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部一向下彎腰就很疼怎麼辦呢?
醫學上統計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當中會有一次以上腰痛的經驗。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排除內科、婦產科、感染、腫瘤所並發的腰痛,若單純以腰背部肌肉、神經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概略可以分為二種。
一為腰部肌肉肌膜與韌帶的疼痛,這種腰痛常局限於原受傷部位的肌肉,最遠者延伸到臀部或大腿。多數的原因為肌肉拉傷、慢性疲勞造成勞損、肌肉僵硬與纖維化現象。肌肉疼痛的表現若因疲勞多呈酸痛,若因拉傷與挫傷則有腫痛的現象,疼痛的發生多在休息中或休息之後發生,如早上起床酸痛或睡到半夜疼痛而醒過來。一般而言這種腰痛,仍然可如正常人站立或行走,惟獨久坐時或工作勞動過度會開始發生。
另一種腰痛是脊椎或脊髓神經被夾壓所造成的腰腿痛,這種腰痛,多由腰部牽引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趾,多發生於單側,較少雙側同時發生,疼痛的感覺在腰、臀、大腿多呈酸抽痛,在小腿足部多呈疼痛無力或感覺麻木異常的現象,疼痛多發生於行走或站立15分鍾之後,病人必須找個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讓被夾壓的神經根暫時舒緩,若能躺下時症狀迅速解除,原因是脊柱由一個一個脊椎疊堆而成,在兩相鄰脊椎之間側皆有一脊髓神經之分枝脊椎神經延伸而出,又椎間孔空間有固定大小,當我們站立時因地心引力與脊椎後之豎脊肌收縮,若因骨刺或椎間盤凸出等原因,使椎間孔隙變小更會刺激脊椎神經。
尤其在腰部與薦椎之神經最易受到壓迫,以腰薦關節(腰椎五椎與薦椎之間)所伸出之神經最易受到夾壓約占脊椎神經夾壓之70%,出現的症狀除腰腿抽痛在患側小腿與足背外側皆會有表皮神經麻木的感覺異常現象,令腳尖翹起用足跟著地,患者會覺得困難,若是在腰椎四、五椎之神經根被夾壓,足之拇指、第二指部位與脛骨之前面部分出現表皮麻木異常的感覺,令病人抬高足跟踮腳尖時會有困難約佔25%。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則同時兼有以上兩關節脊椎神經夾壓。若在腰三、四椎間之神經被壓迫則患側會有大腿之肌肉痿縮或大腿前側、內側之表皮神經麻木。以上診斷皆可與健側相互比較。
檢查神經跟是否被卡壓可以由以下方法得知,令病人平躺、雙腿伸直、主動把患側下肢直直抬起,達到最高極限。一般人抬腿角度可達到90度直角,最少也大於70度,假若抬腿時會痛或無法提高到標准高度,因抬腿時神經根被牽動會產生疼痛,故無法把腳抬高表示神經根因被夾壓即所謂「直抬腿試驗」。另一方法令病人側卧,患側在上並屈膝收腿,健側在下小腿伸直,醫師觸按患側臀髖關節與坐骨之中間之可摸到坐骨神經,假若神經根被夾壓則被夾壓之坐骨神經會因發炎而與健側對照比較會有明顯疼痛之反映。較簡易之方法是令病人站立,患側之腳踏於椅子上,采這種體位依照上述定位法也可輕易觸按到坐骨神經。
造成第一種腰部肌肉肌膜之疼痛多因驟然之運動、運動過度、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或因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腰椎側彎或前凸,因長期的腰肌不正常的收縮會導致腰部肌肉的僵硬及纖維化,也是慢性腰痛禍首。治療上可採用中草葯(附註1)蒸薰腰部、穴道推拿按摩,取穴大腸俞、小腸俞、腎俞、志室、委中、承山,貼敷青草葯膏(附註2)、電療、艾炙、針刺以緩和肌肉的疲勞與僵硬。配合內服中葯辨證論治有一定之療效。在臨床應用若腰酸背痛氣血虛弱手腳冰冷者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味牛膝、杜仲、骨碎補,婦女有骨質疏鬆可加服龜鹿二仙膠或紫河車粉末,皆有良好的裨益。對腎氣不足者或慢性腰肌勞損者,可用還少丹為主方,隨症狀加減。兼有疼痛劇者,可使用獨活寄生湯與三痹湯,壯實體質者使用疏經活血湯,舒經立安散,若有似類風濕關節炎之發炎發熱症狀可用當歸拈痛湯、桂枝芍葯知母湯。
