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鍛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部位,具有負重、將重量傳達給下肢、並控制著下肢活動的作用。髖關節患病,通常就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原則就是恢復其解剖形態和功能,兩者不能兼得時,以恢復髖關節負重功能為主,運動功其次,嚴重股骨頭壞死經非手術治療不疼痛,可以站立行走,生活達到自理,雖說在解剖形態上不如正常人,有點變形,也是可以接受的。股骨頭壞死,髖關節康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還要堅持遵醫囑進行康復鍛練,李醫生建議大家在做康復功能鍛煉時,應該遵守以下幾原則:
1、鍛煉必須動作緩慢,持續有力,逐漸有力。
2、鍛煉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從短到長,次數從少到多,力量逐漸加大。
3、每個鍛煉方法禁止動作過大,用力過猛,禁止強行鍛煉,以免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4、股骨頭肥大,關節間隙消失的患者,應禁止該關節功能鍛煉,避免造成損傷。
2、骨牽引病人的護理要點是什麼
骨牽引又稱直接牽引。即將牽引鋼針穿入骨內,使牽引力量直接通過骨骼而達損傷部位,牽拉關節或骨骼,使脫位的關節或錯位的骨折復位,並維持復位後的位置;牽拉固定關節,以減輕關節面所隨承受的壓力,緩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於治療關節炎,矯正畸形。
適用范圍
( 1 )適用於成年人下肢不穩定骨折、石膏固定有困難者,如股骨幹骨折、脛腓骨粉碎性、開放性骨折。
( 2 )頸椎骨摺合並脫位者應用顱骨牽引,骨盆骨折同時伴有錯位,中心性髖關節脫位,需作骨牽引
( 3 )陳舊性髖關節脫位手術復位前行骨牽引可解除軟能組織攣縮。
( 4 )骨折部的皮膚損傷、擦傷,軟組織缺損有傷口時。開放骨折感染或戰傷骨折,傷員合並胸、腹或骨盆損傷者,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而肢體不宜做其它固定者。
( 5 )肢體合並血循環障礙暫不宜其它固定者。
護理程序
• 顱骨牽引,抬高床頭,加強對抗牽引,如證明頸椎骨折、脫位已復位,應立即在頸部和兩肩之間下墊薄枕,使頭頸稍呈伸展位。同時立即減輕牽引重量,改為維持性牽引。
( 2 ) 防止神經受損,顱骨牽引時,易傷及舌下神經,出現吞咽困難,伸舌時舌偏向患側,上肢牽引時易出現臂叢神經受損,表現為一側上肢麻木,脛骨結節骨牽引時易發生腓總神經受損,表現足趾麻木,足下垂。
( 3 )為了避免穿針處感染,穿針眼每天用酒精棉簽消毒並用紗布包紮。
( 4 )其它護理措施同皮膚牽引術。
3、牽引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牽引的注意事項
1.頸椎的角度:頸椎屈曲位時的牽引可以使椎間隙和椎間孔增大,頸後軟組織伸展,適用於頸椎病椎間隙狹窄和椎間孔變形的
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出現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過15度為宜。後伸位牽引適用於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的患者,目的在於恢復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牽引可用於各種類型,但針對性較差。
2.牽引的力量:牽引力量以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關節損傷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3.牽引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時間過長易造成肌肉和韌帶靜力性損傷。
4.體位:常用體位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間隙後部增寬更為明顯,且頸部肌肉不用支持頭部重量,得以舒適,角度亦易調節。坐位牽引位置不易穩定、角度變化亦小,但卻有牽引無磨擦力的優點。
5.牽引方式:可分為持續性牽引和間歇性牽引。持續性牽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牽引力;間歇性牽引則在牽引過程中有幾次牽引力的減小。年歲大、病情重者多選後者。
4、骨科牽引的各種方法,原理,目的,注意事項是什麼?麻煩專家解答
不是治療骨和病好的方法,雖然常用
5、做髖關節手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目前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被認為是人工關節置換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療方法,其它人工關節如人工肘關節、人工肩關節、人工椎體、人工骨盆置換都不同程度的開展。
