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血後肘部環狀韌帶比平時微微鼓起一小部分面積,寫字用力感到有些微弱的疼痛感。請問怎樣快速解決?謝謝。
病情分析:您好 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抽血導致的局部血腫有關, 與其他的沒有關系, 局部熱敷即可 不用特殊治療
2、我骨折了,肘部撓骨小頭脫位,做了環狀韌帶修補,打石膏1個半月,現在進行了十幾天康復訓練
按照肘關節的各個活動的范圍來進行活動:屈伸旋前旋後等等。恢復情況跟年齡及營養狀況有關,康復訓練的合理化也很重要。祝早日康復。
3、簡述肘關節的形態特點
-肘關節運動:
肘關節是一個復合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橈尺近側關節三個單關節,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所構成。
1肱尺關節:
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屬滑車關節,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
2肱橈關節:
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是球窩關節,可作屈、伸運動和迴旋運動。因受肱尺關節的制約,其外展、內收運動不能進行。
3橈尺近側關節:
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為圓柱形關節,只能作旋內、旋外運動。
上述三個單關節被包在一個關節囊內,形成一個關節腔,因而構成了一個復合關節。無論從結構上,還是從功能上講,肱尺關節都是肘關節的主導關節。所以肘關節的主要運動形式是屈、伸運動,其次是由橈尺近側關節與橈尺遠側關節聯合運動,完成前臂的旋內、旋外運動。肘關節的屈、伸幅度,平均為135-140°。
由於肱骨滑車的關節軸向內下傾斜,當伸前臂時,前臂與上臂中軸之間,形成一個向外 偏斜的角,稱為提攜角,約15°左右。
4 肘關節的韌帶:加固關節的韌帶有三條,它們是 :
(1)橈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外側。起自肱骨外上髁,分成兩束從前後包繞橈骨頭,止於尺骨橈切跡前、後緣。
(2) 尺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的內側,起自肱骨內上髁,止於尺骨滑車切跡內側緣。
(3)橈骨環狀韌帶:呈環形,韌帶的兩端附著於尺骨,包繞橈骨頭.所有韌帶都不與橈骨相連,這樣就不妨礙橈骨的旋前、旋後運動。 肘關節的構造,肘關節的韌帶,尺骨上端和橈骨環狀韌帶
@----參與肌肉:
A.上臂肌 主要運動肘關節,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主要有肱二頭肌、肱肌;後群為伸肌,主要有肱三頭肌。
(1)肱二頭肌 收縮時主要屈肘關節並使前臂旋後,也能協助屈肩關節。
(2)肱肌 位於肱二頭肌深面。收縮時屈肘關節。
(3)肱三頭肌 起點有三個頭。收縮時主要伸肘關節。
B. 前臂肌 位於橈骨和尺骨周圍。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前臂肌的肌腹多在前臂上半部,向下形成細長的腱,並跨過兩個以上的關節。主要作用於肘關節、腕關節和手關節。在人類除了有伸肌和屈肌外,還有迴旋肌,如前群有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後群有旋後肌。這對於手的靈巧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神經支配:
肘關節屈曲 肌皮神經
肘關節伸直 橈神經
肘關節屈曲、旋前和手 正中神經、橈神經和肌 皮神經
4、肘關節的組成特點及運動
組成方式:
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的滑車關節。
2、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的球窩關節,本應有三個方位的運動,但由於受尺骨的限制,不能做內收外展運動。
3、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構成的圓柱關節。
運動方式:
肘關節是典型的復關節,關節囊前後薄而鬆弛,兩側緊張。
所有肘關節韌帶皆不抵止於橈骨,從而保證了橈骨能繞垂直軸作旋內和旋外運動。從肘關節整體運動來說有兩個運動軸,即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這一運動軸為肱尺關節和肱橈關節所共有,繞垂直軸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這一運動軸為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所共有。
(4)肘部環狀韌帶擴展資料
相關疾病:
1、肘關節是人體中最易發生脫位的部位之一,年發生率約為0.006%~0.008%,其中49%可合並有骨折。
肘關節脫位合並橈骨小頭骨折、冠狀突骨折這一損傷類型因肘關節解剖結構特殊、治療困難,即使由富有經驗的骨科臨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預後仍不理想,故Hotchkis將這種特定的骨折損傷類型命名為恐怖三聯征。
2、肘關節僵硬是各種原因造成肘關節活動功能喪失的總稱,這些患者會有明顯生活障礙。現對此沒有一種標准治療方法,但多數骨科醫生建議採用開放肘關節松解術治療,這項手術通過松解攣縮的關節囊、切除異位骨化以及增生的冠狀突和鷹嘴尖骨贅,來恢復肘關節活動度。
5、左手前臂橈骨環狀韌帶重建術後恢復和鍛煉?
