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動脈在哪
大動脈即主動脈。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管,是向全身各部輸送血液的主要導管。近心臟的主動脈、肺動脈,叫大動脈。其管壁主要由彈性纖維構成,故又稱彈性動脈。
大動脈的管徑很大,呈圓管形。其中膜含有大量彈性組織。人體的主動脈、肺動脈、頭臂干、鎖骨下動脈和頸總動脈等均屬於大動脈。大動脈的內膜分3層:內皮是由多邊形的單層扁平細胞組成,胞漿不明顯,胞核多數可見為梭形。
2、髂內動脈的內容簡介
髂內動脈為一短干,長約4cm,於骶髂關節前方由髂總動脈分出後,斜向內下進入盆腔。其前外側有輸尿管越過,後方鄰近腰骶干,髂內靜脈和閉孔神經行於其內側。主幹行至坐骨大孔上緣處一般分為前、後兩干,前干分支多至臟器,後干分支多至盆壁。髂內動脈按其分布,又可分為壁支與臟支。 (l)髂腰動脈:起自後干,向後外方斜行,分布於髂骨、髂腰肌、腰方肌和脊髓等。
(2)骶外側動脈:起自後干,沿骶前孔內側下行,分布於梨狀肌、尾骨肌、肛提肌和骶管內諸結構。
(3)臀上動脈:起自後干,多在腰骶干與第1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上孔至臀部,分布於臀肌及髖關節。
(4)臀下動脈:起自前干,多在第2、3骶神經之間,向下穿梨狀肌下孔至臀部,分布於鄰近結構。
(5)閉孔動脈:起自前干,與同名靜脈和神經伴行,沿盆側壁經閉膜管至股部,分布於鄰近諸肌及髖關節。該動脈穿閉膜管前尚發出一恥骨支,與腹壁下動脈 的恥骨支在恥骨上支後面吻合,有時吻合支粗大,形成異常的閉孔動脈,出現率佔17.95%,行經股環或腔隙韌帶的深面,向下進入閉膜管。在施行股疝手術需切開腔隙韌帶時,應特別注意有無異常的閉孔動脈,避免傷及,以防出血。 2.臟支包括膀胱上動脈、膀胱下動脈、子宮動脈、臍動脈、直腸下動脈以及陰部內動脈等。骶正中動脈亦分布於盆部。
3、求大動脈具體位置
大動脈位置具體分布
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
髂內動脈internal iliac artery為一短干,沿盆腔側壁下行,發出壁支和臟支。
(1)壁支
1)閉孔動脈 obturator artery:沿骨盆側壁行向前下,穿閉膜管至大腿內側,分支至大腿內側群肌和髖關節。
2)臀上動脈 superior gluteal artery和臀下動脈 inferior gluteal artery: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髓關節等。
此外,髂內動脈尚發出髂腰動脈和骶外側動脈,分布於髂腰肌、盆腔後壁以及骶管內結構。
(2)臟支
1)臍動脈umbilical artery: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干,出生後其遠側段閉鎖形成臍內側韌帶,近側段管腔未閉,與髂內動脈起始段相連,發出2~3支膀胱上動脈sup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中、上部。
2)膀胱下動脈inf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分布到膀胱和陰道。
3)直腸下動脈inferior rectal artery:分布於直腸下部、前列腺(男)或陰道(女)等處。該動脈與直腸上動脈、肛動脈吻合。
4)子宮動脈uterine artery:沿盆腔側壁下行,進入子宮闊韌帶底部兩層腹膜之間,在子宮頸外側約2cm處從輸尿管前上方跨過,再沿子宮側緣迂曲上升至子宮底。子宮動脈分支營養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並與卵巢動脈吻合。
5)陰部內動脈internal pedendal artery:在臀下動脈前方下行,穿梨狀肌下孔出盆腔,繼經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腸窩,發出肛動脈、會陰動脈、陰莖(蒂)動脈等支,分布於肛門、會陰部和外生殖器。
2.髂外動脈external iliac artery沿腰大肌內側緣下降,經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至 股前部,移行為股動脈。骼外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上方發出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經腹股溝腹環內側上行,進入腹直肌鞘,分布到腹直肌並與腹壁上動脈吻合。此外,發出一支旋髂深動脈,沿腹股溝韌帶外側半的後方斜向外上,分支營養骼嵴及鄰近肌,是臨床上用作游離骼骨移植的重要血管。