若是第二種因神經根卡壓的疼痛多由腰椎間盤突出症(HIVD)、腰椎椎體增生症(腰椎骨刺)或腰椎前凸較嚴重程度者所引起,皆是由脊椎神經根所處之椎間孔因突出或增生之組織刺激神經根所致,受刺激神經根會產生發炎腫脹現象,更占據了椎間孔空隙使卡壓更為嚴重。脊椎滑脫是因上下兩椎間後面W型骨架之關節突不穩定而造成椎體向前滑動現象,不但脊椎神經被牽動,嚴重者脊髓腔內之脊髓神經會被上下兩椎之椎孔的造成剪性傷害,可造成下肢萎縮癱瘓及各種神經 夾壓症狀,臨床上脊椎滑脫嚴重度可分為四期,常可經由腰椎X光側位照相明顯看出。
神經夾壓所造成腰痛應先採保守療法可服用中葯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方劑,如血腑逐瘀湯、疏經活血湯加川烏、草烏、乳香、沒葯,但單純內服中葯療效欠佳,應用腰椎牽引拔伸方式,增大椎間孔間隙,在拔伸牽引之前必要有足夠的熱敷、推拿按摩腰部使肌肉柔軟,以免拉傷肌肉而能達到拉開關節間隙的效果。平時穿用緊身帶有支撐條之護腰帶,以有效減輕、分散腰椎的壓力,避免突出及增生組織刺激神經根,當神經根不被刺激,神經根自然消腫椎間孔間隙就會增大,神經之卡壓程度也會減輕。若是較為嚴重的脊椎滑脫則應建議病人開刀治療,開刀之前暫時可使用硬背架,俗稱「鐵衣」,以增加脊椎支持度,但不可腰椎牽引以免增加滑脫程度。
使用護腰帶或硬背架,在站立、行走或坐姿時才需要穿用,若躺著時不必穿戴。假若采保守療法治療達到療效時,應囑咐病人以後不可搬運重物,若又感覺腰腿痛時護腰帶趕緊穿上保護腰部,常可迅速解除腰痛。當持續三個月治療無明顯療效時,並影響生活品質時則考慮外科開刀,脊椎滑脫病人建議開刀治療應是較好的考慮。
附註1
葯洗處方:艾葉5錢、紅花1錢、當歸尾2錢、川芎2錢、海桐皮2錢一同放入水中熬煮,水量不拘,趁熱時用毛巾或取蒸氣薰蒸患部。
附註2
青草膏處方:如意金黃散(天南星2錢半、甘草2錢半、陳皮2半錢、厚朴2錢半、蒼術5錢、大黃1兩5錢、白芷1兩5錢、黃柏1兩5錢、姜黃1兩5錢、天花2兩1錢)共研成粉末備用,使用前加酒、蜂蜜調成黏稠軟膏狀,用薄棉布或厚紙塗抹葯膏厚度約0.3公分貼於患部,每隔6—10小時換一次,消腫、消炎效果良好。
2、如何轉動髖關節?
這種事最好問醫生,每個人情況不同,所要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3、彎腰手碰地腳伸直那運動叫什麼
彎腰手碰地腳伸直那運動叫體前屈。
體前屈是指上體慢慢前屈,雙手伸直向前觸摸到腳的位置的一項運動。能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從而反映軀干、腰、髖等部位關節、肌肉和韌帶的伸展性和柔韌性,改善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
立位體前屈:主要用於測定髖關節及膝關節後側韌帶、肌腱、肌肉的伸展性。測試時,受試者立於測量檯面上,兩腿並立,足尖約分5cm(公分),足尖與固定直尺的測量台台緣齊平,然後上體慢慢前屈,同時雙手臂充分伸直並攏沿直尺盡力下伸。
坐位體前屈:坐在墊上,背及臀部緊靠在垂直面上,兩腿並攏,膝關節保持伸直狀態,腳尖向上,將一個寬50厘米,高30厘米的三面箱體架在雙腿上方,雙手盡量伸直,以虎口握住箱體邊緣;測試時,受試者身體盡量前傾並緩慢推動箱體(虎口要一直緊靠住箱體邊緣)。
通過體前屈能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改善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以及肌肉、韌帶、肌腱的伸展性,而當人們缺乏體育鍛煉,體質下降時,很多都是從柔韌素質的下降開始的。
4、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5、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5)向下彎腰時髖關節滑動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6、,彎腰抬重物時一下子髖關節咔嚓一聲,疼得直接躺在地上幾分鍾沒爬起來,現在好幾天了,那個部位一直在痛
一般抬重物會誘發腰骶椎間盤脫出,脫臼就完全動不了了。建議照腰椎CT。
7、有時蹲下或彎腰時髖關節好象卡住了轉動幾下才能站起來
多長時間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多半是和局部的過度勞累及慢性勞損有關系的,可以應用非甾體及舒筋活血的葯物治療,結合局部熱敷及微波治療,注意休息,減少活動及負重,避免劇烈運動久站久蹲等,應該是可以緩解症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