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困難性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困難性

發布時間:2020-04-17 21:28:59

1、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

<

2、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年齡多大?---直接關繫到手術的術式,比如是生物性關節,還是骨水泥型,是半髖置換還是全髖置換。當然也可以雙側同期置換。一般情況下,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CFH要全髖置換,至於手術技術:基本上成熟了,但有很大差別,引用骨科學術會議上一位很牛的專家的話:「全髖手術誰都能做,但你做的關節只能用10年,我做的能用15年,20年,你說水平有差距嗎?」。國產關節的壽命是10-15年,進口的不超過25年,因此,年輕型的置換指征嚴格,一般地講65歲以上患者,或者預期壽命10年以上,應行全髖置換。我所在的地區醫療保險可以報銷55%的總費用(包括材料),但進口假體的報銷率較低。

3、全髖關節置換術

可以理解你的擔心,現在不靠 譜的多啊!比如說一個醫院,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呢,幫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後期的功 能 鍛 煉和 康 復 保 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主 張治 療與功 能 鍛 煉同時進行,避免 愈 後並 發 症,配 合 正 確的功 能 活 動,形成一個良 好的生活習慣,康 復 後的保 健 至 關 重 要

4、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並發症

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主動與患者交談,觀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及時採取相應疏導和心理幫助,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介紹手術醫師的臨床經驗及技術水平,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介紹相同病例術後恢復良好的患者情況,增加患者的信心,介紹手術的大致過程及配合方法。告訴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不利於疾病的恢復。另外還應讓患者了解手術只是治療過程的第一步,術後需積極有效的康復鍛煉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2 術前檢查和准備 了解患者術前用葯史,有無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激素葯物,停用激素者是否超過2年。術前做好心、肺、肝、腎功能檢查,了解患者心、肺、肝、腎的功能,測凝血、出血時間。術前1天做好配血及術區皮膚的准備,不可傷及皮膚。還應教會患者如何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術後在床上排便困難。術前晚應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囑患者保證良好的睡眠,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安定2片口服促進睡眠。

3 術後護理

3.1 一般護理 術後床邊備好氧氣、監護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傷口敷料的滲血情況,傷口負壓引流量、性質、保證其引流通暢有效,術後抬高患肢15~20°,樣有利於患者靜脈、淋巴迴流防止或減輕術後腫脹。應用自控鎮痛泵者觀察其效果,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應激反應,確保患者身心處於較舒適的狀態,以利於術後恢復。穿矯正鞋以防患肢內收、外旋,有利於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關節脫位。

3.2 引流管的護理 術後患肢傷口處一般留置2根引流管,外端接負壓吸引器,它可將關節腔中的淤血吸出體外。24~48h後引流量明顯減少即可拔除。在此期間活動時不要讓引流管打折、受壓、扭曲、脫出等。引流期間保持引流通暢和負壓狀態,必要時擠壓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暢而造成感染。如引流液驟減,患者主訴傷口腫痛需及時查找原因查看負壓引流是否通暢,觀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環。如患者自覺患肢有麻木感、疼痛、感覺減退等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3.3 講解並示範術後功能鍛煉的方法

(1)正確的翻身方法:首先告知病人術後翻身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認識使其主動配合。手術當日可以向患側15~20°翻身,身下墊軟枕。為避免他人翻身帶來的疼痛與不適,可以囑患者健側下肢屈曲,利用患者健側足部及雙肘的力量支撐床鋪,腰部稍用力使身體(臀部)上抬以助減壓或用雙手墊在臀下並按摩臀部,以防止臀部皮膚長期受壓造成皮膚破損的發生。另外,還應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術後第一日可將床頭抬高10~20°,鼓勵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如上肢運動、踝關節背伸、跖曲練習。

(2)術後2~3天疼痛緩解後指導患者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未固定關節的活動,拔除引流管拍攝X線片後結合病人的全身情況在床位醫生的指導下開始康復鍛煉。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以患者無不適感為宜。

床上練習:髖、膝關節屈伸練習,每日2~3次,每次15~20min,注意屈髖不能大於90°。要正確搬運患者,保護患側髖部,始終保持對患肢外展中立位,4周內禁止向患側側卧,4周後向患側側卧時,兩腿之間應夾40cm厚的棉枕,避免髖關節內收。在使用坐便器時應首先使床頭抬高30°左右,使髖關節稍成屈膝位,下肢外展,內旋的基礎上將坐便器送入,注意保護患側髖關節。

