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手腕關節處疲勞性損傷了,可能是韌帶和骨膜受傷了,半年了還沒好,怎麼辦?
呵呵 沒有好的辦法啊
我的手腕打籃球受傷了 養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好了
要注意點就好了
2、為什麼疲勞時伸伸懶腰 壓壓腿 伸一下各部位韌帶會馬上感覺很精神 很舒服
人在疲勞時,伸個懶腰是挺舒服的。尤其是對伏案工作的人來說,伸懶腰更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體育活動。 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血液循環正常與否。 因為,人體各部分提供營養物質,並把廢物帶走的工作,都是由循環流動的血液完成的。伸個懶腰,會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較強收縮,在持續幾秒鍾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瘀積的血液被趕回了心臟,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亦能增進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動,使肌肉內的廢物得以帶走,從而消除疲勞,掁奮精神。 此外,伸懶腰時人們總喜歡兩臂外展,出現擴胸運動,從而使人心曠神怡,開懷氣暢。 總而言之... 舒筋活骨~暢通血脈。
3、小腿肌肉損傷和韌帶拉傷以及肌肉疲勞性疼痛有什麼表現及不同?
肌肉損傷,韌帶拉傷,肌肉疲勞性疼痛,三者不相同,但各有聯系。韌帶拉傷會引起肌肉疲勞性疼痛,而小腿肌肉損傷會使韌帶疼痛。有運動需要拉動小腿肌肉的時候,小腿肌肉就會疼痛。一般肌肉疲勞性疼痛不會再整天的勞動中發生,而是在充足的休息之後有。韌帶拉傷的話,比如在做壓腿時,韌帶會疼,小腿肌肉也會疼。
4、腿部肌肉疲勞性損傷怎麼辦?
常見的運動損傷
一、肌肉拉傷
(一)肌肉拉傷的發生機制與分級
肌肉拉傷有許多種(見細節透視15-4),可分成主動拉傷和被動拉傷兩種。前者是由於肌肉做主動的猛烈收縮時,其力量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能力;後者主要是肌肉用力牽伸時超過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從而引起拉傷。肌肉拉傷可能會從肌纖維的微小分離到肌纖維的完全斷裂,臨床上一般可分為三級:
一度:只有少數的肌纖維被拉長和撕裂,而周圍的筋膜完好無損,纖維的斷裂只在顯微鏡下能見到。運動時感到疼痛,但仍可以進行運動。
二度:有較多數量的肌纖維斷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鍛煉者可能感到"啪"一聲拉斷的感覺。常可摸到肌肉與肌腱連接處略有缺失和下陷。在撕裂處周圍由於出血,水腫可能發生。
三度:肌肉完全被撕裂。撕裂處可能在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與骨的連接點上。鍛煉者基本上不能再活動。受傷後首先產生劇烈的疼痛,但疼痛會很快消退,因為此時神經纖維也被損傷了,這時一般需要外科手術的治療。
(二)肌肉拉傷的預防
肌肉拉傷的預防,主要是針對發生的原因進行的。例如,大強度運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尤其是易拉傷部位的准備活動;體質較弱者練習時要量力而行,防治過度疲勞和負荷太重;要提高動作技能的協調性,不要用力過猛;改善鍛煉條件,注意練習場所的溫度。冬季在野外鍛煉時要注意保暖,不可穿得太薄;要注意觀察肌肉的反應,如肌肉的硬度、韌性、彈力、疲勞程度等。肌肉拉傷後重新參加鍛煉時要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並要加強局部保護,防治再度拉傷。
視頻點播:肌肉拉傷的預防
(三)肌肉拉傷的治療
肌肉抗阻力試驗是檢查肌肉拉傷的一種簡便方法。其做法是患者作受傷肌肉的主動收縮活動,檢查者對該活動施加一定阻力,在對抗過程中出現疼痛的部位,即為拉傷肌肉的損傷處。
