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名詞【坐骨肛門窩】名詞解釋
1 坐骨肛門窩 位於坐骨結節與肛門之間底朝下的錐形間隙,稱坐骨肛門窩,窩內有大量脂肪組織和會陰部的血管、神經等 。坐骨肛門窩位於肛管的兩側,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錐形間隙。窩尖由盆膈下筋膜與閉孔筋膜匯合而成,窩底為肛門三角區的淺筋膜及皮膚。內側壁的下部為肛門外括約肌,上部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蓋它們的盆膈下筋膜。外側壁的下份為坐骨結節內側面,上份為閉孔內肌及筋膜。前壁為尿生殖膈,後壁為臀大肌下份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結節韌帶 注 肛周膿腫和肛漏多發生於此。
2恥骨後間隙retropubic space(或稱Retzius隙,膀胱前間隙): 前界:恥骨聯合、恥骨上支、閉孔內肌筋膜;後界:男性為膀胱和前列腺,女性為膀胱;兩側界:臍內側韌帶; 上界:壁腹膜折返至膀胱上面處;下界:男性為盆膈和恥骨前列腺韌帶(連結前列腺至恥骨聯合下緣),女性為盆膈和恥骨膀胱韌帶(連結膀胱頸至恥骨聯合下緣) 恥骨前列腺韌帶或恥骨膀胱韌帶成對,左右各一,兩韌帶之間有陰莖(或陰蒂)背深靜脈通過,此間隙向上與腹前外側壁的腹膜外筋膜延續,隙內充以疏鬆結締組織,以利膀胱的功能活動。
3 肝靜脈與肝門靜脈在肝斷面上的鑒別:
1 肝靜脈走行與門靜脈相反,肝靜脈在越靠近膈面,其口徑越大,而門靜脈越近肝門區口徑越大。
2 肝靜脈與門靜脈的走行呈雙手指交叉狀,門靜脈若顯示為長軸,肝靜脈則為橫斷面。
3 肝靜脈屬支多較直,而門靜脈分支多較彎曲。
4 肝靜脈在肝葉間或段間走行,而肝門靜脈支則出現正在葉內或段內。
2、氯芬待因片和芬必得布洛芬那個葯對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和韌帶損傷那個效
您好,這連個葯效果差不多的都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葯,但是洛芬待因片含有中樞性止痛葯成分可能在止痛上效果會好點。
3、誰告訴下是坐骨神經痛還是肌肉韌帶拉傷呀?謝謝
可能都有點,鍛煉的太過了,慢性肌肉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可能並發了,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控制三處的肌肉的神經根致使疼痛。
4、我的大腿拉傷有一年了我坐著時間長一點就坐骨出的韌帶疼
你好,一是補鈣試試,二是建議你盡快去正規的醫院,醫生會根據你疼痛的誘因、准確部位、性質、程度、發作的規律,進行必要的檢查(如體格檢查、腰椎的X光片、化驗)而做出正確的診斷的,這樣就可以對症下葯了。
5、恥骨與坐骨圍成的孔是坐骨大孔嗎?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圍成的孔。 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隔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內走形有血管神經。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
坐骨大孔及其內的梨狀肌一同又構成了骨盆腔的後側壁。當因為坐骨大孔周圍肌肉因麻痹或損傷出現薄弱區時,在腹內壓增高情況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臟器即可由此疝出,稱為坐骨大孔疝。坐骨大孔疝最主要的疝出部位在梨狀肌下孔。肌恥骨孔為一個獨立的潛在的孔隙,近似四邊形,有上、下、內、外4個邊界。下界為骨盆的骨性邊緣,此處骨盆為髂骨的前界,由恥骨梳韌帶和恥骨肌覆蓋,恥骨梳韌帶(Cooper韌帶)為非常堅實的復合結構,是在恥骨結節與髂恥隆突間加強恥骨梳的骨膜。在內側與腹股溝韌帶相連,形成陷窩韌帶(Gimbernat氏韌帶)。上界是腹前外側壁的肌肉,分為兩層,淺層由腹外斜肌組成,深層由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組成,深層肌肉在此形成腹股溝鐮或聯合腱
恥骨肌孔的外側,由髂腰肌、其增厚的腱膜和覆蓋股神經的髂筋膜構成,覆蓋髂肌的髂筋膜離開盆腔後,其內側的增厚,形成髂恥弓。該弓外側連於髂前上棘,內側達髂恥隆突。髂恥弓對外科操作無實際意義,但作為下列腹股溝外側結構的總結合點,該弓有非常重要解剖意義:即腹外斜肌腱膜纖維(腹股溝韌帶的纖維)的附著點,腹內斜肌、一些纖維的起點;腹橫肌、髂恥束的外側著點。髂恥弓還是股鞘外側壁的組成部分。
6、坐骨大小孔是怎樣圍成的(急急急!)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圍成的孔。
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的神經血管。
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
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
坐骨小孔是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與坐骨小切跡圍成的孔。
7、骨盆的組成和分部,以及界線的圍成
骨盆,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
骨、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稍許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對分娩有利。
整個骨盆借界線分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線是由骶岬、兩側骶翼前緣、兩側弓狀線和兩側的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以及恥骨聯合上緣圍成的環形線,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藉此口相通。
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齊,由尾骨尖和兩側的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恥骨弓,以及恥骨聯合下緣構成,呈菱形。上口與下口之間的部分是骨盆腔。
(7)坐骨三個韌帶擴展資料
連接骨盆的韌帶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見「恥骨聯合與骶髂關節」條),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①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②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③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
8、骨盆在哪個部位
骨盆,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
骨盆帶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恥骨(後三者統稱為「髖骨」)組成。成人的髖部由4個關節構成:左骶髂關節、右骶髂關節(簡稱SIJ)、骶尾關節和恥骨聯合關節(簡稱 SPJ)。
人出生時髂骨、坐骨和恥骨是分開的,並由透明軟骨連接,到青春期末,這幾塊骨自然融合,通常到20-25歲才完全骨化。這三塊骨融合之後被統稱為「無名骨」(髖骨)。髖骨的外側是髖臼,髖臼連接股骨頭形成髂股關節,也叫髖關節。
(8)坐骨三個韌帶擴展資料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見「恥骨聯合與骶髂關節」條),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①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②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③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