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翻修原則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翻修原則

發布時間:2021-03-27 01:59:46

1、哪些病人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翻修術

感染,假體松動,二次骨折,脫位

2、人工髖關節置換

你好,看來你的年紀比較輕,我是一個股骨頭置換者,九六年因車禍導致一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接骨手術後一年效果不理想,無奈之下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現在用了十二年了,效果盡管一年不如一年,但至少我能夠生活自立,也能上班了,但不能長時間行走,否則會感到腿疼。再過幾年,我也還要翻新一次,也在考慮哪家醫院,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還是選擇進口的好些,能用的時間長些。希望我的話能給你些幫助,也祝你早目康復!要有信心喲!

3、現在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的成功率多少

成功率在84.2%
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是指經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因不同的原因,人工關節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需進一步取出或更換假體才能達到治療目的的手術。有的病例甚至需再次或幾次翻修手術治療。
隨著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假體在體內生存時間的延長,由各種並發症,特別是假體遠期松動而施行翻修手術的數量也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有的報道甚至達20%。全球每年各種關節置換人數達200萬,翻修的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
由於手術造成軟組織瘢痕及骨質的缺損,翻修手術會困難的多,術後假體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也相對較差,其結果也不如初次置換術那樣令人滿意,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翻修手術需時間長且失血量多,術後感染、脫位、血栓形成、神經損傷、股骨骨折等並發症明顯增加,假體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翻修術的手術應由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來完成。
常見翻修的原因有:假體的松動;假體斷裂;反復脫位或不能復位的關節脫位;關節置換術後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
翻修手術時需盡最大程度保留骨組織,評估髖臼和股骨骨缺損程度,制定合理的重建方法,准備各種翻修手術器械便於取出假體和殘留骨水泥,並備足各種型號的翻修假體:水泥型、生物型、組配假體、加強杯、各種新鮮植骨材料等。

4、人工髖關節置換能使用多少年效果如何?

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王青: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治療終末期髖關節疾病相當有效的方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恢復到基本正常生活狀態。人工關節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來說十年假體使用壽命超過90-95%,二十年也能達到80%以上,這與假體質量、手術水平、病人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對於某一特定病例很難回答能夠確保使用多少年。根據您的年齡,如果您現在就做手術估計今後很有可能需要再做手術翻修。如果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雖然手術翻修的可能降低,但您今後的二三十年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這是一個生活理念問題:是現在手術在人生最精華的二三十年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還是因為懼怕手術翻修而忍受幾十年的痛苦等年老了再手術?這需要您自己拿主意。

5、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6、全髖關節翻修術與半髖關節翻修術是否屬於同一術式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有更好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得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少了。
這兩個手術的選擇主要是通過年齡決定得。適當得參考經經濟條件

與人工髖關節翻修術翻修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