度的千萬別做。在屈伸狀態下給膝蓋重量,而且是重力方式壓在膝蓋上,膝蓋比較難以承受。

2 負重弓步或者負重深蹲,這類的等恢復的差不多了再做吧,在膝蓋彎曲的時候,承受的力量是身體的好幾倍,這個動作對於康復來說有點危險。

3 還有不能做的就是動感單車。恢復力量時可以使用靜力自行車,一般我只用最輕的重量,阻力太大會覺得膝蓋難受。但動感單車是萬萬不能做的,那個太激烈,而且站起來騎車的時候力量全壓在膝蓋上。
這是可以用於鍛煉的靜力自行車(抗阻自行車)

4 跑步機不能做。大家都知道室內那種跑步機對膝蓋沖擊比較大,主要原因是因為跑步機有一定的坡度,而且比較硬,所以要慢跑還是首先選擇一雙適合我們受傷人士穿的稍微專業點的跑步鞋,然後最好選擇塑膠操場去慢跑。

恢復就是別閑著,有空就練練,在車站等車就來一回單腿靜蹲或者扎個馬步,在馬路涯上練練單腿提鍾,每天練一點,其實有時比去健身房的效果還明顯

9、後交叉韌帶重建後多長時間可以進行靠牆靜蹲練習

您好,這個是鍛煉大腿肌肉力量的。您感覺腿有力就可以了。

與韌帶手術後靜蹲次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