立位行走練習:據手術及患者恢復情況而不同,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肢,術中無植骨、骨折等情況,術後3~5天即可扶起藉助行器並需在旁給予協助下床活動,指導患者上下床,下床行走時保持兩腿分開,雙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動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助行器支撐身體的重量。患肢邁向前一小步。繼續向前移動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與患側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復上述動作。在轉彎時應以健側為支點,患側向健側轉動,逐步移動患肢完成轉彎動作,以避免患肢過度外旋。在活動中護士應在旁協助並觀察患者面色、呼吸、脈搏,以防止發生意外。

3.4 防止並發症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人體較大的重建手術,術後易發生多種並發症,本組就有1例出現患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為防止並發症的發生,術後制定並執行全面細致的護理計劃。

(1)為防止人工髖關節的脫位,除嚴格控制患者的體位、正確搬運患者、指導並協助患者翻身外,術前應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放置坐便器的方法,充分做好術前指導,講明術後的注意事項,並讓患者掌握,配合治療和護理,加強自護知識指導,提高自理能力。正確早期功能鍛煉,開始走路後的一段時間用小步走,以避免髖關節大幅度伸展。從輪椅或坐便器起立時,要兩腳叉開,張開雙膝,挺胸,不至於上半身向前倒下,以上肢負擔體重慢慢起身。

(2)為防術後切口感染術前須嚴格做好皮膚准備。預防笥應用抗生素,注意攝取平衡飲食,提高機體抵抗力。術後嚴密觀察切口負壓引流情況及傷口敷料的滲血情況。加強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葯。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較常見的並發症之一。深靜脈血栓形成三大因素是:靜脈內皮損傷、血流狀態的改變、血液高凝狀態。由於術中大量異體庫存血的輸入及術後卧床制動,使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增高。為防止這一並發症的發生,術中用血應盡可能輸入新鮮血。術後預防性應用活血化瘀葯物,按摩肢體、早期進行踝關節的背伸和跖曲運動,動態觀察患肢腫脹情況,注意生命體征變化,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觀察患肢腫脹及感覺的變化並做好記錄交接班。如患肢腫脹明顯、疼痛加劇時要及時通知醫生,採取相應措施。本組1例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由於發現及時、經積極的溶栓治療、使用肝素鈉後很快得到緩解。

出院指導:出院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出院後有關事項,將有關資料交給患者或家屬,並告知復診時間及日常生活、鍛煉中的注意事項:(1)遵醫囑繼續進行功能鍛煉且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活動過度引起肢體腫痛,注意患肢不做盤腿動作。(2)術後3個月內不彎腰系鞋帶,不做下蹲動作,不坐矮板凳。穿襪子時要在伸髖屈膝後進行,保持患肢屈髖不大於90°。(3)鼓勵患者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續睡眠應達到6~8h,遵醫囑按時服葯,告訴患者如有異常及時來院就診。

參考資料: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medicalpractice/0603/2006-08-20-239357.shtml

5、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多少錢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將人工假體,包含股骨部分和髖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絲釘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以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建議還是到正規大醫院骨科及時進行手術,費用估計5-10萬吧。

6、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7、請問,全髖和半髖有什麼區別嗎?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要更換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把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

8、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9、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是什麼原因?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常見的用於治療股骨頭壞死晚期的一種手術方式,技術非常成熟,成功率高。有些患者在術後出現疼痛問題,通過追查病史、物理檢查可以確定引起疼痛的原因,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 一、內在原因 首先應查看是否存在以下醫源性原因: (1)無菌性松動,人工關節因撞擊或固定不穩引起松動。 (2)大腿疼痛-股骨幹假體頂端疼痛,假體周圍有骨折發生。 (3)感染。 (4)滑囊炎 二、其它疾病 排除上述醫源性問題,要懷疑是否為其它疾病引起的疼痛。 1、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是最常見的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疾病之一,需認真鑒別診斷。這部分病例中髖關節活動障礙應該是無痛的,但是偶而合並的椎管狹窄,在全髖置換術後逐漸增加病人的活動度後才會被發現。但是這樣的疼痛具有不同於術前的疼痛特徵。 2、其他退變性脊柱炎症或骶髂關節問題,能根據詳細的病史和檢查鑒別,也可以通過CT或MRI檢查證實。 通過上面的介紹患者應該了解,髖關節置換術後出現疼痛症狀,應從兩方面查找病因,如果是內在原因,一定要及時解決,以免影響手術效果,如果是其它疾病引起的,說明手術做的很成功,可以通過其它方法對症治療。關節置換後能維持多長時間? 關節置換後的護理注意事項

與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困難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