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臂上動脈髖關節

臂上動脈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1-05-21 08:58:05

1、症狀:左手背紅腫 無力 左腿不靈活 跛行 請教高醫!!!

股骨頭小頭壞死

什麼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骨壞死的一種。骨壞死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滋養血管受損,進一步導致骨質的缺血、變性、壞死。股骨頭壞死也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局部血運不良,從而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這種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31-60歲最多,無性別差異,開始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關節的隱痛、鈍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髖關節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若治療不及時,也可導致終身殘疾。

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情況如何?

自1888年世界醫學界首次認識股骨頭壞死這一疾病至今,股骨頭壞死已由少見病轉變為多發病、常見病。尤其是激素的問世及其廣泛應用以來,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加之交通工具變革後交通事故的增多,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均使得該病患者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約3000萬人,我國約有400萬人。最新的調查表明,該病的發生無明顯性別差異,任何年齡均可患病,而有過激素應用史、髖部外傷史、酗酒史、相關疾病史者發病的機率明顯增多。

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 一種是由於患者病情不得已,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另一種是由於某些醫者或患者本人長期誤用激素治療。

(2)長期大量飲酒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交往日益頻繁,長期大量的飲酒有時也在所難免,而嗜酒者則對酒情有獨鍾,喝起酒來沒有節制。

(3)有過髖部外傷史者。 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交通工具日新月異,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生活、工作、運動中不慎而造成的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無骨折脫位的髖部外傷均可造成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到損傷,為以後的股骨頭壞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其中以股骨頸骨折並發股骨頭壞死者最為多見,約佔到該類骨折的30%.(4)其他。 潛水、飛行人員、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需接受放療者、燒傷後、血紅蛋白病等,也是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是什麼?

(一)創傷性。 由於髖部外傷後,股骨頭或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既沒有骨折,又沒有脫位的支血管損傷,均可造成股骨頭局部缺血,進一步發展為壞死。

(二)非創傷性。

(1)長期或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佔43%.(2)酒精中毒。

(3)減壓病。 潛水、飛行人員在高壓情況下,血液和組織中溶解的氮增加,環境壓力降低時,已溶解的超量氮需逐漸經由肺部排出,若壓力降低過快,氮氣來不及排出,即在體內游離出來,形成氣泡,產生氣體栓塞,氣體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阻,股骨頭局部血供變差,缺血壞死。

(4)其他。 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肥胖症、痛風、放射治療、燒傷後,也可造成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有何臨床表現?

股骨頭壞死以髖關節疼痛,跛行為主要臨床表現。疼痛多呈漸進性。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表現。疼痛多呈漸進性。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是在拍攝CT片或X線片是發現的,也可以最先出現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在髖部又以內收肌痛(腿根痛)出現較早。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如雙側病變可出現交替性疼痛。疼痛常因久站、外行而加重,服用止痛劑、卧床休息後可以減輕,患者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外展和內旋受限為主,所以患者可表現為不能盤腿,上、下自行車困難,一旦騎上後,騎自行車尚可,嚴重的患者髖關節屈伸也受限,表現為不能下蹲,彎腰時不便,大便時需藉助坐便器。此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引起嚴重殘廢而喪失勞動能力。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類型有哪些?

(1)損傷淤滯型。 外傷史或過度活動史,髖部疼痛由輕而重,有時呈刺痛,拒按,向膝部放射,輕度跛行。舌紫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2)氣滯血淤型。 無外傷史,服用激素類或消炎鎮痛類葯物後發病,髖部刺痛,痛有定處,時輕時重,夜間加重,痛有定處,時輕時重,夜間中重,跛行,知南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弦。

(3)寒濕陰滯型。 髖部持續性重著疼痛,患肢冰涼,得熱痛減,畏寒怕冷。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緩或沉遲。

(4)經絡痹阻型。 髖部疼痛向膝部放射,患肢麻木,肌膚不仁,筋脈拘急。舌質淡紅,略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緊。

(5)肝腎虧虛型。 髖部疼痛,下肢乏力,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精神萎靡不振,關節屈伸不利。舌淡紅苔薄或少苔,脈沉細無力。

(6)氣血兩虛型。 髖部疼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差,氣短懶言,舌淡白,苔薄,脈虛細無力。

(7)筋骨萎弱型。 髖部酸楚不適,下肢萎弱無力,跛行,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無力。

股骨頭壞死如何分期?

