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骶棘肌韌帶

骶棘肌韌帶

發布時間:2020-03-16 15:32:54

1、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1)骶棘肌韌帶擴展資料: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2、第三節腰椎橫突周圍的肌肉是哪幾塊?

1、豎脊肌。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

後部和胸腰筋膜,其中中間為最長肌,止於橫突及

其附近肋骨;
2、橫突棘肌。由多個斜肌束組成,排列於由骶骨至

枕骨的整個脊柱的背面,為豎脊肌所掩蓋。肌束起

自下位椎骨的橫突,斜向內上方,跨越1-6個椎骨不

等,止於棘突。
3、橫突間肌。在相鄰的橫突之間有橫突間肌,腰頸

部比較發達。
4、骶棘肌。起自骶骨背面,骶結節韌帶,腰椎棘突

,髂嵴後部腰背筋膜,止於肋骨、椎骨的橫突和棘

突以及顳骨乳突等。
5、腰方肌 起自髂嵴,止於第十二肋骨和上位四個

腰椎
6、腰大肌 起自第十二胸椎下緣,全部腰椎體外側

面和橫突,止於股骨小轉子。

3、告訴我啊,謝謝了

椎骨在幼年時期有33塊,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成年以後,骶椎和尾椎分別融合為1塊骶骨和1塊尾骨,故有椎骨26塊。腰椎位於身體的中段,上連頸、胸椎,下連骶椎。腰椎共有5塊,腰椎的椎體較頸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質骨組成,外層的密質骨較薄。椎體呈橫腎形,上下面平坦,周緣有環形的骺環,環中骨面粗糙,為骺軟骨板的附著處;前面較後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跡較淺,椎骨下切跡寬而深,椎弓板較胸椎寬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橢圓形、近三葉草形或三葉草形。棘突為長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後,上下緣略肥厚,後緣鈍圓呈梨形,有時下角分叉。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陷,向後內方。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隆,向前外方。

腰椎的血液供應來自哪裡?

4、初中生腰肌勞損怎麼辦

5、棘間韌帶損傷如何休息?

棘間韌帶損傷的治療:絕大多數可經非手術治療治癒。但因脊柱未行固定,受傷的韌帶無法制動,故不易短期內治癒。
1.出現症狀後應盡可能避免彎腰動作,以增加修復條件。
2.局部注射皮質激素可明顯緩解症狀。如同時用腰圍進行制動,則可縮短療程。
3.理療有一定療效。推拿、按摩對本病幫助不大,僅能緩解繼發性骶棘肌痙攣。
4.病程長、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有人行筋膜條帶修補術,其療效尚不肯定。
棘間韌帶損傷的臨床表現:多無外傷史。腰痛長期不愈,以彎腰時明顯,但在過伸時因擠壓病變的棘間韌帶,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檢查時在損傷韌帶處棘突或棘間有壓痛,但無紅腫。有時可捫及棘上韌帶在棘突上滑動。棘間韌帶損傷可通過B型超聲或MRI證實。

6、提重物直不起腰是因為腹肌沒力量嗎

在彎腰提取和搬運重物時,最不利的姿勢就是直膝彎腰提取和搬運重物。挺直時,雖然臀大肌等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縮,當彎腰超過90度時骶棘肌不起維持脊柱位置及保護韌帶的作用,所有脊柱後側的張力均由韌帶來承擔,起立時骶棘肌必須首先用較大的力量收縮,以伸展第5腰椎以上的軀干而將重物搬起,易造成腰骶部扭傷,而且直膝彎腰搬提重物,物體重心離軀干軸線遠,也會加重腰背肌肉、韌帶的負擔,造成損傷。

7、腰閃了怎麼辦

 急性腰扭傷又稱腰部傷筋,俗稱「閃腰」。腰部急性扭傷包括肌肉、韌帶、筋膜、小關節突、椎間盤等組織急性扭傷,90%發生於腰骶關節或骶髂關節,是傷科常見多發疾病,病者大多數是體力勞動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 急性腰扭傷多為突然遭受間接外力所致,如搬運重物用力過度或體位不正而引起腰部筋膜肌肉的損傷,急性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髂關節、椎間關節等部位。腰椎的穩定主要是靠韌帶、肌肉、關節突等支持,在椎弓之間由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和黃韌帶構成纖維環連接,在椎體前後有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腰骶關節是脊柱的樞紐,骶髂關節是軀干與下肢連接的橋梁,身體的重力和外來沖擊力多集中在這部位,故受傷較多。當脊柱屈曲時,兩旁的伸脊肌(尤其是骶髂肌)收縮,以抵抗體重和維持軀乾的位置,如負重過大,易使肌纖維撕裂,當脊柱完全屈曲時,主要靠棘上、棘間、後縱、髂腰等韌帶來維持軀乾的位置,易造成韌帶損傷。急性腰扭傷,輕者可致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撕裂,較重的可致棘上、棘間韌帶撕裂。椎間小關節突過度牽拉或扭轉,可致骨節錯縫或滑膜嵌頓。急性腰扭傷可因治療不當而轉變為慢性勞損,慢性勞損可稍受外力損傷而急性發作,二者可以互相轉化。(一)手法治療患者俯卧,醫生用兩手從背部至腰骶部的兩側,正中自上而下,輕揉按摩,再拿捏痛側腎俞、環跳穴周圍,最後扳動大腿,搖晃拉伸數次。(二)葯物治療內服中葯,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活血化瘀可用挑紅四物湯加土鱉、血竭、乳香、沒葯等內服;行氣止痛可用舒筋湯加枳殼、香附、木香等。外治可外敷跌打膏或跌打酒外搽。痛甚者,可服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撲炎痛片等。亦可用強的松龍1ml,1%普魯卡因5ml作痛點封閉。(三)針灸治療常取人中,委中、昆侖等穴位,強刺激,可加拔火罐。(四)固定與功能鍛煉傷後宜硬板床休息,後期做腰背肌鍛煉

