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步態

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步態

發布時間:2021-07-23 22:30:53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症狀有哪些?

1.臨床表現
(1)新生兒和嬰兒期的表現:
①症狀:
A.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
B.患肢短縮: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
C.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
②檢查:
A.Ortolani試驗和Barlow試驗:適用於自出生至3個月之間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由Ortolani於1935年首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Ortolani的方法是將患兒兩膝和兩髖屈至90°,檢查者將拇指放在患兒大腿內側,食指、中指則放在大轉子處,將大腿逐漸外展、外旋。如有脫位,可感到股骨頭嵌於髖臼緣而產生輕微的外展阻力。然後,以食指、中指往上抬起大轉子,拇指可感到股骨頭滑入髖臼內時的彈動,即為Ortolani試驗陽性。Barlow試驗與Ortolani試驗操作相反,檢查者使患兒大腿被動內收、內旋,並將拇指向外上方推壓股骨大轉子,可再次感到一次彈動。
B.Allis征(Galezzi征):使新生兒平卧,屈膝85°~90°,兩腿並攏,雙足跟對齊,如有本病,可見兩膝高低不等。這是患側股骨上移所致。
C.套疊試驗:使患兒平卧,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檢查者一手握住其股骨遠端和膝關節,另一手壓住其腹股溝,在提推患肢膝部時,如感到大轉子隨之上下活動,則為套疊試驗陽性。
D.髖膝屈曲外展試驗:使受檢嬰兒平卧,髖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其膝部,拇指在膝部內側,其餘的四指在膝部外側,正常的嬰兒一般可外展80°左右,若僅外展50°~60°,則為陽性,只能外展40°~50°為強陽性。
(2)幼兒期的表現:
①症狀:
A.跛行步態:跛行常是小兒就診時家長的惟一主訴。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後突,腰前凸增大。
B.患肢短縮畸形:除短縮外,同時有內收畸形。
②檢查:
A.Nelaton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正常時通過大轉子頂點,稱為Nelaton線,髖關節脫位時大轉子在此線之上。
B.Trendelenburg試驗:囑小兒單腿站立,另一腿盡量屈髖、屈膝,使足離地。正常站立時對側骨盆上升;髖關節脫位後,股骨頭不能托住髖臼,臀中肌無力,使對側骨盆下降,從背後觀察尤為清楚,稱為Trendelenburg試驗陽性,是髖關節不穩定的體征。
2.分類
(1)根據股骨頭與髖臼的關系分類:一般可將其分為以下3種類型:
①先天性發育不良:股骨頭僅略向外移,Shenton線基本正常,但CE角可減小,髖臼變淺,Dunn稱此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Ⅰ級。
②先天性半脫位: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但仍與髖臼的外側部分形成關節,Shenton線不連續,CE角小於20°,髖臼變淺,屬Dunn分類Ⅱ級。
③先天性完全脫位:股骨頭完全在真性髖臼以外,與髂骨的外側面形成關節,逐漸形成假髖臼,原關節囊則嵌夾於股骨頭與髂骨之間,屬Dunn分類Ⅲ級。
(2)根據脫位的程度分類:孫材康參照Zionts的標准,分為以下4度:
①Ⅰ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以下、髖臼外上緣垂線之外。
②Ⅱ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與Y線的臼上緣平行線之間。
③Ⅲ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高度。
④Ⅳ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以上,並有假臼形成。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征、X線片檢查及測量,即可成立診斷。

2、醫學:請描述什麼是蹣跚步態

蹣跚步態是一種典型的異常步態。走路時身體左右搖擺,呈鴨步樣。常見於神經系統疾患、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

3、異常步態有哪些?

步態它是指走動時所表現的姿態,異常的步態是和正常步態相區別的一種病理性的情況。常見的有這么幾種:
蹣跚的步態,表現為走路時身體左右搖擺,和鴨子一樣,常見於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養不良或先天性雙側髖關節脫位。
醉酒步態,表現為行走時軀乾重心不穩,步態紊亂不準確,和醉酒一樣,見於小腦疾病、乙醇和巴比妥葯物中毒。
再就是共濟失調步態,起步時一腳抬高,驟然墜落,成雙目向下注視,兩腳間距很寬,以防身體傾斜,閉目時不能保持平衡,見於脊髓病變的患者。

4、慌張步態是怎麼一回事

慌張步態是起步後小步急速趨行,身體前傾,有難以止步之勢
見於震顫麻痹病人
也就是老年人得的帕金森綜合症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

1.新生兒和嬰兒期的表現
(1)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
(2)患肢短縮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
(3)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
2.幼兒期的表現
(1)跛行步態跛行常是小兒就診時家長的惟一主訴。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後突,腰前凸增大。
(2)患肢短縮畸形除短縮外,同時有內收畸形。
3.分類
(1)根據股骨頭與髖臼的關系分類一般可將其分為以下3種類型。①先天性發育不良股骨頭僅略向外移,Shenton線基本正常,但CE角可減小,髖臼變淺,Dunn稱此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Ⅰ級。②先天性半脫位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但仍與髖臼的外側部分形成關節,Shenton線不連續,CE角小於20°,髖臼變淺,屬Dunn分類Ⅱ級。③先天性完全脫位股骨頭完全在真性髖臼以外,與髂骨的外側面形成關節,逐漸形成假髖臼,原關節囊則嵌夾於股骨頭與髂骨之間,屬Dunn分類Ⅲ級。
(2)根據脫位的程度分類分為以下4度:①Ⅰ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以下、髖臼外上緣垂線之外。②Ⅱ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與Y線的臼上緣平行線之間。③Ⅲ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高度。④Ⅳ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以上,並有假臼形成。

6、寶寶步態異常可能是什麼原因

1.剪刀步。剪刀步指的是步幅小而慢,表現出雙腿僵直,兩腳向內交叉,兩膝靠近,呈剪刀狀的步態。這種步態多見於腦性癱瘓的小兒,患兒多有早產史、缺氧性搶救史或高熱、抽痙史。
2.鴨步。這種步態的患者,在走路時軀干兩側搖擺,使對側骨盤抬高來帶動下肢提足前進;每往前走一步,軀干就要向對側擺動一下,看上去就像鴨子在行走,故稱「鴨步」。這種步態多見於雙側先天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兒,且年齡越大,跛行越明顯,成年後容易形成骨性關節炎
3.跟行步。患兒表現為足跟不能自由抬起,常需依靠外展下肢,過度屈髖屈膝,以使下垂的足離開地面。這是由於小腿三頭肌癱瘓所引起的。
4.踮足步。常見於馬蹄內翻足患兒,部分患兒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部分患兒則是由於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的,如腦癱、脊髓脊膜膨出等。
5.「八字腳」步。「八字腳」指的是小兒在走路時兩腳分開像「八字」。「八字腳」步態很難看,不僅姿勢不正,且走路時較費力、平衡感也較弱,給運動帶來不便之餘,還容易使鞋子變形、變壞。「八字腳」可分為「內八字」和「外八字」。「內八字」的人,走路時足尖相對,足跟朝外;「外八字」則正好相反。走這種步態的小兒,多因過早學習步行、過早穿皮鞋以及體內卻鈣所致。

7、什麼是慌張步態

當患者患某些疾病時,則會使步態發生較大的改變。慌張步態:起步後小步快速往前,腳掌不離地,擦地而行,且身體向前傾,有一種要撲倒在地的趨勢,這是震顫性麻痹患者的典型步態,也稱帕金森氏病。

與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步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