肌肉拉傷的治療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少量肌纖維斷裂者,應立即給予冷敷,局部加壓包紮,並抬高患肢,外敷中草葯。肌肉大部分或完全斷裂者,在加壓包紮後立即去醫院進行手術縫合。
二、肌肉挫傷
(一)肌肉挫傷的發生機制與分極
肌肉挫傷是足球、橄欖球運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傷後引起疼痛與暫時性功能喪失,需要較長時間康復治療。典型挫傷發生於下肢,最常見的是股四頭肌與脛前肌。
病理上肌肉挫傷的早期組織變化為血腫形成與炎症反應,與肌肉拉傷不同的是,其以後由緻密結締組織的疤痕取代血腫,疤痕中沒有肌纖維再生。嚴重肌肉挫傷可引起骨化性肌炎並發症。局部疼痛與僵硬是骨化性肌炎最常見的症狀,患者有時可觸及到腫塊。臨床挫傷分級如下:
一度(輕度)挫傷:局部壓痛,膝關節活動度在90°以上,無步態改變。
二度(中度)挫傷:壓痛較重並有腫塊,膝關節活動小於90°,受傷者有跛行,不能深度屈曲膝關節。
三度(重度)挫傷:有嚴重腫脹與壓痛,膝關節活動小於45°,在沒有幫助下受傷者不能行走。
(二)肌肉挫傷的預防
肌肉挫傷往往在接觸性的運動(如橄欖球、棒球、足球或籃球運動等)中發生,因此,可以通過穿戴保護設備來預防肌肉挫傷,如從事足球運動時可戴護脛等。另外,鍛煉前應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練習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超過肌肉、關節、韌帶的負荷限度。
(三)肌肉挫傷的治療
肌肉挫傷發生後要馬上停止鍛煉,根據情況及時處理。如果皮膚出血,先用酒精或碘酒將傷口消毒,然後撒些磺胺結晶粉(外用消炎粉),用干凈布包紮起來。如果受傷部位紅腫疼痛,可先用冷水毛巾冷敷局部,防止繼續出血。一天一夜後改用熱水毛巾敷在局部,以活血、消腫、止疼。也可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有條件的還可在受傷處塗上酒精或松節油。
經過治療傷勢減輕以後要及時活動受傷的關節或肌肉,藉以恢復功能,如慢慢練習走路、下蹲、彎腰、舉胳膊等,免得以後傷好了關節活動不靈,甚至肌肉發生萎縮。
三、韌帶損傷
(一)韌帶損傷的發生機制和分級
韌帶損傷是指用力過大、過度牽伸而導致不同程度的韌帶纖維或其附著處的斷裂。韌帶附著在鄰近骨端上,用以連結兩骨,其深面與骨端間附有滑膜組織。韌帶有較強的抗張能力,它保護關節在正常范圍內活動,防止關節出現異常活動。如果外力使關節異常活動超越韌帶所能承受的范圍時,就會發生韌帶損傷。韌帶損傷多發生在受力較強而組織較脆弱的部位,其損傷的程度則取決於所受到作用力的強弱與時間的長短,如果所受外力較小,作用時間較短,往往沒有明顯的功能喪失,因為只有少量韌帶纖維斷裂,即所謂的韌帶扭傷。如損傷程度較重,則有更多的韌帶纖維斷裂,表現為一定的功能喪失。如損傷嚴重,則韌帶完全斷裂,該韌帶的功能也喪失,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韌帶損傷時一般都有局部水腫,嚴重時有明顯的出血血腫形成。韌帶損傷癒合較慢,且不完全,如得不到積極治療,韌帶會被拉長或松馳,喪失正常的韌帶張力,並容易引起再度損傷,造成關節不穩定而導致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或創傷性關節炎。臨床上,韌帶損傷分為三級:
一度(輕度)損傷:韌帶只有小部分被拉長或拉斷,會產生輕微的疼痛和局部水腫,關節有較小的不穩定性,沒有明顯的功能喪失(見圖15-3A)。
二度(中度)損傷:大量的韌帶纖維被撕裂和分離,有一定程度的功能喪失,關節存在中等不穩定性,有明顯的疼痛、水腫,可能發生肌肉僵硬(見圖15-3B)。
三度(重度)損傷:韌帶完全撕裂和分離,並完全喪失其功能,引起關節的極大不穩定性,由於神經可能受損,疼痛很快會消失,有嚴重的水腫(見圖15-3C和D)。
(二)韌帶損傷的預防
韌帶損傷易發生的部位是踝關節、腕關節和膝關節,所以鍛煉時可在這些部位加一些支持保護帶,例如,在足球運動中運用護膝,在籃球、網球運動時運用護腕;避免在不平整的場地上鍛煉;減少籃、足球運動中的一些沖撞動作;平常多做加強關節周圍肌肉伸展性的練習,以增大肌肉對關節的支持力。
