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的坐骨到底在哪裡?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骨與骨連結形成人體的基本輪廓稱骨骼,如果把相鄰的骨看作杠桿,骨連結看作支點,附著在骨上的肌便是運動的動力,能夠從體表看得出或摸得到的骨或肌的隆起或凹陷稱體表標志。
人體的坐骨屬於髖骨的一部分,位於盆部。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於外面的深窩——髖臼處融合。髖臼的前下方有由恥骨和坐骨圍成的閉孔。髖骨的上部為髂骨,上緣稱髂嵴,髂嵴的前端突出稱髂前上棘。髂骨的內側面稱為髂窩,窩下界的鈍圓骨嵴稱弓狀線。
髂窩內後份為粗糙的耳狀面。髖骨的後下部為坐骨,分坐骨體和坐骨支。體的後下部稱坐骨結節,坐骨結節後上方的骨突,稱坐骨棘,棘的上、下方各有一切跡,分別稱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髖骨的前下部為恥骨,分為恥骨體、恥骨上支和恥骨下支。恥骨上支上面有一條銳利骨嵴,稱恥骨梳,前方終於恥骨結節,結節到中線稱恥骨嵴。恥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內側有橢圓 形粗糙面,稱恥骨聯合面。
2、髖骨有哪些主要的形態形態和體表標志?有何作用
髖骨形態形態:由三部分組成:髂骨,坐骨和恥骨。兩個髖骨在恥骨聯合處連接,並與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構成骨盆的骨骼組成部分。
髖骨首先出現 在魚類中,在那裡它由一個簡單的,通常是三角形的骨頭組成,骨盆鰭與其結合。每側的髖骨通常在前端彼此連接,甚至在肺魚和鯊魚中牢固地融合,但它們從不附著在脊柱上。
在早期的四足動物中,這種早期的髖骨進化成為坐骨和恥骨,而髂骨形成為一種新的結構,最初呈棒狀形狀,但很快就會增加更大的骨性刀片。髖臼已經存在於三塊骨頭相遇的位置。在這些早期形式中,與脊柱的連接不完整,一對肋骨連接兩個結構;盡管如此,骨盆已形成大多數後續形式的完整環。
(2)坐骨和髖關節的形狀擴展資料
現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基於其不同的形式和生活方式對這種祖先結構進行了實質性改變。閉孔在這些動物中通常非常小,盡管大多數爬行動物確實在恥骨和坐骨之間具有較大的間隙,稱為甲狀腺窗,其呈現與哺乳動物的閉孔相似的外觀。在鳥類中,恥骨聯合僅存在於鴕鳥中,並且兩個髖骨通常被廣泛分離,使得更容易產生大蛋。
在therapsids中,髖骨逆時針旋轉,相對於其在爬行動物中的位置,使髂骨向前移動,恥骨和坐骨向後移動。在所有現代哺乳動物中都可以看到相同的模式,並且甲狀腺窗孔和閉孔將合並形成單個空間。髂骨在哺乳動物中通常是狹窄的三角形,但在有蹄類動物和人類中髂骨更大,其中它固定了強大的臀肌。
有袋動物也擁有第四對骨頭,預浸管或「有袋動物的骨頭」,從恥骨向前延伸,並有助於支撐腹部肌肉,並在有袋動物中支撐小袋。在胎盤哺乳動物中,整個骨盆在女性中通常比在男性中更寬,以允許年輕人的出生。
3、胯骨在哪個位置圖片
胯骨的位置圖
胯骨也稱為髖骨,位於腹部兩側,是一個大的不規則骨,從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規則膨脹。
一般腰帶的位置就是胯骨的位置,胯骨上面連接著脊椎,下面連接著大腿。
在一些脊椎動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類)中,它由三部分組成:髂骨、坐骨、恥骨。
(3)坐骨和髖關節的形狀擴展資料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與軀干相連的肢帶骨和自由活動的游離肢骨組成。上、下肢骨的數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特點是上肢骨輕巧靈活,下肢骨粗大堅實,起支持和移動身體的作用,這與人類直立行走密切相關的。
上肢骨由鎖骨、肩胛骨和肱骨、橈骨、尺骨、手骨構成。上肢骨構成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手關節等,這些關節使人進行勞動時更加靈巧。
下肢骨由髖骨、股骨、脛骨、腓骨、髕骨、足骨組成。髖骨與軀干骨中的骶骨、尾骨共同連接構成的環叫骨盆,是軀干骨與四肢骨之間的骨性成分,有傳導重量、支持、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從青春期開始,骨盆逐漸出現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骨盆寬而短,男性骨盆窄而寬等。女性骨盆的特點主要與妊娠和分娩機能有關。
4、髖關節由什麼組成?
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兩部分組成,它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具有負重、將上身的重量傳達給下肢的作用,並能使下肢做前伸、後屈、外展、內旋等各種運動。當人體做各種劇烈運動時,髖關節不僅具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效,而且還能夠適應由骨的杠桿作用產生的巨大力量。
5、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意見建議:髖部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干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
6、髖關節的性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