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置換術大腿痛的原因

全髖關節置換術大腿痛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3-28 19:59:32

1、換髖關節術後腿腫什麼原因

患有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關節處良惡性腫瘤、髖關節發育不良、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的患者,如果病變的嚴重程度已符合以下三條標准:①有關節破壞的X線改變;②有中度或重度持續性疼痛;③經長期保守治療仍然不能緩解疼痛。那麼,骨科醫生會建議你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優點是能夠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據有關資料報道,90%以上的人工關節在術後10年功能仍然良好。現代人工關節不僅耐磨、耐用,而且人體不會發生排斥反應,因此,越來越多的患者樂意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據統計,每年有50萬患者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其實,一次成功的人工關節置換,完成手術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術後按時完成保護關節功能的各項「功課」,才能保障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般地說,手術後當天,應維持患肢的特殊體位:仰卧位,雙膝間墊枕(圖1),雙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髖內收內旋。當患者麻醉過後清醒時,若血壓、心率穩定,應盡早採用半坐位,並開始進行收縮大腿肌肉的訓練,以加速靜脈迴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患者進行深呼吸和咳嗽,以預防肺部感染。特別是老年患者,更需預防並發症的出現。 術後第2~3天,傷口引流裝置一般已去除,患者可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床行走,上、下午各行走一次。行走時,患者應該心情放鬆,積極投入。局部活動包括踝關節背屈和跖屈(圖 2)、股四頭肌訓練和抗阻肌力訓練(圖3)。其中,股四頭肌訓練主要做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抗阻肌力訓練可在床上做直腿掛重物運動,不要求抬得太高,但要有5秒左右的滯空時間。手術創傷較大的患者,可採用持續被動活動操練機或屈膝髖,將患肢的足跟緩慢向臀部滑動(圖4),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髖內收、內旋。 術後第4~14天,患者應多增加活動,並加強踝關節的背屈、跖屈和股四頭肌的訓練,增加肌力鍛煉和關節活動。出院時,患者的髖關節屈曲應達70°~90°,外旋10°,學會用雙拐行走,並與醫生制定出院後的康復訓練計劃。 出院後,患者仍需加強屈髖、外展、外旋運動,還應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圖5),特別要防止關節脫位。因為手術中切除了攣縮和病變的關節囊組織,術後若進行早期髖關節過度內收和屈曲易造成關節脫位。一般術後6周,新的關節囊重新形成,才能自行有效地防止關節脫位。側卧時,兩膝間需放置兩只枕頭,避免向置換側肢體側卧位。上廁所和洗澡時均應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不坐低凳。最好穿低跟的軟底鞋,適當進行野外散步、郊遊和室內工作,但不應過多爬山、上下樓、跳、跑、提重物,多做一些不會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如游泳、太極拳和體操等。肥胖患者還應適當減肥。 術後若有髖痛、小腿腫脹、髖部紅腫流膿,聽到關節有異常聲響,或關節受傷造成行走困難時,應及時就醫。因患牙疾或皮膚上有傷口發炎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生你接受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讓醫生考慮為你預防性應用一些抗生素,以免細菌進入關節,導致嚴重感染。此外,還應定期進行X線檢查和血生化檢查。術後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應復查一次X線片,以觀察關節假體有無松動或位置有否改變。如果患者情況良好,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手術後的一段時間里,患者還需接受葯物治療。例如,聯合應用羅鈣全、鈣爾奇-D,女性還可加用雌激素,男性加用雄激素。還可用一些消炎鎮痛葯物,如芬必得、美洛昔康(莫比可)等,以改善術後關節粘連、異位骨化和創傷性疼痛。也可酌情應用活血化瘀消腫葯物,如丹參,邁之靈等,改善由於肢體靜脈炎和靜脈栓塞引起的下肢腫脹。 當然,各位患者情況並非千篇一律,每一位患者,術後康復的方法、強度、開始正常行走的時間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點,以及手術後的葯物治療等,應根據採用的假體類型、手術情況、患者體質而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每位患者都要與自己的手術醫生和康復醫生保持密切聯系、積極配合,努力完成術後關節功能的各項康復訓練,預防並發症的出現,使自己重新擁有一個無痛而能自由活動的關節。

2、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是什麼原因?

