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不同的體位下髖關節的作用功能有哪些變化
<div class="para">根據涉及的肌肉可分為:<div class="para">①單純臀大肌攣縮型;<div class="para">②單純臀中肌攣縮型;<div class="para">③臀大肌、臀中肌復合攣縮型。<div class="para">患者髖關節內旋內收活動受限。站立時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攏。行走常有外八、搖擺步態,快步呈跳躍狀態。坐下時雙腿不能並攏,雙髖分開蛙式位,一側大腿難以擱在另一側大腿上(交腿試驗)。下蹲活動時輕者蹲時雙膝先分開,然後下蹲後再並攏(劃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時雙髖關節呈外展、外旋姿勢,雙膝不能靠攏,足跟不著地,呈蛙式樣。
2、測定髖關節的內收、外展時,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是?
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是 軸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垂直線;
移動臂:股骨縱軸
髖關節外展測量時患者仰卧,檢查者的手放在對側髂前上棘處穩定骨盆。正常范圍為0°~40°至
45°。當對側髂前上棘移動時,檢測到的為偽外展。
只有在對側腿處於外展位時才能測量真正的內收。如果未測試腿處於中立位,當被測腿越過靜
止的對側腿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骨盆傾斜。髖關節內收測量時患者仰卧,同外展測量一樣,
骨盆在測量時需要被固定。正常范圍為0°~20°至30°。
希望能幫助到你。
3、骨科漂浮體位怎麼擺放
1、襯墊上不能有較大的褶皺,會造成局部壓力集中的形狀;
2、 頭部需放置在軟頭圈上;
3、 肩關節外展放置,但外展角度小於 90 度;
4、 手臂襯墊保護,肘關節屈曲小於 90 度,中立位或者輕度旋後位放置;
5、所有骨性結構突出的部位均需加用軟襯墊。
(3)髖關節患者擺放體位擴展資料手術後的疼痛會使患者不自覺的將膝關節微微屈曲一點,腳成「外八字」 姿勢。如果長期保持這樣的體位,會使膝關節後側關節囊攣縮,造成大腿後群腘繩肌的短縮,使下肢僵硬不能伸直。在行走和站立時下肢不等長,嚴重影響美觀和下肢功能。
所以,術後患者應保持患膝關節伸直位,低髖高足,抬高20 ~ 30°,小腿或足跟部位墊起,使膝關節懸空, 這樣既可以防止軟組織攣縮,又可以促進靜脈、淋巴的迴流, 減輕腫脹。
4、髖關節術後需要外展護理使用體位墊?
下肢髖關節術後為促進靜脈血液迴流、減輕下肢腫脹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療中時常採用的護理方法之一,且根據治療要求,需要將下肢抬高20cm~30cm,一般是用棉被、枕頭或衣物墊在患者的下肢下,但是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狀態,而且如果所墊之物過高或者過低時,導致患者下肢被過於抬高或過低,影響血液循環效果,患者不舒適。而且單純的下肢抬高墊,使用功能太過單一,無法滿足一些髖關節術後的外展護理。
蒙泰護理髖關節術後外展墊選用的高彈性海綿,其舒適性強,柔軟度高。術後病人休息時意識不清時使用新型外展墊有效維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降低病人術後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經濟支出,恢復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5、病人髖關節後脫位,急救處理時病人什麼體位最合適
?
6、全髖關節置換禁忌姿勢
坐時避免盤腿、蹺二郎腿;站時腳尖朝外,不可朝內,睡覺時不可側卧,避免坐矮凳。不可能收內旋,行走練習後注意及時糾正步態
7、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有哪幾種?每種卧位有何優勢?分別適用於何種情況下的中風患者?
我以下說的體位適用於所有中風患者。
一、仰卧位。健側肢體自然擺放。患側肩胛後墊枕,患側肩關節外展45°、肘伸直、五指分開伸直、掌面向上。患側腿外側墊枕,保證髖關節無外旋,正直。
二、健側卧位。健側肢體自然擺放。患側上肢前伸、墊枕。患側下肢自然屈曲,於患足下墊枕,防止患足內翻。
三、患側卧位。健側自然擺放。患側上肢拉出前伸、避免被擠壓,手掌朝上。患側下肢自然屈曲擺放。
中風患者的體位擺放,所謂「良肢位」,在不同的偏癱分期有不同的定義。
在早期,也就是「軟癱期」,良肢位只要是功能位擺放。而在「痙攣期」,良肢位指抗痙攣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