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很土的「綁腿」方法,為何不能改變O型、X型腿呢?
在我國北方,有一個民俗——把新生兒的雙腿綁上,老人們說是為了防止孩子出現「羅圈腿」。但這種綁腿的方式真的管用嗎?如果發現自己孩子的腿有點彎,是不是就說明孩子有「羅圈腿」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羅圈腿,也稱 O型腿,在醫學上叫做「膝內翻」。診斷是否是O型腿,有一個標准:即兩條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如果踝關節能相碰,而膝關節不能並攏,即稱作O型腿。
一、O型腿除了不美觀,還有哪些危害?在這個看腿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一些愛美的女士來說,腿部畸形確實十分影響形象和氣質。除了看起來不美觀,O型腿還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正常情況下,膝關節上下關節面之間的壓力是比較均勻的,但當出現O型腿時,膝關節就會出現內翻畸形,上半身的重量會集中壓在膝關節內側的一個點上,醫學術語叫做「膝關節的力線發生改變」。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關節表面軟骨磨損,發生關節炎。而軟骨的持續磨損,又會進一步加重O型腿,造成惡性循環。
O型腿的患者,年輕時一般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軟骨不斷損傷,就會逐漸出現疼痛加重、關節活動困難等問題。因為關節軟骨損傷具有「不可逆性」,損傷之後軟骨很難再生,所以及早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
二、O型腿是如何形成的呢?O型腿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鬆弛、骨軟骨發育不良等原因都可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佝僂病患兒長到1歲左右,學習站立和走路時,因腿部難以負荷身體的重量,也會導致下肢朝外側彎曲從而形成O型腿。
三、怎麼判斷O型腿到了哪種程度?正常人的腿都不是筆直的,小腿的骨頭都有一點生理性的弧度,這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只要我們在放鬆站立時,兩腳並攏,兩個膝關節能並攏,就屬於正常狀態;如果不能並攏,那就屬於O型腿。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標准判斷O型腿的程度:
第一個標准叫做常態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並攏,雙腿和膝關節放鬆時,兩膝關節內側的縫隙大小。另外一個叫做主動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並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並攏,雙膝關節內側縫隙的大小。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為1度、2度、3度、4度:
1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於1度。2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於0的,屬於2度。3度:常態膝距在3-5厘米之間的,屬於3度。4度:常態膝距大於5厘米的,屬於4度。四、發現寶寶是O型腿,該怎麼辦?
因為0-4歲孩子的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定型,所以家長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點O型腿,也不要大驚小怪。因為在臨床上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長大一點,雙腿慢慢都會變得正常,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更不需要用 「綁腿、裹腿」等方式來矯正。
因為這種做法基本是沒有效果的,而且綁腿還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的過度內收,對下肢產生危害,對於髖臼發育不是很好的孩子,「綁腿」還可能造成髖關節的脫位或者半脫位。
至於為啥綁腿不能起到治療O型腿的效果,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O型腿是骨頭畸形,而骨頭在受到足夠大外力時,一般會發生斷裂,而不會彎曲。就算是小力度、長久的「潛移默化」的施力,也不會讓它變形。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O型腿,也不要寄希望於用綁腿這種方式來改善。
正確的治療方式是,在孩子1歲左右,注意維生素D和鈣的補充,不宜過早讓寶寶學走路; 2到4歲時,注意讓寶寶保持正確坐姿和蹲姿,避免過度矯正;4歲以後可以帶矯形支具,穿矯形鞋治療;7歲左右,如果O型腿比較嚴重,可以考慮做骨骺阻滯手術。
如果已經成年,那就可以通過截骨矯形手術來進行矯正治療,手術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固定,一種是外固定。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採用截骨矯形的方式來進行治療,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來確定具體治療方式。
因此,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腿型有些奇怪,千萬不要使用「綁腿」「裹腿」等方式進行校正,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2、剛出生的寶寶有必要綁胳膊綁腿嗎
