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抗凝

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抗凝

發布時間:2021-07-29 12:01:34

1、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家庭護理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外旋、輕度屈曲位。睡覺時梯形枕夾在雙下肢間固定3-6月。
2.術後24小時預防應用抗生素,如傷口、體溫無感染徵象,24小時後可停用抗生素。如有情況應繼續使用。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術後24小時內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麻醉清醒後即應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身體較好的患者術後24內即可下床,試著站立,情況較差者可術後2-3日下床;術後14-21日拆線;一般情況下術後1月可持雙拐下地行走,術後2月扶單拐行走,2月後多數患者可丟雙拐自由行走,並加強屈髖、外展髖鍛煉,一般要求屈曲不低於90°(根據關節材料確定,好的材料可屈曲120-130°),外展不低於40°。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
6.嚴格定期隨診(術後1、2、3、6、12月以及以後每年),以便指導鍛煉和了解情況。定期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X線片檢查應注意觀察有無骨與骨水泥、與柄間透亮帶,柄折斷,骨水泥折斷,柄端與髓腔內側的關系,假體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內側骨水泥裂開,骨質吸收等
如果手術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的復發;這也是很多患者擔心的;以為是醫院的治療不到位。

2、髖關節置換術後吃抗凝葯時忘吃了怎麼辦?

不知道您現在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最好是去找您的主治大夫。問一下現在的情況。讓他給你制定一個合理的意見。繼續補充或者說是進行治療。這種情況下不太好說。因為不知道你是否有別的症狀的一種出現。既然和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所以出現情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希望你回去找你的主治大夫進行詢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

3、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4、請問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如何鍛煉恢復?

術後 由於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擴張導致血容量相對減少,加上術中出血,手術創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現低血壓。患者進入病房後要嚴格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每1 h測BP、P、R各一次,接好導尿管,肢體抬高,經常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記錄每小時尿量並採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人工關節置換病人的年齡偏高,應注意心、肺、泌尿系統並發症。由於經受手術創傷後易出現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擴胸運動及深呼吸,鼓勵病人將痰咳出,手術後最初幾天應協助病人咳痰,保持口腔衛生,清洗口腔1~2次/d。囑病人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沖洗膀胱的作用,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清洗1~2次,以預防泌尿系感染。密切觀察四肢的感覺、運動,了解神經恢復情況,按摩骨突處皮膚,預防壓瘡發生,必要時換用氣墊床。使患者平穩渡過手術後期。

4.2 術後肢體康復鍛煉

護士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指導病人術後第一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靜止性等長收縮,踝關節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在鍛煉中,常因傷口疼痛而不願主動合作,因此護士要做好耐心地說服解釋工作,要使每個病人都明白,加強康復期的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可以防止肢體肌肉失用性萎縮,關節僵硬,並能防止老年患者肢體深靜脈血栓形成。本組病例在護理指導下正確掌握了動作要領,通過早期功能鍛煉,患肢血運良好,沒有明顯腫脹,術後1周均能在床上進行伸屈膝和踝關節活動,均在術後2~3周出院,出院後一定要保證髖部的正確位置,要求患者3個月內做到雙腿不交叉,不內收,側卧時兩腿之間放置枕頭,不屈身向前,髖關節屈曲不宜超過45°以上。站立位患髖外展、後伸鍛煉,加強臀部肌力,增加髖關節的穩定性。本組病人雖然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患肢均恢復正常的活動功能。
http://www.966120.com/shhl/ArticleContent.aspx?id=4884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康復護理
術後康復護理
1 床上功能鍛煉 手術當天避免過多活動,搬動時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適體位,防假體脫位及傷口出血。給予臀部墊氣圈或海綿墊、水墊等。每2 h 1次幫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瘡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務必把術後注意事項向患者家屬詳細交待以取得合作,曾有1例手術後當晚因家屬隨意移動患者致假體脫位而再次手術。術後第1天,因術後疼痛或畏痛,多數患者對患肢活動有恐懼感,在給予患者有效的葯物止痛後,可幫助其被動活動,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關節和膝關節的被動活動、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等,1~2次/h。同時指導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給予叩背5~10次/h。指導進行腿部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上、下午各5~10 min。術後第2天開始,繼續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並加強腿部肌肉的等長和等張收縮訓練及關節活動,上下午及睡前各鍛煉20~30 min,引體向上運動3~4次/h並盡量獨立完成。注意運動量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所有的床上活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下進行。
2 離床功能鍛煉 於術後4~5 d病情平穩後開始進行,在此之前逐漸延長半卧位時間為離床做准備。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先離床並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並使腳著地,再拄雙杖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離床活動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拄雙杖站立5~10 min(視各人體力情況而定),無不適時在床周行走數步。護士在旁扶持,觀察有無虛脫情況發生,曾有4例於第1次下床時發生虛脫,經立即返床休息後緩解。第2天開始拄雙杖在病室內行走,步行距離逐漸延長,時間逐漸增加但每次不超過30 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30°左右並不負重,護士或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意外。
3 自理能力訓練 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如洗臉、梳頭、更衣、進食等。離床活動後即訓練站立狀態下的活動,以增進食慾,改善自理質量,增強自信,促進機能康復。
http://www.966120.com/shhl/ArticleContent.aspx?id=4175

