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了前叉韌帶和內側副 韌帶重建手術應怎樣做恢復訓練?
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吧,這個在網上問沒用。前交叉重建手術的後復健甚至能直接影響手術效果,你要嚴格按照你的主治醫生給你的康復計劃訓練,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當然如果這個醫生做完手術就不管你了,那說明這個醫院水平非常一般。可以考慮轉院到好醫院的康復科去看。
2、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完成後多久可進康復中心治療
前叉重建的手術是很常規的一種手術,一般術後經過康復師的出院指導多數患者可以通過自己練習順利康復,一部分患者如果在自行練習過程中發現存在困難可以隨時來我們康復科進行治療,不限時間。如果你即將接受手術,建議先自行評價一下自己的現有功能,手術前最好的狀態是:傷後不少於3個月;除了韌帶斷裂產生的關節不穩(錯動)感以外,角度(屈曲、伸直——非常重要!!)、力量都達到正常水平。至少角度不能有明顯差距,這樣術後康復過程會減少很多痛苦。否則術後僅僅角度練習一項就夠你苦練很長時間的。
3、前交叉後交叉內側韌帶手術後如何鍛煉。急!急!急!
哦 我是內側副韌帶縫合 因為斷了 我大概是一個半月完全恢復肢體功能的,一般正常是3個月,如果你7月份做的手術 這10月了才60% 那太慢了 有可能以後會恢復不好的。做這個恢復會很疼很疼 自己一般都做不了
你這個恢復的也實在是太慢了 我是半個月 自己做到45% 但是怎麼都下不去了,恢復大夫 一周15度 一天生給我彎的 雖然疼的只喊 但是半個月 我腿肢體功能就完全康復了 如果你是北京的 你去309醫院看看吧 不過他們特別好的恢復主任 轉業了
建議是你讓恢復大夫生給你彎 雖然疼的受不了 但是效果明顯
我今年18 我17歲做的手術 我都堅持了 我不知道你多大 這么點應該能挺過吧
4、右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內側副韌帶損傷 ,如果不手術會恢復到以前那麼靈活嗎?
我靠,誰都不要信,明確的告訴你不手術你的傷永遠好不了、、、韌帶斷了以後,肌肉就會把韌帶拉到兩側去,兩根韌帶不連接怎麼能張好??就像你的手指頭斷掉了、、、你吧手指頭放到桌子上上能張手上嗎?
看了你的病情很嚴重,千萬別相信什麼中醫保守治療,總之中醫治療他也要把兩個韌帶接在一起不接在一起韌帶不可能和磁鐵一樣相胡吸引在一起吧、、、
趕緊的做手術,不然時間長了肌肉萎縮嚴重了 就麻煩了、、、、
不做手術的後果就是以後你可能走路都走不了、、、就這么回事、、
兩個月錢我打籃球內側副韌帶斷裂當天我就去了醫院明天就做了手術,一定要及時,現在兩個月了 我勉強可以正常走路了、、、在過一個月我就可以跑步鍛煉了、、、
5、前交叉韌帶術後如何有效的康復(效率最高)
說說你現在的狀況。關節活動范圍和肌肉力量。
6、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問題
您好!ACL術後如果想您現在這樣痛苦,千萬不要再用力推拿了,會導致更多的骨化或鈣化。應該進行麻醉下推拿,推拿之前應該評估您的ACL重建的位置好不好,如果是ACL重建的位置不好,推拿也沒有用。如果ACL重建的位置好,可以進行推拿,推拿後最好進行「股神經管置管」,這樣每次練習練習前10分鍾推一點麻葯,練習時就不疼了,也不較勁了,練得就快了。如果當地解決不了,可以到北醫三院康復科看門診,將我的網上回答列印給他們看。請他們幫忙。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余家闊主任醫師
7、前叉韌帶重建手術,術後1個月恢復情況咨詢。
你好,康復不是一件小事,建議是到專業的地方進行,成都有家,成華區東站好的,顧-連康 ·復
8、關節鏡下膝蓋前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如何訓練
術後護理
2.1 一般護理 術後常規應用抗生素3~5d,注意關節是否腫脹,注意包紮物松緊度,觀察引流的引流量、顏色,一般於術後24小時拔管。如果術後顏色較深、引流液較多,說明關節內有出血,此時要嚴密觀察;如果術後2~3h顏色逐漸變淡,引流量逐漸變少,說明出血已停止,可不必處理;如果仍然引流量較多,顏色未變淡,可自引流管內注入適量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局部略加壓包紮,出血會逐漸減少。