導語:寶寶剛一出生,就被綁手綁腿,這種做法肯定對寶寶的健康不利,那麼究竟有哪些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綁手綁腿對剛出生寶寶的影響
1、限制寶寶身體發育
綁手綁腿不僅限制了手和腳,而且還限制了寶寶的胸廓運動。既限制了寶寶心肺功能的發育,也限制了寶寶全身的發育。
2、妨礙寶寶大腦發育
感知是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必不可少的條件,而綁手綁腿恰恰讓寶寶減少了獲得感知刺激的可能性,妨礙大腦正常發育。
3、引發寶寶皮膚疾病
綁手綁腿的方式,使包裹變得不透氣,很容易令寶寶出現尿布疹、臍炎、褶皺處糜爛等症狀。
4、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
在解開被綁的包裹,拉直寶寶的腿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髖關節脫位,而且不易發現,等到站立和走路的時候再發現孩子跛行,為時已晚。
5、導致寶寶體溫過高
剛出生的寶寶,體溫調節功能不夠健全,過厚過嚴實的綁手綁腿會造成散熱困難,導致寶寶體溫過高。
包裹剛出生寶寶的正確方式
1、使用睡袋
用嬰兒睡袋來包裹新生兒是最簡單、最好用、最科學的方法。在包裹前給新生兒穿上純棉的衣服,裹上尿不濕,然後放入睡袋,即保暖又方便。
2、使用包被
用包被來包裹新生兒,要把寶寶先放在包被的對角線上,然後再分別將兩側的包被角提起向內側包住寶寶,最後腿腳部分多餘的包被折回放到寶寶屁股下面。這樣包裹後的寶寶,既能保持安靜的睡眠,又可避免因包裹過於嚴實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重點提示:綁手綁腿的做法屬於傳統的育兒觀念,給寶寶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養育寶寶,就體現在新手媽媽育兒的每一個細節當中。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寶媽們要多多學習育兒常識哦!
3、照顧新生兒常犯哪些錯?
照顧新生兒常犯的錯誤有:喂糖水、枕枕頭、擠乳頭、綁腿、穿蓋多等等。
錯誤1:喂糖水。怕寶寶餓、低血糖,很多老人建議給新生兒喂糖水。這種做法非常不值得推薦,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中國0~6月齡嬰兒喂養指南》明確提出,嬰兒出生後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
如果第一口喝的是糖水,便錯失了獲得初乳的機會,會造成母乳喂養不成功。嬰兒體內的棕色脂肪足以滿足出生後3天對能量的需求,再加上吃母乳,一般不會發生低血糖。
錯誤2:枕枕頭。人們習慣認為,睡覺要枕枕頭,於是也給剛出生的嬰兒准備小枕頭。事實上,新生兒脊柱是直的,平躺時背部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因肌肉緊綳而落枕,因此不建議用枕頭。
隨著寶寶生長發育,頭部豎立穩當形成頸曲,雖然可使用枕頭(三四層毛巾高),但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1歲以內睡覺最好不用。
錯誤3:擠乳頭。有的老人會給女寶寶擠乳頭,理由是防止乳頭內陷或乳腺管不通。這樣做容易感染細菌,造成新生兒乳腺炎。其實,乳頭凹陷與嬰兒期是否擠乳頭無關。
此外,新生兒出生後4~7天常見乳房腫大、分泌白色液體,這是由於母體中雌激素通過胎盤殘留在寶寶體內所致, 不必擔心。
錯誤4:綁腿。不少老人總說綁腿是風俗,可以讓寶寶腿長得又直又長。這樣做不僅不能預防「羅圈腿」,還影響四肢血液循環,易造成外傷。
此外,新生兒關節囊比較鬆弛,綁腿容易導致股骨頭從髖臼內脫出,發生髖關節半脫位或完全脫位。大多數新生兒看似「O」或「X」型腿,屬於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不必擔憂。
錯誤5:穿蓋多。很多家長感覺寶寶手腳涼時,就趕快增加衣服或被子。事實上,新生兒手腳微涼是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小血管收縮和舒張所致。隨著寶寶逐漸長大,這種現象會消失。家長可以摸摸寶寶後背的溫度,再決定是否增加衣服。
4、o型腿是小時候沒綁腿造成的,還是天生的,我家寶寶十天了就沒給綁過腿,長大後回成o型腿嗎?求解
o型腿和綁腿沒什麼關系,缺鈣和遺傳是O型腿形成的兩個基礎,但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在於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運動。
造成寶寶O型腿的原因很多,如軟骨營養障礙等,但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為多,早期以多汗、易驚為主要症狀,如不及時糾正,會影響骨骼發育。佝僂病患兒長到1歲左右,學站學走路時,腿部難以負荷身體的重量,就會導致下肢朝外側彎曲而形成O型腿。
剛出生的寶寶O型腿,不僅不是病;假如人為地不斷扳直綁腿,反倒是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後果。實際上,在寶寶剛剛出生的最初一年裡面,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寶寶的雙腿的姿勢,一些不正確的抱、背或者是坐安全座椅的姿勢,會對寶寶的髖關節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導致日後的髖關節脫位。
建議定期到當地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兒童保健體檢,聽從專業醫生的指導。
成都金石軟體——兒童保健軟體供應商
5、嬰兒時期用襁褓把腿包直抱緊長大後腿就會變直嗎?
