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肋骨的正下方有什麼器官?如題 謝謝了
是脾臟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上腹部。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
2、脾長在人體什麼地方,什麼形狀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於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橢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當局部受暴力打擊易破裂出血。脾位於左季肋區胃底與膈之間,恰與第9-11肋相對,其長軸與第10肋一致。正常情況下,左肋弓下緣不能觸及。脾分為內、外兩面,上、下兩緣,前、後兩端。內面凹陷與胃底、左腎、左腎上腺、胰尾和結腸左曲為鄰,稱為臟面。臟面近中央處有一條溝,是神經、血管出入之處,稱脾門。外面平滑而隆凸與膈相對,稱為膈面。上緣前部有2-3個切跡,稱脾切跡。脾腫大時,脾切跡仍存在可作為觸診的標志。在脾附近,胃脾韌帶及大網膜中,常可見到暗紅色,大小不等,數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進作脾切除時,應將副脾一並切除。脾屬於網狀皮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結構基本上與淋巴結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組織構成。其與淋巴結不同的地方是沒有淋巴竇,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竇。
3、人的脾在人體中的作用是什麼?
病情分析: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意見建議: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細胞,病原體和異物.
4、急求答案 !!!!!!!
一、生產原煤
借:庫存商品——原煤600(100×60)
貸:生產成本——原煤 600
二、生產精煤及發電用精煤
借:生產成本——精煤【加工成品數量×150】
貸:庫存商品——原煤 540(90×60)
製造費用、應付職工薪酬等
借:庫存商品——精煤【加工成品數量×150】
貸:生產成本——精煤【加工成品數量×150】
三、售原煤及生活用精煤
借:銀行存款 1356(120×10×1.13)
管理費用 346.8(300+180*2×13%)
貸:主管業務收入 1200(120×10)【售原煤】
庫存商品——精煤 300【生活用精煤】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02.8(120×10×13%+180×2×13%)
借:主營業務成本 1350(60×10+150×5)
貸:庫存商品——原煤 600
——精煤 750【精煤發電:發電企業沒有在產品,企業投入發電的成本即時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10+2÷綜合回收率)×1】
祝您學習愉快,工作順利!
5、誰能告訴我脾臟到底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樣子的,在什麼部位?拜託各位大神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上腹部。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 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細胞、病原體和異物。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嗜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 脾臟切除導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的紊亂,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脾的腫大對於白血病、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6、人體里的所有器官
你這個問題太寬泛了
所有的人體器官如下
運動系統
骨
一.中軸骨
(一).椎骨
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
(二).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顱骨
(一)腦顱骨
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
頂骨、顳骨(各1對)
(二).面顱骨
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
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塊,每側各32塊)
1.肩胛骨
2.鎖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橈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塊)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②.掌骨(共5塊)
③.指骨(共14塊,除拇指2塊其餘各指均為3塊)
(二).下肢骨
1.髖骨(由髂骨、恥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髕骨
4.小腿骨
①.脛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塊)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塊)
楔骨3塊
②.跖骨(共5塊)
③.趾骨(共14塊,除拇趾2塊其餘各趾均為3塊)
肌肉
一.頭部肌
(一).顱面肌
1.顱頂肌
2.眼周圍肌(眼輪匝肌)
3.口周圍肌(眼輪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一).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