術前注意事項
1、多喝水:一般來說,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寬且較直,術後容易發生尿路感染。為預防術後尿路感染,建議老年女性患者術前養成多飲水的生活習慣。
2、減輕體重:過於肥胖的患者容易導致出血增加、術後脫位、關節磨損及異位骨化等問題,因此,建議患者應盡可能地減輕體重,因為減輕體重可以減輕人工關節的負擔,安全度過康復期。而一些體重偏輕的患者則建議補充營養,盡可能多地儲備能量。
3、戒煙:由於吸煙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對麻醉後蘇醒不利,因此,如果有吸煙的患者如果打算進行手術治療,那麼需要在術前2周戒煙。
4、停用抗炎止痛葯:手術前大約10天就不能再服抗炎葯了,如阿司匹林通常會導致血液變稀,抑制凝血,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在術中和康復期,更容易導致出血。如果患者擔心停用抗炎止痛葯後關節疼痛厲害,可以向主刀醫生咨詢以獲得更好的建議。此外,建議那些服用避孕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療等可能影響激素水平葯物的患者在術前幾周也要停服。
5、床上練習大小便:為防止患者在術後不習慣床上大小便而引起腹脹、便秘及尿瀦留等情況,術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練習大小便。
手術當天
應維持患肢的特殊體位:仰卧位雙膝間墊枕、雙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髖內收內旋。當病人生命體征穩定,應盡早採用半坐位;囑病人開始進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和脛前肌組肌肉主動收縮,加速靜脈迴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給予冰袋冷敷24小時以減輕疼痛,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進行深呼吸、咳嗽,預防肺部感染。
手術後
由於手術後患者不能經常活動,務必注意防止血栓形成,這個階段一定要抗凝治療。
關節置換手術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手術的方法和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同任何手術一樣,它仍然有風險。因為術後需要卧床,制動,恢復後的活動也較以前大大減少,因此,很容易進入到血液高凝固的狀態。血液的高凝狀態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醫生會給患者開一些稀釋血液的處方,以防止血栓形成。
6、骨牽引的護理
呵呵 你需要專業的回答 ,但是你的提問好像不是很明白。骨牽引 《有下頜骨的。上肢的。下肢的,,不知道你具體問的是什麼。下面這答案給你,你看合適嗎?有什麼問題你可以隨時留言,我會盡快的進行答案補充。 1.皮膚水皰 多因膠布牽引時粘貼不均勻,不牢固,或粘貼面積小,牽引重量過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於對膠布過敏所致。 2.血管和神經損傷 進針時定位不準及進針部位錯誤所致。有時需與骨折或脫位合並的血管、神經損傷相鑒別,因此牽引前應注意檢查。 3.牽引針眼感染 針眼處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牽引針松動,左右滑動易導致感染。 4.牽引針滑脫 顱骨牽引鑽孔太淺,或未將兩弓尖靠攏壓緊螺母擰緊。鑽孔太深易將顱骨內板鑽穿,形成顱內血腫。 5.墜積性肺炎 長期卧床不活動,加之頭低腳高位,或因疼痛而盡量控制不咳嗽。尤其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發生墜積性肺炎。 6.褥瘡 長時間牽引活動不便,在骨突處易發生褥瘡,最常見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頭和足後跟等。 7.關節僵硬 患肢長期固定不動,關節液及血液循環不暢,漿液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和軟骨變性,引起關節活動障礙,使關節僵硬。 8.足下垂 下肢水平牽引時,踝關節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將踝關節置於功能位,加之關節不活動,會發生跟腱攣縮,產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脛骨結節牽引定位不準,也易損傷腓總神經,導致足下垂。 9.肌肉萎縮 肢體長期不活動,肌肉代謝活動減退,導致肌無力和肌萎縮。 l0.便秘 長期卧床使消化系統活動發生改變,腸蠕動減慢,易發生便秘。 