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顯露

髖關節顯露

發布時間:2021-07-02 20:25:55

1、我有髖關節彈響,我覺得已經影響走路了,但醫生非說沒事,哪位高手幫忙指點迷津啊~~~~感激不盡~~~~~

彈響髖大多先有臀部軟組織的勞損或外傷史
我知道怎樣治------關節鏡下髂脛束松解術治療彈響髖是近幾年在骨科蓬勃開展的微創手術之一
手術方法以大轉子為中點於大轉子後緣做一縱行切口,切開深筋膜,顯露增粗的髂脛束.切斷並切除增粗的髂脛束,必要時鑿除部分過高大轉子,直至術中活動髖關節直至不再出現彈響.結果術後患側髖部未觸及攣縮帶,髖關節活動時彈響完全消失,疼痛消失,患者下肢活動未受影響,肌力5級.結論手術治療彈響髖是簡單可行的方法.
去大醫院試試吧 ---可盡快解除痛苦

2、小腦萎縮的發生症狀會在什麼年齡段顯現?

小腦萎縮最主要的症狀是共濟失調,表現為走路蹣跚不穩、左右搖擺,如同醉漢狀。仰卧時再坐起來困難,因為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把下肢壓貼在床面上,屈曲上半身,而是髖關節和上半身同時屈曲,因此,不得不用雙手撐床坐起。小腦萎縮的患者可因為共濟失調而影響日常的生活動作,如穿衣、解扣子、取東西、寫字、說話等等,部分患者還可有眼球震顫。小腦萎縮初期的患者生活能夠自理,但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出現不能行走、吞咽困難等症狀,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3、怎麼進行股骨頭的治療?

股骨頭骨折患者患側髖部疼痛劇烈、腫脹,患髖因疼痛功能嚴重受限。對於骨折根據病情輕重不同,治療方法不同,主要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不伴有髖關節脫位的骨折患者,若骨折塊沒有明顯移位或壓縮,可行非手術治療。患者卧床休息3周後,用雙拐下地,傷肢不負重。2、手術治療:骨折塊明顯塌陷、移位、嵌入關節間隙、伴脫位而手法復位失敗或合並神經損傷時,應即行切開復位。根據骨折塊位置選擇前外側或後外側入路,顯露髖關節並使股骨頭脫出髖臼。如骨片較小,可予切除。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堅持進行科學的功能鍛煉,而且功能鍛煉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鍛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關節。

4、狗髖骨都顯漏出來了是不是太瘦了?

是的,是有點太瘦了,可能狗肚子里有蟲子了,可以給狗狗吃一些打蟲葯,然後再給狗狗補充營養,增加體重。

5、有人做過髖臼截骨手術嗎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自2002年12月~2003年3月採用改良髖臼周圍截骨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9例9髖。全部為女性。手術時平均年齡為36.5歲(15~48歲)。骨性關節炎分級:Ⅰ級3例,Ⅱ級5例,Ⅲ級1例。1例另一側進行了Chiari截骨術。無股骨頭畸形。術前和術後進行臨床和放射線分析。平均隨訪4個月(3~6個月)。選擇患者的標准:CE角<20°,髖關節疼痛,最大外展位骨盆正位片髖關節對合良好,並據此進行術前設計。

1.2 手術技術 全麻。側卧位,患肢在上,可被動活動。切口呈弧形,頂點位於大粗隆尖端近側8cm,兩端沿股骨縱 軸,止於大粗隆基部。Y形切開闊筋膜張肌。在臀中肌大粗隆止點處顯露臀中肌的前後緣,骨膜剝離子從關節囊剝離開臀中小肌。用擺鋸橫截大粗隆,然後連同臀中小肌翻向頭側至髖臼緣上3cm,牽拉固定在髂骨。結扎並切斷梨狀肌和短外旋肌群的近側部分(防止損傷供應股骨頭血供的旋股內側動脈)。

關節內探查。顯露出關節囊前上後面,「T」形切開(在關節囊外側縱形切開,沿著髖臼緣橫行切開)。探查關節內結構,1例Ⅲ級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了囊變刮除植骨。

髖臼緣上1.5cm處截骨,C型臂X線透視確定截骨的角度和方向。先用直鑿截骨至10cm深,然後用彎鑿沿著髖臼弧度球形截骨,直至髖臼內板。注意截骨後的髖臼不能太薄。從關節囊上鈍性分離股直肌的反折頭,顯露髖臼前緣。屈曲髖關節,向前方牽拉開髂腰肌,觸及恥骨上支的基部,這樣可直視下進行恥骨截骨。

