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翼下頜韌帶疼嗓子疼

翼下頜韌帶疼嗓子疼

發布時間:2020-03-22 01:13:25

1、哪是翼下頜韌帶

翼下頜韌帶臨床表現,若由牙源性感染所致,則發病急,全身反映首先表現為張口受限,吞咽不,疼痛逐漸加劇,棉布無腫脹,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口內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腫脹、壓痛,口外可見下頜支後緣及下頜角內側豐滿有壓痛。醫源性所致感染,發病緩慢,進行性張口受限,伴微痛,病情發展則與牙源性表現相同。合並多間隙感染者,全身和局部症狀更為嚴重。

翼下頜韌帶常是先有牙痛史,繼之出現張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處粘膜水腫,下頜支後緣梢內側可有輕度腫脹、深壓痛。由於翼下頜間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膿腫已形成,亦難由臨床直接觸及波動,常需穿刺方可確定,因而常易延誤診斷,致使炎症向鄰近間隙擴散、可形成顳下、咽旁、頜下、頜後等多間隙感染,導致病情復雜化。

翼下頜間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於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前界為顳肌及頰肌;後為腮腺鞘;上為翼外肌的下緣;下為翼內肌附著於下頜支處;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間隙中有從顱底卵圓孔出顱之下頜神經分支及下牙槽動、靜脈穿過,借蜂窩組織與相鄰的顳下、顳、頰、頜下、舌下、咽旁、咬肌諸間隙相通;經顱底血管、神經還可通入顱內。

翼下頜韌帶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消毒不嚴也可引起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相鄰間隙,如顳下間隙、咽旁間隙炎症也可波及。

感染來源常見為下頜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數為醫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並發症),還有從鄰近間隙感染擴散而來。

翼下頜韌帶間隙位於翼內與下頜支內側骨板之間,位置較深。其周界上、下、前、後、內、外分別為翼外肌下緣、翼內肌在下頜角內側的附著、顳肌和下頜支前緣、下頜支後緣和腮、翼內肌、下頜支內側骨板。此間隙被附著於下頜小舌的蝶下頜韌帶分為上、下兩份。翼下頜間隙內有下牙槽神經、血管和舌神經通過,有蜂窩組織與頰脂體相連,感染可順著這些組織向上擴散至顳間隙和顳下劍俠,向前擴散頰間隙,向前下擴散至下頜下和舌下間隙,向內可擴散咽旁間隙。

2、下牙槽神經麻醉的標志——下頜孔,頰墊尖,翼下頜韌帶,以哪個為准?

翼下頜皺襞為伸延於上頜結節內方與下頜磨牙後墊後方之間的一條粘膜皺襞,其粘膜下的深處為翼下頜韌帶(或稱頰咽肌縫)所襯托。此皺襞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志,也是翼下頜間隙及咽旁間隙手術的口內切口的有關標志。 頰墊尖:大張口時,平...7717

3、翼下頜間隙感染是怎麼發病的

1.病史 有急性下頜智齒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注射史。
2.臨床表現 翼下頜韌帶區紅腫壓痛十分明顯;下頜角內側、頜後下頜支內側腫大壓明顯;顴弓下部腫脹。病人發燒、白細胞增高。
穿刺經翼頜韌帶外側刺入後沿下頜支內側進入該間隙,或從頜後刺入到該間隙抽膿可明確診斷。
病理原因
翼下頜間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於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前界為顳肌及頰肌;後為腮腺鞘;上為翼外肌的下緣;下為翼內肌附著於下頜支處;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間隙中有從顱底卵圓孔出顱之下頜神經分支及下牙槽動、靜脈穿過,借蜂窩組織與相鄰的顳下、顳、頰、頜下、舌下、咽旁、咬肌諸間隙相通;經顱底血管、神經還可通入顱內。
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消毒不嚴也可引起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相鄰間隙,如顳下間隙、咽旁間隙炎症也可波及。
常是先有牙痛史,繼之出現張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處粘膜水腫,下頜支後緣梢內側可有輕度腫脹、深壓痛。由於翼下頜間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膿腫已形成,亦難由臨床直接觸及波動,常需穿刺方可確定,因而常易延誤診斷,致使炎症向鄰近間隙擴散、可形成顳下、咽旁、頜下、頜後等多間隙感染,導致病情復雜化。