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方法較多,70年代Ficat提出成人股骨壞死的四期分法,Marcus也提出四期六型分期法,但多局限於臨床症狀和X線改變,對於早期診斷有一定局限性。可根據長期臨床觀察總結,以臨床、X線片、CT、ECT、MRI為依據,提出綜合分期法,此法能早期發現可疑病例,並有利於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及對疾病預後的估計。

Ⅰ期:臨床表現,髖膝關節進行性疼痛,髖關節活動輕度受限,X線表現,股骨頭外觀正常,軟骨、骨小梁結構稍模糊,或呈斑點狀骨質疏鬆,CT、股骨頭中部骨小梁輕度增粗,呈星狀結構,向股骨頭軟同部放射狀或偽足樣分支排列,軟骨下區可見部分小的囊性改變,ECT有早期濃集,動脈血供低,MRI示低信號,異常改變。

Ⅱ期:髖關節疼痛為主,外展內旋輕度受限,X線表現為軟骨下囊性變,骨組織有破壞與疏鬆交織現象,也可見軟骨區半月形透亮區,稱為"新月征",CT下可見頭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人改變。軟肌下骨髓腕部分骨小梁硬化改變。軟骨下骨髓腔內0.5cm以上囊性變,ECT表現為靜息相呈大塊"熱區"(鬱血)或大塊"冷區"(缺血),並有冷熱交雜的中間階段,MRI,大塊低信號區。

Ⅲ期:髖膝疼痛加重,負重耐力下降,跛行。X線表現軟骨下微型骨折,部分骨小梁連續性中斷,股骨頭外上方負重區塌陷變平或軟骨下有碎骨片,CT表現為股骨頭內骨小梁紊亂,囊性變區擴大,骨質碎裂,股骨頭變形,部分區域增生硬化,髖臼骨質增生,ECT和MRI表現比Ⅱ期更明顯。

Ⅳ期:髖關節活動受限,嚴重者行走困難,或喪失勞動能力,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扁平塌陷畸形,髖臼緣增生變形,呈骨關節炎改變,CT表現股骨頭輪廓畸形,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硬化和囊變相交融,骨結構碎裂等。ECT表現出局部濃集於臼頭交界處,血池相斜率降低,MRI低信號區比Ⅱ、 Ⅲ期更明顯。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外治療法有哪些?

我們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中醫外治方法:(1)按摩療法。按摩療法對股骨頭壞死患者可以起到松解粘連、促進血運、改善功能、減輕疼痛、疏通骨絡、調整陰陽等作用。按摩方法包括揉、捏、推、擠、旋轉、搖晃、撥絡、擊打等,並注意不粗暴、不過度、不增加新的損傷。

(2)中葯滲透療法:選用具有透骨通絡作用的中葯經特殊工藝製成導入液,用生物電信號將中葯的有效成分通過穴位導入股骨頭內,起到促進死骨吸收,新骨生成,進而達到使股骨頭壞死修復作用。

(3)中葯敷貼:用幾十味中葯精製成和骨膏,用透皮吸收成分敷於股骨頭壞死周圍,經腧穴、孔道、腠理將中葯吸收到股骨頭部而起作用。

(4)中葯浴洗法:中葯浴療法安全可靠,效果顯著,治療骨壞死獨具優勢,根據壞死部位選用不同配方,將其煎製成溶液後或泡洗或熏洗。

股骨頭壞死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股骨頭壞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與醫生配合,並需注意以下事項:(1)必須堅持按療程治療,不能半途而廢,也不能時斷時續。

(2)治療過程不能濫用其它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葯物和手段。

(3)治療過程中不能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它影響療效的葯物,慎用抗炎鎮痛葯。

(4)不能飲酒、吸煙,不吃過於油膩食物。

(5)防止扭傷,跌傷及過度勞累,適當減少夫妻生活,並避免粗暴動作。

(6)堅持減少負重到骨修復正常。

(7)按治療階段逐漸進行功能鍛煉,模造髖關節。

(8)對骨修復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不必過於頻繁復查X線片或CT,因為即使病情好轉,X線片上也不會在短期內有變化。一般主張,3-6個月拍片一次為宜。