5、做髖關節手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目前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被認為是人工關節置換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療方法,其它人工關節如人工肘關節、人工肩關節、人工椎體、人工骨盆置換都不同程度的開展。
術前注意事項
1、多喝水:一般來說,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寬且較直,術後容易發生尿路感染。為預防術後尿路感染,建議老年女性患者術前養成多飲水的生活習慣。
2、減輕體重:過於肥胖的患者容易導致出血增加、術後脫位、關節磨損及異位骨化等問題,因此,建議患者應盡可能地減輕體重,因為減輕體重可以減輕人工關節的負擔,安全度過康復期。而一些體重偏輕的患者則建議補充營養,盡可能多地儲備能量。
3、戒煙:由於吸煙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對麻醉後蘇醒不利,因此,如果有吸煙的患者如果打算進行手術治療,那麼需要在術前2周戒煙。
4、停用抗炎止痛葯:手術前大約10天就不能再服抗炎葯了,如阿司匹林通常會導致血液變稀,抑制凝血,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在術中和康復期,更容易導致出血。如果患者擔心停用抗炎止痛葯後關節疼痛厲害,可以向主刀醫生咨詢以獲得更好的建議。此外,建議那些服用避孕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療等可能影響激素水平葯物的患者在術前幾周也要停服。
5、床上練習大小便:為防止患者在術後不習慣床上大小便而引起腹脹、便秘及尿瀦留等情況,術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練習大小便。
手術當天
應維持患肢的特殊體位:仰卧位雙膝間墊枕、雙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髖內收內旋。當病人生命體征穩定,應盡早採用半坐位;囑病人開始進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和脛前肌組肌肉主動收縮,加速靜脈迴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給予冰袋冷敷24小時以減輕疼痛,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進行深呼吸、咳嗽,預防肺部感染。

手術後
由於手術後患者不能經常活動,務必注意防止血栓形成,這個階段一定要抗凝治療。
關節置換手術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手術的方法和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同任何手術一樣,它仍然有風險。因為術後需要卧床,制動,恢復後的活動也較以前大大減少,因此,很容易進入到血液高凝固的狀態。血液的高凝狀態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醫生會給患者開一些稀釋血液的處方,以防止血栓形成。

6、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術後抗凝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骨科大手術,任何引起靜脈損傷、靜脈血流停滯及血液高凝狀版態的原因都是發生靜脈血栓權栓塞症(VTE)的危險因素,這類患者通常存在年齡較大、手術修復及術後需制動等危險因素,這類患者有發生VTE的極高度危險。如同時合並腫瘤則發生VTE的危險更高。VTE是全球范圍內僅次於冠心病和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病症。一項亞洲7個國家19個骨科中心407例人工全髖、人工全膝關節置換及髖關節周圍骨折手術後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調查研究表明,經靜脈造影證實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43.2%。我國骨科專家所研究的結果顯示,骨科大手術後DVT發生率為30.8%~58.2%,與國外相似。
對於住院病人應常規進行VTE危險因素的評價並針對性的採取葯物預防治療措施。葯物預防措施可選擇的抗凝葯物有:Xa因子抑制劑(如阿哌沙班),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維生素K拮抗劑等 。

7、全髖關節置換後如何保養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3,5〕:康復的重點是減輕患者症狀,促進創口癒合,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具體方法:
(1)維持患側下肢於特殊低位:在髖關節無旋轉的情況下,取輕度外展位(20°~30°),在雙大腿之間安放枕頭保持兩腿分開,絕對避免患髖內收,必要時讓患者穿上「丁」字鞋或箱型足夾板防止髖內/外旋。
(2)由骨科醫生決定是否採用患肢持續皮牽引(同術前指導1.2)。
(3)對取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術後第2天取半坐位(30°~45°),坐位時間不宜過長,開始5分鍾,逐漸增加至15~20分鍾。而取後側入路切口的患者不宜過早坐起。
(4)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加強對髕骨的滑動和擠壓,同時進行髕骨周圍、膝關節後部及小腿後部的按摩與擠壓,防止關節粘連,改善患側下肢血液循環。
(5)繼續加強健側下肢各關節主動活動和肌力練習(同術前指導1.4)。
(6)術後第2天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或抗阻活動,由他人在患者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力,或做踝關節靜力性背屈、

與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抗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