4、翼下頜皺襞和翼下頜韌帶一樣嗎

以翼下頜皺壁中點外側3--4mm處,注射針放於對側第一,二前磨牙之間,與中線成45度高於頜平面1cm。自注射標志點進針2.5mm左右,達下頜骨骨免得下頜神經溝,觸及骨壁即可注射麻葯1--1.5ml,注意回抽無血才可以注入麻葯。

5、韌帶疼是怎麼回事

6、感覺韌帶疼是怎麼回事

韌帶 拉伸後大腿疼是因為韌帶與腱肌拉抻後需要長時間的修復才能恢復,這種疼痛很普遍,也很正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過一星期至1月後便會適應的。
在鍛煉韌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扭傷、肩膀脫節或腳抽筋。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首先做好准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鍛煉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繩子來輔助練習。
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趴 壓 拉,做動作要注意否則會拉傷抽筋,頭暈,休克。
不同年齡段的人拉韌帶需要考慮自己的年齡。基本上講,人的韌帶在14到17歲之前和之後是有區別的。16歲之後,骨骼發育基本定型,所以,韌帶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紀小的人,建議他們用振顫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勢有,通過振顫運動把韌帶拉象極限。這樣拉的效果很明顯。但是,對於骨骼相對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方法只能帶了短期的韌帶拉伸。而且十分危險容易受傷。所以,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定固定方。

7、拉韌帶太疼了堅持不下去怎麼辦?

分享下個人經驗。我現在21歲,馬上22。大概7-8個月前開始學習空手道,於是需要拉韌帶。當時查了很多東西,而且現在也算小有成就,這里說下。
首先,拉韌帶是個慢功夫,也是考驗人毅力的。需要持之以恆。
大概每天早上起來拉伸下,每次運動前 運動後拉伸下,睡前簡單拉伸下,這都是必須的(看起來時間很多,其實平均每天加一起也不會超過30分鍾)
拉韌帶,主要是正壓腿,側壓腿(兩個都要找個能把腳墊高的地方才好),然後是蹲馬步動作(兩腳站開,用雙手分別頂住兩膝蓋,用力壓一邊),再就是拉小腿韌帶,初期可以選擇雙腳前半腳掌支撐在台階上,向下壓這樣。然後還有雙腳並立站直,用手去摸地(至少要練到雙拳能擊中地面)另外,比較痛苦的就是,雙腳開立下壓,一點點來,俗稱劈叉的東西。

拉韌帶是慢功夫,有天分的也要2-3個月才好,韌帶差的半年都未必能完全拉開。何況,你都18歲了,不算是最好的時候了,所以,就是堅持慢慢來的。

另外,告誡你下,拉韌帶不要拉過,如果你拉完之後第二天運動此處關節的時候感到疼痛,那麼就是韌帶輕微撕裂了,你這么拉只會起到反效果。一般出現韌帶或者關節疼痛,等到養好只會發現韌帶回去了。所以,一定要適量。
但是,在自己進行拉伸運動的時候,出現的疼痛要酌情考慮,輕度的要忍,只有撕裂疼痛是危險的。我現在拉韌帶,大概到微微出冷汗的程度吧。你那樣的疼痛感有些過了。

另外你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如果說要腿能定在頭的位置,大概沒個幾年工夫是不可能練成的,要知道,踢上去容易(我現在正踢腿大概能踢到2米高),但是要定住是很難的(定住大概我只能做到比腰部高一點)。要到那種程度就是要能吃苦了

與翼下頜韌帶疼嗓子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