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原則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目的是防止組織粘連、肌肉萎縮、關節僵直、改善患病關節的功能狀態,重塑壞死的股骨頭,功能鍛煉應遵循如下原則:(1)功能鍛煉要在接受治療並使病情穩定後,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否則會加重股骨頭的破壞。

(2)功能鍛煉需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3)功能鍛煉中出現磨擦音或骨片交鎖,輕微疼痛,均屬正常反應,稍事休息就會緩解;但如果疼痛劇烈,則應適當減少活動數和活動幅度。

(4)功能鍛煉動作不能粗暴,應以主動鍛煉為主,他人幫助或被動鍛煉為輔。

(5)崩解型股骨頭壞死或股骨頭壞死出現斷裂帶的患者須扶拐杖行走練功,活動中應避免突然的旋轉動作,防止股骨頭及髖臼出現扭矩或剪切力,待斷裂帶修復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練功。

股骨頭缺血的自我鍛煉法?

隨著人類飲食生活質量的改變,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醫學發展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難治之症。此病屬於中醫的「骨蝕」、「骨瘺」、「髖骨痹」等范疇。其成因是體弱腎虛、痰瘀內阻、創傷勞損、復感風寒、濕邪侵入筋骨所致。主要症狀為髖關節疼痛、跛足、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中醫中葯補腎壯骨、活血化瘀等法的治療基礎上,少負重,多鍛煉,才能治癒快、效果好。

現介紹自我鍛煉法:

1、雙手捶腰法:雙手空拳交替捶擊腰眼部200次(站立或平坐均可),此法能補腎壯骨充髓等。

2、病人坐床上,雙腿平伸,全身放鬆,雙手空拳叩擊髖關節5分鍾。手法先輕後重,再由重至輕收功。此法能松解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血液循環。

3、仰卧床上,雙腿慢慢上抬到極限,再用力做雙腳尖背屈動作12次。此法能增加髖關節後側及雙下肢後側的肌肉筋膜的彈性。

4、雙腿開合交叉動作:雙下肢上抬到極限,再左右用力分開,然後再合並交叉,反復做12次。此法能伸展大腿內側肌肉群。

5、左側卧身,以左肘和右手為支點著床上,用力上抬右下肢到極限,做12次。然後再做右側卧身,同樣方法上抬左下肢12次。此法可松解髖關節外側肌群。

6、在腰骶部墊一10CM厚的棉墊,然後上抬右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動作12次,慢慢放下右下肢,再用向樣方法做左下肢12次,休息片刻,同時抬起雙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8次,可松解腰骶關節和髖關節的粘連。

7、雙腿抬起做空中蹬車動作20次。可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與舒張12次。

8、准備2把椅子放在身體左右兩側,以雙肘關節為支點放在椅子上,左腿在前,膝、髖關節均呈角900角,右腿後伸,右腳尖著地用力伸到極限,再用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臂上舉過頭,盡量後伸到極限,為時5秒鍾。 用同樣方法再做對側,可拉伸腹股溝部肌肉韌帶,促進髖關節前面血液循環。

9、雙手撐在小椅上為支點,雙腳左右分開伸到極限,為時1分鍾,此法可伸展內收肌,改善股骨頭供血。

以上功法堅持每天做兩遍,可增加全身機能代謝,促進髖關節和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肌肉血管的痙攣,降低血管阻力,能改善股骨頭缺血、缺氧狀況以及代謝產物的排泄,加速病情恢復。

試論按摩配合斜扳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破壞,導致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該病較為多見,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共收冶本病患者19例,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姓4例;公務員3例。司機7例,個體戶2例,工人2例,教師3例,農民2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者7例。雙側壞死者12例;早、中期患者16例,股骨頭塌陷者3例,單純壞死者9例,合並腰椎者10例。

2、病因病機:該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2.1 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葯物,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肪中沉積,造成高血脂症,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液的血管壁上,出現脂肪栓塞,引起血管梗阻,或是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及血管有炎症,特別是在膠原性疾患中,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及骨壞死。長期服用激素葯物還可引起骨質疏鬆,導致股骨頭塌陷。

2.2 局部閉合性外傷:局部外傷後,軟骨破裂、撕脫,骨頭表面充血水腫,癒合後疤痕組織形成,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2.3 過度飲酒:過量欽酒引起機體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出現骨的硬化病變。另外,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性高血脂症,合並血液凝固性改變,可使血管堵塞,造成骨缺血壞死。