五、牽引病人的護理 (一)病人問題 病人因軀干肢體牽引活動明顯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長期卧床牽引除引起不舒適以外,單調呆板的生活、各種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對疾病預後的擔憂等,易引起病人消極的情緒反應。長期卧床還會造成各種並發症,影響疾病的順利癒合。 (二)護理目標 保證牽引效果,達到治療目的。加強生活護理,解除生活不便的困難。安排豐富的文化生活,使病人精神愉快糾正病態心理,保持心理健康。防止發生各種並發症。 (三)一般護理 1、對牽引病人,應進行交接班,每班嚴密觀察患肢血液循環及肢體活動情況,維持牽引於正常狀態。病人活動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應主動幫助病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病情許可,可教會病人在床上藉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圖19—28)。 3.冬季應注意肢體保暖,可用棉被覆蓋或包裹,防止受涼。 4.定期為病人做清潔衛生護理,如洗頭、擦浴等,使病人清潔、舒適,也有利於血液循環。 5.主動與病人談心,掌握其思想變化,對不良的心態反應及時疏導和幫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療。還可引導病人開展讀書活動及欣賞音樂等,以豐富病人的文化生活。 六、常見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護理問題1:有發生血液循環障礙的可能 護理措施: (1)隨時觀察肢端血液循環。觀察項目包括肢端皮膚顏色、皮膚溫度、橈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毛細血管充盈情況、指(趾)活動情況以及病人的敘述,如有無疼痛、麻木的感覺等。檢查毛細血管充盈情況的方法:用力按壓指或趾甲,甲床出現蒼白區,松開後又很快轉紅潤為血液循環正常。如肢端皮膚顏色變深、溫度下降,橈或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毛細血管充盈緩慢,被動活動指(趾)引起劇痛,病人感覺肢體疼痛、麻木,說明發生了血液循環障礙,應及時查明原因,如是否包紮過緊、牽引重量過大等,須及時處理。 (2)小兒行雙腿懸吊牽引時,由於牽引力的作用;皮牽引的膠布及纏繞於其上的綳帶會向牽引方向移動,因此可能導致膝部的綳帶卡在膝下周徑較粗之處而壓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綜合征。因此要隨時檢查,並耐心傾聽小兒敘述,如小兒無故哭鬧不安,應首先考慮是否牽引所致。 (3)鄧樂普(Dunlop)牽引(圖19—29)用於治療肱骨髁上骨折。這種骨折肘部腫脹明顯,牽引時需要屈肘45』,較易發生血液循環障礙,所以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情況,防止發生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 護理問題2:有牽引無效的可能 護理措施: (1)皮牽引者應注意膠布及綳帶有無鬆散或脫落,如有要及時處理。如膠布過敏局部刺癢病人不能忍受,可考慮用海綿帶皮牽引或骨牽引。告訴病人有不適應及時報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膠布,否則影響治療效果。顱骨牽引者應每日將顱骨牽引弓的靠攏壓緊螺母擰緊o.5—1圈,防止顱骨牽引弓松脫。 (2)保持牽引錘懸空,滑車靈活,牽引繩與患肢長軸平行。防止滑車抵住床尾或床頭,防止牽引錘著地,防止牽引繩斷裂或滑脫,牽引繩上不能放置枕頭、被子等物,以免影響牽引效果。 (3)滑動牽引的病人,要適當墊高床頭、床尾或床的一側,以保持牽引力與體重的平衡(圖19—30),防止發生諸如下肢牽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欄桿,或顱骨牽引者頭部抵住床頭欄桿等情況麗使牽引失去作用。用托馬氏架牽引時,架子上端的環大小要合適。環太大時可跨過髖關節,環太小又達不到髖關節,都起不到固定和支持肢體的作用。 護理問題3:有牽引不正確的可能 護理措施: (1)牽引時患肢放置的位置應符合要求,如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時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但單個肢體的位置應與軀干、骨盆聯系起來看,否則易引起錯覺。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帶有橫板的防外旋鞋。 (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牽引時,患肢應盡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於骨折對位。脛用≥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牽引時,可將牽引繩系在牽引弓的外角,使踝關節.