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側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後斜角肌
三.軀干肌
(一).背部深層肌
1.夾肌
包括:頭夾肌、頸夾肌
2.豎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間肌
①.肋間外肌
②.肋間內肌
③.肋間最內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側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內斜肌
③.腹橫肌
④.腹直肌
2.後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狀肌、閉孔內肌
四.上肢肌
(一).連接上肢與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闊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連接上肢與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鋸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岡上肌
3.岡下肌
4.小圓肌
5.大圓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頭肌
③.肱肌
2.後群(為肱三頭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層
①.肱橈肌
②.旋前圓肌
③.橈側腕屈肌
④.掌長肌
⑤.尺側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層(為指淺屈肌)
3.前群第三層
包括:拇長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層(為旋前方肌)
5.後群淺層
①.橈側腕長伸肌
②.橈側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側腕伸肌
6.後群深層
①.旋後肌
②.拇長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長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側群(為大魚肌)
2.內側群(為小魚肌)
3.中間群(包括:骨間肌7塊、蚓狀肌4塊)
五.下肢肌
(一).髂區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四頭肌
②.內側群
包括:股薄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後群
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脛骨前肌、拇長伸肌、趾長伸肌
2.外側群
包括:腓骨長肌、腓骨短肌
3.後群
①.後群淺層
包括: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
②.後群深層
包括:趾長屈肌、脛骨後肌、拇長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統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與頰
(三).牙齦
(四).齶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頜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腸
1.十二指腸
2.空腸
3.回腸
4.盲腸
5.闌尾
6.結腸
7.直腸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膽道
1.肝總管
2.膽囊
3.膽總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隱窩
1.肝腎隱窩
2.陷凹
(三).網膜
1.小網膜
2.大網膜
3.網膜囊
七.系膜
(一).腸系膜
(二).闌尾系膜
(三).橫結腸系膜
(四).乙狀結腸系膜
八.韌帶
(一).肝的韌帶
1.鐮狀韌帶
2.冠狀韌帶
3.三角韌帶
4.肝圓韌帶
(二).脾的韌帶
1.胃脾韌帶
2.脾腎韌帶
呼吸系統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竇
1.上頜竇
2.額竇
3.蝶竇
4.篩竇
二.喉
(一).喉的軟骨
1.甲狀軟骨
2.環狀軟骨
3.勺狀軟骨
4.會厭軟骨
(二).喉的連接
1.環勺關節
2.環甲關節
3.彈性圓錐
4.甲狀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氣管和主支氣管
(一).氣管
(二).主支氣管
1.右主支氣管
2.左主支氣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臟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頂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統
一.腎(左右各一)
(一).結構
1.腎小盞
2.腎大盞
3.腎盂
(二).腎的被膜
1.纖維囊
2.脂肪囊
3.腎筋膜
二.輸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脈管系統
一.心血管系統
(一).血管的種類
1.動脈
包括: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微動脈
2.毛細血管
3.靜脈
包括:大靜脈、中靜脈、小靜脈、微靜脈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內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纖維三角2個(即:左、右纖維三角)
瓣環4個(即:肺動脈瓣環、主動脈瓣環、二尖瓣環、三尖瓣環)
3.心間隔
包括:房間隔、室間隔
4.心的內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靜脈竇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竇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傳導系
①.竇房結
②.房室結
