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根、肺門、肺段的概念
肺隔離症:是先天性的肺發育異常,特點是一部分胚胎肺組織與正常的肺組織隔離開來,形成囊性包塊,分為葉內型和葉外型。陰影多位於肺下葉的後段,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銳利,密度均勻。葉內型可有咳嗽、發熱和反復肺部感染等表現;葉外型通常無不適,往往在常規胸部x線檢查時發現。多數患者術前難以確診,而是在手術中發現異常的供血血管才得以確診。因為本病常引起肺部反復感染,並且存在無效的血液分流,隨年齡增長症狀可逐漸加重,因此應積極手術治療。
,肺囊腫:又叫先天性支氣管肺囊腫,多見於男性兒童和青壯年,特點是遠端支氣管的先天性畸形,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x線胸片表現為單個或多個圓形薄壁陰影,邊緣清楚,如果囊腫和支氣管相通,就會在陰影中發現氣液平面。一般肺囊腫可長期無症狀,往往在x線查體時偶然發現;合並感染時可出現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因為肺囊腫是一個死腔,不利於呼吸,為避免發生各種並發症,應該手術切除。
2、這是幾期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期:
最常用於描述非小細胞肺癌(NSCLC)生長和擴散的是TNM分期系統,也叫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系統(AJCC)。在TNM分期中,結合了有關腫瘤、附近淋巴結和遠處器官轉移的信息,而分期用來指特定的TNM分組。分組分期使用數字0和羅馬數字I到IV來描述。
T代表腫瘤(其大小以及在肺內和臨近器官的擴散程度),N代表淋巴結擴散,M表示轉移(擴散到遠處器官)。
非小細胞肺癌T分期:T分級根據肺癌的大小,在肺內的擴散和位置,擴散到臨近組織的程度。
Tis:癌症只限於氣道通路的內層細胞。沒有擴散到其它的肺組織,這期肺癌通常也叫做原位癌。
T1:腫瘤小於3cm(略小於11/4英寸),沒有擴散到臟層胸膜(包裹著肺的膜),並且沒有影響到主要支氣管。
T2:癌症具有以下一個或者多個特徵:
大於3cm
累及主要支氣管,但距離隆突(氣管分成左右主要支氣管的地方)超過2cm(大約3/4英寸)。
已經擴散到臟層胸膜
癌症部分阻塞了氣道,但沒有造成全肺萎陷或者肺炎
T3:癌症具有以下一個或者多個特徵:
擴散到胸壁、膈肌(將胸部和腹部分開的呼吸肌),縱隔胸膜(包裹著雙肺之間空隙的膜),或者壁層心包(包裹心臟的膜)。
累及一側主支氣管,距隆突(氣管分成左右主支氣管的地方)少於2cm(約3/4英寸)但不包含隆突。
已經長入氣道足以造成全肺萎陷或者全肺炎。
T4:癌症具有以下一個或者多個特徵:
擴散到縱隔(胸骨後心臟前面的間隙)、心臟、氣管、食管(連接喉和胃的管道),脊柱、或者隆突(氣管分成左右主支氣管的地方)。
同一個肺葉里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獨立的腫瘤結節
有惡性胸水(在圍繞肺的液體里含有癌症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的N分級:N分期取決於癌症侵犯了附近的哪些淋巴結。
N0:癌症沒有擴散到淋巴結
N1:癌症擴散的淋巴結僅限於肺內、肺門淋巴結(位於支氣管進入肺地方的周圍)。轉移的淋巴結僅限於患肺同側。
N2:癌症已經擴散到隆突淋巴結(氣管分成左右支氣管位置的周圍)或者縱隔淋巴結(胸骨後心臟前的空隙)。累及的淋巴結僅限於患肺同側。
N3:癌症已經擴散到同側或者對側鎖骨上淋巴結,和(或)擴散到患肺對側肺門或者縱隔淋巴結。
表1:非小細胞肺癌分組分期
綜合分期 T分期 N分期 M分期
0期 Tis(原位癌) N0 M0