首先,必須非常肯定地說,嬰兒時期用襁褓把腿包直包緊是非常錯誤的行為。這並不能讓寶寶長大後腿變直,反而嚴重影響了寶寶的生長發育。
事實上,往往是老一代的人經常犯這個問題。有時候,新媳婦也很不好意思。在老一輩的傳統觀念中,孩子的腿是絕對不可以是羅圈腿的,長大後是醜陋的,沒有人願意。所以就想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給他包腿塑腿型,這樣他/她以後就會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孩或者帥哥。這種錯誤的育兒觀念一直存在。它是許多新生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可見有多危險。將來,孩子長大了,肯定不會感謝我們當年的綁腿。
用襁褓將寶寶的腿裹緊,都將會引起寶寶的髖關節發育不佳。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錯位的可能性最大。這是因為嬰兒的髖臼大部分是軟骨,所以比成人更容易錯位(半脫位)或脫位。由於嬰兒太小,感覺不到疼痛,所以這個問題不容易發現。如果你在一歲的時候發現它,治療起來會更麻煩。因此,在新手媽媽的姿勢中,不建議把寶寶的腿抱在一起並抱緊。這會導致嬰兒的骨骼長期扭曲,容易導致髖關節脫位,從而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更何況是用襁褓強制性將寶寶的腿包直包緊了。
那如何正確給嬰兒裹襁褓呢?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寶寶的髖關節要能自由活動,這在寶寶的頭三個月相當重要,千萬謹記。
6、有的地方有綁嬰兒腿的習俗,你怎麼看待這種習俗?
肯定不能綁腿啊,一定要科學喂養,以前的老一輩覺得綁腿了預防O 型腿,這個完全就是封建迷信。孩子不會說話,綁著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嬰兒會很煩躁。不要綁腿,一定要順其自然。有的不綁腿,但是總給孩子用手掰,掰平了還抻抻,覺得這樣長的快長的直,毫無科學依據!有些老人看見這種情況,就會找個紅繩子給孩子把手、腳腕輕輕的在衣服外面綁起來,防止孩子的手腳由於運動探到衣服裡面。孩子的成長是件順其自然的事,我們要做的是給他提供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和安全的環境然後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甚至有可能會面臨手術;若孩子在6—18個月齡發現患有髖關節脫位,則可首選閉合復位,但若別復位不成功,則有可能會面臨手術;18個月以上的髖關節脫位孩子則很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開刀治療
很多老人會把他們的經驗應用到孩子身上,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養大了一代人,很有實力。確實,有些傳統育兒方法是正確的,也是值得借鑒的。但是,有些對孩子卻是有害無益。除對嬰兒的胃腸消化功能影響外,還有可能把小嬰兒的下肢綁成畸形。相反嬰兒如果不被大人綁腿束縛,可以自由地伸胳膊蹬腿運動,也會減少無常哭鬧次數,對嬰兒的身心健康有利。
沒必要再綁腿!而且羅圈腿的形成是某種習慣造就的,比如日本人,日本人的習慣禮儀就是跪坐,屁股壓著小腿,腳趾向內!所以日本人都是羅圈腿和內八字腳!有些寶寶小時腿紋不對稱,長大後有可能會形成腿像小兒麻痹一樣,走路一拐一拐,醫生讓帶的絞正帶,來糾正孩子腿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