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久坐之後再起來行走時,右髖關節會有點痛,但多走幾步之後就不會再痛,這是怎麼回事?
請問您的年齡
可能是 所謂的骨質疏鬆吧 不過 即使這樣也不要忙不的補鈣 從食物中攝取才是最有效的
還有就是 適當的加強鍛煉和運動,可能是平時鍛煉運動的比較少~骨骼僵硬化了,呵呵 建議晚上適當運動 鍛煉身體還能加強睡眠質量 如果年齡較大 早晨不建議劇烈運動 但是早起和適當的散步還是很好的
2、坐著髖關節會受累嗎
?
3、坐姿怎麼樣才是正確的
精華知識好評率:50% 1. 上半身應保持頸部直立,使頭部獲得支撐,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
手肘彎曲呈90度,操作鍵盤或滑鼠,盡量使手腕保持水平姿勢,手掌中線與前臂中線
應保持一直線。下半身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呈90度,並維持雙腳著地的坐姿。
2. 必須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桌椅,使用專用的電腦椅,坐在上面遵循「三個
直角」:電腦桌下膝蓋處形成第一個直角,大腿和後背是第二個直角,手臂在肘關節
形成第三個直角。肩胛骨靠在椅背上,雙肩放下,下巴不要靠近脖子。兩眼平視電腦
熒幕中央,座椅最好有支持 性椅背及扶手,並能調整高度。
3. 放風箏:放風箏時,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
保持韌帶的彈性和脊椎關節的靈活性,有利於增強骨質代謝,增強頸椎、脊柱的代償
功能,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實在是老祖宗留給我們防治頸椎
病的一個好方法。
4. 游泳:因為游泳的時候頭總是向上抬,頸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鍛煉,而且人
在水中沒有任何負擔,也不會對椎間盤造成任何的損傷,算得上是比較愜意的鍛煉頸
椎的方式。
5. 使用電腦每隔一小時應休息5至10分鍾,做柔軟操或局部按摩,同時養成規律
運動習慣,針對肩頸、上肢進行拉筋及肌力訓練,以增加柔軟度及肌力。
6. 電腦的擺放高度要合適。將電腦屏幕中心位置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
線上,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應有足夠的空間伸放雙腳,膝蓋自然彎曲呈90
度,並維持雙腳著地,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7. 眼睛與顯示器保持恰當的距離。眼睛與電腦顯示器形成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
的角度,這樣可使頸部肌肉得到放鬆。
8. 舒緩體操
A: 基本姿勢:每次做各項訓練動作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
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B: 前俯後仰:雙手叉腰,先抬頭後仰,同時吸氣,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後
緩慢向前胸部位低頭,同時呼氣,雙眼看地。做此動作時,要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
前胸,停留片刻後,再上下反復做4次。動作要旨是:舒展、輕松、緩慢,以不感到
難受為宜。
C: 左右旋轉:雙手叉腰,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
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右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
樣反復交替做4次。
D: 提肩縮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
自然下垂。動作時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鬆地放
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自然,然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
刻後,雙肩放鬆,並自然呼氣 。注意在縮伸頸的同時要慢慢吸氣,停留時要憋氣,
松肩時要盡量使肩、頸部放鬆。回到自然式後,再反復做4次。
E: 左右擺動: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
叉腰。動作時頭部緩緩向左側傾斜,使左耳貼於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
然後再向右肩傾斜,同樣右耳要貼近右肩,停留片刻後,再回到中位。這樣左右擺動
反復做4次。在頭部擺動時需 吸氣,回到中位時慢慢呼氣,做操時雙肩、頸部要盡量
放鬆,動作以慢而穩
4、老師您好,我左髖關節活動改變方向運動,坐著起身時,走著坐下時大轉子內撬住痛,要很緩慢才能完成動作
您只檢查了骨科嗎?有時候風濕病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前些年活動性風濕關節炎,就有你說的這種坐下起身疼痛的情況,建議你去醫院內科看看。祝你早日康復!
5、盤腿打坐的好處和壞處
6、坐著壓腿有效果嗎?
壓腿(劈叉)配合於踢腿練習效果方會更佳
拳諺雲:"只壓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壓笨如牛"。
可見壓與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
7、骶髂關節紊亂壓迫坐骨神經引起的!
