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術後脫位的危險因素

髖關節術後脫位的危險因素

發布時間:2021-04-17 10:59:25

1、引起髖關節脫位的危險因素有那些?如題 謝謝了

女孩、第一胎、羊水少、臀位產、家族中有相同的病人、有其他先天性畸形。不當襁褓方式,如:在孩子生後過緊捆綁孩子的雙下肢容易造成髖關節脫位!!!山東手足外科醫院專家專家提醒;髖關節脫位病最好選擇正規的專科醫院,山東手足外科醫院是山東首家三級 甲等專科骨科醫院,是一所非盈利的的醫院。

2、髖關節後脫位

需要手術的,修補下髖關節臼窩的肌腱,使之不易脫位。

可以恢復的。
注意不要右下肢太過於用力。

3、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預防髖關節脫位

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再次創傷
治療
(一)第Ⅰ型的治療
1.復位
髖關節脫位復位時需肌鬆弛,必須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復位宜早,最初24~48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小時內復位完畢,48~72小時候再行復位十分困難,並發症增多,關節功能亦明顯減退。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法,及提拉法。病人仰卧於地上,一助手蹲下用雙手按住髁嵴以固定骨盆,術者面對病人站立,先使髖關節各屈曲至90度。然後以雙手握住患者的蟈窩作持續的牽引,也可以前臂的上段套住蟈窩作牽引,待肌鬆弛後,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頭還納至髖臼內,可以感到明顯的彈跳與響聲。提示復位成功,復位後畸形消失,髖關節亦恢復,本法簡便、安全最為常用。
2.固定
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住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病人搬運至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鍛煉
需卧床休息4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周需扶雙拐下地活動。3個月後可完全承重。
(二)第Ⅱ—Ⅴ型的治療
對這些復雜性後脫位病例,目前在治療方面還有爭論,但考慮到合並有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4、髖關節脫位術後恢復不好【左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現在讓孩子正常行走就可以了。
對股骨頭壞死現在也沒有需要治療的,應該還可以自己恢復。只是需要定期復查,請4-6個月復查拍片。
平時沒有需要特別護理的。
王延宙

(王延宙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山東省立醫院王延宙 http://wangyanzhou.haodf.com/

5、如何預防髖關節術後脫位

這個不會復發 唯一的預防就是 避免再次創傷
治療
(一)第Ⅰ型的治療
1.復位
髖關節脫位復位時需肌鬆弛,必須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復位宜早,最初24~48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小時內復位完畢,48~72小時候再行復位十分困難,並發症增多,關節功能亦明顯減退。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法,及提拉法。病人仰卧於地上,一助手蹲下用雙手按住髁嵴以固定骨盆,術者面對病人站立,先使髖關節各屈曲至90度。然後以雙手握住患者的蟈窩作持續的牽引,也可以前臂的上段套住蟈窩作牽引,待肌鬆弛後,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頭還納至髖臼內,可以感到明顯的彈跳與響聲。提示復位成功,復位後畸形消失,髖關節亦恢復,本法簡便、安全最為常用。
2.固定
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住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病人搬運至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鍛煉
需卧床休息4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周需扶雙拐下地活動。3個月後可完全承重。
(二)第Ⅱ—Ⅴ型的治療
對這些復雜性後脫位病例,目前在治療方面還有爭論,但考慮到合並有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與髖關節術後脫位的危險因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