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伸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肌肉

伸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肌肉

發布時間:2021-07-07 00:55:26

1、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2、作用於髖關節的原動肌和對抗肌各有哪些

跨過一個關節的肌肉叫做單關節肌,如肱肌。跨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關節的肌肉叫做多關節肌,如股直肌。多關節肌由於跨過的關節多,工作時會出現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和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1.多關節肌「主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原動肌工作時,其肌力充分作用於一個關節後,就不能再充分作用於其他關節,這種現象叫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其實質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後,再屈腕,則會感到屈指無力(原來握緊的物體有松脫感),這就是前臂屈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現象。在體育運動中出現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應注意發展該群肌肉的力量。 當多關節肌收縮達到一定限度時,對其中一個關節發揮作用後,就不能再產生有效的張力,因此,對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或主動肌的「主動不足」)。還拿握拳這一動作分析,當腕背伸位或中立位時可以很充分,而在屈腕情況下再屈指,則會感到力量不足,這是因為屈腕再屈指超過了肌肉牽拉的限度,因此限制了握拳動作,即前臂屈肌群的「主動不足」。 2.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對抗肌出現時,已在一個關節處被拉長後,在其他的關節處再不能被拉長的現象,叫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其實質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後再屈髖,即直腿前擺,腿擺得不高,這是由於股後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在體育運動中針對容易出現多關節肌「被動不足」肌肉,要注意發展其伸展性,這對提高運動成績和預防運動損傷起到積極作用。 當多關節肌被拉長伸展時,在其中一個關節已經被拉長後,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被拉長,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被動不足」(或拮抗肌的「被動不足」)。例如,當仰卧位膝關節屈曲時,髖關節屈曲可達120°,而當膝關節伸直時,髖關節屈曲幅度就小的多,這是股後肌群「被動不足」的現象。

3、參與膝關節活動的肌肉有哪些

1、屈曲: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腸肌。

2、伸展:膝關節伸肌主要是股四頭肌。

3、內旋:參與小腿內旋運動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參與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頭肌。

(3)伸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肌肉擴展資料:

鍛練膝關節肌肉方法:

膝關節常會「吃不消」。現今,跑步已成了一項全民運動,但很多人姿勢、方法不對,或者在馬路上、公園里跑步,對膝關節傷害很大。使用跑步機時,若步調與跑步機速度不協調,膝關節和肌肉跟不上,就會對半月板和膝軟骨造成損傷。

有些中老年人熱衷於爬山,但上山時,膝關節幾乎承載全身的體重;下山時,膝關節還要額外負擔下沖的力量。因此,不建議過於肥胖或膝關節本身就不好的中老年人長期爬山。

年輕人在打籃球、踢足球時,沖擊力較強,如果急停、扭轉等動作不規范或者用力不對,也可能會造成半月板和交叉韌帶的損傷。

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建議將游泳作為強身健體的主要方式。在游泳時,人體處於平卧或仰卧狀態,承重關節的壓力很小,不足以造成損傷。為保護膝蓋,在運動之前要做好熱身,將周圍關節「動員」起來。平日里還需要鍛煉腿部力量,維持膝關節的受力。

「靜蹲」就是一種增強大腿肌肉力量的好方式:後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向前伸,與身體保持40~50厘米的距離,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間夾角不要小於90度,保持這個姿勢到堅持不住後再休息,每天練習3~5次。

4、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5、如何鍛煉膝關節部位的肌肉,及如何保護膝關節?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復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9.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0.在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時外用一些止痛的噴劑及膏葯。葡立膠囊(氨基葡萄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效果,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如果通過葯物治療仍不好轉,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治療,也可做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在早期,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游泳、騎車活動。避免如爬山和爬樓梯等使疾病症狀加重的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

使用拐杖等,護膝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下面6種運動有康復作用:

1.直抬腿練習:仰卧床上,伸直腿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2.靜蹲練習:曲膝、髖關節,但不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鍾,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3.等張、等速肌力訓練:到醫院或康復中心用特殊器械進行相應部位肌肉等張抗阻肌力訓練。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等速肌力練習,可以更好更快地幫助恢復肌力。

4.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卧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5.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煉。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6.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

6、既能協助屈髖又能協助屈膝的肌肉是

既能協助屈髖又能協助屈膝的肌肉是縫匠肌.縫匠肌跨過髖關節和膝關節這兩個關.是人身體上最長的肌肉.

7、1.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C )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D )

8、伸膝關節屈髖關節的肌肉是

?

9、參與距小腿關節運動的肌有哪些?

縫匠肌:屈髖關節和屈膝關節,並使已屈的膝關節旋內。
股四頭肌:是膝關節強有力的伸肌。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可以屈膝關節、伸髖關節,屈膝時,股二頭肌可使小腿旋外,而半腱肌及半膜肌則使小腿旋內。

與伸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肌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