輕度內翻,以利骨折復位。 (3) 牽弓[的重量應根據病情需要調節,不可隨意增減。重量過小,不利於骨折復位或畸形矯正;重量過大,可導致過度牽引,造成骨折不癒合。當牽引病人敘述患處疼痛時,應認真分析原因,不可簡單地減輕重量。例如關節炎病人當重量不足以拉開關節面時仍會感到疼痛,加大重量後疼痛即可消失。 (4)告訴病人及其家屬,不能擅自改變體位,不能自己增減重量,否則造成牽引失敗而影響治療。 護理問題4:防止發生並發症 護理措施: (1)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指導病人練習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時拍打背部,用拉手練習起坐等。 (2)防止發生褥瘡: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雙側髂嵴、膝踝關節、足後跟等處放置棉圈、氣墊等,並定時按摩,每日溫水擦浴,保持床鋪乾燥、清潔。若皮膚受壓發紅,可塗抹紅花酒精後按摩。 (3)防止便秘:鼓勵病人多飲水,多吃粗纖維素食物。指導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達恥骨聯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開塞露肛門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腸。 (4)防止足下垂:腓總神經損傷和跟腱攣縮均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牽引時,應在膝外側墊棉墊,防止壓迫腓總神經。行脛骨結節牽引時,要准確定位,以免誤傷腓總神經。如病人出現足背伸無力,則為腓總神經損傷的表現,應及時檢查去除致病原因。平時應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將足底墊起,以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如病情許可,每天應主動伸屈踝關節,如因神經損傷或截癱而引起踝關節不能自主活動,則應作被動足背伸活動,以防止關節僵硬和跟腱攣縮。 (5)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在牽引期間應鼓勵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如肌肉的等長收縮、關節活動等,輔以肌肉按摩及關節的被動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肌力和關節的正常活動度,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6)過牽綜合征:多發生於顱骨牽引時,為牽引過度導致的血管、神經損傷。易傷及的神經、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經、臂叢神經、脊髓、腸系膜上動脈等,表現出相應的神經、血管受損症狀。如舌下神經過牽表現為吞咽困難,伸舌時舌尖偏向患側;臂叢神經過牽表現為一側上肢麻木; (7)防止鋼針眼感染:保持牽引針眼乾燥、清潔。針眼處不需覆蓋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棉簽塗擦1次即可。針眼處如有分泌物或痂皮,應用棉簽將其擦去,防止痂下積膿。注意牽引針有無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隨手將牽引針推回,應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後調至對稱。若是牽引針反復發生偏移,可用寬膠布粘貼患肢於牽引架上,防止移動。 (8)防止皮膚潰瘍:多見於皮牽引時。皮牽引時應在骨突起部位墊棉墊,防止磨破皮膚。如病人對膠布過敏或膠布粘貼不當出現水皰時,應及時處理。水皰少時可用75%酒精擦洗;水皰多或有大片皮疹,經治療無效時,應改用骨牽引。 (9)其他:頜枕帶牽引時應防止帶下滑壓迫氣管引起窒息,進食時應防止食物嗆入氣管。床邊應放置吸引器備用。如發生異物吸人性窒息,吸引器無法奏效時,應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氣管切開,取出異物並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問題5,缺乏功能鍛煉的知識 護理措施: (1)向病人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2)早期主要進行肌肉的等長收縮,2周後開始練習關節活動增大活動強度,但要以活動後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勞為度。逐步增加活動范圍, (3)肌肉癱瘓的肢體應作關節的被動活動,以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4)病情許可時應練習全身性活動,如擴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以改善呼吸功能。