3.股動脈 femoral artery在股三角內下行,經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 至月國窩,移行為胭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下方,股動脈位置表淺,活體上可摸及其搏動,當下肢出血時,可在該處將股動脈壓向恥骨下支進行壓迫止血。股動脈的主要分支為股深動脈。
股深動脈 deep femoral artery,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5cm處起於股動脈,經股動脈後方行向後內下方,發出旋股內側動脈至大腿內側群肌;旋股外側動脈至大腿前群肌;穿動脈(3~4條)至大腿後群肌、內側群肌和股骨。
4.腘動脈popliteal artery在月國窩深部下行,至胭肌下緣,分為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胭動脈在月國窩內發出數條關節支和肌支,分布於膝關節及鄰近肌,並參與膝關節網。
5.脛後動脈osterior tibial artery沿小腿後面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內踝後方轉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二終支。脛後動脈主要分支為腓動脈。
(1)腓動脈 peroneal artery:起於勝後動脈上部,沿腓骨內側下行,分支營養鄰近諸肌和脛、腓骨。臨床上常取腓骨中段帶腓動脈和腓骨滋養動脈(起自腓骨中上段)作為帶血管游離 。
4、解剖學大腿分為幾個部分
指人下肢從臀部到膝蓋的一段,也叫股。大腿,是腿部的上半部分,與膝蓋連接小腿。 反過來說小腿,是腿部的下半部分,與膝蓋連接大腿。
1髂腰肌:定義髂(qià)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窩;腰大肌長形,起自腰椎體側面及橫突。向下兩肌相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止於股骨小轉子。作用:近側支撐時,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縮時能使大腿屈,在跑動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擺和高抬與髂腰肌收縮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關系。而在遠側支撐時,兩側髂腰肌同時收縮,使軀干前屈和骨盤前傾,又為跑動中身體重心積極前送完成抬腿下壓動作從而獲得向前的速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臀中肌:臀中肌位於臀大肌的深面,起於髂嵴外側,止於股骨大轉子。其神經支配源於L4、5S1的臀上神經。此肌收縮時能外展和內旋大腿,是髖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單足站立時,此肌能保證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穩定,對於維持人們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關系極大。
4.縫匠肌:縫匠肌呈扁帶狀,是人體最長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內下方,經膝關節內側,止於脛骨上端內側面。每一縫匠肌可有動脈5~13支,平均為7.6支,它們大致均勻地分布於肌的縫匠肌是使腿部彎曲的細長的大腿肌肉,負責將膝蓋舉起、放下與盤腿的動作。作用:屈髖、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內旋。起止點:髂前上棘-脛骨結節, 以不明顯的窄短腱起自髂前上棘前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行向下內到股內側面,在關節運動軸的稍後方跨過膝部,在膝下轉向前並形成扁薄腱,大部分在股薄肌和半腱肌的上方和前面。共同形成鵝足止於脛骨體上部的內側面。部分移行於膝關節囊和小腿內側深筋膜。肌的長度50cm,肌腹寬2cm,厚度5mm
神經支配:股神經的分支2-3支
血供:股動脈、股深動脈、旋股外側動脈及其降支、旋髂前動脈、膝最上動脈及腘動脈。階段性分布約8支,約距離7cm就有一支動脈,在肌肉內緣進入。伴行靜脈1-2支。
比鄰關系:在闊筋膜的深面,股外側皮神經在髂前上棘內下方7mm處又內向外越過縫匠肌,縫匠肌至點注意與髕骨尖平面行於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的隱神經。
股外側皮神經在髂前上棘內下方7mm處又內向外越過縫匠肌,縫匠肌至點注意與髕骨尖平面行於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的隱神經。
