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護理查房ppt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護理查房ppt

發布時間:2021-05-17 23:29:13

1、全髖關節置換後如何保養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3,5〕:康復的重點是減輕患者症狀,促進創口癒合,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具體方法:
(1)維持患側下肢於特殊低位:在髖關節無旋轉的情況下,取輕度外展位(20°~30°),在雙大腿之間安放枕頭保持兩腿分開,絕對避免患髖內收,必要時讓患者穿上「丁」字鞋或箱型足夾板防止髖內/外旋。
(2)由骨科醫生決定是否採用患肢持續皮牽引(同術前指導1.2)。
(3)對取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術後第2天取半坐位(30°~45°),坐位時間不宜過長,開始5分鍾,逐漸增加至15~20分鍾。而取後側入路切口的患者不宜過早坐起。
(4)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加強對髕骨的滑動和擠壓,同時進行髕骨周圍、膝關節後部及小腿後部的按摩與擠壓,防止關節粘連,改善患側下肢血液循環。
(5)繼續加強健側下肢各關節主動活動和肌力練習(同術前指導1.4)。
(6)術後第2天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或抗阻活動,由他人在患者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力,或做踝關節靜力性背屈、

2、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預防髖關節脫位

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再次創傷
治療
(一)第Ⅰ型的治療
1.復位
髖關節脫位復位時需肌鬆弛,必須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復位宜早,最初24~48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小時內復位完畢,48~72小時候再行復位十分困難,並發症增多,關節功能亦明顯減退。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法,及提拉法。病人仰卧於地上,一助手蹲下用雙手按住髁嵴以固定骨盆,術者面對病人站立,先使髖關節各屈曲至90度。然後以雙手握住患者的蟈窩作持續的牽引,也可以前臂的上段套住蟈窩作牽引,待肌鬆弛後,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頭還納至髖臼內,可以感到明顯的彈跳與響聲。提示復位成功,復位後畸形消失,髖關節亦恢復,本法簡便、安全最為常用。
2.固定
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住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病人搬運至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鍛煉
需卧床休息4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周需扶雙拐下地活動。3個月後可完全承重。
(二)第Ⅱ—Ⅴ型的治療
對這些復雜性後脫位病例,目前在治療方面還有爭論,但考慮到合並有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進行怎樣的體育運動?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出院指導:
1、術後6周內屈髖角度小於90度,不彎腰撿東西,不坐低於45cm的椅子後松軟的沙發,坐下後膝關節應低於髖關節。
2、兩個月內不要患肢在下側卧,側卧時應健肢在下,兩腿間夾枕頭。
3、大小便時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使用時患肢前移,健肢負重下蹲,避免身體前傾,雙足分開,雙膝並攏。
4、不能做直腿抬高,跪姿,盤腿、翹「二郎腿」屈腿提鞋等動作,不能過度俯身取物。
5、6月後可棄拐行走,應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由雙拐----單拐----棄拐,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
6、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上行走,上樓時,健肢先上,下樓時健肢後下。
7、穿褲子時應先穿患側後健側;穿襪子時應伸髖屈膝進行,穿鞋應穿不需系鞋帶的鞋。
8、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及參加奔跑、登山、跳舞等有損於人工關節的活動,肥胖病人應控制體重。
9、出現髖關節的任何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復查後與醫生聯系。

4、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後健康教育

一般是由手術醫生來制定的,因為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同的手術方式,術後的處理是不一樣的,即健康教育是不一樣的,比如什麼時候下地,患者側什麼時候負重,負重多少,什麼體位容易脫位等多種情況,都是要依靠術後的情況定。

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護理查房ppt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