包括:前結間束、中結間束、後結間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纖維網
(三).心的血管
1.冠狀動脈
①.左冠狀動脈
包括:前室間支、旋支
②.右冠狀動脈
包括:後室間支、左室後支
2.心的靜脈
①.心最小靜脈
②.心前靜脈
③.冠狀竇
包括:心大靜脈、心中靜脈、心小靜脈
(四).心包
1.纖維心包
2.漿膜心包
3.心包竇
(五).動脈
1.肺動脈干
①.左肺動脈
②.右肺動脈
2.主動脈
①.升主動脈
②.主動脈弓
包括: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③.頭臂干
包括:右頸總動脈、右鎖骨下動脈
3.頭頸部的動脈
①.頸總動脈
包括:頸內動脈、頸外動脈
②.頸外動脈
向前發出:甲狀腺上動脈、面動脈、舌動脈
向後發出:枕動脈、耳後動脈
自內側壁發出:咽升動脈
終末支是:上頜動脈、顳淺動脈
③.頸內動脈(入顱腔)
4.上肢的動脈
①.鎖骨下動脈
包括:椎動脈、胸廓內動脈、甲狀頸干
②.腋動脈
包括:胸肩峰動脈、胸外側動脈、肩胛下動脈、旋肱後動脈
③.肱動脈
包括:橈動脈、尺動脈
④.橈動脈
包括:掌淺支、拇主要動脈
⑤.尺動脈
包括:骨間總動脈、掌深支
⑥.掌淺弓、掌深弓
5.軀乾的動脈
①.胸主動脈
a.壁支
包括:肋間後動脈、膈上動脈
b.臟支
包括:支氣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動脈
a.壁支
包括:膈下動脈、腰動脈、骶正中動脈
b.臟支
成對的臟支: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睾丸動脈
不成對的臟支: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
6.盆部的動脈
①.髂總動脈
包括:髂內動脈、髂外動脈
②.髂內動脈
a.壁支
包括:髂腰動脈、骶外側動脈、臀上動脈、閉孔動脈
b.臟支
包括:膀胱下動脈、直腸下動脈、子宮動脈、陰部內動脈
③.髂外動脈
包括:腹壁下動脈、旋髂深動脈
7.下肢的動脈
①.股動脈
包括:股深動脈、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
②.腘動脈
包括:脛前動脈、脛後動脈
③.脛前動脈
④.脛後動脈
包括:腓動脈、足底內側動脈、足底外側動脈
⑤.足背動脈
包括:弓狀動脈、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動脈、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靜脈
1.肺循環的靜脈
包括:左肺上、下靜脈,右肺上、下靜脈
2.體循環的靜脈
①上腔靜脈系
接納:
a.頭臂靜脈(接納:椎靜脈、胸廓內靜脈、甲狀腺下靜脈、肋間最上靜脈)
b.頭頸部的靜脈 接納:
I. 頸內靜脈(接納:顱骨、腦、面、淺部和頸部大部分區域的靜脈)
即:顱內屬支
顱外屬支(接納:面靜脈、下頜後靜脈、舌靜脈、咽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
II. 頸外靜脈
III.鎖骨下靜脈
C.上肢的靜脈
包括:上肢的淺靜脈(接納: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上肢的深靜脈(接納:腋靜脈)
d.胸部的靜脈
包括:胸腹壁靜脈、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脊柱的靜脈(接納:椎內靜脈叢、椎外靜脈叢)
②.下腔靜脈系
接納:
a.下腔靜脈
b.髂總動脈 接納:(髂內靜脈、髂外靜脈)
c.下肢的靜脈
包括:下肢淺靜脈(接納:小隱靜脈、大隱靜脈)
下肢深靜脈(接納:腘靜脈)
d.下腔靜脈的屬支
包括:壁支(接納:膈下靜脈、腰靜脈)
臟支(接納:睾丸靜脈、卵巢靜脈、腎靜脈、腎上腺靜脈、肝靜脈)
e.肝門靜脈系統
肝門靜脈的主要屬支(接納:腸系膜上、下靜脈、胃左、右靜脈、膽囊靜脈、附臍靜脈)
二.淋巴系統
(一).淋巴組織
(二).淋巴管道
1.毛細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頸干
②.左、右鎖骨下干
③.左、右支氣管縱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腸干
4.淋巴導管
①.右淋巴導管
包括: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右支氣管縱隔干
②.胸導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結、扁桃體、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結
【頭頸部的淋巴結】
1.頭部的淋巴結
①.枕淋巴結
②.乳突淋巴結
③.腮腺淋巴結
④.下頜下淋巴結
⑤.頦下淋巴結
2.頸部的淋巴結
①.頸前淋巴結
②.頸外側淋巴結
a.頸外側淺淋巴結
b.頸外側深淋巴結
包括:咽後淋巴結、頸內二腹肌淋巴結(角淋巴結)、頸內靜脈肩胛舌骨肌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
【上肢的淋巴結】
1.肘淋巴結
2.腋淋巴結
①.外側淋巴結
②.胸肌淋巴結
③.肩胛下淋巴結
④.中央淋巴結
⑤.尖淋巴結
【胸部的淋巴結】
1.胸壁淋巴結
①.胸骨旁淋巴結
②.肋間淋巴結
③.膈上淋巴結
2.胸腔臟器淋巴結
①.縱隔前淋巴結
②.縱隔前淋巴結
③.氣管、支氣管和肺淋巴結
包括:肺門淋巴結、氣管、支氣管淋巴結、氣管旁淋巴結
【腹部的淋巴結】
1.腹壁的淋巴結
2.腹腔不成對臟器的淋巴結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②.沿腸系膜上動脈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③.沿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結
【盆部的淋巴結】
1.髂外淋巴結
2.髂內淋巴結
3.骶淋巴結
【下肢的淋巴結】
1.腘淋巴結
2.腹股溝淋巴結
包括: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
7、脾在什麼位置圖
脾臟位於人體左上腹內,深居於肋弓之後,在胃左側與膈之間,相當左側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長軸與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觸到脾.脾的位置可因體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變化,平卧比站立時高約2.5cm.