IA期 T1 N0 M0
IB期 T2 N0 M0
IIA期 T1 N1 M0
IIB期 T2
T3 N1
N0 M0
M0
IIIA期 T1
T2
T3
T3 N2
N2
N1
N2 M0
M0
M0
M0
IIIB期 任何T
T4 N3
任何N M0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M1
非小細胞肺癌的M分期:M分期取決於癌症是否轉移到遠處組織或者器官。
M0:沒有遠處擴散。
M1:癌症已經擴散到一個或者多個遠處部位。遠處部位包括其它肺葉、超出以上N分期里所提及的淋巴結、其它器官或者組織,比如肝、骨或者腦。
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期編組:一旦T、N和M分期明確了,這些信息結合後(分期編組)就能明確綜合分期0、I、II、III或者IV期(見表1)。分期比較低的病人生存前景比較良好。
小細胞肺癌的分期
雖然小細胞肺癌可以像非小細胞肺癌一樣分期,但絕大多數的醫師醫生發現更簡單的2期系統在治療選項上更好。這個系統將小細胞肺癌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也稱擴散期)。
局限期指癌症僅限於一側肺且淋巴結僅位於同一側胸部。
如果癌症擴散到另一側肺,或者對側胸部的淋巴結,或者遠處器官,或者有惡性胸水包繞肺,則叫做廣泛期。
3、簡述肺的位置,形態和分葉
肺lungs位於胸腔內,借肺根和肺韌帶固定於縱隔兩側。肺表麵包有胸膜臟層,透過胸膜臟層,可觀察到多邊形肺小葉的輪廓。肺的顏色隨年齡、職業的不骨,小兒呈淡紅色,成人由於大量塵埃的吸入和沉積,多呈深灰色,並混有很多黑色斑點。肺內含有空氣,呈海綿狀,質地柔軟。
肺的形態依空氣充盈程度和胸廓的形狀而變化,一般為圓錐形。每側肺都分為上部的肺尖(apexof lung),下部的肺底(basis of
lung(膈面),外側的肋面和內側的縱隔面及三個面交界處的前、後、下三個緣,肺底與膈穹相適應應略向上凹。肋面膨隆,與胸壁的肋和肋間隙相接觸。縱隔面對向縱隔。肺的前緣anteriormarge銳利,在肋面與縱隔面之間。右肺前緣近乎垂直,右肺前緣的下半有心切跡cardiacnotch下方有一突起叫左肺小舌lingula
of left lung或稱舌葉。下緣也較銳利,伸向膈與胸壁所夾的間隙內。後緣圓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左、右肺由斜裂oblique fissure分為上、下兩葉。右肺又為水平裂horizontalfissure
分為上、中、下三個葉,肺斜裂的投影位置相當於由第3胸椎棘突向外下方繞胸外側部至鎖骨中線與第6肋相交的斜線。右肺水平裂的投影為自右第4胸肋關節水平向外,達腋中線與斜裂相交。
4、肺根中主要結構由前向後的排列關系依次為 什麼答案
肺根內主要結構的排列由前向後為肺靜脈、肺動脈、主支 氣管;自上而下,左肺根為肺動脈、主支氣管、肺上靜脈、肺下靜 脈,右肺根為上葉支氣管、肺動脈、下葉支氣管、肺上靜脈、肺下 靜脈. 肺根的毗鄰關系: 左、右肺根前方為膈神經和心包膈動、靜脈,後方有迷走神經,下 方有肺韌帶。右肺根前方尚有上腔靜脈、部分心包和右心房,後上 方有奇靜脈勾繞;左肺根上方尚有主動脈弓跨過,後方有胸主動脈
5、胸膜的臟壁兩層各有什麼作用
胸膜 pleura 是襯覆於胸壁內面、膈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層漿膜,可分為臟胸膜與壁胸膜兩copy部。覆蓋於肺表面的稱臟胸膜(visceral pleura),不僅附於肺表面,而且伸入肺葉間裂內。壁胸膜(parietal pleura)貼附於胸壁內面、膈上面和縱膈表面。臟胸膜與壁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移行處兩知層胸膜重疊形成的三角形皺襞稱肺韌帶(pulmonary ligamen-t),臟胸膜與壁胸膜之間是一個封閉、狹窄、呈負壓的腔隙,即胸膜腔pleural cavity,實際上是潛在的腔隙,間隙內道僅有少量漿液,可減少摩擦。由於左右二漿膜囊是獨立的,故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6、隔離肺怎麼治療
