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外展操治療GrafⅡa型髖關節發育不良分析
原發布者:維普網
中國康復・2015年4月・第3O卷第2期135髖關節外展操治療GrafⅡa型髖關節發育不良分析陳智博,王加寬,管文燕,王玉歡【摘要1目的:分析探討髖關節外展操對GrafⅡa型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兒的治療效果。方法:將GrafIIa型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兒62例7o髖隨機分為干預組34例和對照組28例,對照組僅予以指導使用寬尿布片、騎跨抱等基本健康教育,干預組在此基礎上予以髖關節外展操治療。干預前後檢查髖關節B超,觀察其角和口角的變化。結果:干預2個月後,2組均發現其a角較干預前增加(P<O.05),J3角較干預前降低(P<O.05),且干預組a角增加幅度及口角減少幅度均高於對照組(P<O.05)。結論:髖關節外展操能有效促進GrafⅡa型發育不良髖關節轉化為正常髖關節。【關鍵詞】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外展操;患兒;B超【中圖分類號1R49;R681.1[IX ̄II10.3870/zgkf.2015.02.021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2、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戴外展支架有副作用么?
小孩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在年齡18個月前一半採取保守治療,超過18個月一半都是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也是在為手術做術前准備,保守治療沒有什麼副作用,支架是用來使髖關節保持外展位,說明白點就是讓股骨頭回到髖臼內
3、髖關節術後需要外展護理使用體位墊?
下肢髖關節術後為促進靜脈血液迴流、減輕下肢腫脹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療中時常採用的護理方法之一,且根據治療要求,需要將下肢抬高20cm~30cm,一般是用棉被、枕頭或衣物墊在患者的下肢下,但是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狀態,而且如果所墊之物過高或者過低時,導致患者下肢被過於抬高或過低,影響血液循環效果,患者不舒適。而且單純的下肢抬高墊,使用功能太過單一,無法滿足一些髖關節術後的外展護理。
蒙泰護理髖關節術後外展墊選用的高彈性海綿,其舒適性強,柔軟度高。術後病人休息時意識不清時使用新型外展墊有效維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降低病人術後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經濟支出,恢復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4、髖關節外展需要哪些肌肉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這三條肌肉在人體運動及步態中最重要,如:臀中肌無力時,行走時步態異常,出現「鴨步」。
(1)、 臀中肌 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起於髂骨外側面,止於股骨大轉子。在髖關節外展中作用最強。
(2)、 臀小肌 位於臀中肌深面,其形態、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經分布都與臀中肌相同。起於髂骨外側面、臀前線和臀後線之間,止點於股骨大轉子.
故可將此肌視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鍛煉的基本動作也大致一樣。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內旋;後部使大腿伸和外旋.這兩塊肌肉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鍛煉的基本動作:如單腿站立.可以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4)髖關節外展支架是什麼樣的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
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5、髖關節外展的軸心、固定臂、移動臂在哪裡?
髖關節外展。故地避移動別在哪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