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各有什麼作用
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人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撓」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關節作用:
1、杠桿作用:在人體的運動中,骨是杠桿,關節是支點,當骨骼肌收縮,力作用於杠桿時,可以通過支點來完成各種各樣的動作,達到人們預期的目的。在完成這些情的過程中,關節就成為動作的樞紐或支點。
2、緩沖作用:當人們在行走、奔跑或受到外力沖壓時,關節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如奔跑時緩沖軀體的重量,減輕骨骼的負擔;當受到外力作用時,經過緩沖後,可以使人遭受的損傷大幅度的降低和減少,以保護機體,使之少受損傷。
肌肉作用:
1、身體功能連接、執行的功能,沒有肌肉,就不能通過神經讓動作完成,也不能帶動骨頭運動
2、保護骨骼的作用,減輕抗擊打、碰撞給骨骼帶來的沖擊。
(1)人體各個關節的韌帶擴展資料: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肌肉幫助我們對抗地心引力。肌肉纖維控制每個動作,從輕輕眨眼到微笑,成千上萬細微的纖維集結成肌肉束,進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統。以攀岩愛好者為例,每向上爬一步,都需要肌肉的松緊縮放。肌肉只能完成拉扯,而不是推擠,大部分屬於骨骼肌。它們由肌腱與骨骼相連,緊密結合的肌腱纖維有橡皮筋的功用。
肌肉可以牽動眼球,使我們看清東西,使眼色、眨眼;手部與指尖的肌肉讓我們能捏得住極小的物體。以攀岩者為例,他們要上升需要握住東西以固定自己,連續不斷的肌肉收縮可以使他們不斷往上爬。
參考資料:
網路-肌肉
網路-骨骼
網路-關節
2、人體有哪些韌帶
可多了,凡是有骨頭和關節的地方就有韌帶附著!! 其中最容易受傷都韌帶在膝關節,比如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
3、人體關節內易損傷的十條韌帶是哪裡?
膝關節、踝關節損傷最為常見
一般韌帶都附著在關節頭處,另一端連著肌肉,在神經的支配下骨骼為杠桿,在肌腱和肌肉的作用下運動。 具體的十個 還真沒統計
4、人體的七大關節是?
肩關節,肘關節、橈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距小腿關節、顳下頜關節
5、人體有哪些復關節
人體的關節有好多,如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肩關節,下頜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足指關節,腰椎關節,胸椎關節,頸椎關節,骶椎關節,等等.
6、人一共有幾條韌帶
凡是有骨頭和關節的地方就有韌帶附著,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踝關節韌帶、子宮韌帶、交叉韌帶等。
如,膝關節周圍有四組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也叫前後十字韌帶)。
子宮韌帶共包括4條韌帶,分別是:子宮主韌帶、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和骶子宮韌帶。
(6)人體各個關節的韌帶擴展資料
韌帶是一種被動結構,它自身不產生主動運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位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藉助於肌力和重力把韌帶拉緊,使構成關節的兩骨綁在一起,預防關節的脫位,限制關節運動的類型和幅度,使關節在運動時總在一定的方向受到韌帶的制約以使關節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圍內,這種作用尤以關節內韌帶更為明顯與重要。
如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可以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後移位。
2、韌帶不單純是被動地限制關節超出生理范圍的活動,同時,通過其末梢感受器,把張力的反射作用經中樞而形成肌肉的拮抗作用從而加強關節的穩定。
3、位於相鄰椎板之間的黃韌帶和位於頸後部的項韌帶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彈性,可防止神經根受到機械的沖擊,給椎間盤施加預應力而使脊柱產生固有的穩定性。
7、什麼是指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
你好,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 即指關節活動幅度大小。 謝謝。
8、人體六大關節是什麼?
肩關節
由於關節囊包圍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而成。因肱骨頭的關節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關節盂小而且淺,加上關節囊松而薄,所以,肩關節活動靈活,是全身易脫位的關節之一。
肘關節
是一個復關節,由三個關節共居同一關節囊而成。 肘關節
(1) 肱尺關節:是肘關節的主關節,有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可展伸140度。 (2) 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的關節凹構成。只能作曲伸和迴旋運動。 (3) 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骨上端的橈切跡構成。 伸肱時,前臂與上臂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與上臂之間形成一開向外側的角度,這個角叫提攜角(男性約為165度,女性約135度)。
橈腕關節
由橈骨的腕關節面與舟、月和三角骨構成,可做曲伸、內收、外展和環轉運動。橈腕關節與腕間關節共活動的范圍是:屈最大,約90度,伸45度,內收40度,外展20度,環轉度極小。
腕掌關節
有下排腕骨與掌骨構成。除拇指腕掌、小拇指掌關節能做屈伸、收展、對掌及環轉(僅拇指腕掌關節有)等運動外,餘三個腕掌關節基本不動。
髖關節
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由於髖臼較深能容納股骨頭的2/3,而且髖關節囊及周圍的肌肉又比較強厚,因此,穩固性比肩關節大。髖關節脫位也僅次於肘關節和肩關節。
膝關節
由股骨下端的關節面,脛骨上端的關節面和髕骨關節面構成。滑膜腔被兩條交叉韌帶分割。前、後兩條交叉韌帶尚有防止脛骨前、後移位的作用。膝關節內有月牙狀的關節盤,叫半月飯,其內側大,外側小。當膝關節半屈於內旋或外旋位時,突然的強力伸膝運動,可使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囊堅韌,關節囊的前壁有髕骨和髕韌帶;兩側有脛、腓側副韌帶;後放有斜韌帶加強。
踝關節
由脛骨下端及內踝、腓骨外踝與距骨構成,屬於滑車關節。踝關節負重最大,關節面較小,但踝關節囊有韌帶加強,內側韌帶從內側將內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因踝關節周圍韌帶強而有力,以致在踝扭傷時,即使內外踝發生了骨折,韌帶尚未受損。 踝關節
由於細菌或病毒等致病因子和自身抗體的作用使關節的各部分,如滑膜、軟骨或軟骨下骨發生滲出,中性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以及細胞因子活動等炎症性反應,稱為關節炎。一般,按病因和臨床表現,關節炎可分以下幾類:1)感染性關節炎 2)原因不明的多發性關節炎 3)代謝內分泌病 4)退行性關節病 5)關節創傷 6)神經性關節病 7)過敏性關節病 8)出血性疾病 9)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關節趣聞:人的一生中,手指關節平均需要彎曲2500萬次。
9、韌帶什麼樣子的大圖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
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這種韌帶有的是由單層腹膜形成,有的是由雙層腹膜形成的。
(9)人體各個關節的韌帶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