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盆韌帶拉傷怎麼治療?
韌帶拉傷撕裂的,最好用骨傷葯外敷治療,它可以促使局部組織滲液盡快吸收,快速止痛,消除腫脹,幫助徹底癒合。
2、為什麼說O型腿主要是骨盆不正引起的?
其實如果樓主了解過o型腿的形成原理,這個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o型腿主要是大小腿骨在膝蓋的位置形成了一個不正確的角度, 而這個角度主要是膝關節內外側韌帶的不正常拉力導致的。內側韌帶緊會牽拉大腿骨外旋。這樣會導致胯寬,臀部扁平。 並且隨著o型腿的逐漸加重, 這種情況也會越加嚴重。
很多人正是因為發現了這個情況, 所以都在想盡一切方法來矯正o型腿。 因為胯寬,臀部扁平是由於o型腿導致的, 所以矯正o型腿以後,這些情況都是會自然恢復的。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記得給分哦。
3、位於宮頸兩側和骨盆側壁之間的韌帶是什麼
您好:
子宮的正常位置主要靠下述韌帶來維持:
1. 子宮闊韌帶:為子宮兩側的雙層腹膜皺襞,呈額狀位。其內側緣於子宮側緣移行於子宮前後面的腹膜。外緣達盆側壁和盆底,移行為盆壁的腹膜。上緣游離,包裹輸卵管,其外側端移行於卵巢懸韌帶。闊韌帶前葉覆蓋子宮圓韌帶,後葉包被卵巢固有韌帶。前後葉間有血管、神經、淋巴管和結締組織等。子宮闊韌帶可限制子宮向兩側移動。
2. 子宮圓韌帶:為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的圓索,起於子宮前面的兩側,輸卵管子宮口的下方。在子宮闊韌帶前葉覆蓋下,向前外側彎行,然後通過腹股溝管,止於陰阜及大陰唇的皮下。它是維持子宮前傾位的主要結構。
3. 子宮主韌帶:為子宮闊韌帶下部兩層間的纖維結締組織束河平滑肌纖維,由子宮頸連至盆側壁。它是維持子宮正常位置,使其不致向下脫垂的主要結構。
4. 骶子宮韌帶: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起自子宮頸後面,向後繞過直腸,固定於骶骨前面。韌帶表面有腹膜覆蓋形成弧形皺襞。此韌帶有牽引子宮頸向後向上的作用。
除了上述韌帶外,盆底肌、陰道的托持和周圍的結締組織對子宮位置的固定也起很大作用。
4、盆骨是由哪幾塊骨構成?
盆骨是由骶尾骨和兩側髖骨構成,形狀如盆,故稱為骨盆。分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兩部分。
盆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體重和保護盆腔內臟器。在女性又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通道。正常女性骨盆較男性盆寬而淺,有利於胎兒娩出。
由於骨盆的大小和形態對分娩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孕婦作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的一些徑線的大小,以了解分娩時有無困難。
(4)骨盆重要韌帶擴展資料
連接骨盆的韌帶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1、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2、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3、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
5、胸廓與骨盆是如何組成的
摘於資料: (1)骨盆的組成 骨盆是胎兒娩出時的通道,其大小、形狀對分娩有直接影響。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兩塊髖骨組成,每塊髖骨又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塊骶椎合成,尾骨由4~5塊尾椎骨合成。 構成骨盆的關節有恥骨聯合、骶髂關節和骶尾關節。恥骨聯合由兩側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構成的恥骨間連結而成。骶髂關節位於骶骨和髂骨之間。骶尾關節為骶骨與尾骨聯合處。 骨盆各部之間的韌帶,以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較為重要。骶結節韌帶纖維呈扇形,起於骶尾骨的側緣,集中附於坐骨結節內側緣。骶棘韌帶較細,位於骶結節韌帶的前方,起於坐骨棘,附於骶、尾骨的側緣。上述兩條韌帶與坐骨大、小切跡共同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二孔均有肌肉、血管和神經通過。 妊娠期因激素的影響,韌帶較鬆弛,各關節的活動性亦稍有增加,有利於分娩時胎兒通過。 人體的胸廓是一個近似圓錐形的支架,由12個胸椎、12對肋和1個胸骨連結而成。胸廓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活動性,以緩沖外力,起著支持、保護胸腹腔臟器的作用。在胸廓中,有維持機體血液循環的重要器官——心臟,還有呼吸器官——肺。這兩個器官對於機體的生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個出了故障,都將導致疾病或死亡。胸廓就象個籠罩,疏而不漏,保護著這些重要器官,一般的外力只能損傷胸廓(常為肋骨),而不易直接傷及心肺。 (2)胸廓的組成 由12個胸椎組成的胸段脊柱,是胸廓的「後支柱」,前面則為胸骨,兩側由12對肋前後連接,從而圍成了胸廓。12對肋從上到下依次命名為第1、2……12肋。 l~7肋的前端都直接與胸骨連結,稱為真肋,而8~12肋的前端不與胸骨直接相關聯,稱為假肋。
6、骨盆的組成和分部,以及界線的圍成
骨盆,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
骨、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稍許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對分娩有利。
整個骨盆借界線分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線是由骶岬、兩側骶翼前緣、兩側弓狀線和兩側的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以及恥骨聯合上緣圍成的環形線,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藉此口相通。
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齊,由尾骨尖和兩側的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恥骨弓,以及恥骨聯合下緣構成,呈菱形。上口與下口之間的部分是骨盆腔。
(6)骨盆重要韌帶擴展資料
連接骨盆的韌帶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見「恥骨聯合與骶髂關節」條),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①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②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③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
7、骨盆在哪個部位
骨盆,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
骨盆帶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恥骨(後三者統稱為「髖骨」)組成。成人的髖部由4個關節構成:左骶髂關節、右骶髂關節(簡稱SIJ)、骶尾關節和恥骨聯合關節(簡稱 SPJ)。
人出生時髂骨、坐骨和恥骨是分開的,並由透明軟骨連接,到青春期末,這幾塊骨自然融合,通常到20-25歲才完全骨化。這三塊骨融合之後被統稱為「無名骨」(髖骨)。髖骨的外側是髖臼,髖臼連接股骨頭形成髂股關節,也叫髖關節。
(7)骨盆重要韌帶擴展資料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見「恥骨聯合與骶髂關節」條),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①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②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③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