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經粘連的治療
神經粘連松解術治療——椎間孔狹窄致神經根受壓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由於腰或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使椎間孔部位神經根受壓,引起神經根水腫,由此符著於神經的肌肉亦水腫發炎,周圍炎性液體滲出;久之,肌肉和神經粘連,當抬動肢體及患肢活動時牽拉疼痛,要解除粘連必須實行粘連松解術。
對患有各部位神經肌肉、筋膜粘連導致椎體錯位、壓迫神經根致麻木、疼痛、眩暈患者,採用閉合性松解術,找准神經與肌肉粘連的病位,隨神經及肌肉的走行方向將粘連的部位松解錯位的椎體復位,隨後注入防止粘連的葯物,抗炎消腫,使水腫與炎症消失,神經與肌肉各行其道,椎體歸位,達到治癒目的。
神經粘連松解術是在軟組織針法松解的基礎上,以影象學為依據,採用定位、定點、定向准確的調衡手法,整復錯位的椎體,恢復椎間關節的平衡狀態,解除對神經、血管、脊髓的刺激、壓迫和牽拉。以此來治療脊柱錯位和脊柱周圍軟組織損傷導致的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症、脊柱側彎畸形、椎體滑脫症、頭痛、頭暈、心律失常等脊柱相關疾病。
神經粘連松解術是一種較綜合完善的治療方法,它較世界各國正興起的整脊療法更趨於完善,具有見效快,療效好,治癒率高,復發率低,無痛苦,無副作用等優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針法軟組織松解術主要有,枕筋松解術,關節和棘突間韌帶松解術,神經根粘連松解術,骨纖維管神經卡血管壓松解術。
神經粘連松解術主要有:環椎俯旋移位低頭壓手法,環樞椎旋轉位定點、定向復位手法,頸胸、腰椎體旋轉移位。定向復位手法。骨盆骶髂關節錯位整復手法。
2、骨科疑難雜症,寰樞關節半脫位,頸部韌帶鬆弛,神經損傷?
朋友:寰樞椎半脫位可是個大問題,特別禁忌手法復位和按摩,這是骨科醫學界的共識。另外也不適宜牽引。
你說的「用手搬了下脖子之後就開始眩暈,右手小拇指無名指發麻,臉發燙,就可能是寰樞椎半脫位的表現。
事實上寰樞椎半脫位的原因可能是橫韌帶鬆弛,用手法復位是不可能把韌帶變得正常的(不再鬆弛),所以我再一次說明,環樞椎半脫位禁忌手法復位和按摩,嚴重的話會出現高位截癱或者瞬間發生意外,你以前沒有出現這樣的嚴重問題,不等於以後沒有可能。
寰樞椎脫位和半脫位是有一定的指標的,頸椎磁共振、頸椎CT可以診斷出有沒有寰樞椎的脫位或者半脫位。
如果確診是寰樞椎有問題,要到專業的大醫院去尋求治療方案。
3、什麼是韌帶粘連
通俗的說就是它不在原來的位置 了,與別處的組織粘在一起的
找個正骨大夫,他們手法可以解除粘連,撥筋復位
4、韌帶粘連有救嗎
對於韌帶粘連這個診斷還存在著一定爭議,因為如果沒有手術探查,僅依靠放射學檢查,是很難發現韌帶粘連的,尤其是在X線及CT上是根本看不到韌帶結構的,只有在MRI上才能對韌帶結構做到清晰的顯示,但是這種顯示通常對有無斷裂、有無損傷及有無水腫等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粘連還是很難診斷的。但是你的腳長時間如此水腫,確實是由於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而造成血液循環不好的原因又很可能是由於踝關節在扭傷過程中,造成外側副韌帶損傷,損傷後由於局部滲出較多以及韌帶在修復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瘢痕,而造成了局部血液循環相對不暢。因此對於韌帶粘連這個診斷在影像學上沒有依據,但是從你的臨床表現方面來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此時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韌帶粘連可能是一方面,還要警惕踝關節的外側副韌帶有無損傷。
如果確實是因為局部創傷修復過程中引起的組織粘連導致血液循環不好而造成的水腫,一般恢復時間要相對較長,因為瘢痕要有一個逐漸軟化的過程,一般可能需要3個月或更長時間。對於這個問題,你完全不用擔心。舉個例子說,在我們對患者進行關節手術後,因為手術本身就是個創傷,因此在術後有不少患者難免會出現癒合過程中因組織粘連而產生的肢體的腫脹,但是在術後通過功能鍛煉或自然恢復,在經過一定的時間後都會恢復正常。這一點在足踝外科手術中尤其常見。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完全不必擔心,因為你肯定會完全康復的。
目前你要做的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把腳墊高,盡量超過心臟所處的水平面。平時多用熱水泡泡腳,局部抹一些促進血液循環的葯物,如紅花油之類的。
如果因行走過多而腫脹加重明顯,可以經常躺在床上活動活動腳腕,局部按摩按摩。其餘也不用過多特殊治療。放心吧,你肯定會完全康復的。
5、韌帶粘連可以硬掰么
不可以的,容易有其他問題的。
6、我頸椎有韌帶粘連,怎麼能把它弄
?
7、寰樞椎最容易受傷的韌帶是什麼?
寰樞椎最容易受傷的韌帶是寰椎橫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