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都有什麼表現啊?
1.兩腿有粗細或長短,有病一側的腿會比較細和比較短2一側或兩側的胯關節不易向外展開。3一側腿部的皮紋或皺折比另一側多或深,兩側不對稱。4一側的臀部偏大,向外隆起。5一側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6一側髖關節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於屈曲位,不能伸直。 即使把腿拉直,手鬆掉後還是會縮回去。7.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8.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的雙腿不易分開,即使分開也會聽到'卡塔’的聲音有1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蛙式試驗:讓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將其雙腿髖、膝關節各屈曲90度,再使兩腿外展。若兩膝能同時接觸桌面為陰性;如哪條腿的膝外側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脫位的可能。這是早期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最簡便的檢查方法。有病的那側的腿是不能做到這個姿勢的。這個病的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的,但是治療過程比較麻煩對寶寶而言比較難受,寶寶難受就是媽媽的最大痛苦,所以盡早發現,寶寶所受的痛苦就越少。要寶寶一天23個小時都要帶著那個矯正器的話,怕是媽媽的心都要難過死了但是要記住一點,臀紋不齊是先骻的一個表現,但臀紋不齊不是一定就有先骻這個病。看到寶寶臀紋不齊,不要覺得就一定是先骻,要去有實力的大醫院檢查,做BC確診,最好多去幾家,不要匆忙決定或接受治療。目前已有很多其實不是先骻,但被診斷為先骻的例子了,我不去xx醫院檢查的理由之一也是這個。拍x光的結果不是十分准確,因為寶寶不可能按照標準的姿勢固定不動讓你拍的,稍微動一動這個拍攝數值就不準確。BC的准確些。B超測量先髖有兩個指標:α角和β角。α角是髖臼頂線與基線之間的夾角,用以測量骨性髖臼的凸度。α角小表明骨性髖臼淺。β角是基線與斜線之間的夾角,指示軟骨性髖臼緣對股骨頭附加覆蓋的范圍。在測量結果上,I型正常,α角大於60°β角小於55°;II型骨化延遲,α角介於44°-60°,β角介於55°-77°;III型α角小於43°,β角大於77°;Ⅳ為髖關節完全脫位寶寶的骨骼要到7,8歲才完全發育好,大家媽媽們平時也在家裡可以多做一些有關的寶寶被動操。讓寶寶生長的最好
2、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能跑步嗎
不要長時間劇烈運動,我小時候也有這個毛病,雖然說是治癒了,但是醫生還專是建議我不能穿高跟鞋不然屬以後老了腳會疼。少走長路這些 。
比如說太劇烈的跑啊,跳啊,這些運動還是免去,少走路不要走長了。不是不走少走不要走太長,畢竟以前是脫位過
3、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好了以後不適合做哪些運動
不要長時間劇烈運動,我小時候也有這個毛病,雖然說是治癒了,但是醫生還是建議我不能穿高跟鞋不然以後老了腳會疼。少走長路這些 。
比如說太劇烈的跑啊,跳啊,這些運動還是免去,少走路不要走長了。不是不走少走不要走太長,畢竟以前是脫位過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怎麼處理?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
5、我家的孩子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量下髖臼指數,如果在25度以下,而髖臼包容度在70%以上,那就算治好了,如果不然,則需繼續治療,2歲8個月的孩子年齡不算大,可以考慮繼續保守治療,如果現在做手術的話,實在是太不合人道主義了,想當年我女兒在西安治了一年,也是3周歲拆石膏後發現沒治好,就是因為不想做手術,去了南京康愛醫院又保守治了一年多才治好的,但是現在聽說那個醫院人滿為患,已經不收打過石膏的患兒了,因為打過石膏繼續保守治療恢復的慢,從我女兒治療過程看確實也慢,但是也要看造化,我女兒反正已經治好了,做手術太殘忍了,而且失敗的機率可真不小,我見過好幾例手術失敗的,另外人造的臼也不如自然生長的牢固,容易被身體吸收。這病根本拖延不得,治的越遲療效越差,祝早日康復,希望我給你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6、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一)發病原因 有許多理論闡述的病因,如機械因素、內分泌誘導的關節鬆弛、原發性髖臼發育不良和遺傳因素等。臀位產時有異常屈髖的機械應力,可導致股骨頭後脫位。韌帶鬆弛曾被認為是重要發病因素,妊娠後期母親雌激素分泌增多會使骨盆鬆弛,有利於分娩,也使子宮內胎兒韌帶產生相應鬆弛,在新生兒期較易發生股骨頭脫位。但很難以單一的因素來解釋本病的原因,一般認為遺傳和原發性胚質缺陷對發病可能起重要作用。胎兒的髖關節開始是間質性軟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圓形,然後逐漸變淺,呈半圓形。出生時,髂骨、坐骨及恥骨僅部分融合,髖臼窩極淺,所以分娩時胎兒髖關節有很大的活動幅度,以使胎兒容易通過產道。因此,胎兒在出生前後這段時間內,最容易發生髖關節脫位。若胎兒下肢置於伸直內收位,則股骨頭不易置於髖臼的深處,極易脫位。 (二)發病機制 出生時以關節囊鬆弛為主要病理改變,隨著年齡增大和脫位程度加重,特別是開始行走後,可逐漸出現下列病理變化: 1.關節囊伸長,與髂骨粘連,中部狹窄呈啞鈴狀。 2.髖臼盂唇增厚,開始為外翻,隨行走增多而成內翻。圓韌帶增長變粗,橫韌帶肥厚。髖臼因缺乏股骨頭的正常壓力刺激而發育不良,變淺並呈斜坡狀。 3.股骨頭骨骺發育延遲,甚至發生缺血性壞死。股骨頸前傾角和頸干角增大。 4.股內收肌攣縮,臀肌鬆弛。 5.髂骨翼處形成假臼。骨盆傾斜和代償性脊柱側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