如果後突的.就敲進去.4指墊著.如內果陷.人比較瘦.就可以用手拉出來.喀嚓一響.馬上舒服.人胖就拔火罐.此關節復正效果很好
骶髂關節錯位臨床上十分常見,分急性與慢性兩種,女多於男,青年時期多見,可單獨發病,也可因其它傷病而並發。過去因人們對其發病認識不足,診斷和治療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診,或漏診,以致患者長期遺留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痛麻等,有的女性患者表現為長期頑固的月經不調、痛經等久治不愈,嚴重影響了患者工作及生活。我們運用針刀配合手法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骶髂關節錯位患者110例,男19例,女91例;年齡18~48歲,平均3.2歲;病程2天~20年,前錯位45例,後錯位65例;雙側腰骶部疼痛78例,單側32例,伴臀部疼痛101例,伴下肢放射痛92例,伴腹股溝及下肢內收肌疼痛53例,伴月經不調、痛經17例。將11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5例,兩組患者年齡、症狀、體征均相似,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經骨盆及腰椎平片檢查,排除緻密性骨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結核、腫瘤等其他骶髂關節骨質破壞性病變及腰椎間盤突出症。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1)針刀療法:局部壓痛點皮膚常規消毒,針刀平行於人體縱軸方向進針,達骨面後行松解、剝離,治療完畢後,針眼貼創可貼。急性發病者,一般1次可愈,慢性反復發作者,一般5天1次,3次為一療程。(2)手法治療:手法復位前應首先明確髂骨旋轉方向①前錯位者,採用單髖過屈復位法:患者仰卧床沿,兩下肢伸直,助手按壓健側下肢膝關節,醫者一手握患者患側踝部及小腿近端,另一手按患側膝部,先屈曲患側髖、膝關節,內收、外展5~7次,再往健側過屈髖、膝關節,趁患者不備用力下壓,此時常可聞及關節復位響聲。②後錯位者,採用單髖過伸復位法:患者俯卧床沿,醫者站立於患者患側,一手托患肢膝上部,另一手掌根按壓患側的骶髂關節,醫者盡可能上提、過伸患肢,一手同時用力按壓患側骶髂關節,兩手成相反方向搬按,此時可聞及關節復位響聲。此種方法可請助手一並完成 〔1〕 。③仰卧屈髖分膝法:患者仰卧,兩膝分開,雙足跟並齊,使鼻、臍、足跟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雙手置於腹部、雙目微閉、全身放鬆,深吸氣後緩慢呼出,至呼氣將盡時,醫者將雙膝下壓,此時可聞及腰骶部復位的彈響聲。此種手法適用於前錯位及後錯位。手法治療,急性發病者,一般1次可愈,慢性反復發作者,一般2天1次,5次為一療程。針刀及手法治療完畢後,患者絕對卧床休息。
1.2.2 對照組 電腦中頻多功能治療儀:腰骶部、臀部、腹股溝及下肢疼痛部位並置法,耐受量,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療20次。
2 結果
2.1 療效標准 臨床治癒:腰腿痛症狀消失,腰部活動正常,恢復工作;顯效:腰腿痛症狀明顯減輕,腰部活動基本正常,恢復輕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輕度受限,能恢復部分工作;無效:症狀、體征及功能障礙無變化。
2.2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從表中可見,兩組療效比較,χ 2 =9.15,P<0.05,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人體猶如一座「大廈」,「大廈」的基礎就是骨盆。由於承受體重及運動負荷的需要,腰、骶、髂、髖、恥諸關節結構復雜,周圍肌肉韌帶堅強,形成一個穩固的聯動系統。骶髂關節處於這個系統的樞紐部位,其關節面吻合牢固,周圍韌帶、肌肉、關節囊堅韌,關節活動度小,一般情況下,不易造成移動、錯位。但當骶髂關節損傷或慢性勞損,關節周圍韌帶鬆弛,在暴力及不協調外力作用下,可導致關節錯位 〔1〕 。而一旦發生錯位,造成骨盆扭轉、傾斜,使盆腔臟器及所支配的神經、血管受到壓迫與牽拉,腰椎小關節紊亂,引發一系列病理改變,久而久之,造成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攣縮、變性及粘連,引起腰骶及下肢疼痛,腰部活動受限,女性患者甚至引起月經不調、痛經等症。針刀療法針對這一病理變化,松解腰骶部關節周圍緊張的肌肉、韌帶,切開肥厚、粘連的關節囊,減輕神經、血管的卡壓,使疼痛緩解。配合上述手法,使雙膝、股骨、髖關節、骶髂關節、腰骶關節、腰脊柱關節各個偏歪、錯位的關節依次獲得復位矯正。電腦中頻能降低局部組織的興奮性,使痛閾增高,改善淋巴、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起到鎮痛作用,但遠期療效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