?

3、髖關節置換後腿疼怎麼回事

髖關節術後一周小腿痛不排除是肌間靜脈血栓。建議進一步檢查下小腿肌肉彩超,如確實有血栓需要用抗凝劑

4、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肢疼痛是什麼原因以及如何治療?股骨頭置換術後患肢疼痛

疼痛的時間,行走疼?負重疼?還是靜止時(不負重)疼?
進一步檢查,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骨掃描。

(寇伯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寇伯龍 http://koubolong.haodf.com/

5、髖關節置換術後1年內,時不時疼痛是什麼原因?

1年前摔斷右腿股骨頭,醫生說無法癒合,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1年內,時不時疼痛,但能忍受,較劇烈疼痛發生過4次,每次持續一周左右,靜坐不太疼,走路疼,休息後又有一些好轉。疼痛部位包括髖關節置換的全部部位,從股骨頭至膝蓋部分,疼痛一段時間又好轉一段,走路瘸,使不上力。

6、髖關節置換術後在站起時感到大腿根部疼痛,怎麼辦?

患者女,72歲,不慎股骨頸骨折,在9個月前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現感覺基本良好,已能自已站立走路(拄拐)。但是在站起時,或由卧位到做起時感到大腿根部疼痛,但不是很劇烈,能忍受,站起後走路沒有疼痛感。在9個月前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現感覺基本良好,已能自已站立走路(拄拐)。但是在站起時,或由卧位到做起時感到大腿根部疼痛,但不是很劇烈,能忍受,站起後走路沒有疼痛感。

7、關節置換之後為什麼疼痛?

全髖置換術是常見的和有效手術,成功率高。本人從常年臨床實踐出發,對全髖關節置換疼痛的病因學進行研究,同時對疼痛進行評估。在很多病例中,病史、物理檢查和恰當的研究可以確定全髖關節置換疼痛的原因,因而可以適當的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內在原因(1)無菌性松動(2)感染(3)不穩(4)假體周圍骨折(5)滑囊炎(6)大腿疼痛-股骨幹假體頂端疼痛二、外在原因如果關節置換術後疼痛與術前相似,這看起來髖關節病因並沒有引起疼痛症狀。舉個例子,腰椎和骶髂部病因所致症狀和髖關節炎的症狀類似,發生大腿、臀部疼痛,偶而腹股溝區疼痛。椎管狹窄是最常用的鑒別診斷之一。這部分病例中髖關節活動障礙應該是無痛的,但是偶而合並的椎管狹窄,在全髖置換術後逐漸增加病人的活動度後才會被發現。但是這樣的疼痛具有不同於術前的特徵。其他退變性、脊柱炎症、或骶髂關節問題,能根據詳細的病史和檢查鑒別,也能由放射學、CT或MRI檢查證實。然而,在有些病例中,基於檢查和研究來排除脊柱原因的疼痛是困難的,診斷性局部麻醉葯髖部注射可能有幫助。疼痛也可能和Paget病有關,該病能和髖關節骨關節炎共存。該病能產生術後疼痛,但應該對醫學治療敏感。股神經、坐骨神經和股外側皮神經能在術中直接損傷或由全髖置換導致的肢體延長而間接損傷,產生皮膚灼痛。骨盆、腰椎或股骨折腫瘤轉移性疾病能產生症狀,使人誤認為全髖功能不良和疼痛。這樣的轉移疾病可能在放射學上沒有證據,可能由於內固定物而致認識不清。此種情況有經典的休息痛或夜間痛病史。最後,祝願每位大家健康、幸福、快樂!

8、髖關節置換半年後走路多了腿疼是咋會事坐著時間長了站起來很難行走

活動度大或天氣變化都有可能出現疼痛不適。

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大腿痛的原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