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鐮狀韌帶

鐮狀韌帶

發布時間:2020-07-30 12:49:15

1、這是什麼樣結構

(一)成年婦女乳房是兩個半球形的性徵器官,位於胸大肌淺面,約在第2、3至第6肋骨水平的淺筋膜淺層和深層之間。內側緣達胸骨旁,外側緣至腋前線;在乳腺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窩。(二)乳房的主要結構是腺體、導管、結締組織和脂肪。每一乳房有l5~20個腺葉,呈輪輻狀排列。每一腺葉分成很多腺小葉,腺小葉由小乳管和腺泡組成。腺葉和乳管均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乳管開口於乳頭,在靠近開口的1/3段略膨大,是乳管內乳頭狀瘤的好發部位。若病變侵犯導管,可導致乳頭凹陷、位置不對稱或溢液。腺葉間有許多與皮膚垂直的纖維束,上連接淺筋膜淺層,下連接淺筋膜深層,稱為Cooper韌帶,又稱乳房懸韌帶,起支持與固定乳房的作用。一旦受侵犯,皮膚凹陷呈「酒窩征」。正常乳房腺體在外上象限最多,因此,此處患病機會也最多。(三)乳房的淋巴網甚為豐富,淋巴液輸出有四條途徑:1.外側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流至腋窩淋巴結,再流向鎖骨下淋巴結;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直接穿過胸大、小肌淋巴管流向鎖骨下淋巴結。通過鎖骨下淋巴結後,再繼續流向鎖骨上淋巴結。佔75%。2.內側部分乳房內側淋巴液通過肋間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結(主要在第l、2、3肋間,沿胸廓內動、靜脈分布),再流向鎖骨上淋巴結,佔20%~25%。3.對側兩側乳房間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側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另一側。4.下側乳房深部淋巴網與腹直肌鞘和肝鐮狀韌帶的淋巴管相通,流向肝臟。

2、肝臟上的韌帶是干什麼的?

肝臟被腹膜皺折形成的肝周韌帶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冠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等。肝圓韌帶是臍靜脈閉鎖後形成的纖維索,自臍移行至臍切跡,經鐮狀韌帶游離緣的兩層腹膜之間到達門靜脈左乾的囊部與靜脈韌帶相連。

3、求解剖 題答案!

1E
2C
3E
4C
5B
6A
7D
8E
9B
10C

4、肝左葉 右葉的分界標志是什麼韌帶

肝的左右葉分界標志是鐮狀韌帶,鐮狀韌帶呈矢狀位,因此肝藉此分為左、右兩葉。

5、人解剖的各處分界? 例如:環狀軟骨分界:上下呼吸道

膈是胸腔與腹腔的分界
十二指腸懸肌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
齒狀線是直腸粘膜與皮膚的分界
白線抄是內個痔的分界
咽峽是口腔與咽的分界
環狀軟骨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角切跡是胃體與胃竇的分界
骨盆界線是真假骨盆的分界
腹股溝是腹與大腿的分界
鐮狀韌帶是肝左右葉襲的分界
子宮峽是體與頸的分界
胸骨角水平是氣zd管分杈的分界,也是主動脈分三段的分界
前後正中線是人體外表左右對半的分界
等等

6、腹膜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1.打開腹膜腔
自劍突向兩側沿肋弓切開至腋中線,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將腹前外側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時可見肝鐮狀韌帶,自臍和腹前壁連於肝的膈面和肝門,可在靠近腹前壁處切斷之,並剪斷韌帶游離下緣內的肝圓韌帶。
2.原始腹膜腔和臟器的觀察
打開腹膜腔後,可見貼附於腹內筋膜內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層;覆蓋於臟器表面的光滑的漿膜為腹膜臟層。另外在器官與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腹壁之間有腹膜形成物(韌帶、網膜、系膜)相連。腹膜壁層與臟層、臟層與臟層之間的潛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況下,僅有少量漿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態隨器官盈虛、運動等因素而變化。
在兩側肋弓圍成的胸骨下角內,可見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緣與右銷贓骨中線相交處可見膽囊底。肝下緣與左肋弓之間可見到胃體及胃大彎的一部。自胃大彎向下垂有簾子狀的大網膜,成人幾乎覆蓋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臟器。小兒大網膜較短,僅能覆蓋一部分臟器。
將大網翻起,可見蟠曲的小腸袢,小腸袢周圍有大腸圍繞,即居於右髂窩的盲腸和闌尾、右側的升結腸、上方的橫結腸、左側的降結腸和左髂窩的乙狀結腸等。
3.檢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鐮狀韌帶一端已從腹前壁切下,將右側肋弓上提,將肝推向下方,可見鐮狀韌帶呈上寬下窄的鐮刀狀。用手指搓捻其游離下緣,內含結締組織索即肝圓韌帶。將手指插入肝膈面與膈之間,指尖可觸及肝鐮狀韌帶兩層分別向左、右側分開,系於膈與肝上面之間,構成冠狀韌帶的前層,沿此層向左、右可探查到位於其兩端的左、右三角韌帶。繞過左三角韌帶的游離緣可摸到冠狀韌帶的後層。
將肝推向右上方,可見肝門與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間有薄而疏鬆的小網膜(左側的肝胃韌帶和右側的肝十二指腸韌帶)。
沿胃大彎下方約2厘米處,剪開大網膜前2層,將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後面的網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門之間,用拇指和食指夾撮胃脾韌帶,再用左手沿脾與膈之間向繞過脾後緣,與右手食指間探查脾腎韌帶。在脾的下方可見從結腸左曲連於膈的膈結腸韌帶。
4.探查網膜囊和網膜孔
將右手食指自胃大彎下緣的切口伸入網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為肝左葉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彎切口處、大網膜前兩層和後兩層的愈著部,左界為胃脾韌帶和脾腎韌帶,右界為小網膜游離右緣後方的網膜孔。再將左手食指伸入網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網膜囊內會合,證實網膜孔為網膜囊右側的開口。摸觸網膜孔的四界,前界為小網膜(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游離右緣;後界為覆蓋下腔靜脈的腹後壁腹膜;上界為肝尾葉;下界為十二指腸上部。
5.觀察扇形的小腸系膜後將小腸袢推向左側,檢查小腸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側,斜向右下至右骶髂關節前方。
6.循大腸走向依次觀察闌尾系膜、橫結腸系膜及乙狀結腸系膜的附著部位以及升、降結腸三面被覆腹膜的情況,升、降結腸外側的結腸旁溝。
7.觀察腹膜的陷窩和陷凹,將手伸至右腎的上方,探查右腎與肝之間的肝腎隱窩,該處常有液體蓄積,是平卧位時腹膜腔的最低點。將小腸袢推向右側,並將橫結腸向上翻起,在橫結腸系膜根部可見一腹膜皺襞,延伸到十二指腸空腸曲上部,即Treitz韌帶(十二指腸懸韌帶)。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後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腸間形成直腸膀胱陷凹;女性則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後者較深,當半坐位時是腹膜腔的最低點。
8.依次從正中線向兩側觀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皺襞和窩。它們是臍正中襞、成對的臍內側襞和臍外側襞(腹壁下動脈壁)以及位於它們中間的成對的膀胱上窩、腹股溝內側窩以及位於臍外側襞外側的腹股溝外側窩。
9.按講義觀察腹膜腔分區,注意它們的位置和通向。

與鐮狀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