(三)韌帶損傷的治療
對於輕度韌帶損傷,治療方法主要是止痛與加快消腫。韌帶損傷發生後,應進行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24~48小時後對傷部周圍熱敷或按摩。3天後對傷部熱敷或按摩;中度損傷的治療關鍵是制動,使韌帶處在避免牽拉的位置,以便加速癒合,可用彈性綳帶固定受傷處;對於重度損傷,則應在損傷早期將韌帶斷端進行良好的對合。
四、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
(一)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機制與症狀
初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其發病率較高。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原因是由於跑跳的時間過長,小腿肌肉在脛腓骨的附著點受到過分的牽拉,刺激骨膜引起的非細菌性的炎症。初參加鍛煉的人,下肢的肌肉還不發達,缺乏彈性,跑跳時不能協調地收縮和放鬆,腳落地時,也不會利用緩沖力量,致使骨膜反復受到牽拉。另外,天氣較冷時,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腿部的肌肉、肌腱比較僵硬,以及在硬地上跑跳時間過長,都容易引起這種損傷。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多在劇烈跑跳後十幾天發生,有時也發生在堅硬的場地上練習腳尖跑、變速跑、跨步跑、後蹬跑以及上下坡跑等場合。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具體症狀是:疼痛、壓痛、骨膜下水腫等。
(二)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預防
對三個方面予以關注將有助於你預防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發生:(1)初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特別是在練習跑跳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突然加大運動量,更要防止過度疲勞。(2)腳尖著地跑要和腳掌著地跑交替進行,後蹬跑和上下坡跑要練習一會休息一會,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使其有個適應過程。(3)劇烈跑跳前要做好准備活動,使肌肉和肌腱充分活動開。腳著地時注意利用緩沖力,更不要在堅硬的場地上長時間跑跳。
(三)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治療
首先,要停止大運動量的練習,避免劇烈的跑跳,或每天用40°C~50°C的溫水浸泡患處半小時,並用綳帶將小腿下部包紮起來,休息幾天就會好轉。其次,要用熱水袋或熱水毛巾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滲出物的吸收。第三,病情嚴重的要完全休息,待徹底治癒後再進行鍛煉。
五、腰扭傷
(一)腰扭傷的發生機制與症狀
腰扭傷在舉重、跳水、投擲、體操、籃球、排球等運動中最容易發生。人體腰部的正中有一條脊樑骨,是由5個脊椎骨連起來的,叫做腰椎。連接腰椎骨的有很多條韌帶和細小的肌肉,人向前後左右彎腰以及腰部的伸長、縮短,都靠這些肌肉收縮來牽動。肌肉收縮雖有一定的伸展力和彈性,但也不能突然超過限度。有些體育活動腰部最吃力,如果腰部的肌肉還沒活動開就猛一用力,肌肉和韌帶伸過了勁,就容易撕開和拉傷,造成腰扭傷。
(二)腰扭傷的預防
