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寶寶因外傷髖關節脫位 手法復合後 多長時間可走路
寶寶3歲了才手術對於治療這個疾病是晚了一點,不知道做的是哪一類
2、髖關節脫位如何診治?
按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後和中心脫位,以後脫位最為常見,佔全部脫位的85%~ 90%。
(1)髖關節前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閉孔下、髂骨下與恥骨下脫位。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X 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③治療復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鍛煉方法同髖關節後脫位。
(2)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按有無合並骨折可以分為5 型。
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無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髖關節後緣有單塊大骨折片;髖臼後緣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塊可大可小;髖臼緣及壁亦有骨折;合並有股骨頭骨折。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明顯外傷史;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X 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③治療。
第1 型的治療:復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 小時內復位完畢。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在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患者搬運到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 ~ 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 周後扶雙拐下地活動。3 個月後可完全負重。
第2 ~ 5 型的治療:考慮到合並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髖關節中心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髖關節中心脫位可分為下列各型。單純性髖臼內側壁骨折(恥骨部分),股骨頭脫出於骨盆腔內可輕可重;後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頭向後方脫出可有可無;髖臼頂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髖臼全部受累。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強大暴力外傷病史;後腹膜間隙內出血甚多,可以出現出血性休克;傷處腫脹、疼痛、活動障礙;大腿上段外側方往往有大血腫;肢體短縮情況取決於股骨頭內陷的程度;合並有腹腔內臟損傷的並不少見;X 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 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概念的了解。
③治療。髖關節中心脫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並腹部內臟損傷,必須及時處理。
第1 型的治療:輕度股骨頭內陷,髖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復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膚牽引以緩解症狀。內移明顯者,需用骨牽引復位,一般牽引4 ~ 6 周。3 個月後方能負重。
髖臼骨折復位不良者,股骨頭不能復位者,同側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開復位,用螺絲釘或特殊鋼板作內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療:這類損傷髖臼損毀明顯,治療比較困難。
一般主張切開復位和合適的內固定。第4 型病例,髖臼損毀嚴重往往發生創傷性骨關節炎,必要時可施行關節融合或全髖置換術。
3、本人18歲 我半年前外傷單純髖關節脫位 現在臀部有些微疼 大腿肌肉感覺酸酸的 這屬於什麼症狀?有什麼好...
先去拍張X片,確定一下損害程度。
你的時間超過半年了,屬於陳舊性脫位,手術解決是最有效,最安全的。
建議你不要耽誤時間,盡早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4、什麼是仰頭型痙攣性斜頸?
痙攣性斜頸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肌張力障礙,屬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病的一種,主要是由於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頸部肌群自發性不自主收縮導致異常的情況或者運動。
痙攣性斜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局灶型肌張力障礙,據調查顯示在歐洲人群中痙攣性斜頸患病率為5.7/10萬,在美國據估算患病率約為40/10萬,全球發病率大約為8.9/10萬,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男女病患比例大約為1/1.2,且痙攣性斜頸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發病高峰年齡段為40~50歲。
痙攣性斜頸在世界范圍內可謂世界難題,屬於神經頑疾。最快的方法就是外科手術類治療手段,這類方法弊端是復發率高,注射肉毒素平均是4-6個月,手術平均1年就會復發,更重要的是這類病症後續如果繼續用外科方法治療,效果越來越差。
經年來採用藏醫藏葯及藏醫霍脈療法治療痙攣性斜頸效果得到醫學界得肯定,其中奧秘可能和藏葯善治神經症有關(藏醫辯證基礎是黑脈和白脈,黑脈血液循環系統,白脈是神經系統)。
痙攣性斜頸因頸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縮而主要表現為頭頸部的運動增多及姿勢異常,以及頭頸部不自主地扭轉、側傾、前屈和後仰,常為不同運動方向、不同程度的組合。根據頭部主要的位置和運動方向可將痙攣性斜頸分為4型:
1、側傾型斜頸
表現為頸部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頭部向軀體左側或右側傾斜,重者耳部、顳部與肩膀靠近,多有同側肩膀上抬現象。涉及肌群:屈向側的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頸夾肌、肩胛提肌。
2、後仰型斜頸
精神調養方面,應使自己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郁,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3、前驅型斜頸
表現為頸部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頭部向胸前屈曲。涉及肌群:雙側胸鎖乳突肌、前斜角肌。
4、旋轉型斜頸
表現為頸部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頭向軀體一側旋轉,根據肌肉收縮情況又可分為頸肌痙攣和陣攣兩種。涉及肌群:面部旋向側的頭夾肌、頸夾肌、對側胸鎖乳突肌。
痙攣性斜頸與其他錐體外系疾病一樣,臨床表現在早晨起床時較輕,緊張、沖動或勞動,行走時或各種身體器官受到刺激時症狀加重,安靜時症狀減輕,入睡後症狀消失。清醒時患者常用手自行扶正頭部,症狀逐漸明顯時,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狀態。長期的頭部異常運動,可以表現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對側各拮抗肌肉處於弛張、廢用狀態,以至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縮。輕型患者可無肌痛,重症患者常有嚴重肌痛。少數病人還伴有震顫,偶有病人出現發音,吞咽障礙。
痙攣性斜頸危害
1、伴發畸形:可檢查有無髖關節脫位、頸椎椎骨畸形等。
2、視力障礙:因斜頸引起雙眼不在同一水平位上,易產生視力疲勞而影響視力。
3、頸椎側凸:主要是由於頭頸旋向健側,因而引起向健側的代償性側凸。
4、患側眼睛下降: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來的水平狀向下方移位,而健側眼睛則上升。
5、雙側顏面變形:由於頭部旋轉,致雙側面孔大小不一,健側豐滿呈圓形,患側則狹而平板。
痙攣性斜頸注意事項飲食適宜:
1:宜吃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c的蔬菜。
2:宜吃含有鐵鈣的水果。
3:宜吃菌類。
飲食禁忌:
1:忌吃海鮮。
2:忌吃油炸食物。
3:忌吃腌制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