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踝韌帶撕裂
肌腱、韌帶俗稱筋,筋一旦斷裂拉傷後,都會引起關節彎曲、伸直活動受限或者是腫脹不適等現象,損傷後其再生能力弱,自身很難修復癒合,所以就會出現彎曲困難,不能達到正常的幅度,有僵硬拉緊感。筋沒有得到修復治癒,關節彎曲受限或者是輕腫現象就會很難消除,只要修復損傷的筋,關節彎曲才能恢復正常. 關節彎曲受限靠靜養、鍛煉是很難達到修復目的的,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應該不難發現,90%以上的肌腱損傷的病人都出現這樣的症狀,損傷嚴重的患者,就是再怎麼努力的鍛煉,也無濟於事,關節活動幾年也沒能恢復正常. 目前在整個世界上在西醫方面對軟組織損傷修復仍然沒什麼好的方法,一般都是開刀手術縫合,要不然就是直接讓病人在家長期靜養或是鍛煉,至於開刀手術針線縫合,也就是把斷裂的肌腱兩端用針線縫合在一起,表面上斷裂的筋已經縫合,實際上它們並沒有真正生長連接在一起,只是假相而已,筋再生能力弱,就算縫合得再好,它們沒有真正生長相連在一起的,病人關節彎曲同樣還是受限的,實際上用針來縫合肌腱,肌腱斷裂不但不能真正生長在一起,而且患者會以為肌腱已經縫合,以後會慢慢長好,而造成了誤導,使得患者大大的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要想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握拳自如,目前唯有中國的中葯才有希望,建議選用傳統中醫治療,專業治療軟組織的中醫才能為你配製到好的葯物,幫助損傷的組織快速生長修復,早期損傷能及時對症用葯治療,一般40天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活動,超出三個月的損傷,治療則比較麻煩,時間耽誤越久越難治。飲食忌吃牛肉,鯉魚、雞肉、酸筍、姜,這是經驗所得,聽,則對患者有益.信不信由個人思想。
2、打籃球,崴腳了,醫生說是韌帶拉傷我應該怎麼治療呢
你的情況是軟組織(軟骨,韌帶)損傷引起,要知道軟組織損傷本身是很難修復的,因為韌帶一旦斷裂拉傷就會往兩頭痿縮,不會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自已長出來,如果沒有及時的對症治療,單靠休息是遠遠不夠的,時間拖得越久越難醫,再加上過多的活動,就會使軟骨和韌帶更進一步的損傷,由於你這是早期損傷,用葯外敷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建議中醫治療,選用對身體沒有副作用的野生中草葯外敷修復軟組織,一般10天左右就可見效,疼痛明顯減輕80%左右,軟骨治療需要30天左右,韌帶治療需要20到30天左右就可痊癒. 在沒有治療前,多休息,少活動,更不能過多鍛煉,以免加重軟組織的損傷,忌吃牛肉,雞肉,姜.
3、崴腳如果韌帶傷了是不是腳不腫
崴腳後損傷韌帶的話,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需要卧床休息,將腳抬高有利於消腫。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4、崴腳韌帶和軟組織損傷多久好
足關節包括踝關節,跗骨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關節,跖趾關節和足趾關節。在人體運動中,只要是站立,無論做什麼動作,都離不開足部各關節。尤其以踝關節為主,踝關節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關節,而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韌帶損傷或踝關節輕微位置改變都能引起很多症狀,例如:腫脹、走路疼痛、甚至有些不敢走路。此類病人有些做X光檢查也看不出,通過手法觸診,能探清病因。採用手法復位後,能達到各韌帶及關節的正常生理位置症狀隨之祛除。也是需要指出,如果踝關節未經適當治療則可能導致踝關節不穩,容易反復扭傷和脫位,嚴重者合並創傷性關節性。找高手正骨復位就會好的。
5、腳踝受傷(韌帶)
建議你去醫院拍照看有無大問題先,再做處理方法決定。我腳踝就是受傷太久沒處理,現在就比較麻煩了,運動能力也下降。
你去買個運動用的【腳護踝】,就是打籃球的那種,對你很有幫助的。另外,不要運動,可以走路,不過不要跳之類的。不用可以練下蹲,會增加你腳踝的承受力,不利康復~!
最後祝福你早點康復哦~~呵呵
6、腳踝韌帶撕裂症狀是什麼?怎麼恢復?
踝外側韌帶損傷,外側韌帶部分撕裂,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局部症狀更明顯。由於失去外側韌帶的控制,可出現異常內翻活動度。有時外踝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叫撕脫骨折。內翻位攝片時,脛距關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5~10°的正常范圍,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線檢查可見撕脫骨片。 治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外敷接骨的中葯治療,適當休息,並注意保護踝部(如穿高統靴等)。如損傷較重,用接骨的中葯外敷治療後,可用5~7條寬約2.5厘米的膠布從小腿內側下1/3經過內、外踝粘貼於小腿外側中部,膠布外用綳帶包紮。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韌帶鬆弛,以利癒合,固定2周。如為內側韌帶損傷,包紮固定位置相反。
7、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7)崴腳韌帶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8、崴腳韌帶拉傷多久能恢復正常
傷筋動骨一百天,一般來說,2-3個星期開始好轉,嚴重的韌帶撕裂經手術修復後至少要一年半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