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髖關節鏡手術,術後在康復上應該注意什麼?
上海優復門診提示您:髖關節術後要注意休息,不可劇烈運動,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鈣多的食物,盡量不要吸煙與喝酒。
2、冰敷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不宜冰敷的部位到底有哪些?
冰消散熱量,收縮血管孔,經常用於發燒,發熱,熬夜,減少黑眼圈,拔除和浮腫,拔牙和輕度燒傷後可能引起腫脹和疼痛。
如果使用冰塊,請注意以下幾點:時機。高溫時:如果高於攝氏38.5度,它可能會凍結。受傷後:在急性期24小時內使用冰塊,在急性期和慢性期48小時後熱敷。部分。頭和頭:不能在一起。對於高燒患者,在大血管的前額,頸部,腋窩和腹股溝處使用冰袋。在枕頭,耳朵,陰囊等的後面:避免結冰,以防凍傷。腹部:不適合用冰預防腸道痙攣或腹瀉。冠心病伴高熱:應通過腳冰避免心絞痛,以防止暫時性冠狀動脈收縮。
最初使用時間冰引起的生理效應是血管收縮,其次是缺血效應,從而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因此,冰塊不宜過長!高溫時:冰適合放置30分鍾。測量體溫時,有必要在除冰30分鍾後進行精確測量。運動損傷後:冰時間取決於冰的溫度。如果冰袋的溫度超過15攝氏度,則可以放冰30分鍾以上;如果冰袋的溫度低於5攝氏度,則不應超過10分鍾。冰敷40至60分鍾。眼睛:時間不宜過長或不勤快,每10分鍾為宜。
提示:冰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最好打包一個袋子或毛巾以防凍傷。特殊人群不應凍結。老人,腫脹,心臟病,感冒綜合症不足,孕婦等
3、髖關節痛的表現是什麼?
第一、最直接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髖關節甚至包括髖關節周圍出現疼痛的症狀。一般來說,在髖關節炎初期,疼痛的程度還是比較輕的,疼痛感沒有那麼明顯,只是在活動之後才會出現輕度的疼痛,所以很多人在初期的時候往往會因此而忽略對髖關節炎的治療和護理,導致炎症加重。病情加重之後疼痛感也隨著加重,很多時候可能會疼到睡不著覺,而且疼痛的范圍可能會延續到大腿部和腰部。
第二、可能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活動。髖關節出現炎症,表示髖關節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所以患者髖關節的伸展、彎屈等活動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正常人的活動范圍小很多,甚至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行走。因為髖關節是上軀體帶動下肢體的運動,受損之後可能沒有足夠的能力帶動下肢體,而且在髖關節活動的時候會相互摩擦,引起疼痛,阻礙患者的行走。
第三、還可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雙下肢體不一樣長。這是因為髖關節出現炎症之後,髖關節之間的間隙會變小,受損的髖關節所在的下肢可能就會往上移位,造成雙下肢不等長的情況。如果患者的髖關節的股骨有明顯的磨損現象的話,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肢體縮短的症狀。
4、髖關節得了骨化肌爐,手術後還可冰敷嗎。有沒有幫忙。。。
?
5、股骨頸骨折做的內固定手術已經三個半月,現在不知道該如何功能鍛煉,求指教!今年25歲!
發表時間:2010-06-05 發表者:呂錚 (訪問人次:2044)
1.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且骨骼斷端的連接尚較為脆弱。故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呂錚
髖關節外展中立位放置患肢:避免髖內收動作(交叉腿等)!平卧時雙腿之間墊枕頭,使雙腿不能並攏。不得向患側翻身!向健側翻身時應保護患腿,使其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髖稍外展位!側卧後雙腿之間墊高枕頭,使患腿保持髖稍外展位!
不得過多行走!行走中扶雙拐,患腿絕對不得受力負重!更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
術後患肢擺放於伸直位,可用枕頭墊於腿下,以抬高患肢預防腫脹。
(1)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及踝關節,如可能,即開始踝泵練習:通過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迴流。5分/組,1組/小時。此練習對於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2)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大於300次/日。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3)術後3天:開始CPM練習
CPM,2次/日,30分鍾/次,練習後即刻冰敷30 分鍾(角度在無或微痛情況下逐漸增大)由醫務人員指導完成。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髖關節外展中立位!
活動度等關節有活動的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時(站立、行走後)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3-5次/日。
2. 初期:(2—4周)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髖關節屈曲角度未達到90°前,絕對禁止正常姿勢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開始直抬腿肌力練習:
10—20次/組,1—2組/日。
(2)開始主動關節屈伸練習(在無或微痛及骨折穩定的前提下):
主動髖屈伸練習: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髖,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見附錄1—圖13。
(3)加大CPM練習角度:
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4)開始下地扶拐行走:如無痛,患腿可部分負重(小於1/4體重),注意保護!不得摔倒!
3. 中期:(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逐步嘗試患腿負重改善步態。通過X光檢查確定是否可以開始負重!