2.2 患肢體位 異體韌帶移植重建前交叉韌帶術後,常規膝後墊軟枕,保持膝屈曲15~20°。此種體位可使前交叉韌帶處於鬆弛狀態,移植後的異體韌帶處於張力最小狀態,有利於韌帶與骨接合口的癒合。不可將軟枕墊於膝後以遠小腿處,此種體位相當於膝關節的前抽屜試驗,會使交叉韌帶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韌帶癒合[1]。
2.3 鎮痛和功能鍛煉 因為膝關節鏡手術本身創傷較小,故有些病人術後僅服用一般止痛葯物1~2d。或行中頻脈沖電治療,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來達到疏通經絡、止痛的目的。但大多數病人術後存在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因而明顯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對這類病人我們常規給予自控鎮痛(PCA)方法。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限度,從而可使病人較從容地達到膝關節功能鍛煉的要求。對於膝十字韌帶重建,取髕韌帶作置換物的病人,因為一端取一塊髕骨另一端取一塊脛骨為蒂,術後都有較嚴重的疼痛,這類病人是應用PCA的最佳適應症,對於其術後功能鍛煉的恢復有較大的幫助,與常規的止痛方法相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2.4 康復訓練 術後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制定功能康復鍛煉計劃。術後24h後,即可指導病人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並進行踝關節的背伸屈運動,足趾的屈伸運動,同時做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主動練習,每日鍛煉10~15次,每次5 min,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①術後第3d起,白天將患肢固定支架解除,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患肢平放於床上,主動使股四頭肌完全收縮並停頓5s,然後完全放鬆,再停頓5s,這樣一收縮一放鬆過程算1次,按此方法進行。循序漸進,剛開始20次/組,20組/d,第4d起增加至30組/d,以後每3d增加10組,直至50組/d為止。如病情允許,還可以做髕骨被動活動,即一日兩次可持髕骨向左右兩側推動幾次,以防止髕骨關節粘連,囑患者座起時自己推動髕骨。利用CPM機進行膝關節活動,膝關節活動范圍在30~60°被動鍛煉,起始角度從30°開始,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2h,每天鼓勵患者與CPM機交替進行主動功能鍛煉,每次練後局部冷敷,以減輕局部炎性反應,減輕疼痛。一般在1周內達到90°,3周內避免負重。本組有1例患者,因對疼痛較敏感,3周後屈膝達60°,給予心理疏導後,延長1周CPM機進行被動鍛煉,第4周可達90°。本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側副韌帶修復,則需支架固定6周。②進行直腿抬高訓練,2周後在保證膝關節伸直的前提下抬高下肢,維持5~10 s。再放下。10~20遍/次,4次/d,根據肌力情況逐漸增加抬起角度和和維持時間,可以在仰卧、俯卧和側卧下進行該項訓練,但應避免健側卧位的直腿抬高及髖外展,以免加劇股內、外側肌的失衡。負重訓練承擔重量是膝關節的重要功能。待腫脹消退以後就可以逐漸開始負重訓練。術後第3d即可扶雙拐下地行走,從拇趾著地開始,逐漸負重。如果不伴有半月板和關節內其他結構的損傷,對完全負重並無具體的時間要求,只要患者能夠進行負重行走,就可鼓勵其早期訓練,以盡快恢復運動。一般從3~4周開始用雙拐依據耐受情況部分負重,逐漸至完全負重,3~8周後棄拐負重步行。在患者鍛煉過程中應經常觀察、督促、檢查功能康復計劃實施情況,及時解決鍛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其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其功能鍛煉的毅力和信心。
9、前叉韌帶重建和內側副韌帶修復術後何時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