5.闊筋膜張肌:位於大腿上部前外側,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闊筋膜的兩層之間,向下移行為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
作用:緊張闊筋膜並屈大腿。
臨床意義:由於闊筋膜張肌位置表淺,有恆定的血管神經分布,竊取後有臀肌等代償,對功能影響不大,是臨床常選用的肌皮瓣或骼脛束瓣的供體。
6.恥骨肌:
7.股薄肌:股薄肌是位於大腿內側扁薄的帶狀肌,以腱膜起自恥骨下支,向下於恥骨內上髁平面移行為條索狀肌腱,最後以扇形放散,止於脛骨粗隆內側。股薄肌血供豐富,為多源性,有股深動脈的股薄肌支、旋股內側動脈、閉孔動脈和膝降動脈等。供血於股薄肌中、上部的動脈,以來自股深動脈股薄肌支占絕大多數,多數從股深動脈內側壁和前壁發出,發出後恆定向下斜行於長收肌的深面,與之伴行的靜脈多數為雙支 ,少數為單支。供血於股薄肌下部的血管絕大多數來自膝降動脈。股薄肌上、中、下段之間的動脈吻合豐富,結扎切斷該肌的中、下端來源動脈,肌瓣血供可通過血管吻合溝通。支配股薄肌的神經均來自閉孔神經前支的分支,該神經進入大腿後,在長收肌與短收肌之間向內下斜行,逐漸與股薄肌的主要血管伴行,形成血管神經束,在股薄肌中上交界處前緣深部進入肌肉。
8.長收肌:
9.股直肌:
10.股四頭肌: 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頭肌,後面有股二頭肌,內側有縫匠肌、內收大肌。要使大腿強壯首要是發展股四頭肌,因為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由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內肌組成,肌腱構成人體最大的籽骨-髕骨和髕骨韌帶。股四頭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關節)屈髖(關節),並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其英文名quadriceps意為四個頭。股四頭肌包括四大塊肌肉---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此肌肉位於大腿前側。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的腱並使膝伸直。人類是用這些肌肉行走和奔跑。
2.臀中肌:臀中肌位於臀大肌的深面,起於髂嵴外側,止於股骨大轉子。其神經支配源於L4、5S1的臀上神經。此肌收縮時能外展和內旋大腿,是髖部主要的外展肌之一。單足站立時,此肌能保證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穩定,對於維持人們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關系極大。
3.臀大肌:略呈四邊形,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結節韌帶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過髖關節的後方,止於臀肌粗隆和髂脛束。
作用:後伸並外旋大腿;
神經支配:臀下神經支配。
7.股薄肌:股薄肌是位於大腿內側扁薄的帶狀肌,以腱膜起自恥骨下支,向下於恥骨內上髁平面移行為條索狀肌腱,最後以扇形放散,止於脛骨粗隆內側。股薄肌血供豐富,為多源性,有股深動脈的股薄肌支、旋股內側動脈、閉孔動脈和膝降動脈等。供血於股薄肌中、上部的動脈,以來自股深動脈股薄肌支占絕大多數,多數從股深動脈內側壁和前壁發出,發出後恆定向下斜行於長收肌的深面,與之伴行的靜脈多數為雙支 ,少數為單支。供血於股薄肌下部的血管絕大多數來自膝降動脈。股薄肌上、中、下段之間的動脈吻合豐富,結扎切斷該肌的中、下端來源動脈,肌瓣血供可通過血管吻合溝通。支配股薄肌的神經均來自閉孔神經前支的分支,該神經進入大腿後,在長收肌與短收肌之間向內下斜行,逐漸與股薄肌的主要血管伴行,形成血管神經束,在股薄肌中上交界處前緣深部進入肌肉。
11.股二頭肌: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頭肌,後面有股二頭肌英文名(biceps femoris muscle ),內側有縫匠肌、內收大肌等。
股二頭肌(又稱:腿二頭肌, )交叉在膝關節附近的肌腱群,主要負責控制膝蓋彎曲與大腿伸展的動作,位於大腿後側,有長短二個頭,基本功能是使小腿後屈。腿後肌群較腿前肌群不容易使用到,基於平衡的原則,當腿前肌群漸漸發達之後,有必要特別鍛煉一下腿後肌群。【右圖中紅色部位即為股二頭肌】當大腿肌肉發達到一定圍度時,就應著重細節部位的雕塑,尤其是股二頭肌。因為在健美造型中不論是後展肱二頭肌,還是側展胸部,股二頭肌都是一個「亮點」,它能使大腿有一種巨大的膨脹感和美感,
12.半腱肌:半腱肌位於大腿後側,起自坐骨結節,終止於脛骨上端內側面,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屈膝關節並微旋外,由坐骨神經支配。