肺隔離症也稱為有異常動脈供血的肺囊腫症,是臨床上相對多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
1、治療
1.葉內型肺隔離症 可反復繼發感染,故均應手術治療,多採用肺葉切除。手術應在控制感染後施行,並常規選用抗生素。因其常合並嚴重感染,患肺常粘連在胸壁上,分離這些粘連時必須注意異常動脈,異常動脈多存在於肺韌帶中,偶爾有來自腹主動脈的異常動脈,處理不當可造成術中及術後的致命大出血。
2.葉外型肺隔離症,如不與胃腸道交通、無症狀,可不予治療,但多因不能明確診斷而手術切除。葉外型肺隔離症可行隔離肺切除,一般行肺葉切除,手術當中要特別注意尋找和處理異常血管,尤其是在處理下肺韌帶時更要小心,一旦異常血管損傷退縮回腹腔或縱隔內,就會造成大出血,處理也較困難。
7、肺的形態、位置、分葉
肺的形態:
左肺狹長,分為上、下兩葉;右肺寬短,分上、中、下三葉。肺質軟,呈海綿狀,富有彈性。肺泡展開的總面積約有70平方米,在安靜狀態下,通常只動用其中40平方米用於呼吸時的氣體交換。
肺表面顏色因年齡和生活環境而不同,幼兒的肺呈紅色,成人因吸入空氣中的塵埃等造成污染物沉積,肺會呈深灰或藍黑色,吸煙者的肺可能會呈現棕黑色。
肺的位置: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
肺的分葉:
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7)肺韌帶擴展資料:
肺的功能:
身體各器官要正常工作都離不開氧氣,而肺是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唯一器官,可謂身體的「換氣機」。通過呼吸,肺泡會隨時與大氣接觸並進行交換,把氧吸入血液、把二氧化碳呼出體外,它是人體與外界交流的「海關」。
8、肺癌四大擴散途徑您了解嗎
肺癌繼續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會出現遠處轉移,針對這類肺癌患者來說,知道轉移途徑就能更好的選擇預防方法,目前肺癌轉移途徑有,直接蔓延、血液轉運、支氣管擴散等。
1、直接擴散:
癌腫不斷增長,可阻塞支氣管管腔,同時還向支氣管外的肺組織內擴展。靠近肺外圍的腫瘤可侵犯胸膜和胸壁,中央型或靠近縱膈的腫瘤更可侵犯其他器官。巨大的腫瘤可發生中心部分缺血性壞死,形成癌性空洞。
2、血行轉移:
是肺癌的晚期表現,癌細胞隨肺靜脈迴流到左心後,可轉移到體內任何部位,常見轉移部位為肝、腦、肺、骨酷系統、腎上腺、腎和胰。
3、支氣管內播散:
肺泡細胞癌病例,細支氣管和肺泡壁上的癌細胞極容易脫落;癌細胞可以經支氣管管道擴散到鄰近的肺組織中,形成新的癌灶。
肺的淋巴引流有一定的規律右肺上葉流向右肺門及右上縱膈淋巴腺。右肺中葉流向中、下葉匯總區淋巴腺,隆突下及右上縱膈淋巴腺。右肺下葉引至中、下葉匯總區,隆突下,下肺韌帶以及右上縱膈淋巴腺。左肺上葉引至主動脈弓下(Bottallo)淋巴腺、左前上縱膈淋巴腺。左肺下葉淋巴流向上下葉匯總區,隆突下以及跨越縱膈到右上縱膈淋巴腺。如採用成毛紹夫的淋巴腺,肺癌的淋巴腺轉移(N狀態)。
9、泰醫左右肺根的毗鄰
前方上方後方下方
左肺根左膈神經主動脈弓胸主動脈肺韌帶
左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經
右肺根右膈神經奇靜脈弓奇靜脈肺韌帶
右心包膈血管右迷走神經
上腔靜脈
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