2.4 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患):在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損害血管壁,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潛水員、登山員,股骨頭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直接影響其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臨床表現:早期臨床症狀不甚明顯,多在拍照X線片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外傷後,患者髖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性加劇;雙側患者可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劇,仰卧時內收外展困難,行走時,依賴助行器。

4、血液循環特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源於腹主動脈,腹主動脈下行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續接骼外動脈,在腹股溝處分為股深動肪(分為旋骨內、外側動脈)和股淺動脈,它行向後內下方,分支營養大腿諸肌。具體說,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有3個來源:4.1股圓韌帶的小凹動脈。它只供應股骨頭少量血液,局限於股骨頭後凹窩部。

4.2股骨乾的滋養動脈升支,對股骨頸的血液供應很少。

4.3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滑膜反折處,分成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後外側動脈、干骺端上、下側動脈,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的4/5—2/3地區,旋股外側動脈的供血量要比旋股內側動脈少。旋骨內、外動脈的分支在股骨頸基底組成一個動脈迂環,有人認為,旋骨內側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乏血性而壞死的主要因素。

5、治療: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按摩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若雙側患者應分別處理)雙手掌沿腰部脊柱兩側推至骶骨,然後分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遍,單掌摩揉以上路線5-7分鍾,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搓擦八寮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度,晃拔臂部肌肉,拇指靜壓環跳,拇指橫拔承扶,拿揉大腿後肌群。

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醫者立於患者後側,以股骨頭為圓心作環形摩法(有鑽孔者,應放大圓點),以局部有溫熱滲透感為度,接著用掌根叩擊5-7遍,股骨頭塌陷者慎用,拇指彈拔股骨大轉子與髂前上棘的連線3-5遍。

仰卧位:醫者立於患側,摩揉小腹點按天樞、大橫,由膝關節處向心推大腿前側、外側至骨盆上緣,拿揉大腿前外側肌群,點壓股動脈走行路線,壓放氣沖,反復點按天樞、大橫穴,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者在手掌根揉拔患者大腿內收肌群,各心推5-7下,掌心點壓血海,然後用手掌推、揉、摩內收肌群。

斜扳斜牽法:患者仰卧自製牽引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關節,連接器連接踝套與牽引墜,使病人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柄,讓床面在床體上傾斜上升30-600度,牽引力度應根據患者病情而定,極限量60KG,牽引時間第次30-40分鍾。

6 、療效評判6.1療效標准:痊癒為患肢症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顯效為患肢症狀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有不同程度障礙,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好轉為患肢症狀基本消失,活動范圍有不程度改善,X線片得查有新骨組織顯現;無效為治療前後症狀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本組病例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約需2-3個療程。 痊癒8例,42.1%;顯效4例,佔21%;好轉5例,佔26.3%;無效2例,佔10.5%,總有效率89.4%. 7、典型病例:劉某,男47歲。4個月前下車時不慎跌倒,臂部著地,次日疼痛,至某醫院就診,給以局部封閉,內服消炎、激素葯物,持續7天後停葯,雙髖關節仍有疼痛,繼續服用半月,疼痛消失,1個月後症狀再度復發且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片檢查雙側股骨頭骨骺線處可見細長、不規則、銳利、密度減低線,骨小梁無通過。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輾轉多處保守治療不佳,於1996年青5月14日來我處就診。經詢部問患者平素好酒,採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後,臨床症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下仍有密度低線。建議病人繼續治療,加強鍛煉。3個月後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密度有所增高。6個月後復查,股骨頭表現光滑,無特異,1年後追治無復發。

8、討論:目前,該病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學派不同,對該病的認識不盡相同,X光學將本病臨床分為4期,即軟骨下溶解期、股骨頭塌陷期股頭修復期、股骨頭脫位期。