第一,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特別是要做好腰部的准備活動,如前後彎腰、左右轉身、上跳下蹲等,待腰部的血液流通、局部發熱後再參加劇烈活動。第二,要注意體育活動時的姿勢正確,用力得當。不管從事哪一項體育活動,都要掌握一定的動作要領。腰部用力要逐漸加強,動作要協調平衡,不要過猛。第三,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尤其是以腰部活動為主的練習項目,能夠使脊椎骨的活動度增加,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增強,肌肉更加發達有力,即使在擔負較大力量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發生撕裂扭傷現象。
(三)腰扭傷的治療
發生腰扭傷後,要停止活動,立即休息。如果不休息、不及時治療,容易反復發作留下病根,變成慢性腰腿痛。躺在床上休息時,為了使腰部的肌肉放鬆,腰下可墊個薄點的軟枕頭,以減輕疼痛。腰扭傷後,用熱敷療法較好。並注意適當加強背肌練習,也可去醫院接受治療。
六、骨折
(一)骨折的發生機制與症狀
骨折可分為完全性骨折(骨完全斷裂為兩塊,如橫斷骨折、螺旋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骨未完全斷裂,如裂縫骨折、柳枝骨折)。鍛煉時發生骨折的原因有:第一種是直接暴力,如踢足球時小腿被踢傷發生的脛骨骨折,跪倒在地面引起的臏骨骨折。第二種是間接暴力,如自單杠上摔下,用手扶地時發生的肱骨髁上骨折,足球守門員撲球時摔倒引起的鎖骨骨折等。第三種是牽拉力,因肌肉強烈收縮時引起,如舉重時提起杠鈴突然進行翻腕動作,前臂屈肌附著在肱骨內上髁處可因肌肉突然收縮而產生的撕脫骨折。第四種是積累性暴力,因勞損的積累導致疲勞性骨折(如脛骨疲勞性骨折)。
骨折後的症狀一般都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皮下瘀血、功能喪失、出現畸形和假關節、有壓痛和震痛感等。
(二)骨折的預防
在劇烈運動中,盡量減少沖撞性的動作,尤其是作用時間短、強度大的動作是骨折發生的最危險因素,比如足球運動中腿部受到沖撞,脛腓骨極易發生骨折。進行體操動作練習時腕部舟狀骨折容易發生。總之,避免劇烈運動中的碰撞,骨折的發生率將大大降低。
(三)骨折的治療
骨折發生後要立即停止傷肢的活動,並進行急救。如果病人有休克的症狀,要平躺休息,喝些熱茶水,然後進行包紮。固定包紮時,動作要輕巧、緩慢,不要亂拉亂拖,以免造成嚴重的錯位,影響整復。包紮固定後,應去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視頻點播:S15-5(視頻)
七、肌肉痙攣
(一)肌肉痙攣的發生機制與症狀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持續不自主的強直收縮。在體育運動中最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肌肉痙攣原因有幾點:(1)體育活動中大量排汗使體內電解質丟失。這些電解質在人體內的濃度水平與肌肉神經的興奮性有關,當丟失過多時肌肉興奮性增高,肌肉易發生痙攣。這種情況多見於天氣炎熱或進行長時間劇烈活動時。(2)運動時,由於肌肉快速的連續收縮,放鬆的時間太短,導致肌肉收縮與放鬆的協調關系遭到破壞,從而發生肌肉痙攣。(3)在寒冷的環境中若未做准備活動或准備活動不充分就進行體育活動,肌肉會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痙攣。(4)局部肌肉疲勞或有微細損傷時,也可引起肌肉痙攣。肌肉發生痙攣時,局部肌肉堅硬或隆起,劇烈疼痛,且一時不易緩解。
(二)肌肉痙攣的預防
為了預防肌肉痙攣,鍛煉前做充分的准備活動,對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可事先做適當按摩。冬季戶外鍛煉要注意保暖。夏季鍛煉時要注意適當補充淡鹽水及維生素B1等。此外,疲勞和飢餓時,最好不要進行鍛煉。
(三)肌肉痙攣的治療
常用方法是牽引痙攣肌肉,使它伸長和鬆弛。用力要緩慢而持續,不可使用暴力。痙攣緩解後應適當按摩肌肉,如重推、揉、揉捏、按壓,以促使痙攣解除。例如腓腸肌痙攣時,先讓患者平坐或仰卧,伸直膝關節,牽引者雙手握住患者足部並抵於牽引者的腹部,利用牽引者軀干前傾的適度力量,將患者的腳掌和腳趾緩慢地向上扳;若屈拇肌、屈趾肌痙攣,用力將腳趾向上扳,但切忌使用暴力。
5、如何鍛煉韌帶?怎樣的韌帶才叫好?