8、在髖骨與骶骨之間連有兩條韌帶,分別是

可能是骶棘肌韌帶引起的

9、高處跳下震傷腰部如何診治

你這屬於腰部挫傷

傷後腰部立即出現疼痛,且為持續性,休息後可減輕但不能消除。咳嗽、噴嚏、用力大便時均可使疼痛加劇。腰不能伸直,行走困難,患者雙手撐腰,以防活動不慎引起更劇烈的疼痛。檢查時可發現腰部僵硬,俯仰或轉側活動受限。腰肌損傷時,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及引起疼痛加重,在棘突旁骶棘肌處,腰椎橫突或髂嵴後部出現壓痛。韌帶損傷時,脊柱彎曲,牽拉時疼痛加重,如棘上、棘間韌帶損傷,其壓痛多在棘突或棘突間,椎間小關節損傷時,腰部被動旋轉、活動受限並使疼痛加劇,脊柱可有側彎,有的棘突偏歪,棘突兩側較深處有壓痛。

10、慢性腰肌勞損的解剖生理

腰部脊柱 是一根獨立的支柱,其前方為松軟的腹腔,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等軟組織,而無骨性結構保護,既必須承受著人體二分之一的重力,又需要從事著各種復雜的運動,故腰部在承重和運動時,因過度的負重、不良的奇彎腰所產生的強大拉力和壓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圍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損傷 。腰背部的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骼關節和腰背兩側骶棘肌。腰骶關節是脊柱運動的樞紐,骶髂關節則是連接軀乾和下肢的橋梁,腰部兩側的肌肉和韌帶是維持脊柱穩定的重要因素。權威醫生推薦,必須使用益中。
根據情況分析,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為淺、深兩層。 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闊肌。
1. 斜方肌:三角形闊肌,起自頸部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纖維向外,止於鎖骨外側半、肩峰和肩胛岡外側半。其上部纖維收縮可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纖維收縮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纖維收縮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肩胛骨固定時,單側收縮可使頭頸部偏向同側而面部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則使頭頸後仰。
2. 背闊肌:三角形闊肌,以用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後緣以及腰背筋膜後層。肌纖維向外上止於肱骨小結節嵴。該肌能內收,內旋,後伸肱骨。 包括由淺至深的骶棘肌、橫突棘肌和深層短肌。
1.骶棘肌:為腰背部最強厚的肌肉。該肌以一個總腱起於骶骨背面、骶髂韌帶和髂嵴後份,向上縱行排列於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間的溝內,分為外、中、內3條肌柱。骶棘肌為強大的伸肌,主要作用是後伸軀乾和維持直立,一側骶棘肌收縮也可側屈軀干。
2.橫突棘肌:包括由淺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迴旋肌3層。肌纖維起於各椎骨的橫突,向上止於上數椎骨的棘突,愈深層肌纖維力愈短。半棘肌纖維一般向上跨越5個椎骨,多裂肌纖維一般跨越3個椎骨,而迴旋肌纖維僅只跨越1個椎骨。
3.深層短肌:指橫突間肌、棘突間肌等最深層的,位於相鄰椎骨之間的短肌,其作用是協同橫突肌維持軀乾的姿勢。軀干無論位於何種姿勢,腰背部肌肉都處於收縮狀態,以抵抗重力。腰背部深肌收縮還可使軀干屈、伸、側屈和迴旋。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積累性損傷,主要由於腰部肌肉疲勞過度,如長時間的彎腰工作,或由於習慣性姿勢不良,或由於長時間處於某一固定體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韌帶持續牽拉,使肌肉內的壓力增加,血供受阻,這樣肌纖維在收縮時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補充,產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謝產物得不到及時清除,積聚過多,而引起炎症、粘連。如此反復,日久即可導致組織變性,增厚及攣縮,並刺激相應的神經而引起慢性腰痛。
未正確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反復多次損傷,致使受傷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存在慢性無菌性炎症,微循環障礙,乳酸等代謝產物堆積,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症狀;加之受損的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也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 可妨礙局部氣血運行,促使和加速腰骶肌肉、筋膜和韌帶緊張痙攣而變性,從而引起慢性腰痛。

與骶棘肌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