8、脾在什麼位置
脾臟(pí zàng)。在一般成年人個體中,脾臟大
脾臟
小約為125 × 75 × 50立方毫米,平均重量約為150克。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脾臟位於人體左上腹內,深居於肋弓之後,與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鄰。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是一個顏色暗紅、質地柔軟的網狀內皮細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麼大,重200克左右,由幾條韌帶將其「懸掛」在上腹部。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嗜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在正常狀態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果仰卧或右側卧位能觸摸到脾臟邊緣,說明脾腫大。
9、我媽患有紅斑狼瘡病史,現檢查脾臟缺如,胃脾韌帶區見局限性積液,局部腹膜、網膜及韌帶普遍增厚
這屬於風濕免疫類病症,北京協和醫院看這個病比較專業,但具體專家就不知道了,你可以上網查一查,不過專家的號都很難掛,我曾經為了掛我們這里的一個專家號在大冬天排了一夜隊。如果找專家,要做好徹夜排隊的心理准備。或者你幸運,可以遇到號販子。
10、人為什麼會有脾,什麼是脾?它的大小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上腹部。 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 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 [編輯本段]血供 脾臟由脾動脈供血。脾動脈是腹腔動脈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門處分出胃網膜左動脈和數支胃短動脈。脾動脈在進入脾門前多先分為上、下兩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為二級分支或三級分支進入脾門。根據脾動脈分支情況,可將脾臟劃分為2~3個葉和上極段、下極段兩個段。相鄰脾段之間動靜脈的吻合甚少,形成一個近乎無血管區的平面。脾動脈分支進入脾實質後為節段動脈、進而分為小梁動脈,最後形成終末動脈,故脾實質由內到外可劃分為脾門區、中間區和周圍區。 [編輯本段]副脾 副脾是指正常脾臟以外,與正常脾臟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組織,出現率為15%~40%。位置、數目、大小均不恆定,多位於脾門、脾蒂、大網膜,少數位於脾結腸韌帶、胰尾、腸系膜、左側卵巢等處。 [編輯本段]功能 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脾的組織中有許多稱為「血竇」的結構,平時一部分血液滯留在血竇中,當人體失血時,血竇收縮,將這部分血液釋放到外周以補充血容量。血竇的壁上附著大量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紅細胞、病原體和異物。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嗜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 脾臟切除導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的紊亂,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脾的腫大對於白血病、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等多種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促吞噬素(Tuftsin) Tuftsin是美國Tufts大學教授Najjara於1970年首次發現的一種四肽物質,目前已知脾臟是體內Tuftsin的唯一來源。Tuftsin作為一個參與免疫調節的體液因子,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通過激活多核白細胞、單核細胞、巨嗜細胞,提高他們的吞噬、游離及產生細胞毒的功能,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除此之外,脾臟還產生其他多種免疫因子,促進吞噬作用,清除體內外抗原,這是切脾後凶險感染綜合征(OPSI)的原因所在,也是保脾手術的理論依據. B淋巴細胞 B淋巴細胞約占脾內淋巴細胞總數的55%,在腫瘤抗原刺激下轉化為漿細胞,繼而分泌特異性抗腫瘤的免疫球蛋白IgG,且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研究發現,脾臟切除後,機體免疫球蛋白含量異常且血清IgM水平明顯下降,從而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 T淋巴細胞 脾臟擁有全身循環T淋巴細胞的25%,直接參與細胞免疫,並對外周血中T細胞亞群的分布有重要調節作用.脾臟對T淋巴細胞免疫的調節作用是腫瘤免疫的一個重要環節.脾臟切除後,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發生改變,輔助性T淋巴細胞的(Th)數量減少,抑制性T淋巴細胞(Ts)數量相對增高,導致腫瘤免疫抑制. 巨噬細胞 脾臟中大量的巨噬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抗原顆粒的作用,還可作為抗原提呈細胞(APC),調節和增強免疫應答.除自身能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 IFN、IL-1等活性物質直接參於抗腫瘤作用外,還能調節細胞毒素T淋巴細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細胞的抗腫瘤作用,具有廣泛的免疫感應及效應功能. 樹突狀細胞(DC)、自然殺傷(NK)細胞和LAK DC具有比巨噬細胞更強的抗原提呈能力,作為APC參於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LAK細胞對自體或異體的腫瘤細胞均有很強的殺傷作用,能非特異性地殺傷多種對NK細胞、CTL不敏感的腫瘤細胞,在抗腫瘤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臨床 在正常狀態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果仰卧或右側卧位可能觸摸到脾臟邊緣即可認為是脾大,近年來B超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發現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體檢中B超顯示脾大者約佔15%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顯示脾大是經過實際測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較早地顯示脾增大,當用手能觸及脾臟時,脾臟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 (2)鬱血性脾腫大。斑替氏綜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脾臟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 因脾臟大原因較復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復查。 因為脾大就會對人體起壞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採用手術切除脾臟。切除脾臟有好處,可以糾正脾大對人體的危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後將改變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脾臟過濾功能消失,IgM減少、調節素和調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細胞系統出現紊亂、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淋巴細胞轉換率明顯下降,導致爆發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手術創傷大、費用高。還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嘔血等條件差者無手術條件。 脾的質地較脆且血運豐富,因此一旦受到強大外力打擊,很容易破裂,脾破裂會導致嚴重的大出血,是能夠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必須緊急搶救。較小的破裂可以縫合修補,但很多時候難免要將脾切除。與肝不同,脾切除後病人可以正常生活,但他們明顯的表現出抵抗力下降和易受感染。 脾臟本身的疾病較少見,比如脾腫瘤,但是人體其它系統的疾病可以繼發脾臟改變,會出現脾大現象。比如常見的有肝硬化、肝癌、特發性門脈高壓症會出現脾大,還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攤、何傑金氏病、白血病等也會出現脾大。 脾大最多見的疾病還是肝硬化、肝癌。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