(1)負重及平衡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負重及平衡:
隨骨折癒合的牢固程度,負重由:1/4體重-1/3體重-1/2體重-2/3體重-4/5體重-100%體重逐漸過渡。可在平板健康稱上讓患腿負重,以明確部分體重負重的感覺。逐漸至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
(2)繼續加強關節活動度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在髖關節感到疼痛處保持5-10分/次,1-2次/日。
(3)有條件可以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輕負荷至大負荷,並逐漸減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次,2次/日。
(4)開始腿部肌力練習
後抬腿練習:
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2-3次練習/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抗阻伸膝練習:
以沙袋或皮筋為負荷在髖關節無痛的活動范圍內進行。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5)提踵練習:2分/次,休息5秒,3-5次/組,2-3組/日。
4. 後期:(4個月—6個月)
目的: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如骨折完全癒合,並具備足夠牢固程度,即可開始以下練習。
(1)靜蹲練習:
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2)跨步練習:
向前跨步 向後跨步 向側跨步
包括前後、側向跨步練習,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3)患側單腿蹲起練習:
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股骨頸骨折康復方案(脛骨結節骨牽引保守治療)
1. 固定期:骨牽引階段(根據骨折斷端癒合情況約8-10周不等)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等長肌力練習。
(1)活動足趾及踝關節,如疼痛允許,即開始踝泵練習。
通過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迴流。5分/組,1組/小時。此練習對於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2)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
即大腿前方及後方肌肉的綳勁及放鬆。練習時必須確保牽引的位置,不能移動肢體,不能產生膝關節屈伸動作。大於300次/日。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2. 早期:骨牽引拆除後
目的:開始膝及髖關節活動度練習,開始肌力練習。
髖關節屈曲角度未達到90°前,絕對禁止正常姿勢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開始直抬腿肌力練習:
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2)開始主動關節屈伸練習:
在無或微痛及骨折穩定的前提下,動作幅度在剛開始練習時無法達到圖解中角度,角度必須逐漸增加。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髖,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3)有條件可以使用CPM練習角度:
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4)開始下地扶拐行走:
如無痛,患腿可部分負重(小於1/4體重),注意保護!不得摔倒!
3. 中期:通過X光檢查確定是否可以開始負重後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逐步嘗試患腿負重改善步態。
(1)負重及平衡練習:
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負重由:1/4體重至1/3體重至1/2體重至2/3體重至4/5體重至100%體重逐漸過渡。5分/次,2-3次/日。
(2)繼續加強關節活動度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在髖關節感到疼痛處保持5-10分/次,1-2次/日。
如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車練習,輕負荷至大負荷,並逐漸減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次,2次/日。
(3)開始腿部肌力練習:
後抬腿練習:
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厘米為1次,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2-3次練習/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並逐漸過渡至「立位抗阻屈膝」。
抗阻伸膝練習:
以沙袋或皮筋為負荷在髖關節無痛的活動范圍內進行。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提踵練習:
2分/次,休息5秒,3-5次/組,2-3組/日。
4. 後期:骨折完全癒合,並具備足夠牢固程度,即可開始以下練習。
目的: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
(1)靜蹲練習
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始終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2)跨步練習
包括前後、側向跨步練習,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3)患側單腿蹲起練習
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股四頭肌(1)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全腳掌著地,上體挺直,然後曲膝下蹲至不能再低時,慢慢用力立起,立起時,兩手分別按於大腿中上部,施以適當壓力,至兩腿和身體完全伸直時,使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極力收縮緊張,稍停,放鬆肌肉下蹲重做。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15-20次為1組,可重復練3-4組。也可在頸後肩上負重來做。(2)半蹲。兩足開立與肩同寬。曲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兩手自然擱在兩腿上,上體成挺胸直腰半蹲姿勢。用這種姿勢保持片刻。至腿部肌肉酸脹不能支持時,立起休息數秒鍾,然後重新做。半蹲過程中,可自由呼吸。根據本人體力,自行規定所練次數。
腓腸肌、比目魚肌。練法於鍛煉股四頭肌相同,但改用足尖站立。兩手可扶在牆上或椅背上。下蹲起立後,使小腿後面的腓腸、比目魚肌極力收縮緊張,稍停,還原重做。練10-15次為1組,可重復練3-4組。
本文(包括:頸部徒手鍛練法、臂部徒手鍛煉法、胸大肌徒手鍛煉法、腹部徒手鍛練法、腿部徒手鍛煉法)所規定的每個鍛煉動作的練習次數和組數僅供參考。初練者應根據本人的具體情況增減。練習一個階段。體力增加後,應加大運動量。
6、冰敷具有降溫、 止痛、 止血、 減輕炎症水腫和滲出的目的,那麼適應症有哪些?
可以用冰塊進行降溫,可以很好的護理高熱病人。
7、冰敷是冷療的一種治療方法,什麼是冰敷?
通過低溫作用於皮膚和深層組織,以達到減少出血、減輕炎症,緩解腫脹和疼痛的目作用
8、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