將截骨後的髖臼旋轉至所需要的部位,C型臂X線透視證實髖臼完全覆蓋股骨頭後,用2或3枚斯氏針固定髖臼。生理鹽水沖洗手術野,將大粗隆復位並用鋼絲固定。筋膜下放置負壓引流管。

術後,卧床3周,兩個腋杖支撐下負重10kg8周,單個腋杖支撐下步行4周。3個半月左右X線片示截骨處骨癒合後取斯氏針。

2 結果

2.1 臨床分析 平均手術時間為2h50min。術中失血量平 均為700ml。術前5例Trendelenburg征陽性,術後為0例。

2.2 放射線分析 見表1。平均CE角:術前6.3°,術後為34.5°。平均Sharp角:術前48.6°,術後為36.9°。髖臼指數角:術前25.9,術後8.7。平均髖臼-頭(A-T)指數:術前61.2%,術後為88.0%。平均股骨頭垂直指數:術前1.09,術後0.83。水平指數:術前1.66,術後1.57。

表1 放射線指標評價略

2.3 並發症 關節內截骨1例,術後血腫1例。無深部感染或深靜脈血栓,無異位骨化,無股外側皮神經損傷,無固定物移位和折斷,無髖臼截骨節段壞死和移位,無截骨部位(髖臼和大粗隆)骨不連和延遲癒合。

3 討論

手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的方法包括:各種(即:單,雙,三相)骨盆截骨,Chiari內移截骨,髖臼造蓋成形術,髖臼周圍截骨術(髖臼旋轉截骨術,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

許多類型的骨盆截骨術用以恢復髖臼發育不良的髖關節為更加正常的力學結構,但其中一些很難用於青少年或成人。單相(Salter)截骨術矯正的角度受到限制,因為恥骨聯合作為旋轉軸缺乏彈性。Steel三相截骨術 〔1〕 的坐骨截骨處距離關節非常遠,當矯正角度大時,可能造成坐骨畸形和骨不連。髖臼旋轉截骨 〔2~4〕 的優點為球形截骨,截骨處移位後接觸良好,利於骨癒合,使用較小的內固定就能獲得較 大的穩定。但是,這種截骨術經常造成關節內截骨,截骨後的髖臼容易出現壞死,而且球形髖臼截骨的技術要求高。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 〔5〕 通過多邊形截骨將髖臼從周圍的骨盆中分離出來。其優點是截出的髖臼節段大,缺血性壞死的危險性小,截骨部位相對穩定,不需要髖人字石膏固定。其缺點為不是所有截骨都在直視下進行,非球形截骨面容易造成髖臼移動後髖關節中心向前移位,而且移位後多邊形截骨面成為點狀接觸,不利於骨癒合。手術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全髖關節置換術無論骨水泥還是非骨水泥假體治療年輕、活動量大的患者都存在較高的失敗率和較短的假體生存率。

本手術為了避免髖臼旋轉截骨和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的缺點,採用髖臼上後方環繞髖臼球形截骨,截至髂骨內板,這樣保存了截骨後髖臼的內板血供,減少了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而且避免了關節內截骨。本組出現1例關節內截骨是第一例手術,未截至內板所致。外側弧形切口,大粗隆截骨顯露避免了臀中肌的損傷,保護了髖關節的外展功能。這種入路可以顯露坐骨和恥骨近髖臼部位,兩部位的截骨能在直視下進行,避免了手術的盲目性。有大粗隆截骨後骨不連的報道,但是本組病例全部癒合。圍繞股骨頭旋轉中心的球形截骨,髖臼能夠大幅度地矯正,實現股骨頭的覆蓋和包容,術前後的X線片指標證實了這一點(表1)。髖臼截骨的關鍵是避免髖臼節段的外側移位,使股骨頭向內側和遠方移位。本組病例的術前後垂直和水平指數證實,截取的髖臼旋轉後可使股骨頭同時向遠方和內側移位。本手術改變骨盆內壁的形狀不明顯,不影響懷孕和陰道分娩。骨盆後柱完整,球形截骨後截骨面接觸良好,無需植骨,較少的內固定即可獲得良好的穩定性,允許早期活動,截骨部位癒合良好。本組病例未出現骨不癒合和內固定問題。良好的顯露和截骨後髖臼的良好血運允許術中切開關節囊檢查髖臼唇緣並行修復。旋轉後的近解剖位置的髖臼有利於將來可能的全髖關節置換術。

本手術通過相對簡單、容易掌握的技術,良好的顯露和 手術視野達到截骨後髖臼的重新定位,實現髖臼和股骨頭的最佳對合,獲得股骨頭的良好包含和覆蓋,從而增加關節面承重區域,防止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與髖關節顯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