1,前臂與桌面角度仍然有40度左右,要加強功能鍛煉了,不然韌帶粘連了,又得做韌帶松解手術。
2,建議你靜養一個月,別搞劇烈運動。但是要適當的做下手部的功能鍛煉,以免引起韌帶粘連,到時候你想活動都活動不開了,現在要忍著痛去活動你的關節,只要你能堅持每天都搞功能鍛煉,以後關節是可以恢復的很好的。
3,可以搞點中葯,外敷加內服,對改善疼痛和促進韌帶癒合都有很好的效果,晚上的時候搞下熱敷,沒事的時候多按摩下痛處,加速那的血液循環,這些都是對你有幫助的,建議你試試,祝你早日恢復 。
6、左肘部是在身體哪裡(最好有圖有真相)
在左手關節往手腕方向過一點。
肘關節由肱骨下端和橈、尺骨上端構成。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 肱尺關節;肱骨小頭與橈骨關節凹構成肱橈關節;橈骨頭環狀關節面與尺骨橈切跡構成橈 尺近側關節。各關節面均覆蓋一層關節軟骨。
所有肘關節韌帶皆不抵止於橈骨,從而保證了橈骨能繞垂直軸作旋內和旋外運動。從肘關節整體運動來說有兩個運動軸,即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這一運動軸為肱尺關節和肱橈關節所共有,繞垂直軸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這一運動軸為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所共有。
(6)肘部環狀韌帶擴展資料:
肘關節是典型的復關節,關節囊前後薄而鬆弛,兩側緊張。加固關節的韌帶有:
1、橈側副韌帶:位於肘關節囊外側,起自肱骨外上髁,分成兩束,從前後包繞橈骨頭,止於尺骨的橈骨切跡前後緣。
2、尺側副韌帶:在肘關節囊內側,起自肱骨內上髁,纖維呈扇形分布,止於尺骨滑車切跡前後緣。
3、橈骨環狀韌帶:呈環形,由前後和外側三面環繞橈骨小頭,附著於尺骨的橈骨切跡前後緣。
7、論述肘關節的基本結構與運動
123
8、肘關節的結構特點
A、【肘關節組成】由肱骨遠側端和橈尺骨近側端的關節面組成。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凹構成;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
B、【結構特點】肱尺關節為滑車關節;肱橈關節為球窩關節,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繞矢狀軸運動;橈尺近側關節為圓柱關節。三個關節包在一共同關節囊內,彼此又可獨立運動,為典型的復關節。關節囊前、後薄壁而鬆弛,有利於屈伸運動,兩側壁厚而緊張,並有韌帶加強。關節囊後壁最薄弱,故常見橈、尺骨兩骨向後脫位,移向肱骨的後上方。加固肘關節的韌帶有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和橈骨環狀韌帶。所有加固韌帶均不附著於橈骨,從而保證了橈骨能繞垂直軸做迴旋運動。
C、【肘關節的結構特徵】
1、當肘關節伸直時,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咀尖恰位於一條直線上,屈肘時則形成以鷹咀尖為頂角的等腰三角形,臨床上常以此鑒別 肘關節脫位或 肱骨髁上骨折。
2、肘關節在伸直的情況下,若受暴力如跌倒時一側手掌著地,使肱骨下端向前移位、尺骨鷹咀則向後移,形成肘關節後脫位。
3、當肘關節伸直,前臂處於旋後位時,臂與前臂並不在一條直線上,前臂的遠側端偏向外側,二者之間形成一向外開放的鈍角,稱為提攜角。
9、肘關節的結構特徵
肘關節 組成:由肱骨遠側端和橈尺骨近側端的關節面組成。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凹構成;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 結構特徵:肱尺關節為滑車關節;肱橈關節為球窩關節,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繞矢狀軸運動;橈尺近側關節為圓柱關節。三個關節包在一共同關節囊內,彼此又可獨立運動,為典型的復關節。關節囊前、後薄壁而鬆弛,有利於屈伸運動,兩側壁厚而緊張,並有韌帶加強。關節囊後壁最薄弱,故常見橈、尺骨兩骨向後脫位,移向肱骨的後上方。加固肘關節的韌帶有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和橈骨環狀韌帶。所有加固韌帶均不附著於橈骨,從而保證了橈骨能繞垂直軸做迴旋運動。
10、肘關節的肌肉有哪些?
肘關節的肌肉包括肱二頭肌、肱肌和肱三頭肌,
1、肱二頭肌:位於上臂前側,整肌呈梭形。肱二頭肌有長、短二頭,故名。肱二頭肌屬於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
2、肱肌:繫上臂肌群深層的屈肌,近固定時,使肘關節屈;遠固定時,使上臂向前臂靠攏,起點肱骨前面下半部分,止點尺骨粗隆和冠突,肱肌為上臂的屈肌,起自肱骨體下半的內外兩面及內外側肌間隔,止於尺骨粗隆的粗糙面,有屈肘、旋後功能。
3、肱三頭肌:繫上臂後群之伸肌。起端有3個頭,長頭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粗隆。
(10)肘部環狀韌帶擴展資料:
一、肘關節的組成
1、肱尺關節: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的滑車關節。
2、肱橈關節: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的球窩關節,本應有三個方位的運動,但由於受尺骨的限制,不能做內收外展運動。
3、橈尺近側關節:由橈骨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構成的圓柱關節。
二、橈神經肱肌支的形態特點:
肱肌為上臂的屈肌,起自肱骨體下半的內外兩面及內外側肌間隔,止於尺骨粗隆的粗糙面,有屈肘、旋後功能。具有肌皮神經、橈神經雙重神經支配。
橈神經的肱肌支是橈神經在肘上向尺側發出的肌支,該肌支行於肱肌與肱橈肌的肌間隙中,無血管伴行與纖維組織橫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肘關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肱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