因脫位股骨頭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多採用手術治療,故不屬本組討論內容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醫者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在治療過程中,以「加大循環流量,加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速度」為根本,依照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走向反復壓放天樞、大橫、府舍、氣沖、箕門等穴,使用搓、擦八遼等穴。另個,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梗阻,故選用輕揉、推、摩等手法來軟化血管,增強彈性,以達到疏通經絡、管腔的目的,對於股骨頭塌陷者,在股骨頭鑽孔術的基礎上,選用以股骨頭為圓點作環形摩法,加強葯物的滲透性,使葯力直達病所,以求新骨形成。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故選用肝經的箕門、血海、三陰交,脾經的天樞、大橫、府舍等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遼等穴。中醫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行」之說。股骨頭又處於足陽經走行之位,因此,選用陽經之穴以平衡陰陽,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扳牽引可使患者機體得到充分放鬆,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之間的間隙,減少刺激性摩擦,為新骨組織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還能使患者內收肌痙攣得以舒展,此外,該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該牽引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症狀同樣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依照中醫「葯食同源,以臟補臟」的理論,在治療時,患者可內服動物骨骼湯,配加中草葯:當歸、黃芪、條參、黨參、杜仲、牛膝等食補法。

2、髖關節怎樣檢查?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3、髖關節外展的軸心、固定臂、移動臂在哪裡?

髖關節外展。故地避移動別在哪裡啊?

4、臨床上常測量血壓常用的動脈是什麼啊?髖關節由什麼和什麼構成呢內有什麼韌帶。

血壓那個是橈動脈,髖關節有骨盆和股骨構成,韌帶有橫韌帶。

5、髖關節改變是什麼意思?

髖關節無疑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我們經常會看到關節受傷的人,不僅痛得死去活來,更是會影響到日常出行和工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讓更多人有了選擇,當髖關節受傷以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解決。那麼當手術結束以後,髖關節會怎樣變化呢?
首先,髖關節手術後,患者往往會發現自己行動不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定期按時地回醫院復查,讓醫生給出建議,避免手術後的其他並發症的出現。同時,有一些患者身上會出現下身水腫的現象,這也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在夜晚睡覺的時候抬高腿部,比如說用一個枕頭墊在腿上,就能夠緩解水腫。
其次,髖關節手術是比較復雜的手術,即便手術很成功,手術後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格外小心。手術後的第一個月不要久坐和久站,對於康復是很不利的。如果腿部水腫比較嚴重,也可以採取冷敷的方式,緩解疼痛。不要交叉腿或者蹺二郎腿,要保持膝蓋處低於髖部,盡量把過矮的椅子或者沙發更換掉。
最後,手術結束兩周內不要彎腰去撿地上的東西,以免影響術後恢復。還有家中不要飼養好動的動物,以免對人體造成損傷。平時洗澡的時候要用可以拿在手上的手持噴頭,用水流緩慢沖洗,可以選擇坐在一個高凳子上,用長海綿清洗下肢。
當然,也有許多人喜歡運動,如果是髖關節手術後,盡量要進行溫和一些的運動,比如散步、騎車、乒乓球、跳舞等,而網球、快跑、滑雪是不大推薦的,會影響髖關節,也有可能造成髖關節的進一步磨損。平時應該要保持適當的體重,保證充足的睡眠。

6、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7、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8、如何掌握股靜脈和股動脈的解剖結構

 股動脈的分支:

(1)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及陰部外動脈等三條淺動脈已述於本章第一節。

(2)股深動脈deepfemoral
artery是股動脈最粗大的分支,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約3-5厘米處發自股動脈的後外側壁。先在股動脈的外側,以後行於股動脈和股靜脈的深面,至長收肌後方繼續下行,終於大腿的下1/3(圖4-7),其主要分支有:

ⅰ旋股外側動脈lateral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發自股深動脈根部的外側壁,在縫匠肌與股直肌深面行向外側,分為升、降兩支。升支經闊筋膜張肌深面上行,營養髖關節和鄰近諸肌。降支沿股外側肌下行,營養鄰近諸肌。

ⅱ旋股內側動脈medial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起於股深動脈根部的內側壁,行向後內,在恥骨肌與髂腰肌之間進入深部,繞行股骨頸內側至頸內側到達臀部,營養髖關節及鄰近諸肌。

ⅲ穿動脈perforatingarteries
多為3條,自下而上依次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穿動脈、它們分別於短收肌上方、前方和下方起於股深動脈,貼近股骨內側向後穿大收肌至股後部,營養股後群肌。股深動脈的終支若在長收肌下方穿大收肌至股後部,則稱為第四穿動脈。

與臂上動脈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