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2、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的健康教育
1.患者在活動時髖關節屈伸不能>90°,避免負重,不坐矮凳,不做下蹲動作,回不過度內旋或外旋答下肢,不側身睡覺。
2.上樓時健肢先上,拐隨其後或同時跟進,下樓時拐先下,患肢隨後,健肢最後。
3.盡量避免以下動作:髖關節內收、內旋位時自坐位站起;雙膝並攏、雙足分開時,身體向患側傾斜,去取東西、接電話等;翹二郎腿和坐位穿鞋;入廁時坐便桶過低,或沙發過矮,健側翻身不當時患側髖關節過於伸直、內收內旋位。
3、關節置換後可以進行哪些體育活動?
膝關節是一個活動度非常高的關節,當其使用到了一定的年限時,會出現關節退化的情況。也會因為一些因素產生病變,影響到膝關節的正常活動。
當膝關節的磨損或是病變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則需要做膝關節人工置換手術,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膝關節人工置換手術,除了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患者的自我康復鍛煉也至關重要,可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率是多少?
“膝關節置手術和髖關節置換手術一樣,都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手術最主要的是解決骨性關節炎、類風濕的病人最主要的疼痛,還有改善髖關節功能。”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劉寧表示,如今人工技術發展迅速,人工材料也在飛速發展,材料越來越先進,因此人工膝關節手術是非常成熟的手術,這種手術的成功率在十年過後應該能達到95%以上。
膝關節術後自我康復適合做什麼運動?主動屈伸是關鍵
劉寧建議患者,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盡早地進行康復鍛煉會更有助於患者快速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加快血液循環,帶走體內的炎性介質,讓患者的疼痛感減輕。患者在回家休養後,首先要主動屈伸膝蓋的功能,當屈曲達到越大,膝關節的功能恢復會越來越好;其次要注重膝蓋周圍的肌肉的訓練,患者主動屈伸膝關節來鍛煉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另外最重要的是提髕骨,這個功能運動要在不動的情況下來提髕骨,改善股四頭肌的功能,訓練非常重要;最後就是患者要進行主動的踝關節的屈伸運動,在屈伸運動過後可以加快血液循環,防止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的情況。
在術後及早進行功能恢復鍛煉,患者術後的疼痛也會越來越輕,在術後的兩三個月患者回醫院復查時,功能恢復情況也會更好一些。
膝關節術後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一般在經歷過手術之後,身體往往都會比較虛弱,家屬可能會為患者多做些補充營養的食物。其實,在術後並不需要特別飲食,按照正常飲食即可。劉寧表示,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患者可以正常飲食,也可以適當補充些營養,但不提倡過度補充。若是老年患者,每天補充適量的雞蛋和牛奶是非常重要的。
4、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1、健康教育的含義:
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
健康教育的目的: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健康促進的含義: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
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
健康促進涉及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建立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都要把健康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
2)創造健康支持環境:健康促進必須為人們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3)增強社區的能力:確定問題和需求是社區能力建設的起點。
4)發展個人技能: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功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機構和政府等共同分擔。
5、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可以進行怎樣的體育運動?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出院指導:
1、術後6周內屈髖角度小於90度,不彎腰撿東西,不坐低於45cm的椅子後松軟的沙發,坐下後膝關節應低於髖關節。
2、兩個月內不要患肢在下側卧,側卧時應健肢在下,兩腿間夾枕頭。
3、大小便時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使用時患肢前移,健肢負重下蹲,避免身體前傾,雙足分開,雙膝並攏。
4、不能做直腿抬高,跪姿,盤腿、翹「二郎腿」屈腿提鞋等動作,不能過度俯身取物。
5、6月後可棄拐行走,應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由雙拐----單拐----棄拐,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
6、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上行走,上樓時,健肢先上,下樓時健肢後下。
7、穿褲子時應先穿患側後健側;穿襪子時應伸髖屈膝進行,穿鞋應穿不需系鞋帶的鞋。
8、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及參加奔跑、登山、跳舞等有損於人工關節的活動,肥胖病人應控制體重。
9、出現髖關節的任何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復查後與醫生聯系。
6、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後健康教育
一般是由手術醫生來制定的,因為全髖關節置換術不同的手術方式,術後的處理是不一樣的,即健康教育是不一樣的,比如什麼時候下地,患者側什麼時候負重,負重多少,什麼體位容易脫位等多種情況,都是要依靠術後的情況定。
7、對於手術後病人的健康教育應包括哪些?
手術後病人要遵守的注意事項,病人手術後心理疏導,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