13.半膜肌:半膜肌位於大腿後側,起自於坐骨結節,終止於脛骨內側髁後面,主要作用是伸髖關節,屈膝關節並微旋內,由坐骨神經支配。
5、六條大動脈具體在哪個位置?麻煩圖示
行,至骶骼關節處分為骼內動脈和髂外動脈。
1.髂內動脈internal iliac artery為一短干,沿盆腔側壁下行,發出壁支和臟支。
(1)壁支
1)閉孔動脈 obturator artery:沿骨盆側壁行向前下,穿閉膜管至大腿內側,分支至大腿內側群肌和髖關節。
2)臀上動脈 superior gluteal artery和臀下動脈 inferior gluteal artery: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髓關節等。
此外,髂內動脈尚發出髂腰動脈和骶外側動脈,分布於髂腰肌、盆腔後壁以及骶管內結構。
(2)臟支
1)臍動脈 umbilical artery: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干,出生後其遠側段閉鎖形成臍內側韌帶,近側段管腔未閉,與髂內動脈起始段相連,發出2~3支膀胱上動脈sup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中、上部。
2)膀胱下動脈inf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分布到膀胱和陰道。
3)直腸下動脈inferior rectal artery:分布於直腸下部、前列腺(男)或陰道(女)等處。該動脈與直腸上動脈、肛動脈吻合。
4)子宮動脈uterine artery:沿盆腔側壁下行,進入子宮闊韌帶底部兩層腹膜之間,在子宮頸外側約2cm處從輸尿管前上方跨過,再沿子宮側緣迂曲上升至子宮底。子宮動脈分支營養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並與卵巢動脈吻合。
5)陰部內動脈internal pedendal artery:在臀下動脈前方下行,穿梨狀肌下孔出盆腔,繼經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腸窩,發出肛動脈、會陰動脈、陰莖(蒂)動脈等支,分布於肛門、會陰部和外生殖器。
2.髂外動脈external iliac artery沿腰大肌內側緣下降,經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至 股前部,移行為股動脈。骼外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上方發出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經腹股溝腹環內側上行,進入腹直肌鞘,分布到腹直肌並與腹壁上動脈吻合。此外,發出一支旋髂深動脈,沿腹股溝韌帶外側半的後方斜向外上,分支營養骼嵴及鄰近肌,是臨床上用作游離骼骨移植的重要血管。
3.股動脈 femoral artery在股三角內下行,經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 至月國窩,移行為胭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下方,股動脈位置表淺,活體上可摸及其搏動,當下肢出血時,可在該處將股動脈壓向恥骨下支進行壓迫止血。股動脈的主要分支為股深動脈。
股深動脈 deep femoral artery,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5cm處起於股動脈,經股動脈後方行向後內下方,發出旋股內側動脈至大腿內側群肌;旋股外側動脈至大腿前群肌;穿動脈(3~4條)至大腿後群肌、內側群肌和股骨。
4.腘動脈popliteal artery在月國窩深部下行,至胭肌下緣,分為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胭動脈在月國窩內發出數條關節支和肌支,分布於膝關節及鄰近肌,並參與膝關節網。
5.脛後動脈osterior tibial artery沿小腿後面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內踝後方轉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二終支。脛後動脈主要分支為腓動脈。
(1)腓動脈 peroneal artery:起於勝後動脈上部,沿腓骨內側下行,分支營養鄰近諸肌和脛、腓骨。臨床上常取腓骨中段帶腓動脈和腓骨滋養動脈(起自腓骨中上段)作為帶血管游離
6、臨床上常測量血壓常用的動脈是什麼啊?髖關節由什麼和什麼構成呢內有什麼韌帶。
血壓那個是橈動脈,髖關節有骨盆和股骨構成,韌帶有橫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