呵呵,我查了一下,覺得有兩個答案蠻適合你的。一個也是跆拳道出生,他要求: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鍾。(這個我同意,因為以前學校就是這么來的,慢跑後拉韌帶韌帶更容易松)
二、就是拉韌帶了。又分幾步進行。
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
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雙腿)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另外一個方法比較多,有點理論化:
在鍛煉韌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首先做好准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鍛煉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可以加繩子來輔助練習。
1、坐式拉伸韌帶: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後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並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復動作12次。
2、卧式拉伸韌帶:慢慢拉起綳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綳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直角後停止拉伸,做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
3、還有一個我最喜歡又簡單的動作: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開,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感覺到雙腿內、後側有拉伸的感覺。
4、仆步壓腿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5、橫叉: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卧或側傾。七、盤腿前俯 兩腿屈膝盤坐,兩腳掌相對;兩手握住兩腳;上體前俯。韌帶嘛,有兩種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齡了。基本上講,人的韌帶在16歲之前和之後是有區別的。16歲之後,骨骼發育基本定型,所以,韌帶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紀小的人,建議他們用振顫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勢有,通過振顫運動把韌帶拉象極限。這樣拉的效果很明顯。但是,對於骨骼相對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方法只能帶了短期的韌帶拉伸。而且十分危險容易受傷。所以,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定柔韌性。
韌帶完全拉開至少需要10—15分鍾的柔韌性練習,每天至少一次。這種方式也是緊張運動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肌肉也會由於這些簡單的拉伸練習而變得更富有彈性。柔韌練習必須學會輕柔,否則極易拉傷。
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不過拉韌帶最重要的就是毅力了,所以你一定要堅持下去!!
6、腳踝關節疲勞性損傷、怎麼治?
先不要急,注意傷腳少運動,不要用力去揉腳!在前24小時內要冷敷,最好是隔半小時用毛巾冷敷一次,另外注意把傷腳墊高.到了第二天,再用熱水泡腳或熱敷,並用正骨水或紅花油等揉腳,睡覺時把傷腳墊高,白天把傷腳用彈性綳帶包紮,以防止二次扭傷,盡量減少運動.相信3.4天就會有好轉了。
7、膝關節韌帶疲勞性損傷,怎麼樣才能好啊?
你可以接受針灸治療和按摩治療 針灸能通經活絡,刺激受傷的組織 按摩可以使你勞損的韌帶給放鬆,減輕粘黏,疼痛也會隨之消失
8、成年人韌帶還可以拉開嗎?
任何成就都是需要巨大的付出的,不疼還叫拉韌帶嗎?
腿部柔韌性訓練為四大腿功之一,是習武者必修之功,如要專習腿法,則更需勤習之。進行腿部柔韌性訓練可使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有很強的伸展性,同時也能增加髖、膝、踝關節的活動范圍;在實戰中可使腿法靈活多變 ,攻擊范圍廣,能充分展示腿擊的威力。
在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時,時常有初學者傷了韌帶、肌腱,痛楚難忍,從而放棄了訓練,終難成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能真正領悟訓練方法。
腿部柔韌性訓練方法很多,但總體來說可分為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兩種。主動訓練是習練者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練習,具體方法有:壓腿(正壓腿、側壓腿、後壓腿、仆步壓腿);劈腿(橫劈腿、豎劈腿);耗腿(正耗腿、側耗腿、吻靴);踢腿(正踢腿、斜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等。被動訓練是習練者在別人的幫助下或藉助外力進行練習,具體方法有:搬腿(正搬腿、側搬腿、後搬腿);吊腿(正吊腿、側吊腿)。
上述練習方法,許多武術書刊均有介紹,這里就不再重復了,僅就練習時出現的問題並結合自身的體驗談談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腿法行家斧正。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
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 窩肌 的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
腿放的高度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
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
腿部:大腿—膝蓋—腳尖
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基礎。
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
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應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始終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9、一般韌帶要練多久才能打開??、
1、在床上練習柔韌性可以採用坐式的,一隻腿蜷曲,另一隻腿伸直,上半身往下壓。這只是其中的一種。
2、在空地上可以做站位體前屈,盡量往下壓,每次增加一點難度。
3、每一種方法都要堅持,不然那些先天韌帶不好的人,練幾天有效果了就不練了,這樣1個星期就會回到原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